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9:4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本书
  惭愧,我不懂希腊文。这本书里的译文,根据的是不同的英文译本。“老柏拉图”说:文艺只是模仿的模仿,影像之影像。用在本书,恰好适合。
  好在萨福的英译本历代层出不穷,仅二十世纪就有十数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2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6 05:52:41 | 只看该作者
  在屋子里读利奥波德(Aldo Leopold)的《沙乡年鉴》,突然有了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去看看树林。我的目光落到了地图上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森林”两个字让我陷入幻想之中。我想带本书一起去,我闭着眼睛从书堆里随手抽了一本,结果抽到了萨福的诗。嗯,不错。
  一个多小时后,我从地铁里爬了出来。出口处碰到一个戴着黑色丝巾的穆斯林少女。她用流利的汉语问我,奥利匹克森林公园怎么走。我说我不知道,我也在找。她摇了摇头,问别人去了。
  不一会儿,我找到了入口。回头去找那个穆斯林少女,却发现她已经不见了。园内到处都是“禁止”的字样:禁止游泳、禁止滑冰、禁止抽烟、禁止践踏草坪、禁止游客入内……还好他们没有禁止看树。树上有很多蝉,我好像很久没有听到它们的叫声了。但是此刻,它们聒噪的叫声让我感到苦闷。在一片人烟稀少的草地上,我坐了下来,开始读萨福的诗。读着读着,突然想起来口袋里还有首没写完的诗,便掏出纸和笔,开始修改。
  等我改好后,我看到不远处的长凳上多了一个长发姑娘,她低着头,好像也在写着什么。不一会儿,她写完了。就像我写完后抬起头看到了她一样,她写完后抬起头看到了我。我们相视一笑。如果在以前,剧情发展到这里基本上也就结束了。但是今天我好像有点中邪了,我决定走上去跟她聊聊。两个半小时后,我十分庆幸我中了邪。
  我鼓起勇气问她:“你在写什么呢?”
  “写诗。”她略带羞涩地回答道。这个回答让我陷入了眩晕之中。更加让我难以置信的是,她接着问道:“我给你念念吧?不准笑哦。”
  我慌忙回答说:“好。诗歌在我心中是一件神圣的东西,我不会笑的。”
  听完我的回答,她倒是先笑了,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不一会儿,她清了清嗓子,开始念道(当然,我只记得大概)——
  
  雨
  
  这时候 雨停了
  就像这个世界的雨
  全都停了一样
  
  然而 痛苦
  就像刚刚停住的
  全世界的雨一样
  穿过我的心
  
  一滴
  又一滴
  
  接着 你出现了
  就像雨后的第一道光
  我跑向你
  就像一个孩子
  跑向她的母亲
  
  但是 这时候
  雨又下了起来
  光消融在雨中
  雨过天晴
  天晴之后
  还是雨
  
  “真好,不是奉承,我觉得你写得真的挺好的。”我还在眩晕之中,有点语无伦次,接着我问道:“你写诗多久了?”
  “有几年了。”她说,“你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她指了指我手上的纸和笔。
  “实不相瞒,也是一首诗。我前几天写的,刚才改了改。”
  “念来听听吧。”
  “好吧。你也不准笑我啊。”
  
  房间里的大象
  
  大街上 人类走着
  将自己的一生挂在脸上
  
  不如退回房间
  做一只沉默的大象
  将整个城市的悲伤
  吸到自己身上
  扬起长鼻
  朝天空作喷射状
  
  喷出乌云
  喷出雨
  
  雨 雨 雨
  在雨中
  大象将放声歌唱
  人类将重新生长
  
  “呵,真没想到。”她长舒了一口气。
  “我也没想到。”接着我们就像两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傻傻地笑着。
  “你家是哪儿的?你在北京做什么啊?”我试着打破这略显尴尬的气氛。她的回答再一次让我措手不及。
  她说她家是海南的,她现在正在进行一次全国旅行。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倾听,她跟我谈起她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就好像我们已经是深交多年的朋友。她谈到她在青岛看到的成片的梨树;谈到她在苏州遇到的出租车司机,那个司机告诉她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拙政园给炸平了;谈到她在桂林遭遇的一次山体滑坡,泥石流离她驻足处只有几米远;谈到她在丽江边上结识的苗族姑娘;谈到她在川藏公路上遇到的喇嘛;谈到她在喀什的菜市场上遇见的摄影师;谈到她在敦煌遇到的写诗的基督徒……最后她告诉我,接下来她要去满洲里。
  “我要赶在土地彻底沙化之前去看看呼伦贝尔草原。”
  “你什么时候走?”
  “今天晚上七点的火车。”
  我一下子陷入了沉默之中。这时候,我想起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的一句话:“有些女人使人想去占有她们,可是这位女性却使人想在她的目光下慢慢地死去。”此刻,看着她那双欲言又止的眼睛,我不由得问自己难道我今天真的碰到了这样一位女子吗?
  “那我们还能见面吗?”深呼吸之后,我问她。
  “要不,我们明年今日在这个地方再见吧。”她想了想之后说道。
  唉,我今天怎么就停止不了我的意淫呢?事实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的树木根本不值得一看,它们被圈养在整齐划一的规则中,毫无野性和自然气息。而我也没有遇上什么值得一遇的人。至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穆斯林少女,自始至终我没有再看到她的身影,不知道她有没有找到公园的入口,不过那又怎样,我好像忘了说,陪在她身边的是一个魁梧的中东大汉。
  我得赶在下班人群高潮之前,坐地铁回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23 11:11:14 | 只看该作者
  那些残诗里虽然还留存着女诗人的味道,
  可那些片段仍然无法完整呈现女诗人的容貌。
  依稀觉得她美丽如她的文字,她智慧如她的诗文。
  
  她如众神般被祭祀在高高的庙堂。
  她如爱人般被追捧。
  她如传说般被颂传。
  
  “好似山风 摇撼一棵橡树, 爱情摇撼我的心。”
  “我不能企望 用自己的双手 去拥抱天空。”
  “正如山中一枝风信子,被牧人 脚步践踏, 在地上, 紫色的花……”
  
  你是那样地遥远,
  可是你可以摇撼我的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7 10:00:47 | 只看该作者
  芦纸,碎瓷,后世的想象,萨福从来是残本。
  
  在这本书里,田晓菲用□□□示意诗的残缺;作为译者,她自述这并非浪漫高深,而是“带一丝微笑,把它当成一种精致的游戏”。这样的说法确实有趣,我们甚至不妨这样想:以文字形式流传的诗是公共文本,而其残缺,却成了每个读者的私人文本。
  而这也更符合歌诗最古老的形式:在多风的山顶,少女们锐声歌唱,直到黎明,女王般的黎明,驱散了一切。语词被年代的风带走,如同破晓的晨光带走梦里转踏的歌声。而记忆,从来都只是残本。
  
  印象最深的还是其中一首已被磨失得只剩下一句的残诗(当然译者更是“微笑”着示意过了:有的诗只剩下两个字——“芹菜”):
  
  
  闪光的门扉
  
  
  我们已经不能想见这诗的全貌了。因为今晚的台风熄尽了我们所有的灯,也关上了我们通向诗歌的城门;但黑暗里仍有一个明亮的所在,正是这闪光的门扉告知我们:在门的背后,有无数可能的诗,更有作为孤本的、真正存在过的诗。——对于每个诗的读者而言,闪光的门扉既是敞开,也是关闭;既是招引,也是拒斥:它是惟一、全部和空无。
  所以我也更愿意将这些□□□想成一扇扇闪光的门扉(这个说法是乱来了一点,但我私意以为还是很像的!),这是我们各自通向诗的道路:黑暗中寥寥数笔的光源是诗的公共文本,而门扉后那光明丰盈的所在,才是你我最属己的私人文本。
  而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尽管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即是这诗本就只有一个门扉,门扉的背后再没有另一种可能,甚至门扉根本没有背后。那么这首诗只是用来指陈残缺:它的外在形式是残缺,它的内在本质也是残缺。
  这便和厄洛斯是一样的了。关于这,向来有太多的说法;田晓菲的译者注里也似乎提到过这个词在词源意义上与欠缺的相近,并注引了卡尔森的观点,认为“欲望如要生存,必须被延宕”,“厄洛斯是一个动词”。而欲望也正因其本质和形式的残缺,才能在成为诗歌的公共文本的同时,成为每个人的私人文本;它是虚位的,所以是全称的。
  
  所以“闪光的门扉”、“足穿金屐的曙光”……都是动词,同欲望与诗一样,她是招引,也是拒斥;是一个生尘的仙影,也是在晨光中被驱散的、向晚的歌声。这歌声流溢在万物间,遂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残缺。
  我们每个人——远非只是诗里的萨福——都是残本,在人生里我们相争相失,残缺才是记忆的形式和本质;而有时,记忆也正像是这闪光的门扉,不断地诱引我们走向那个更内在的自我,并早已将那最内在的自我,永远地向我们关闭。
  
  “带一丝微笑,把它当成一种精致的游戏”。很难说,这到底是谁的微笑。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26 17:21:46 | 只看该作者
  故事是这样子的
  人民教师萨福,美艳不可方物的御姐一枚。作为一个娘T,可谓是所向披靡,战果遍布于她的女弟子之中。
  然而御姐被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掰直了,本来算是个值得欣喜的事儿,御姐还生了个女儿,不过这小伙子不仅是个无房无车,而且还到处沾花惹草,玩完御姐就想撒丫子跑。
  御姐那颗被爱情伤的支离破碎的心哪,愤然举身赴清池。
  此后,一干猥琐文人对这位御姐进行若干世纪的意淫。。。
  究竟御姐心路历程如何,公元前六七世纪的?''、事儿早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作为一位文学造诣极佳的女诗人,御姐留下了许多支离破碎的诗句供我们瞻仰,形成自己的风格——萨福体。
  女性作家的身体和情感,比她本人的作品更吸引人。作者田晓菲说:这种想法的人,都是不幸自觉或不自觉的男性沙文主义者,亦是对人生比对文学更感兴趣的人。
  把她的诗拼成一个故事:
  我爱上了你,阿狄思
  很久以前,那时
  你还只是一个丑巴巴的小女孩子
  
  月落星沉
  午夜人寂
  时光流转
  而我独眠
  
  痛苦
  穿透我
  一滴又一滴
  指责我的人——
  愿你在毒风中
  颠沛流离
  
  怒火在胸中燃烧的时候
  管住自己狂吠的舌头
  
  因为那好看的男子,他好看起来是好
  而那善良的男子,他将变得好看
  
  当我看到你,哪怕只有一刹那
  我已经不能言语
  舌头断裂
  血管里奔流着细小的火焰
  黑暗蒙蔽了我的双眼
  我虽生尤死
  至少在我看来
  死亡正在步步紧逼
  但是我将拼尽一切
  因为
  既然贫无所有
  
  我对你们,美丽的人啊,永不会变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30 02:15:01 | 只看该作者
  萨福是个女人。在现代,女人的诗最容易打动人,引起我们的共鸣。但在那个纸草书的年代,好像不是如此。听说柏拉图的枕下有一卷萨福的诗,我确实吃了一惊。
  
  田女士是个才女。这本诗集翻译得也非常好。好像有句话说,女人最能理解女人。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田女士的译文读来比几位男性译者的译文更优美,更动人。我不知道在翻译那些摄人心魄的句子的时候,田女士的心是不是也沉醉了呢?
  
  摘抄几句诗句。这不是按照书中的顺序来的:
  
  融化四肢的厄洛斯(如今,又一次!)搅动我—— / 甜苦的东西,不受控制,悄然来临
  
  对我开口,神圣的竖琴—— / 为你自己找到一个声音!
  
  我从未想到 / 你,爱拉那—— / 如此伤人
  
  让他对爱他者,成为欢乐, / 对恨他者,成为毒汁
  
  供奉缪斯女神的豪宅 / 不当传出悲悼的哭声
  
  下面这首诗单独列出来,在那些爱的诗句中,它显得格外安详:
  
  黄昏星
  收敛起所有
  被黎明驱散的——
  收敛起绵羊
  收敛起山羊
  也收敛起孩子到母亲身边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0-16 02:34:50 | 只看该作者
      很早就知道,古希腊有个和荷马并提的女人,也读到很些人为她写诗,奥维德、里尔克、尤瑟纳尔、海子还有身边的诗友的,但我很少读到萨福的作品。有印象,在某个选集里有两首,但翻译很差,诗句没有共鸣,所以没有太大兴趣细读。
    田晓菲编译的这本书,个人很喜欢。
    一是,它保留了被发现的萨福的诗作的残缺,是对事实的尊重,比意淫填补的诗作真实。但这并没有影响萨福诗句的呈现,或许更能让破碎的句子散发出诗意。当美丽的直言片语,混合着真切涌动的情感,像是萨福本身披着时光的面纱在灯火斑斓出露出的笑容。
    简单摘录其中让我击节的诗句:
    15
     “……,血管里奔流着
     细小的火焰。
  
     我颤栗,脸色比春草惨绿。”
     
    100
      整个夜晚,我一直在祈祷:
    但愿这一夜有两夜那么长。
  
    爱情是人类抒情母题之一,萨福这两首极其优秀。“血管里奔流着细小的火焰”,这句一语击中面对情人从身体深处涌起的热度。让我想到自己曾写下的句子“离别后,我如余烬微烁在夜晚深处”。“但愿这一夜有两夜那么长”,这是那么精妙的细微心理。两夜比一百夜、一千夜来得真切,比三夜五夜更合情理。
  
    二是田只是编译了萨福部分的诗作,根据自己的偏爱。在学术上,或许没有介绍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萨福诗歌全貌,但从考究的译作的语言上可以看出,田晓菲下了很大功夫,她也在序言中说,这份动力源自从周作人译作的萨福歌诗获得的感动。
    摘录几个例子:
  14
  ……。她的乳房
  好似幽谷芳兰。
  
  19
  你燃烧我。
  
  92
  女王般的黎明
  
  112
  我涌向你,……
  
     不难看出,这些句子有选择词语和句式的功力。不知希腊原著何如,还有田是转译自娄伯的英译,这样的句子很有加工的色彩。我赞同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允许变形加工的翻译。
  
    读过此书,萨福,这个被美誉的“第十个缪斯”变得更加真实,在保存下来的芦苇残片中注解着诗和美。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17:41 , Processed in 0.0643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