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4:0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夏红
  2009年4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百科史学”丛书,隆重推出了曹汝霖的回忆录《曹汝霖一生之回忆》。该书此前只在港台地区有出版,而且亦是很多年前的事情。适逢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出版此书,编者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24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3 14:21:42 | 只看该作者
  68节“五四运动终身受冤诬”、90节“张作霖开府称大元帅”、96节“成立冀插政务委员会”、99节“西安事变种下了祸根”、103节“庐山应诏蒋先生邀请”、133节“太和殿受降盛极一时”、134节“胜利后平津形形色色”、138节“摒挡还乡葬先母亡室”、141节“徐蚌会战国军受重创”、144节“庆稀告奋勇陪我远行”、145节“中共通缉穷途走香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3 23:56:27 | 只看该作者
  从小到大接受都是单一的教育,看了曹公的书,开阔了许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7 04:12:31 | 只看该作者
         便如看电影无关风月一般,看此书无关政治,便是细看那一个年代的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一个心态变化,从一个人的视角去了解那一段纷争杂乱,一切都是那么一鳞半爪的历史,细细品味,只是一个人的人生经历。
        如果加了某种眼光,便是首先落了下乘,那你就无法体会他的心里路程,这就好比同行冤家一样,你就无法正确对待对方的事物。所以,放下心态,便是一本简简单单的细细道来的人生历程。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7 10:20:39 |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来不免奇怪,忆师友的文章自来很多,若要想起,头两个想到的都出自鲁迅笔下,一个是三味书屋的那位寿老先生,另一个则要数“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的藤野先生。也就是在这篇《藤野先生》里,鲁迅透露他之弃医从文,一个关键是课间看反映日俄战争的电影,为中国人的麻木而大有触动。而同样的日俄战争,于同在日本留学的曹汝霖心中,激起的却是亲日感。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中讲:“当日俄开战时,我尚在日本,见日本军人之踊跃从军,我已心中感动。回国后,又见日本无条件归还我东三省领土,其慷慨仗义之精神,已使我心折......假使两国亲善提携,有无相同,同时并进,假以岁月,不难同为富强之国.....我基此心理,亲日之感,油然而生。”
  
  “知日”、“亲日”与“卖国”。后两者的区别自然严重——曹汝霖的辩诬与洗冤颇为成功,现在一般都认为他并无卖国行径,不过是“弱国无外交”的国势使然——前两者的界限可就模糊。张鸣在《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中认为,一个人留学归来,若他在母国混得好,那么他对留学国就感到亲近。这不过是溯本追源的意思。曹已坦诚他为“亲日”,鲁迅如何呢?翻他的文集,他作的旧体诗,题赠对象的名字往往是四个字。也许由此可知罢。曹并未卖国,在日剧时代尚有一干“有良心”的举动,但如转念一想:若人人如此,“恪守本分”,中国还得亡。也许大多数人的选择也只能同曹一途,所谓“苟全性命于乱世”,可堪同情,不可苛求,但也不必揄扬。如今我对苦雨斋的那位老僧也做如是观。
  
  张鸣作《北洋裂变》,曹的这本回忆录可算最主要的参考书之一。他对曹著中的重头戏,举凡二十一条、西原借款、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等等,已梳理清楚,兹不多述。中国近代以来,受俄、日、美三种力量的影响最巨。而但就其中某一国而言,如日本,其政策也往往并不一致,是其内政的延伸,也需放在国际局势中去观察。“西原借款”即为日本当权者中的一支意图通过以极低的利率放款给北洋政府,从而在财政上实施控制的谋划,而其背景之一是当时日本外贸大量顺差,积累起的外汇储备有引发国内通胀之虞,巨额资本也需在扶桑之外寻找投资途径。此中情形,与当下中国投资、经援非洲不无可比之处。
  
  《北洋裂变》一书以吴佩孚作结,张鸣对吴的看法偏向正面,大概觉得他的道德感强,不贪财而约束部下,高出其他军阀一头——张在此处却并未采用曹汝霖的说法。依曹看来,吴佩孚拒绝日本人的邀请,非出于民族气节,只是双方的价钱谈不拢而已。 曹在回忆录中臧否人物,往往与大众说法不同,如在他的笔下,冯玉祥简直小人一个——这其中难免没有派系之争,所谓“皖系”、“直系”,北洋裂变也。
  
  但曹真心佩服袁世凯。袁之能力远超时人,他如不早死,不鬼迷心窍地去恢复帝制,说不定真能统帅北洋开创国家。当时做此想的人当不在少数。日本人弄二十一条,后果之一是搞臭了袁世凯。“民族国家”意识既已空前觉醒,一与“卖国”相连,政权的“正当性”就极大削弱。袁为自保,又受蛊惑,昏招频出——“社会进化论”深入人心之下,由共和倒退回帝制,如何行得通?这便是意识形态的威力。
  
  曹的这本回忆录,四六行文,平铺直叙,读来长见闻,却并不愉快。他写文章差胡兰成多矣。曹之一生,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典型官僚做派,读之难说亲切。不过他一路写来全无讳言,此点倒较胡坦诚和可爱。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2:13 , Processed in 0.0441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