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周工作4小时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3-28 14:1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5:2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周工作4小时》是一本从观念到行为,彻底改变你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书。它既是数字时代的职场励志书和创业指导书,也是新新人类的全球化生存手册和人生哲学书,中文简体字版将它定位为“全球化3.0个人版”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77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3 11:48:45 | 只看该作者
      正如作者在本书第23节中所写的那样“如何在10分钟之内将阅读速度提高200%?”,我仅仅花了一个小时不到就将这本指南读完,作者所说的“每周工作4小时”和“迷你退休”显然是带有前置条件的,要么所从事的职业比较自由,要么老板很认同工作效率而不在乎坐班,要么自己已经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等等。所以幻想通过买一本这样的书,读一下就实现梦寐以求的超现实,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过即便需要每天8小时上班,但作者提到的几个法则还是应该有用的,你可以把自己的上班时间充分利用,以最小的劳动换来最大的效率,也避免拖沓和无效,同时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而不是卷进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
      作者提到的两个法则:“帕雷托法则”和“帕金森法则”,前一法则认为“80%的成果来自20%的时间和精力”,后一法则认为,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度与所分配的完成任务的时间密切相关。所以作者认为:1.只做重要的事情以减少工作时间(80/20法则)。2.减少工作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情(帕金森法则)。在实际工作中,集中时间处理问题确实比每天都完成一点效率高。
      作者谈到信息认为:信息仅仅对某事有用是不够的,信息必须是对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有用。若非如此,就不要汲取这种信息。如果在重要的事情上用不上,或者在有机会用它之前就已经把它忘却了的话,这样的信息是没有意义的。确实信息的主动或被动接受耗费我们大量时间,所以作者强调:“最忌任何无意义的阅读。”这点确实是被信息泛滥包围的我们要注意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4 09:47:02 | 只看该作者
      费里斯说的方法,在中国实现很难。但将来或许可以。细节操作性方面比起《哪来的天才》、《拖延心理学》等书不够深刻,但是理念是很大胆的,尤其是对NEW RICH的定义和实践。我们真的不必等到什么都有了以后再去享受生活,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现在开始!不是退休以后才能享受人生。
      费里斯引用的哲言我觉得倒是很有启发,摘录如下,与大家分享:
               马克·吐温:当你发现自己站在了大多是人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了。
               奥斯卡·王尔德(爱尔兰戏剧家和小说家):任何一个还在为温饱而努力的人一定缺乏想象力。
               尼尔斯·玻尔(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谓专家,就是在极小领域内翻过所有能犯的错误的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现实不过是幻像,非常持久的幻像。
               比尔·科斯比(美国喜剧演员):文明设下太多规则,我要全力去改写。
               赫伯特·贝亚德·斯沃普(首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我给不出一个万无一失的成功法则,但我能告诉你一个失败法则:永远在尽力取悦所有的人。
               奥斯卡·王尔德:流行皆为误区。
               安托万·德·圣爱克苏佩里(小王子作者):完美不是指再没有东西能增加上去了,而是指再也不能拿走一样东西了。
               彼得·德鲁克(作家管理顾问大学教授,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计算过得事情才能成功。
               爱因斯坦:一定年龄以后,阅读很容易使头脑由主动创新状态变为被动接收状态。任何一个阅读太多而动脑太少的人都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
               爱默生:聪明人往往有很多不想知道的东西。
               丹·盖博(史上最成功的摔跤教练,奥运金牌获得者):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梭罗(美国作家):一个人能放弃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富有。
               爱默生:方法可以有上百万种,原则却很少。清楚原则的人能成功地选择自己的方法。不顾原则一味尝试方法的人,一定会遇上麻烦。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四次普利策奖获得者):每天勤勤恳恳工作8小时,最终可能成为一个每天工作12小时的老板。
               萧伯纳(爱尔兰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自由意味着责任。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惧怕它的原因。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之一,《君主论》作者):可以因为野心而犯错,不能因为懒惰而犯错。要培养自己勇敢行动的力量,而不是忍受折磨的力量。
               圣·奥古斯丁(著名天主教神学家):一个人的完美之处就在于找到自己的不完美之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5 12:23:59 | 只看该作者
      这小册子,只需要记住两个原则:
      只做重要的事情以减少工作时间(80/20 法则)
      减少工作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情(帕金森法则)
      
      这本书记住这两个原则就可以了。
      知道原则,与如何执行原则之间还有一个桥梁,就是自己的实践。
      
      1. 区分自己的事务型工作。除了重要紧急这样的区分原则,还有一个就是主观/主动与长期/稳定与之对应的四种分法。
      2. 养成自己的时间使用习惯,形成规律的生活。比如我现在就是早上起床后先英语阅读30分,跑步30分,然后早餐,在上班路上还能听书30分钟。这样在上班之前就大概学习和锻炼了1个半小时了。
      3. 清楚自己的精力分配曲线。比如上午时间思维比较活跃,那么在上午完成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晚上精力值比较差,那就做一下轻松不用太费脑筋的事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28 05:21:20 | 只看该作者
      看管理类的书籍有一个好处是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是很重要的。虽然大多数是成功人士写的,很多人的感觉是有点大,或许对自己没用。但是真的无论什么管理,个人管理永远是最重要的东西。而人生的很多成功是从自制力开始的。
      
      这段时间看一本每周工作四小时。我一直觉得这是一本被作者夸大了的书,为了营销而已吧。我是那种相信勤奋永远是第一位的人,越是勤奋机会肯定就越大。
      
      看到有一章是介绍帕金森法则,在管理学有许多的定律和法则,大多数是很有道理的。有些是用在管人上,有些则可以用在管自己身上。比如帕金森,有时候,我真的发现自己身上有些拖延症,很多时候在做一件事无法专注,容易被别的琐屑的事情所影响。比如,打算认真地发一段时间去写一片文章,但是又刷起微博来了或者想起来一件别的事,最终败在没有意义和价值身上。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帮助你提高价值,那究竟有没有这个作用呢?就在于每个人了,这也是励志书的特点,解决问题只能靠自己的。就好像一句话,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读书的话,也是这个情况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7-31 23:34:12 | 只看该作者
      看管理类的书籍有一个好处是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是很重要的。虽然大多数是成功人士写的,很多人的感觉是有点大,或许对自己没用。但是真的无论什么管理,个人管理永远是最重要的东西。而人生的很多成功是从自制力开始的。
      
      这段时间看一本每周工作四小时。我一直觉得这是一本被作者夸大了的书,为了营销而已吧。我是那种相信勤奋永远是第一位的人,越是勤奋机会肯定就越大。
      
      看到有一章是介绍帕金森法则,在管理学有许多的定律和法则,大多数是很有道理的。有些是用在管人上,有些则可以用在管自己身上。比如帕金森,有时候,我真的发现自己身上有些拖延症,很多时候在做一件事无法专注,容易被别的琐屑的事情所影响。比如,打算认真地发一段时间去写一片文章,但是又刷起微博来了或者想起来一件别的事,最终败在没有意义和价值身上。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帮助你提高价值,那究竟有没有这个作用呢?就在于每个人了,这也是励志书的特点,解决问题只能靠自己的。就好像一句话,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读书的话,也是这个情况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1 15:03:47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本书是在忙工作忙考试2个月后感觉毫无成就感时,在办公室工作空闲时间的电脑上。
          我看过很多时间管理、自我控制以及各种励志的书,但我的生活依旧没有任何改变。我思索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我只是看书,却从不思考从不实践。这样是根本不可能改变旧的模式、建立全新的自我的。
      从看这本书开始,我决定开始写读书笔记。定下看完后的实践项目。
      
          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少即是多这一理念。20%的工作创造80%的价值,20%的工作还可以压缩的更少。关键是我们是否思考过,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不重要的,我们思考过后,又是否去实践了。
      
          书给我的启发点:迷你退休、相对收入。
      我们不应该把想做的、美好的愿望都放到退休以后,那样我们就是在忍受现在的苦逼,承认自己现在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退休后你的精力、体力健康程度是否能让你去做想做的事?退休后你是否有钱去做?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在每年、每月、每天去完成我们想做的事。何必不现在做呢?
      相对收入。钱并不是衡量收入的唯一标准,还有一个重要标准是时间。你每周工作7天赚3000,也许不如每周工作2天赚1000的人过的幸福,有更多的陪家人、去旅行的时间。如果每天都只有工作,当你迟暮时回首往事,就太没劲啦。
      
      需要实践的项目:
      1.减少参加公司无意义会议的次数。不涉及到自己事情的会都不去。
      2.减少自己每周加班的时间,晚上下班运动完就回家,周六日不再加班。
      3.享受生活,做些自己一直想做的好玩的事,培养几项业务小兴趣。
      4.思考自己做的事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毫无意义。压缩自己的要做的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2 12:53:0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时间,才是当今世界最值钱的不可更新的资源。
      第二章,新贵与延期生活者
      大多数物质需求只是为了在不紧要的事物上消磨时间提供一个借口罢了。
      经年累月的重复劳动之后,你需要经常努力挖掘自己的激情,重新调整自己的梦想,重拾淡去的昔日爱好。不是简单地拒绝那些令你空虚的负面事务,而是去追求并体验世界上最好的事情。
      钱赚够了就收手,不要像旅鼠一样无方向,盲目地追求金钱是愚蠢的行为。
      如果能够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你的钱将自动升值3-10倍
      拥有很多金钱和能够像百万富翁一样真正享受生活根本就是两回事
      生活中你所控制的“W"数目决定你手头金钱实际价值的增长:what,when,where,who.
      拥有选择的机会,具备选择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力量
      第三章,流行皆为误区(1)
      只有在带来更大效率和乐趣的情况下,与众不同才是不错的选择。
      成功新贵的基本准则:
      1.退休是预防出现最坏情况的保险
      已退休为目标,或者把退休当成终极回报,都是错误的
      2.兴趣和精力有高潮的低谷的周期变化
      把”迷你退休“分配到整个一生,而不是愚蠢地把休息和享乐一再延迟统统放到退休之后。
      每两个月工作之后,就有一个月的海外生活或者一个月的强化学习(兴趣爱好)
      3.少做并不意味着懒惰
      少做些无意义的工作,就能够集中精力做对个人而言更重要的事情。
      懒惰:容忍令人不满的现状,让客观环境或其他人决定自己的生活,或者积累财富,却像走过办公室窗户的路人一样走过自己的人生。银行存款数额并不能说明什么,花在处理无关紧要的邮件和琐事上的工作时间也不能说明什么。
      关键是高效,而不是忙碌
      4.刻意安排的时间永远都不准确
      对于所有重大的事情,刻意安排通常会搞砸。
      5.寻求宽恕,而不是寻求许可
      如果事情并不至于毁掉你周围的一切,那么就试着去做,然后证明它是正确的。
      6.要强调优势,而不是弥补弱势
      7.物极必反
      做想做的事而不是被迫去做不想做的事。
      8.光靠钱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9.相对收入比绝对收入更重要
      10.负面压力是有害的,良性压力则是有益的
      第五章,消除恐惧,问题和行动
      如果你对做出改变感到不安,或者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而不断推迟改变,以下是消除恐惧的好办法,看到问题,写下答案。
      1.描述你所担心的噩梦,如果现在就做你想做的事,最坏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2.如果弥补损失或者让事情恢复到正常状态,至少是暂时性的,实际情况要比你想像的容易的多,如何让事态重新回到你的掌控之中
      3.对于可能发生的情况,它的结果和好处会是什么,无论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
      4.如果今天你被解雇了,你会做什么来维持生计?
      5.你因为恐惧而不断被推迟的计划是什么?我们最害怕做的事正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通常取决于TA主动接受令人不快的谈话的次数。
      不断与社会名流和知名商人联系并寻求他们的建议
      6.推迟行动的代价是什么——财务上、情感上和身体上,不要只去计算行动后会带来的后果,对不行动,进行权衡同样重要。
      7.你在等待什么?
      六.80/20法则和不再做无用功(1)
      80%的财产收入由20%的人口所生产和占有
      1.到底是哪20%的原因造成我80%的问题和不快乐?
      2.到底是哪20%的原因带给我80%的理想成果和快乐?
      记住更多的客户并不意味着更多的收入,更多的客户不仅不是最终目标,反而会带来90%的额外工作和仅为1%-3%的收入增长。不要再犯错了,终极目标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显得忙碌只是懒惰的一种形式——懒于思考和未经选择地去行动。
      第八章 帕金森法则:告别朝九晚五
      帕金森法则认为,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度与所分配的完成任务的时间密切相关。这就是不断迫近的最终时限的魔力。因为精力高度集中,短时限内做出的最终产品通常不比长时限内做出来的差,甚至质量更高。
      1.之作重要的事情以减少工作时间(80/20法则)
      2.减少工作时间来做最重要的是情(帕金森法则)
      如果还没有正确选定目标重要的任务,就莽撞地开始和结束,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会摇身变成重要的事情。即使你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但如果没有设定完成任务的时限,那些强加到身上的(或突发的)次要事情就会不断地出现,不断占有你的时间,一天下来你会一事无成。
      第九章,时间管理的终结:问题与行动
      1.列一张to-do list
      2.列一张not-to-do list
      第十章,培养选择性忽视的能力
      一定年龄以后,阅读很容易使大脑由主动创新状态变为被动接收状态。任何一个阅读太多而动脑太少的人都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
      养成和保持低信息食谱的习惯
      大多数信息耗时、消极、与目标无关,也在你的能力之外。
      第十一章,一周传媒斋戒
      养成习惯问自己“有什么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我一定会用到这个信息吗?”
      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停止一件事往往比完成一件事要好10倍。
      第十三章,掌握拒绝的艺术和避免开会
      1.交流方式顺序:电子邮件、电话、会面
      2在邮件中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如果……那么”的建议
      3.只有在问题得到确认后,才召开会议作决策。
      4.决策时间不超过30分钟
      5.工作小间隔是你的庇护所
      6.使用“宠物狗”策略
      第十五章,如何在4周内成为顶尖专家
      1.加入两到三个响亮的商业组织头衔
      2.阅读自己关注主题的3本最畅销书
      3.通过张贴海报宣传,在附件的知名大学里进行一次1-3小时的免费讲座
      4.给自己关注主题的相关杂志投一两篇稿子
      第十六章,迷你退休的诞生和假日的消亡
      人生不是通过加速就可以体味到更多的
      花1-6个月的时间去一个地方工作或者体验,然后才回家或者去住下一个地方。这是最积极意义上的反度假
      我们的目标是以能让世界改变我们的速度去体验这个世界,而不是奔波于一个又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宾馆间通过照相机来观看这个世界。
      真正的自由并不仅仅是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可能——实际上不是例外而是规律——你拥有了金钱和时间上的自由却依然困于激烈竞争的痛苦之中。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文化中,一个人不可能解除压力,除非他能先摆脱追求物质的习惯,摆脱时间饥荒的情绪,摆脱相互攀比的冲动。
      第十七章,新贵常犯的13大错误
      1.迷失了梦想,陷入为工作而工作的思路
      2.事事亲为
      3.自己处理可以由外包工作者或者同事处理的事情
      4.帮助外包工作者或者同事多次处理同一个问题,或者处理非紧急问题
      5.当拥有了足够的现金流能够资助自己实现非盈利性的梦想时,仍然追在客户后面,尤其是那些不合格的或者海外的潜在客户
      6.回复那些不会带来销售利润的电子邮件,或者回复那些可以通过常见问题解答或自动回复设置回答的电子邮件
      7.在自己生活、睡觉或应该休息的地方工作。
      8.没有以2-4周为周期,对自己的工作和个人生活做一个全面的80/20法则分析。
      9.过于追求完美
      10.夸大琐事和小问题的重要性和比例
      11.把非紧急的事情变得紧急起来,从而证明工作的意义。
      12.把某个产品、某件事情或者某个项目当成最终的重点和人生存在的意义。
      13.忽略了生活中的友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4 02:17:28 | 只看该作者
      #每天浏览一本书# 15/600 《每周工作四小时》
      1.世界上最富有、成功的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更聪明的工作,而不是更辛苦的工作
      2.只有注重结果而不是付出多少,才能克服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连轴转的数字时代带来的不足
      3.彻底改造自己的分解步骤
      1)定位:引入新一轮游戏的规则和目标,彻底颠覆成见;
      2)精简:彻底批判时间管理的陈旧理念。培养选择性忽视能力、建立低信息食谱,忽略掉不重要东西,将每小时工作效率提高10倍;
      3)自控。通过地域差价/汇率差异、外包以及不决策准则实现现金流自控;
      4)解放:解放不意味着廉价旅行,而是打破被禁锢在同一地点的束缚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14 13:30:38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年初一小段新闻引发了大家的好奇与关注:"美国一名明星程序员将自己的工作任务外包给了中国沈阳的软件公司,费用只有他自己高达六位数工资的五分之一,每天他的工作内容就是在网上闲逛,9点上班后看看新闻网站和视频,11点半去吃午饭,下午1点开始“工作”去逛eBay淘东西,然后再花两三个小时登录社交网站,5点准时下班",在看<每周工作四小时>的时候,我突然联想到这位明星程序员,他才是这本书的最好代言人!
      从题目上看,明显感觉是一本具备商业炒作噱头的成功励志类图书,为了吸引眼球,极尽夸张事宜!但与国内的爱说理,爱讲故事的同类书籍最大的不同是:实际上这是一本无比详尽的操作手册!操作内容是如何达到个人生活化目标。
      在评价一本书对某人的价值时,重点是要看当时此人所处境况状态而定。这本书个人认为非常适合长期工作后感到困惑, 或在路上自行创业疲于奔命的人们阅读。通过简单有效的问答式分析问题,并引用自己及其它人的经历作为理论支持案例,配套详细可供实际操作的步骤,从而达到弥补知行间隙。另外比较有特点的是关于人们采取行动前的恐惧心理的分析比较的到位!
      从书名上归类应该是成功学,但是实际上综合了时间管理、自我创业、人生哲理、商务管理、营销推广等等内容,是本奇怪的想要做出改变的操作手册。但是也要明白一点首先国内外就业环境严重不同,只可借鉴不可照搬。书的缺点是啰嗦,本来简单的道理前说后说,举例子写步骤,重复的内容稍多,另外关于自控获取收入的章节主要还是讲营销推广的内容居多!自研产品内容偏少!
      总而言之能给个人带来不一样的思路和想法的书,适合当下自我状态的书就是我眼中的好书,我给四颗星,推荐!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3 15:18 , Processed in 0.0450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