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弗洛伊德自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3 19:45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弗洛伊德是医学史上、心理学史上,乃至文艺理论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学术史上聚讼最多、褒贬最多的人物。他的《梦的解析》能被唐斯博士列入《改变历史的书》中,可见其影响之一斑,更可见出他的著作是何等的深沉有力。正如他所说,他的一生除了思想的变迁,余无一事可资记述,我们从他的自叙传里,可以发现他和学术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密切。而这本以他的学术良心所写就的“思想史”,经由受教于他的詹姆斯·斯特雷奇(James Strachey)译为英文,确实能让我们看到弗洛伊德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以及他所面临的种种挫败和成功,虽然我们不能靠他的现身说法,来给他盖棺定论,但是借着他的现身说法,却能让我们看到他那深奥、浩瀚的学问的大概轮廓。

    作者简介
      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精神分析学泰斗,影响二十世纪最大的思想家之一,1856年5月6日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洲弗赖堡。四岁时移居维也纳,其后的一生大部分在此度过。他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随后专门从事神经精神医学的研究。1939年病逝于伦敦,享年八十三。弗洛伊德所原创的精神分析学说,不但在心理学方面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几乎影响人类知识的每一个领域,尤其在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医学方面的影响最为深远。弗洛伊德的著作极为丰富,主要的作品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学引论》等书。

    最新书评    共 3 条

    運命     这两天在读廖运范翻译的《弗洛伊德自传》,其中并不完全是弗氏的自语,有一部分是琼斯所做的《弗洛伊德的一生》(节选自《弗洛伊德的生活和工作》)。相比于弗洛伊德自己对个人历程的回顾,把大把的笔墨放在精神分析学派的介绍上,《弗洛伊德的一生》更加感性,让弗洛伊德的“人”的形象清晰开来,尤其是其中对弗洛伊德情感脉络的把握,让人不禁莞尔。       按说弗洛伊德作为一位精神分析学派的大师,他应该像他在自传里所展示的那样理性,但是他的挚友琼斯却在《弗洛伊德的一生》里“出卖”了他。琼斯在弗洛伊德和玛莎的近千封书信里,发现了一个善妒的、敏感的却又爱得浓烈的弗洛伊德。这样的一个弗洛伊德,俨然像个情绪化的孩子,难怪他自己时常拒绝别人称他为“伟人”,更拒绝别人称他为巴斯德和尼采的混合体。       弗洛伊德的善妒来得猛烈,来得突然。但他的嫉妒,几乎都是为了玛莎。他会妒忌弗利兹,妒忌玛莎的哥哥,甚至是玛莎的母亲。他会嫉妒其他男人喜欢上玛莎,也会嫉妒玛莎给予自己的哥哥、母亲更多的妥协和让步。他甚至会说出这样的话:“在我和你的母亲之间,你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假如你喜欢我的程度不足以是你放弃你的家人,那么你就必须失去我,甚至是毁了我的一生,但是也不见得能从你家获得多少好处”,这个男人在感情问题上的癫狂由此可见。       敏感或许是人活世上必不可少的,但对于热恋中的弗洛伊德来说,他的敏感显然是过了头。例如他会把玛莎借钱给她哥哥艾力,看作是艾力在玛莎的心中有所位置的体现,疯狂地逼迫艾力还钱。       弗洛伊德这时候体现出来的,是对玛莎极为强烈的“独占欲”,似乎他所追寻的是爱情是一种“融合”(fusion),而不是一种“联合”(union)。问题在于,弗洛伊德的爱虽然很霸道,但那本身确实是一种爱,只不过已经爱得嗔,爱得愠,爱得除爱以外,世间已无他物。弗洛伊德的这种豪情是很有趣的,正如他的《梦的解析》的封面上所写的那样——如果不能上震天庭,就要下撼地狱,也许弗洛伊德就是这样一种人。       我所好奇的,是玛莎面度弗洛伊德的霸道又会如何反映。善妒和敏感会矮化任何一个巨人。纵使玛莎原来心中的弗洛伊德多么高大,在弗洛伊德某些灰暗性格呈现得真切之后,弗洛伊德之于玛莎,也将不再是玛莎一开始所认为的、类似于父亲一样的形象。但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让弗洛伊德显得更真实,更没有距离感。我们能够确信,玛莎最终与弗洛伊德携手,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她自身对弗洛伊德也同样爱得浓烈。三年时间、分居两地、相互往来的近千封信,这样的互动如果没有情愫助推,是根本无法维系的。       婚后的玛莎似乎选择了一条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的道路,她的姓氏、她的身体都属于了弗洛伊德。至于灵魂我们不得而知,因为玛莎的爱好是经常在晚上读书。弗洛伊德和玛莎之间的感情,不像钱钟书和杨绛那样,因为玛莎可能并不是弗洛伊德的soulmate。在弗洛伊德的生活里,与他相知又使他敬重的女性太多,其中有一位甚至是玛莎的亲妹妹明娜。弗洛伊德曾说过“生活中最不该计较钱的三件事是健康、教育和旅行。”爱好旅行的弗洛伊德经常会明娜一起外出,不知道玛莎是否会像弗洛伊德那样善妒,这一点我同样很好奇。可惜的是,在这一方面知情者似乎都惜墨如金。       弗洛伊德的感情生活对于了解弗洛伊德意义重大,正如琼斯所说,我们对于一个人所持有的基本感情,即其爱情态度,若没有半点认识,则要去了解他的心灵以及其人格的主脉,那是不可能的事。对于弗洛伊德,或许把他从神坛还原到一个“人”的位置上,我们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详情 发表于 2013-7-26 23:26
    sally     王樽的电影随笔“谁在黑暗中呻呤”中多处提到众多大师级名导的电影作品深受弗洛伊德撰写的“梦的解析”的影响,使我对“梦的解析”这本弗洛伊德最喜爱的作品产生了强烈的拜读愿望。       天随我愿,竟在去书店路上的一家书摊觅得一本“弗洛伊德自传”,翻看目录就有关于“梦的解析”章节。       回到家中,迫不急待地翻看起来,才发现此书的难度。第一章节弗洛伊德自己撰写的自传是以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为主脉,晦涩难懂,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但好奇心驱使我缓慢前行,终于懵懵懂懂地看完第一章。第二章他的好友琼斯对他的描写亲切而有情趣,我暗暗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原来“梦的解析”可以说是一个偶然发现的宝物,弗洛伊德发现梦的意义是在研究神经质病时一个很偶然的——甚至可以说是很意外的——重大发现。       弗洛伊德曾说“一个为母亲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就引致真的成功。”身为家里七个孩子的老大,母亲对他的期望尤为殷切,犹太血统赋予他的坚韧和他高度的自我主义且不失谦虚的秉性使他终于在36岁那年事业走向了成功。叶芝有一行诗句“一个人必须于人生和事业之圆满中,任择其一。”而弗洛伊德所渴求的是从“完美的人生”中创造出来“完美之作”,并用他的一生做到了。       弗洛伊德说“……我并不真是一个科学家,也不是观察家,也不是一个实验家,也不是一个思想家。我只不过是一个具有征服者气质的‘conquistador’——冒险家,假如要勉强翻译这个词的话,就是具有一种冒险家的好奇、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人。”作为影响了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医学等几乎是人类的每一个知识领域的精神分析学说的鼻祖,如此谦逊,真是令人敬仰!   ——写于2006年3月21日        详情 发表于 2013-7-27 03:24
    魏立青    看了他却完全不想写他,因为想到了自己。   幸福都是相同的,各有各的不幸,心路也是相同的,各有各的辛酸罢了。   如果写回忆录我会说大一整整一年就干了两件事,1组了一个DV小组,2拍了一个叫《创世纪》的短片。要感谢的是我幺爸(爸爸的弟弟)送我的DV,准确地说是我厚着脸皮问他要得。开始就觉得好玩。《创世纪》完全是激情演出,期中前赶出来,五一的一个星期,在完全没有电影知识的情况下拍完了,结果做后期的时候透支了,又缺乏技巧和经验,不了了之。   其实事情完全不是这样,大一的我对很多东西都着迷,狠狠地看了侦探小说,自学了心理学,马拉松,学跳舞,追女孩,写诗,讨论哲学,很多事远比拍东西好玩(除了上课),直到回本部我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慢慢的很多东西会改变。侦探小说开始千篇一律,我完全熟悉了套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心理分析显得很枯燥;跑步跳舞就只是跑步跳舞;女孩也不是自己喜欢的那种感觉了;写不出诗,谈哲学就会吵起来。这些都来得快去得快,我也不知道留下了什么。但是很可喜的是影像记录下了一切,它是如此有说服力,而且给了你一个独立的时空。   我试着用影像去做自己的世界,好像新浪潮的感觉  详情 发表于 2013-7-27 09:1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3:59 , Processed in 0.371497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