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挑战的手套--比昂斯腾·比昂松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11 15:38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15:2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斯
    李斯太太
    思伐法,他們的女儿
    克利司逢生 克利司逢生太太 阿尔弗,他們的儿子。
    諾遂医全 老命 ' 付夫 、
    瑀洁,李蔚家的女仆。
    托躅斯,諾登.生的男仆.
    事情发生在克利斯丹尼亚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21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11 15:38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15:50:4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部有关妇女问题的剧本。思伐法是个纯洁、美丽、有理想的上流社会的小姐。她和大金融资本家克利司登生的儿子阿尔弗订了婚。她为自己选中了一位诚实、理想的未婚夫而感到幸福。但有一天,突然来了一名不速之客,给她看了一些信件和首饰。


      原来,来人的妻子在克刊司登生家当侍女时,曾与阿尔弗有过性爱关系。思伐法痛苦万分。她提出要解除婚约。但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阿尔弗的父亲为了维护男子欺压妇女的特权,不择手段地威胁思伐法。思伐法的母亲当年有过同样的经历,但她屈服了。思伐法的父亲为了仰仗亲家的权势、金钱,也苦苦逼迫女儿屈从。阿尔弗当着思伐法的面表示:女人不论在婚前婚后,都必须保持贞节,而男人只要在婚后忠实就行了。思伐法忍无可忍,把一只手套扔在了他的脸上。这是一只挑战的手套。思伐法内心十分痛苦。阿尔弗又一次向她表示了悔改的决心,她终于软下心来,对阿尔弗的悔改寄予了希望。


      比昂松在这部剧本中提出了男女平等的问题。这个在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中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剧本一上演,便闹得满城风雨,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连名作家勃兰兑斯和斯特林堡也撰文大加挞伐。但比昂松不甘示弱,他甚至顶着种种压力,前往揶威北部以《一夫一妻制与一夫多妻制》为题发表演说,进一步宣扬自己的思想,得到了不少人的理解。比昂松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以极大的同情描写妇女的屈辱地位,提出男女平等这一问题,确实难能可贵。事实证明,《挑战的手套》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继续阅读 挑战的手套--比昂斯腾·比昂松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11 15:38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15:51:29 | 只看该作者
    《挑战的手套》是一部三幕剧,创作于1883年。


         思伐法是上流社会的年轻小姐,风度娴雅,举止端庄。她兴办幼儿园,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很得人们的称赞和尊敬。思伐法在第一次恋爱受挫后,和国内大富翁克利司登生的儿子阿尔弗订了婚。思伐法的父亲李斯,当时正在科隆。收到女儿订婚的电报后,他欣喜若狂。想到和国内最阔的人结成亲家,自己必将身价百倍。他急忙置办新装,兴冲冲地往回赶。在订婚晚宴进行到高潮时,李斯就象变戏法似地突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他受到人们的注目,感到十分荣耀。当晚,他陪参加晚宴的首相等上层人物玩牌,直到翌日凌晨三点。李斯向妻子炫耀说,思伐法能有今日,是他从小对其进行多种外语训练起了很大作用。他又对思伐法说:“你快要给你的爸爸搞到一个爵位了。”他问女儿是怎样和阿尔弗相爱的。女儿告诉他,阿尔弗多次向幼儿园捐款,他们在谈论关于奢侈的问题时,认为奢侈是不道德的,把钱用在幼儿事业上比浪费和奢侈好得多。阿尔弗还预言一个伟大的社会革命将会到来。他的看法给了她一个新观念。因此,在他们之间萌发了爱情。


         一天,一位名叫卡尔"何夫的钢铁推销员登门求见思伐法。他把一个男人写给他妻子的两封情书以及那人送给其妻的耳环、手镯拿给她看,并说他的妻子是克利司登生太太的佣人,已经患肺病死了。思伐法不解其意。当何夫告辞时,正好阿尔弗走了进来。思伐法见到他们两人会面时的情景,方如梦初醒:给何夫妻子写情书的正是阿尔弗。阿尔弗走过来要拥抱她,她叫了起来:“别碰我!”然后跑进屋里,插上门失声痛哭。


         思伐法决意和阿尔弗一刀两断。母亲十分同情女儿,但又不得不违心地劝她要宽容。思伐法认为,对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宽容,可是对有关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却不能宽容。李斯一心攀附这门亲家,极力胁迫女儿,说这个丑闻一旦传扬出去,使当地最有势力的克利司登生丧失体面,不仅自己全家要彻底毁掉,而且还会殃及亲友。思伐法说,她如果不毫不犹豫地拒绝这种婚姻,那她自己就也变成同流合污了。她表示,宁可永远不结婚,甚至离开当地,也不愿屈从。思伐法对母亲的态度十分不解,因为她和妈妈对生活的看法是一致的,认为破坏婚姻的正是婚前的不轨行为。妈妈还曾教育她,永远别向不纯洁的东西让步。可是,当她按照妈妈的原则行事时,妈妈却变卦了。母亲有难言的苦衷,她和女儿有过同样的经历,直到眼下,丈夫李斯还有外遇。她为了孩子和家庭,只好委曲求全。


         李斯夫妇说不服女儿,又把正在休假的诺登医生请来。诺登和思伐法关系很亲密。他劝思伐法要冷静,不要把事情看得太简单,要是解除婚约,就是一种挑战,她会受流言蜚语的攻击。他劝她还是和解为好。


         这时候,克利司登生夫妇来李斯家拜访。李斯低三下四地向他们道歉,要他们包涵。诺登费尽口舌才把思伐法劝来见克利司登生夫妇,然而她却一言不发。克利司登生太太要她原谅阿尔弗,并且威胁说,订婚就等于结婚,只要许了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就成了夫主,必须尊敬,不能想离开他就离开他。过了一会儿,阿尔弗也来了。他当众为自己辩解,要求大家相信他只爱思伐法一人。李斯太太反问道:“假如一个女人,有过这样一段经历,跑到这儿来,向我们保证说她会成为一个忠实的妻子,有人相信她吗?”思伐法十分气愤,走到阿尔弗跟前,把一只手套扔在他的脸上,然后跑进屋,锁上了门。克利司登生认为思伐法的行为大逆不道,准备接受挑战。他说:“李斯小姐把我的儿子甩了,因为她不能容忍我儿子的婚前不轨行为。而她自己的父亲呢,结婚多年了还在干这种事。”他决定把矛头对准李斯,直到把他轰出这个城市。然而,阿尔弗却反对父亲对李斯家的人采取任何行动。他对父亲表示,他十分理解思伐法,而且比以前更爱她了。阿尔弗很想找思伐法当面谈谈。从和诺登医生的谈话中,思伐法隐约地觉察到父母亲私生活中有问题。李斯太太无法继续掩盖,索性把真相写信告诉了女儿。这时,思伐法感到,整个生活都变得不干净了,最珍爱的一切都变脏了,涂满了污泥。自己过去坚持的理论已经毫无价值。而自己的行为无异是“想要用自己的双手推倒一座大山”。克利司登生采取了和解态度,他和李斯言归于好,笑脸相向了。李斯仰仗克利司登生穿上了宫廷礼服,佩上了圣奥莱夫勋章。一天,阿尔弗来找思伐法,表示他衷心地爱她,恳求思伐法等着他。这时,思伐法的心软了下来。她说那天的行动,是由于听到一件过去毫无所知的事情造成的。她还表示,如果阿尔弗能把由于完全信任而产生的幸福感再还给她的话,她会非常感撇的。阿尔弗告别时,请求思伐法向他伸出一只手,而她却向他伸出了双手。


         《挑战的手套》通过女主人公思伐法发现她的未婚夫过去有过不正当男女关系的劣迹,因而要求解除婚约,但受到有产阶级阻挠这么一场斗争,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败坏,同时以极大的同情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妇女的屈辱地位,号召妇女们为自身的平等权利而奋斗。


         剧中思伐法这一人物刻画得相当鲜明。她对恋爱和婚姻有独特的见解。在这个充满铜臭气的金钱社会里,她并不将财产和地位作为选择终身伴侣的目标,而是把对方的事业、理想、品行作为不可忽视的标准。阿尔弗虽然出身于富豪家庭,但他在许多重大社会问题上的看法与思伐法十分吻合,他们都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不满,他们都赞成来一次社会变革。思伐法同意与阿尔弗订婚,是建筑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上的。后来,思伐法提出要解除婚约,原因也是在阿尔弗道德品行方面出了问题。在她看来,相爱的双方,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必须相互忠贞,女性在这一方面不能低人一等而处于屈辱的不平等的地位。她那见钱眼开的父亲在她面前宣扬“有唐璜式的风流名声的人”是最吃得开的观点时,她的未婚夫说出只有男人才有资格要求与其结婚的女人经历清白的话语时,思伐法理直气壮地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她的这种高尚、纯洁的婚姻观,在当时社会里是极不容易的。同时,思伐法又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姑娘,当阿尔弗认识了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并愿意用实际行动进行改正后,她还是重新向他伸出了双手。


         剧中主要对立面人物是思伐法与未婚夫的父亲克利司登! 这一形象刻画得也相当成功。他是那个社会里所谓的体面人物,但是他的一言一行却是极不体面的。当他儿子的丑行被揭露后,他一方面用解雇来威胁那个举报人,一方面又以借债一事要挟思代法的舅舅,甚至想抓住思伐法父亲的放荡行为,攻击他的名誉,逼其离开这个城市,而对自己儿子的不轨行为则百般庇护。他要坚持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男子欺压妇女的特权,和资产阶级婚姻的买卖性。作者通过这一人物的言行,剥下了上流社会所谓体面人物的假面具。


         比昂逊的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象征主义戏剧作品是《人力难及》(1883),描写一个牧师相信他的魔术有起死回生之力,牧师的妻子按照丈夫的要求行事,最后为证实魔术确已产生奇迹,她在病危之际还想表现已恢复健康,结果丧失了生命。这部剧本反映了比昂逊对待社会问题的悲观态度。“人力难及”的思想一直困扰着比昂逊。12年以后,他又写出了《人力难及》的续篇(1895)。这是一部反映劳资冲突的戏。但比昂逊对工人运动作了不正确的描写,表现了他的阶级调和与改良主义的思想倾向。

    继续阅读 挑战的手套--比昂斯腾·比昂松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4 03:04 , Processed in 0.0417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