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云雷电(上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故事发生在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梁山旧垒,早已瓦砾无存,水泊风光,唯余荒烟蔓草。百年前一百零八条好汉的雄风,徒供后人的缅怀凭吊了。凉秋九月的一个黄昏,芦叶滩头出现了四个人,这四个人都是武林中的成名人物,但他们却并不是来凭吊英雄遗迹的……
  ×      ×      ×      ×      ×      ×
  谈武侠小说,不能不谈梁羽生,不能忽略他在平淡中飘溢出来的独特韵味。就新派武侠小说而言,古龙是小字辈,金庸是后行一步的人,梁羽生则是时间上的“大哥大”。正是由于他无意闯入武林,才造成了本世纪最壮观的文化景致——武侠热。 梁羽生文学功底很深,言辞优美,描写生动,文中大量运用诗词,独树一帜。只是在情节上的描写稍逊与金庸与古龙,但其作品仍很值得一读,不愧为三大宗师之一。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上接《儿女英雄传》以来的侠义小说和民国旧武侠小说,开创新派武侠文学;下启金庸、古龙的一片天地。他这样评价自己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金梁并称,一时瑜亮”。梁金并世之时,曾主张“侠是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品德的化身”,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金庸更将之提升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梁羽生小说以实在的文史知识和古代诗词见称。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常常将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小说回目意境深远,对仗精巧,情节推展明显具有怡荡有致的韵律感,叙事中也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其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他的武侠作品,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小说情节构置巧妙、稳厚绵密。有人认为梁羽生小说的缺憾在于“乏味”二字,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梁先生始终保有一种“正统”文人的姿态。梁先生自己也说:“可能我也犯过“离奇 ”的毛病。但我的作品中“离奇”不是主流,不是我的风格”。

作者简介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三月廿二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现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      ×      ×      ×      ×      ×
  初入江湖: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是新武侠小说之始。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故名梁羽生。
  ×      ×      ×      ×      ×      ×
  退隐江湖:
  从1954年开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 1000万字。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

最新书评    共 1 条

小青    我见到梁羽生,那是2005年的9月。   是电视台录制的中秋晚会,我们托了后门,出现在当晚的围观席上。   访谈节目安排在第二天的早上,出门前,想起“白衣的女生,白发的先生”句,我特地挑了一件全白的裙子。      当是时,这位白发的先生已81岁高龄,且刚动完心脏手术,身体景况很不好。我尤记得,节目从早上的九点半一直录到下午两点整,中除了10分钟的休息,竟再没有多少间歇。开场的中秋寄语,伊摆一张纸片在膝头,对着念出,如此五六回,仍未理想,最后是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编导们只好勉强作罢。      是很普通的访谈,很小的摄影棚子,便观者也寥寥,虽说是武侠名宿,但其实并无刀光剑影,也无多少谶语妙言,只是一个时间里的老人,讲述着沧桑而普通的大时代里的小故事,谈话有些断续,且很多都已预演清楚      当被问及,这许多年的写作中,最爱是哪部作品时,他答,是《七剑下天山》,漂亮的主持小妞很惊讶,说两年前同样的问题,我记得您的答案是《女帝奇英传》,这次怎的又成了《七剑下天山》?老人的回答很实诚:《七剑》的连续剧很快就要上档,我若说那是我最爱的一部作品,对宣传与售卖,都极有好处。   此言一出,台上的气氛徒地有些僵,我却是微笑了笑,觉得他真是可爱。   当然,这一段在后来自然是被剪掉了。      我未看过《七剑》的电影,也只断续看过几眼《七剑》的连续剧,改编得太过离谱,与童年的记忆相去甚远,便有直觉的不喜。也曾想,若梁羽生见得自己的作品被做如此糟蹋,不知要生怎样感想。后来我才知,他并未看过这些变成了映像的小说,也并不关心它们变成了什么面目。他只是单纯地希望它们卖得好——实在是个可爱的人。      梁夫人比先生要年轻许多,两人在香港认识,中谈到其相识与相知的过程,我已经忘记了。   是旧式的居家女性,且有着与丈夫一式的实诚。主持人邀她上台,推迟了许久,最后上台时仍抱着手提的包包不肯予人保管,直至采访完毕——是重要的钱物吧,我不禁想。   伊第一句便说,我其实是个很传统的人,也少打扮,她指着身上的粉色西服,眼里有着些许的抱歉,说这是电视台的衣裳,我本不要穿的,可他们说如此上台效果会好……   当然,这一段后来也是被剪掉了。      梁羽生的过世,约是在那三四年后,彼时我春假在家,浸淫在昏天暗地的泡沫剧里,诸事不晓,是收假十多天后才注意到的。   没有写过纪念的文章,虽然伊对我,可算有着非凡的意义——梁的武侠书,是我读长篇小说的启蒙,甚至在那以后的多年里,金庸、古龙等新晋已相继占领武侠山头的时候,我仍在看他,不知疲倦。虽然又很多年后,我已不再看了,且已知道了这些书的乏味。   平庸的叙述,千人一面的书写,正直完满到叫人生疑的侠客们……这些对一部小说来说,其实算得是糟糕的设计。   只是,我仍然爱他,因着一股优柔的习惯——我象一个少年守寡的节妇,对陈年的回忆隐忍坚持,尽管脸上已不小心露出了几分不甘及落寞。      我为自己买了这套《风云雷电》,虽则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部好看的小说。   记得那年的后来,我写梁羽生,曾提到过它,谓其是一部泛泛意义上的武侠童话,发展简单,结局美好,平淡、中庸、拉郎配,充满人工匠设的痕迹,却与一个情窦懵懂的少年隐晦心理暗中谋合。我这样写着:很多人嗤之以鼻,我独喜欢。   这当然不是伊最成功的作品,亦不入其代表作,但却实在是我所认识的梁羽生,也实在是那个内心软弱的我。              详情 发表于 2013-7-28 08:07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9:46 , Processed in 0.382217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