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天向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匡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3:2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夫妻恩爱无度,不觉曙光已露,金鸡三唱,为赶早朝,赵匡胤匆匆起床,洗漱完毕,连忙到晋王府去了。

      周帝郭威驾坐早朝,文东武西,朝贺已毕,周主即宣赵匡胤见驾。赵匡胤领旨,来到金阶,俯伏在地:“万岁,臣赵匡胤奉旨剿叛,于途中招收了降将董龙、董虎、李通、周霸、杜二公,前后共收人马一万三干。兵到潼关,仗万岁洪福,逼得叛将高行周自刎,岳元福余众全部归顺,潼关之叛,已全部平息。”

      高行周英武无敌,在周大祖郭成的脑海里留下了太深的烙印,赵匡胤来去一趟,仅四十余天,就平定了潼关,他听起来有点像神话,虽然知道赵匡胤不敢妄奏,但听起来怎么也不大相信,于是他问道:

      “既然平息了潼关之乱,可取来那叛贼高行周的首级?”

      “首级现在午门外。”

      “可将高行周首级取来,待朕一看。”

      只有首级才是真凭实据。他要亲眼看一看,这举世枭雄,最威胁自己的劲敌的人头,才彻底放心,而且会从中获得无限的快意,解一解心头之恨。

      果然,不一会儿侍御官就将一只木桶抬到金銮殿,近侍内臣打开桶盖,取出盛人头的盒子,呈到龙案前跪倒,两手高举,托着那只盒子,禀奏:

      “请万岁龙目观看!”

      周主郭威定晴细看,果然就是高行周,他心里暗暗诅咒:“好你高行周,与我郭威作敌,今日血淋淋的人头来向我朝见,昔日的威风哪里去了?”他感到无限的快意,仔细端详那人头,忽然发现高行周上面眼是睁开的,血污将一绺胡子粘在脸上,像吹起来似的,面目如生,满脸怒气。侍者举着人头,心里发怵,手哆嗦起来。那人头摇了两摇,像活了起来似的。郭威忽然感到一阵紧张,止不住“哎呀”了一声,头往前一栽,双目紧闭,面如土色,一时竟昏迷过去。

      “万岁!万岁!”两旁侍臣大声呼叫起来。

      柴荣把手一摆,举人头的侍者赶快把人头放回桶内,着人抬出去了。冯道等几位大臣以及柴荣等急上前观看,呼喊。郭威伏在案上,一声不应,头上冒着冷汗。气息微弱,两眼不睁。大家都慌了手脚。柴荣命侍官连着龙椅一块,将郭威抬到后宫,急召太医诊治。

      经太医诊断,郭威是由于风邪侵入,得了痛脾症。饮食困难,浑身疼痛,行动不便。每天静卧寝宫,强咽苦药,难以问朝。

      作为皇帝的接班人柴荣,自然比谁都要忙。他安排赵匡胤暂时等候,待主上病性稍缓之后再为讨封,同时要处理军政大务,阅读奏表。实际上他等于提前登了极。而且他原为开封府尹也有许多要办的事务,柴荣尽管十分能干,一时也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最新书评

    我的仙人掌  这才是堪比伯仲的对手,一死另一个不能独活  详情 发表于 2012-6-6 16:07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3:2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太祖郭威病情不见好转。有人提出应该进行郊祀,祭典天地,散财安命。按照帝王郊祀,冬在南郊,夏在北郊的规矩。广顺三年冬太祖被抬到南郊,由左右架着上了祭台,只能低头而已,拜礼难以进行,最后由柴荣代替成了礼。

      太祖这中风病最忌风寒,隆冬天气,拉着这样的重病号暴露于荒野,对他的病无异是雪上加霜。这晚,郭威病情加剧,到夜里几乎痛得昏死过去,好一番抢治,才稍稍苏醒过来。于是没有回宫,就住在了南郊。

      郭威病成了这个样子,上上下下都有点惊慌失措,惶惶不安。柴荣站出来理着事,人心才踏实下来。不过,也真难为了他:顾外顾不了内,郭威跟前就少于侍奉了。

      一天夜里,柴荣在澶州时的牙将曹翰来求见柴荣。这曹翰原是郭威的一个随身小吏,郭威喜欢他聪明伶俐,就让他跟了柴荣。好久不曾见面,今天不召而来,柴荣很为奇怪。就问其所以,曹翰便道:

      “殿下,如今主上病重,您只能不离左右,入侍医药,随时观变,以备不测,怎么能老在外边忙碌呢?”

      此荣上前执着曹翰的手。说道:“不是你提起,柴某几乎误了大事!”

      柴荣当天就进入后宫,下令小事不必来奏;重要事情一律由柴荣内通外联,实际上柴荣成了代皇帝。

      第二年春,郭威病体日渐沉重,自知终将不起,便考虑安排后事,从人事上先作了安排,诏令晋王柴荣除在开封府尹外又兼侍中、掌内外兵马事。任郑仁诲为枢密使,同平章事,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领武信军节度使。当时的武信军还在蜀地,这是个虚待,不过是对李重进信任的表示。郭威又任户部侍王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命他起草诏书,改年号为“显德”。并于诏书中亲嘱:“晋王荣可于柩前即皇帝位”;郭威并召柴荣和外甥李重进入宫,宣布他的遗诏,让李重进对柴荣跪拜以定君臣的名份。忍着浑身骨节的剧烈疼痛,郭威把这一切安排停当,然后闭上眼睛,以极微弱的声音对柴荣、李重进说:“这样,我就放心了!”

      柴荣、李重进垂泪不已。

      忽然,郭威把眼睁对一像病痛全消了一样,对柴荣说道:

      “我过去多次给你说过:唐朝十八陵部被人发掘,原因在于他藏的金宝大多了。我死,给我穿纸衣、盛瓦棺,快埋葬,勿久留。葬毕,新近召墓民户三十家,免他们的徭赋,令他们看守,不专置守陵宫人,不修地宫,个做石人、石羊、石马,就刻一个碑:‘周天子平生好节俭、遗令用纸衣、瓦棺,继嗣的天子不敢违命也’。而今我又给你重复一遍,你若违反我的意思,我不会给你带来福气的。”

      郭威断断续续说完话,疲累已极,就闭上双眼不言语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3:3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王溥笔走龙蛇,把这一切飞速地记了下来,握着笔,等着他的下文。柴荣、李重进也屏注呼吸,静听郭威最后的圣嘱,但久久地,久久地,郭威再也没有说话。

      柴荣俯下身去,用手在郭威鼻上试了试,不知什么时候,郭威已停止了呼吸。

      柴荣“扑通”一声,跪在床前,泪流满面,悲咽泣啼,捂着嘴“呜呜”失声。李重进、王溥也跟着下,俯伏在地。

      一代英雄,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在位三年,在他五十一岁时,就这样地告别了人世。

      少顷,柴荣毅然站起,命王溥起草新皇登极诏书,暂不发丧,准备登极大典。

      第二天,晋工召集文武百官,才宣读了太祖遗诏,晋王就即了皇帝位。这就是周世宗。

      赵匡胤献人头,献出一场变故,旧小说家把它演义为生生相克,说是死鹞子吓死了活郭雀,其实并非是那回事。按说郭威武将出身,五十一岁不算太老,突然得了不治之症,似乎有点奇怪,于是就做出了那种并不科学的推断。

      其实郭威得的是急中风。邺部举事以来,地处于矛盾的漩涡之中,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从家事上悦,汴京爱妾和儿于被杀,接着、柴氏娘娘病故,给他很大打击,当上了皇帝,百疲待兴。天下还不统一,南北都有敌人,内政外交,使他早已心力交瘁;加上高行周这个劲敌,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因而见了高行周人头,精神上的大起大落,情绪上的大冷大热、思想上的大喜大悲,超出了他疲惫已极的身体的承受能力。于是得那风病急症,这是极令规律,很自然的事。

      这一场变故,使得胜的赵匡胤没有受到封赏,回到家里,讲习演武,畅叙天伦之乐,倒也安然。

      晋王即位,改年号为显德,葬周主于新郑,谥号太祖皇帝,大赦天下。群臣众官,仍依旧职。办理了这一切事情,就召宣了赵匡胤,封为宿卫将军。其余郑恩、杜二公、李通、周霸、二董等,都为偏将,在殿前供职。那柴荣的亲生父亲柴守礼,于郭威即位后,已给了他一个银青光禄大夫、检校交部尚书的荣誉虚衔。如今见儿子当了皇帝,自觉在京城居住已不方便,无论见皇帝或大臣,礼仪上都难得恰当,使申请迁居西都洛阳,柴荣准奏,加升金柴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的荣誉官衔,让他退休,到洛阳居住去了。这样,一直到他去世,终生没有来东都汴京。

      


    第二十章 高平大血战

      世宗柴荣被数万汉兵包围,赵匡胤大喝道:“主上危急,正是我等拼死报效之日……。”当即带了三千兵马,冲入敌阵。

      周太祖郭威驾崩,晋王柴荣继承为帝的消息传出后,北汉主刘崇真是高兴之极,想趁着周朝国君新丧,新君立足未稳之机大举入寇,以报往日之仇。但他又怕自己力量不够,便遣使乞求契丹派兵协助。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3:3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时,契丹已将国号改为辽,国王也改称为皇帝,新任皇帝途述律,也就是辽穆宗耶律璟,是契丹著名勇将,原封为寿安王,后来辽国内乱,燕王述轧杀了世宗,自称皇帝,述律便率兵讨伐述轧,最后杀掉述轧,由述律即位为皇帝。这述律自恃武力,早有觊觎中原之意,而在辽和周两国夹逢中生存的北汉,也早已被述律看中,认为是他夺取中原的一块最佳跳板,所以在对外政策上,便采取了援助北汉以抗后周的策略。当下,他见北汉使臣来求援,心中大喜,使派了武定军节度使,政事令杨衮,率领一万余兵马,赶赴晋阳,与刘崇会合,共同抵御周兵。

      刘崇见辽国援兵已到,信心倍增,以白从晖为帅、张元徽为先锋;令长子刘承钧等守晋阳,自领兵三万,与契丹合兵一处,浩浩荡荡向潞州(今山西长治北)进发。

      驻守潞州的昭义节度使李筠,见北汉兵来犯,派遣部将穆令均前往迎敌,自领大军守住南下的要道太平驿。

      穆令均带领人马,放炮开城,破口大骂,“背国反臣,侵我边疆,若不速速退兵,定叫尔等片甲不回!”

      北军杨衮拍马出阵,舞动大刀,直奔穆令均,两马相交,金鼓齐鸣,只战十余合,杨衮见战穆令均不下,虚晃一刀,诈败而回,穆令均哪里肯舍,随后紧跟。正在追赶杨衮,只听背后一声炮响,埋伏着的张元徽从斜刺里冲出,拦住了穆令均的退路;杨衮又反身杀了回来,二人把穆令均夹在中间,前后夹攻。情知中计,穆令均心中一慌,措手不及,被张元徽一刀砍于马下。可怜一条好汉,就这样为国捐躯了。

      李筠见失了大将,北兵来势凶猛,令牙将刘瑗、王真坚守城池,同时急忙差人星夜驰往京城告急。

      世宗柴荣接到急报,愤然大怒:“刘崇亡国之将,贼心不死,不灭此贼,终是后患!”他决定要御驾亲征。

      “陛下初登宝位,如若离京,恐人心难定,只派大将前往就可以了。”有几个大臣劝他不可轻易离京。

      柴荣可不是犹豫不决的人,他说:“不然,刘崇乘我国丧兴兵,是欺朕新立,政权未固,想趁机实现其吞并中原之志,而朕正是由于新立,正欲借此以立威,不可不往。”

      宰相王溥道:“陛下之言,实为英明远见,老臣以为应起驾亲征。”

      太师冯道却耐不下了,奏道:“王溥之言差矣!千金之子,坐下垂堂。陛下万乘之尊,亲临不测之地,臣以为万万不可!”

      世宗说:“唐太宗得天下,凡有征战,未有不亲临,唐太宗尚如此.联焉可躲闪?”

      “不知陛下可能为唐太宗吗?”一惯圆滑的冯道,这回话说得尖酸刻薄。

      世宗耐着性子道:“刘崇以十二州之地,兵力究竟能有多少?他所依仗的,就是契丹的协助。以朕兵甲之强,士马之众,破刘崇可以说是以山压卵!”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3:3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不知陛下可能成为山吗?”

      冯道抓住不放,连讥带讽,世宗听了十分不悦。这时军师王朴说话了:

      “刘崇就是借圣上新立之机.举兵发难,主上亲证,正是还他以颜色,也是给天下一个震慑,不然会祸乱四起。我担保主上此去,定能战而胜之,太师勿虑!”

      世宗一听,不等别人再议,斩钉截铁地下了决定:“王卿所议甚是,朕意已决,准备出征!”

      当日发下圣旨,调动各路节度使一分兵三路,证伐北汉,符彦卿、郭崇为东路,由磁州西进;王彦超、韩通为西路,由晋州东进;樊爱能、何徽等中路,向训为监军,直趋泽州。世宗则率东京禁军诸将领,领大军亲征。

      军情火急,自有信使飞马传向各地去了。

      这时,赵匡胤奏道:“陛下亲征,必须挑选精兵勇将,并选拔先锋良将,作为前驱,保证所向披靡,以挫敌锐气,此致胜之道也。”

      世宗高兴地点头道:“御弟之言正合朕意,所可随征精兵,就烦御弟负责遴选。至于先锋一职,明日令请将校场比武决定。”

      说毕,宣布散朝。

      第二天,世宗亲自来到演武厅坐定,赵匡胤奏道:“斩将破敌,以勇为先;定取高下以箭为能。陛下可取箭高者为先锋,再选力勇者为副,这就两全其美了。”

      世宗点头称善,就下旨先比射,以后再比勇。

      旨令一下,当即闪出一将,风流翩翩,器宇轩昂,面若傅粉,唇若涂丹,带着傲视一切的神态,走上前说道:

      “臣先射箭,再比勇,抛砖引玉,博陛下及诸将一笑!”

      众人看时,原来是郭威的驸马张永德。世宗点头首肯。张永德骑上马,左手弓、右手箭经过台前,驰向箭垛,看得真切,一箭射击,正中红心,一连三箭,箭无虚发。

      战鼓“咚咚”加上掌声和喝彩声,交织在一起,有如突然爆炸的雷声。张永德春风满面,上前见驾,就要取先锋印。这时忽然听到一声大喊,声如惊雷:“且慢,先锋印待我来挂!”

      大家看时,原来是郑恩。他走到世宗面前,施礼说道:

      “臣前些时演飞弓马,颇有心得,愿献技与陛下,与驸马一比。”世宗心中有点纳闷:这鲁夫何时习得弓箭?竟也敢比武?而且说话也比以往有了分寸,真是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了。岂不知,这是赵匡胤这一段下功夫调教的结果。“好,你就试来。”世宗点了点头。只见那郑恩跨上雕鞍,张弓搭箭,一连三箭,也是箭箭中的,和张永德那三支箭,都极骄傲似地在红心处挤在一起。也是鼓动声震野,群情哗然。

      郑恩下马,大步来到世宗面前:“陛下,这先锋印可该俺挂了吗!”

      一旁的张永德那粉白的脸上,忽然泛起了红云,他高声喊道:“箭法不分高下,你可敢与我比勇吗?”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3:3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郑恩扭头看了他一眼,不以为然地:“比武,乐子求之不得!”

      两个人也不等世宗下令,便各自去取了兵器,跨上战马,驰到场中,就要动手。看二人架式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拼,就要一触即发。

      许多人都屏住呼吸,绷紧了神经,几干人的教场,一时静得像空场一样。

      “且慢!”赵匡胤声若洪钟,一声断喝,二人都停在那里。

      “待我奏请圣上,自有定论。”

      世宗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他也生怕二人格斗,难免不出问题,但又不好高声无状地呐喊,赵匡胤制止了这个局面,正符合他的心思,他转向赵匡胤:“御弟有何高见?”

      赵匡胤说道:“比武是要比的,但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可以不必械斗,以角力代替。陛下请看,那将台下的石狮子,足有数百斤重,陛下可令二人,谁能将石狮子提到台上,又放回原处的,可以为先锋。”

      “御弟好主意!”世宗命二人近前,就将那比赛的办法,向他们作了交待。二人就一齐将武器放回原处,向那石狮子走去。

      张永德把那石狮子打量一番,然后撩起衣服,走上前去,发一声喊,用平生之力,将那石狮子一下提起,走上台去,然后又一步步走下来,将石狮子放回原处,脸已憋得成了红布,喘息不止。

      郑恩说:“待我提与你看!”看来他也并不轻松,提上提下,虽看不见他的黑脸泛红,但也大口地喘气。

      众将士为他二人的神力,一块鼓掌喝彩。

      热闹中,将台中又走出一个少年壮士,头戴粉底武巾,身着素色箭服,走到石狮子跟前,“嘿”的一声,已将石狮子一把举过头顶,步履稳健,走上将台,走下台后,又在军士前走了一转,之后到原处轻轻将石狮子放下,面不改色,气不发喘,仍然从容自若。很奇怪,这时倒没有掌声,都被这看去并不高壮的少年的威力震慑住了,有不少伸出了舌头。

      赵匡胤见了也感到惊异不止,就把他邀到世宗面前,问他的姓氏。

      “小人姓高,名怀德,父亲高行周,已不在人世,我遵母命出来报效当朝,正好逢主上在此演武,故来献技,即为走卒,也尽平生之愿了。”原来高行周自刎前,在未给赵匡胤写信时,曾修家书一封,前边已经说过,那封信就是他给家写的遗嘱,他把自己的一切打算都说得清清楚楚,并特别交待:他的好友之子赵匡胤破了潼头,必然得到新朝重用,要他儿子高怀德进京,投奔赵匡胤,定会得到赵匡胤的保护。

      高行周自刎前,给赵匡胤的信和家信互相应照,安排得极为周密;他死之后,岳元福必然投降,赵匡胤必然升腾,预料得也十分准确;要以他死人之魂夺取郭威生人之命,连这恨恨的誓言也都说对了。连自己死后的事都安排得如此周密,由此可以看出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素质。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3:3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接到高书,高夫人、高怀德知道高行周已不在人世,就在家为他举行了祭典。冬去春来,高怀德脱了孝服,在家按耐不住,就赶往京城来寻找赵匡胤,正好遇上世宗选将,高怀德艺高人胆大,技痒难支,于是就抛头露面,当众献了艺,果真一鸣惊人。

      当时世宗一听是高行周的儿子,心中怒火陡然升起,两眼狠狠地瞪着高怀德:

      “原来你就是高行周之子!不是你父亲作孽,还不会有今天的点将呢。”他回头招呼卫士:“绑了,推出斩首!”

      一听说是高怀德,赵匡胤心里早就慌了:他盼着早日能见到高怀德,想不到会在这个场合见到他。世宗愤怒,他知道事出有因,但高行周以头相许,他怎能见死不救他的儿子呢?只见赵匡胤抢上一步,急奏道:“高行周获罪大周,各为其主,况彼已自决,也算临终释了冤仇,其子无辜,当另作别论。今日要兵下河东,用人之际,宜广结天下英杰,如算旧冤,无疑将使众多英雄裹足不前,怀德英武之材难得,陛下宽而用之,彼将如管仲而为小白射天下呀!”

      那柴荣本性聪慧,乃英明之主,何用匡胤多说,马上回嗔作喜,说道:

      “御弟所讲甚是。朕何能因故仇而结新怨,因一已之私而误天下英杰!”他说着,又问怀德:“看你的勇力,可以使用,不知你骑射功夫如何?”

      高怀德说:“小人自幼练功,诸般武艺皆通,而箭为兵家之首,也不在话下。”

      世宗即命给怀德坐骑、弓箭,怀德翻身上马,弯弓搭箭,三箭连发箭簇追箭尾,射法不俗,三箭流星般奔向靶心。世宗心中大喜,暗想:怪不得高家不服先皇,果然英雄。于是决定封高怀德为御前侍卫之职。

      赵匡胤听了,上前奏道:“怀德勇力出众,武艺超群,陛下需要重用,以充分展施他的才力,今驸马、三弟未决高下,仍在虎视眈耽,若先锋给了怀德,岂不一箭三雕!”

      世宗允奏,就命将先锋印给了怀德,以郑恩、永德为副,又当厅赐了三人金花御酒,给予特殊恩宠之后,高高兴兴地起驾回宫。

      怀德向匡胤深施一礼:“遵父命前来京城投奔仁兄,不期地教场相遇,若非仁兄相助,怀德命不保矣!”

      匡胤拉住怀德,不胜感慨:“你我通家世好,贤弟不必客气,今后尚望彼此多多照料!”

      山不转水转,三家恩恩怨怨,倏然之间,便一笑泯恩仇!

      柴荣是君主,而关键的粘合剂却是赵匡胤,群雄并峙,而最后能统一于他,是有其道理。

      第三天,出征军马点拨已毕,世宗以高怀德为第一队,郑恩、张永德为第二队,赵匡胤石守信为第三队,随后接应,自己领了众将和大军在后,浩浩荡荡出发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3:3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且说高怀德领精兵先行,大军离开汴京,不日便来到天井关,在天井关前安营扎寨。

      这天井关在泽州东南四十余里的太行山上,是由中原通向河东的第一交通要道,刘崇为了攻下泽州、潞州,特派了部将李彦能袭夺了此关,一是为了切断潞、泽两州守军的退路,想关门打狗,二是在此阻击周朝援兵。这李彦能是刘崇手下的第一战将,身材高大,性如烈火,使一条点钢枪,重六十余斤,有万夫不挡之勇,听说周兵来犯,勃然大怒,点炮出关。

      先锋高怀德看那来将,生得相貌凶恶狰狞,打扮得丑陋怪异。头戴虎头盔,身穿金锁甲,坐着青鬃马,手持点钢枪。他看见高怀德,用枪一指,吼声如雷:“呔,周将听了,你主既占中原,夺了汉家天下,就该知足而止,如今反而兴兵来犯,岂不是自己找死!”

      高怀德答道:“如今四海一家,吴越一统,北汉弹丸之地,不来归顺,反而兴兵来犯;夺我关隘,围我城池,今天子发兵问罪,尔等就该速速投降,不然,关隘一破,玉石俱焚,那时悔之晚矣!”

      李彦能一听,哇哇怪叫,脸气得如紫猪肝一般,青筋暴突,不再答话,拍马举枪便刺。高怀德微微一笑,一抬枪把对方的枪磕向一旁,两人厮杀在一起。

      二将来来往往,约有二十个回合,也算那李彦能功夫非凡,若是一般平庸之辈,不是早已被擒,就是死在高怀德枪下。李彦能左架右拦,被高怀德枪花点得眼花缘乱,抵敌不住,回马而逃。

      后面赵匡胤、郑恩、张永德、石守信也都带兵来到,与高怀德合兵一处,追杀一阵,北军损失不小。

      李彦能率领残军逃回关内,坚闭不出。周军连天攻打,一时难以攻克,前进不得。高怀德给赵匡胤献了一计,他说:“如此强攻,耗时伤人,仍难奏效,不如智取。”

      “如何智取?”

      “我率精兵三千,事先埋伏关旁,见可领大军离关撤走,三天之后再返回来;在撤兵这几日内,李彦能必然放松警惕,我可乘机混入关中。里应外合,此关必得!”“好,此计绝妙!”赵匡胤夸了高怀德一番,就按计议行事,先由高怀德率兵隐蔽,第二天赵匡胤便率主力撤走。李彦能见周军撤走以为是计,暗派探子秘密查踪,果然周兵拨营而去。李彦能哈哈大笑:“周兵伎俩不过如此!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岂不羞哉!”他一方面派人向刘崇报捷,说已打退周兵的挑衅,同时城门开放,让老百姓出入采樵经商,往来活动。

      到了第三日,探子忽报:“周兵复又返回。”李彦能紧急闭关加强防御,那知高怀德率领部分勇士已混入关内了。等到赵匡胤大军来到城下,李彦能故技重演,紧闭南门,背靠山险,坚守不出。赵匡胤、石守信来到城下,李彦能亲自督战,滚木擂石打将下来。入夜,周军围住南城门齐声发喊,佯作攻城,李彦能诸将像护天灵盖一样,紧守南城,三更时分,李彦能正在城头督战,忽见关中火起。他领一拨人马前往查看,怎知高怀德率着他的精锐之师已到跟前,黑暗中,怀德手起一枪,李彦能登时一命呜呼。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3:3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连主将都料不及,一般士卒更不知会有一彪军从天而降,一时惊慌失措,迷迷糊糊地就作了周兵刀下之鬼,城防大乱,被高怀德斩关落锁,赵匡胤人马一拥而进,天井关余下兵将全部投降。

      赵匡胤迅速安定秩序,严禁掠抢,违令者斩。并于次日贴出安民告示,城中秩序井然,百姓无不拍手庆贺。

      接着世宗驾至,请将迎接进关,俱各朝贺,匡胤极称高怀德智勇兼备,破关有功,世宗闻报,喜之不尽,高怀德受到重赏。上下一片喜气洋洋。世宗释怨任能,怀德立功报恩,这次胜仗,意义不同寻常。赵匡胤心中也是格外的高兴,因为他可以对九泉之下的高行周,有个初步交待了。因世宗心里高兴,另有一种独特的唯他才有的心境:从赵匡胤收取潼关,自己登极到此北征,虽不是改朝,却是换代,不仅主上换了代,而一代新的战将,已经驰骋沙场,赵匡胤、高怀德、郑恩、石守信等猛将云聚于他的殿下,是他实现平定四方,真正统一天下雄心的可靠力量,这一仗初试锋芒,首战告捷,作为一个有抱负和远见的君主,他高兴的内涵是有点与众不同的。周军上上下下真可说是皆大欢喜,世宗大摆酒宴,犒赏三军。周主下令:全军将士休整三天,然后向泽州进发。

      到了泽州,与从中路先进入河东的樊爱能、何徽、史彦超、白重赞、向训诸将会合。也不停留,反而令各军留下辎重,轻装去解潞州之围。

      禁军指挥使赵晁见了,不免担心,就把通事舍人郑好谦拉到一边,悄悄地说:

      “刘崇势力并不小,咱们越向北走,离他就越近,主上不可如此冒进轻敌,应该谨慎缓行,以防不利,望你能在方便时说与主上,要小心行事。”

      郑好谦就鹦鹉学舌似的将这话禀报给世宗。正在乘胜前进,这胆怯气馁的话使世宗很为恼火,但他隐忍不发,耐着性子,又问了一句:“这可是你的想法?”

      “不,陛下,这是指挥使赵晁说的。”

      世宗把案子一拍:“身为指挥使,出此败军之言,长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惑乱军心,罪不容诛!”当即下旨:“将赵晁拿下斩首,以儆效尤!”

      赵匡胤见状,急忙奏道:“陛下,赵晁经过通事舍人进言,并非向外流布,这是忠心的表现。如人人都像赵晁,抛心以事陛下,陛下的洪福也。望陛下明察,宽恕赵晁。”

      世宗虽然余怒未息,但感到赵匡胤言之成理,就命人把赵晁放了。几句话几乎人头落地,赵晁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自此,军中无人敢再议论,一路急行。

      再说那北汉主刘崇,攻打潞州数日,不能奏效,忽听李彦能派人求救,就舍了潞州,一路南下。当世宗大军驻扎于泽州城东北之时,北汉的大军已经来到高平,两军相距只有五十多里,但那刘崇并不知道世宗御驾亲征,没有想就是北汉与北周两军最高统帅的生死较量。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3:3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北周军继续前进,在高平以南相遇。汉军刘崇把兵分三路,自领中军驻在高地巴公原上,东翼军张元徽、西翼军杨衮,互相策应,成犄角之势,队伍看去极为严整。

      周军因为急军速进,不期然而与北汉大军相遇,世宗意坚气盛,他和先头部队一起来到这里,把河阳节度使刘词统领的大军远远丢在了后边,遭遇了敌军,他没有半点畏惧,以白重赞和侍卫马步虞候李重进为左军,樊爱能、何徽为右军,史彦超、向训率精锐骑兵于中,自己有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禁军保卫,另有赵匡胤、高怀德、郑恩诸将护驾,亲临前线督战。

      双方虎视眈眈,严阵以待。

      远远观望,刘崇见周军队伍不及自己的一半,他后悔不该请大辽来帮助。他心中轻松了许多,微微一笑,回头对众将说:

      “像这样的对手,我就用自己的汉军就足可把他们打垮,何必请契丹!今日一战,不仅要打败北周,也将叫契丹心服!”

      众将官不知心里是怎么想的,大家都一致地点头。

      契丹大将杨哀策马向前,仔细审视了周军的列阵,他看周军人马虽少,但战将如云,一个个都透出英俊威武的气势,队列整齐,也显出士卒训练有素,确系精锐之师。

      杨衮回到刘崇面前,低声告诉他:

      “别看周军兵少,可说是劲敌,不可轻视,切莫轻进!”

      刘崇看了看杨衮,感到他过于胆怯了,哈哈一笑:“将军如果害怕,先撤在一切观阵看孤家如何破敌!”

      这杨衮就是杨业的父亲,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在北契丹是有名的骁将,今日好心劝刘崇小心行事,反受到奚落,快快不乐,一脸没趣地退回本西营去了。

      当双方列阵时还刮着东风,这时忽然转为南风。北汉司天监李义不知有什么典故依据,还是为了拍刘崇的马屁,见风迎面刮来,他对刘崇说:

      “陛下,天助我南风,时机已到,可以决战了!”

      刘崇的枢密直学士王得中,上前用手拉着刘崇的马,神色慌张地说:“陛下,如此大风迎面而来,岂是天助我们吗!李义巧言诓主,可杀也!”

      刘崇瞪着王得中,大声斥责:“打仗靠人,何须天助!我意已决,老书生如再多言,看我先拿你祭刀!”

      刘崇说罢,把左手一挥。张元徽领着自己东军一千多精锐,冲向周营。汉军左翼一时金鼓齐呜,一片喊杀之声。

      南军右翼一通鼓响,樊爱能挺枪跃马,出阵迎敌,两员将在震天的喊声中,来来往往,杀有近百个回合,看那樊爱能枪法渐乱,有些招架不住了,右军副将何徽举大斧纵马出来助阵。这张元徽也算一条好汉,力战二将,全无惧色。又战了一会,北营中飞出一骑,乃是白从晖,舞刀拍马冲了过来。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9 00:54 , Processed in 0.04998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