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连接你我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私的基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1-1 15:21:0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确实是本好书,论述很好,但结论却不一定如此。
  
  人是自私的吗?这个判断似乎已是“常识”,但却始终无法让人心悦臣服的同意。因为,认为人是自私的,就解释不了为什么会有“无私”这种现象,而这确实又是存在的,如果解释为无私的目的是为了自私,都是自私了,还有什么必要说无私这个词语呢?
    
    我们谈论和思考一件事情,总是要弄清楚事情的本身是什么,才有可能正确的进行探讨,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可惜,在“人是自私的”这个论断里,自私一词的含义没有被大多数人搞清楚。
    
    “自私”一词,到底它是什么意思?
    
    这个似乎人人都很清楚,因为大家日常都在用这个词语,而且经常用。但是,我们真的清楚它的含义吗?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就要了解我们是为什么和怎么用这个词语的,因为词语本来是用来指代意思的,脱离了它的用途,它就不过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符号而已,如同哲人所说的,“世界”、“本质”这些吓人的哲学用语并不会比“桌子”、“板凳”这些词语高级一点。
    
    那么,我们是在何种场合用“自私”这个词语的?
    
    肚子饿了,我们吃点东西,有没有人说我们是自私的?没有嘛?可见对于个人在谋求生存这一点上,不能称作是自私。
    
    但是,肚子饿了,别人的肚子也饿了,如果在“自己力所能及,且别人确实需要”的情况下,我们自顾自己吃东西,这时,应该就会有人说,“你太自私了!”
    
    根据上面这个简单的例子(当然也可以推广到其他情况),我们可以归纳出自私的本来含义上来:
    
    所谓自私,就是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情况下,不帮助别人的行为,称作是自私。再说白点,自私就是人们对“能帮助而不帮助别人的行为”的评价,目的是贬低这种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会让生存的几率下降。
   
    反过来说,何谓“无私”,我们也可以推导出这样的定义: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情况下,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不能从这件事情中直接得利,叫做无私。再说白点,就是对“能够帮助而帮助别人的行为,同时自己又不会直接得利”的评价,目的是鼓励这种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会让生存的几率上升。
  
  那么,怀着明确为了自己利益的目的来帮助别人(比如,别人的车坏了,但是挡住自己的去路,为了自己的车能够走开而帮助别人修车),叫做什么呢?显然与自私无关,但也不是无私,因为从中直接获利了,可能叫“互惠”比较好。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才会有自私这个评语,而对个体来说,是无所谓自私的,当然也无所谓无私
  
    说到底,自私也好,无私也罢,它并不是用来形容人的本性的一个用语(比如爱吃肉、需睡眠这些才是真正的人的本性),它的全部用处,只是人们用于评价同伴行为的一种用语,“自私”等于“不要那么做”,我想可以称之为“道德评价”。
    
    不管是不是所谓“极度自私”的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里,我们都崇尚助人为乐(即无私),反感能帮助而不帮助同伴(即自私),这样说不是大话吧,你想想你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我们都会指责所谓的自私,也害怕别人指责自己自私(舆论压力?)
    
    为什么会这样,你可以说这是受了社会或他人的影响,是后天的环境作用,但是,没有那个社会哪怕是原始社会崇尚“自私”,以“自私”为美吧?很多认为人是自私的论断(如经济学),都隐约包含了无奈与失望的语气。
    
    我觉得,要解释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生物的本性说起,生物始终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人则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所以互相帮助,生存的几率就要大一些,互不相顾,生存的几率就要小一些,大家都吃过“万人糕”嘛,所以大家内心里会有这种“道德潜意识”。
    
    归纳一下,我的结论就是:
    
    1、自私是对人们在群体中活动的一种评价用语,并且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明显的倾向性(谁对谁错一目了然)。这种评价的目的,是鼓励人们互相帮助,而批评可以帮助而不帮助别人的行为(最终目的是为了两更好的生存)。只有人与他人发生互动,才能用这个词语,不然是无所谓自私不自私的。这个词语是人际评价的专用语,不能用于其他,包括形容“人的本性”。  
  
    2、一般认为人是“自私”的,是因为把自私等同于了“求个体的生存”,这就搞错了“自私”的真正含义,形成了误解,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
    
    3、“无私”更能使人更好生存,“自私”则往往坏事。所以就算做不到,我们内心深处也是觉得“无私”是好的,即便是做了,内心深处也认为“自私”不对。
    
    4、如果硬要无聊的讨论人的本性的话,需要睡眠、必须进食…这些看似废话的东西才是人的本性。
    
  为什么,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自私,而不是无私。我觉得进化心理学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在遥远遥远的过去,人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活动的,即小群体的活动,而有文明以来,人却是以社会为单位进行活动,即大群体的活动,所以人经常性表现出来的自私,不过是适应于小群体活动的个体,对大群体活动的不适应而已,人对子女的表现,可以算是存在“无私”的一个证明,以及对人曾经是小群体活动者的证明!  
  
  顺便解释一下什么是进化心理学,这是个相当流行并且自负的学说,就是说生理、情绪等等东西还停留在原始社会的人类,对于因为文明(文字使人开明)带来的种种新东西,本能地表现出种种不适,因而造成了种种的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看看《生猛的进化心理学》这本书,虽然这本书看起来涉及男女关系,但精华在前面的序言里
  
  自我感觉写得不太行,好像没能完全表达我的意思,改天我会修改的。谢谢大家的阅读。
  
  附:关于自私的定义的果壳大讨论
  http://www.guokr.com/post/335470/?replypage=1#comments
  
  关于以上的讨论,感觉果壳里的很多朋友都不能理性的认识这个问题,因为大家对自私的认识是根生蒂固的,如果有人反对就会大惊失色,也不管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只是反对反对反对,我实在疲倦了,给了一个总回复,如下:
  
  我都不想再和大家争论了,因为:
  
  凡是一个科学客观的论断,比如“人是自私的”,只要能举出反例,就不成立,而这个反例是显然存在的,如有人为了救人不惜牺牲自己,所以人到底自私,还是不自私,根本就不是我想争论的问题,我只是想说人为什么不是自私的。
  
  最近,我又发现了新的反例,两个,如下:
  
  1、南方周末报2012年10月18日登载的生物人类学者王道还先生的文章《人是唯利是图的动物吗》,里面例举了2012年9月20日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的实验结果,即“人的利他倾向似乎出自热情的自觉,而理性反思才让人变得冷静、算计因而小气”。这一结果,说明什么?说明利他是发自本性的,而自私是出于算计的。
  
  2、著名主持人、歌星黄安先生刚才(我写这些字之前)发表的微薄:女儿从英国打电话回来关心我的病情,真的很贴心。现在流行一句话:你幸福吗?我所认为的幸福,就是大家过得好好的,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我自己累一点也无所谓。所谓幸福,就是为他人付出,先人后己。总想到自己的人,是无法体会幸福的。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9 19:03 , Processed in 0.0433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