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门下书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个历史挺靠谱1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2-4 09:52:45 | 只看该作者
  凝练又诙谐的趣味历史
  ——我读《这个历史挺靠谱》
  文\蠹鱼
  《千年书法》、《昆曲六百年》、《于丹论语心得》、《杨雨解密李清照》等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喜爱的。网上都有解说词。有的还可在新浪、腾讯读书里搜来电子版阅读。有的觉得珍惜,看得不过瘾,就厚着老脸求人打印。有时候每次打印一份都有一本两本书的厚度。拿到手里慢慢读,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
  
  对于《百家讲坛》和《探索与发现》相比,我更喜欢后者。因前者质疑之声四起。比如前面我提到过于丹和杨雨她们的讲座,以及都已经成书的这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对我而言,我还是欣赏,也翻来阅读。主要是想从各位作家思想里了解一下真实历史在她们眼中的样子。借着这些铺垫,是想为这本《这个历史挺靠谱》发表一下言论。
  
  袁腾飞,大家不算陌生,是通俗讲史人物。他的幽默诙谐,他的言辞犀利;用凝练诙谐的语言,把历史写得有生有趣,更易于吸收。因这是升级修订版,也就让我们联想到他修订的价值和意义。据说已经出版的那套《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遭受众多质疑,史实错误等等。我倒觉得也是件好事,最起码给你纠错的能力。但是,事情背后有出书人的苦恼在,那就是:“自己的忽视”,“乐得省事”。由先期出版社编辑代劳,又因编辑擅自改动,使得一些历史错误发出怨声载道的声讨。比如“把宋真宗时的殿帅高琼写成宋徽宗时的高俅”等等。提到这些,我也想起自己一篇上《青岛日报》的稿子,其中同样出现了编辑擅自修改的地方。失去原本正确的。有时候真的就会因几字之差,就谬以千里。这样在读者看来,笑话的是作者而不是编辑。所以也深能理解袁先生内心的感受。
  
  这是修订版的,也就是说作者更加认真完善它。这是袁先生修订版的第一本,从先秦写到明清。这个历史挺靠谱的,并且会给你带来阅读的享受,起码不会令读者再失望。本书是根据中学生的历史纲要来完成的,内容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枯燥乏味,没有照本宣科,课内课外的知识外延,更是古今结合,给你带来生动有趣的最佳的阅读效果。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使你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又轻松记忆历史。我们先从标题入手,你就会领略到作者的特有风格,而这些是无法效仿的。效仿的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从远古走来的牛人们》(先秦)、《文治武功大一统》(秦汉),若觉得这些大的章节标题还不够,那我们再找小的标题,你再来听听,《晃晃悠悠的周王朝》、《皇帝开始追时髦》、《刘邦玩儿法》、《舶来者居上》、《哲学大佬们》,这些诱人的小标题,你会不会觉得一语道破,耳目一新呢?把一个沧桑巨变的历史,写得这样诙谐,似玩世不恭,但在沉重中多了一份诙谐的趣味。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中阅读,不但乐趣无穷,还记忆深刻呢。
  
  这样一本“去芜取精,去伪存真”的修订版,作者所付出的心血等你来翻阅。我想作者的目的并不单纯想赚钱,而是要把知识传播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2-4 09:52:46 | 只看该作者
  我从上学起就特别喜欢历史课,感觉老师讲课就像讲故事一样。长大了也读过一些写历史的书,很想把中国历史好好的清清楚楚的研究一下。奈何这些介绍中国历史的书籍真的是良莠不齐,在历史年代、历史人物等等问题上居然屡有出入,让人不知相信谁好。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刚出版时就有意要收齐一套,结果到现在它的升级修订版《这个历史很靠谱》都出版了才完成夙愿。不过也好,这套《这个历史很靠谱》比《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真的靠谱了许多,书中的内容都是源于袁sir在精华学校的网络授课视频,也经过了袁sir的认真修订,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他讲课时的原汁原味,真正做到了去芜取精,去伪存真,是一部幽默的严谨的讲中国历史的普及读本。
  
  这本《这个历史很靠谱》上册是从远古的先秦讲起,一直讲到明清结束。袁sir用他风趣幽默、浅显直白的讲解使得枯燥难解的历史变成了一段段精彩的故事,他像一个优秀的说书人一样知道如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知道在哪儿要使包袱,在哪儿要使扣儿,用郭德纲的话来说,这可都是心理学的范畴呀。袁sir讲历史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困不累。袁sir把很多现代的名词和理念套用在他讲解的历史之中,既显得新鲜有趣,又显得合情合理,让人很有共鸣。其次,听袁sir讲历史的好处是容易记忆,容易理解。袁sir讲课时的语言是非常平民化、口语化的,非常易于听众正确的理解他所讲述的内容。另外,袁sir讲课重点非常突出,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突出的重点,是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呢?感觉袁sir的书对学生们的帮助应该是相当大的,有了如此靠谱的通俗历史书,考试中就再也不会犯愁了吧。
  
  历史是鲜活而生动的,无数古人用自己的心血创造出了无数的文明,无数古人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无数古人用自己的智慧书写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把中国历史中的正能量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把中国历史中的经验教训牢记于心,把中国历史中蕴含的文化传承下去应该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12-4 09:52:4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历史挺靠谱》是《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的升级修订版,书拿在手上的感觉明显是厚了,重了。因为作者增加了1万多字。无论是原来的“什么玩意儿”,到现在的“靠谱”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被亲切称为袁sir的这个曾经的中学历史教师,语言口语化,通俗化,他能将复杂的历史讲得浅显直白,讲得通俗易懂,幽默好玩,被誉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他的名字就是一种号召力。如果我们说一个主讲者讲得好是好得不得了,天花乱坠,但是听的人啥也没有记住,这个主讲者未必是个好的主讲者。袁sir的好处在于讲得更容易让人记住,他的幽默风趣使自己在百家讲坛声誉鹊起。这种风格的形成应该是跟袁sir的中学教师身份有关,在沉闷的课堂里,一两句精彩的语言往往能换来学生的开心一笑、哄堂大笑,一扫沉沉欲睡的气氛,学生也应为袁sir的幽默而记住了该记住的知识点。不仅在书名,还表现在他所讲的内容中,比如,一本正经的历史老师可能会说下面我们来讲讲先秦时代的圣人、霸主,而袁sir则说这是从远古走来的牛人。一个“牛人”想必会让年轻的读者会心一笑,可不是牛人吗?
  
  这是袁腾飞讲中国史的上半部分,从先秦讲到明清。读这本书,就是对先秦到明清的历史来一次知识普及。袁sir的书相比较中学历史课本,更能让你看进去。同时,袁腾飞也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编写者之一,所以也有着本质上的严谨性,不会对历史过度戏说,误人子弟。一些宫廷剧、帝王戏火爆荧屏。有些人甚至从中学习历史知识。袁sir因为其知识的渊博,所以,常常看出不符合历史的地方错误的小细节,指出来。还有一些小知识,比如古代的兵器,帝王的谥号,这也是一种小趣味。
  
  有人不喜欢这种幽默风趣的行文风格,认为不够严肃,不够严谨。我倒觉得挺好,这是普及读本,又不是学术著作,能大家笑着把书看完,了解中国历史不是件很好的事吗?定位不一样嘛。就像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并不是嬉皮笑脸胡说八道。
  
  我觉得这本书是比较靠谱的,对中学生而言,可以和课本结合起来看,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历史问题看法产生一些新的角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12-4 09:52:48 | 只看该作者
  我很想向大家形容我读完本书的心情,突然地,我就想到了我母校红房子的麻辣烫,那是我到了哈尔滨之后吃过最好吃的麻辣烫,不放麻酱,用骨汤配上蒜泥、热油浇上的辣椒和花椒,三块钱一份管饱,再来俩韭菜盒子,简直绝了。后来到了大连,也算大小上下吃了好几十家的麻辣烫,都不是那个味儿,心情极为沮丧。后来找到的杨国福麻辣烫,还算是撒盐空中差可拟,空具其形而已。
  
  我觉得袁Sir的历史系列在我看来就是杨国福麻辣烫,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初恋总是难以忘怀,先入为主吧。那我换个比方,就像一个人如果平时总吃兰州拉面,给个北京烤鸭,能乐上半年,但是如果给一个总吃满汉全席的人一只北京烤鸭,也觉得不错,但是总能给你挑出点毛病来。我就是个被满汉全席惯坏了的人,而袁Sir不幸就是那北京烤鸭。当然,这并不妨碍北京烤鸭全国闻名甚至蜚声国际。(我庄严宣誓我吃过饭了,当然我也绝对不会否认我吃货的本质。)
  
  袁Sir开篇也说了,这个历史挺靠谱系列是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知识点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让读者读来更有趣味性,本来想以《课本中的中国史》以及《课本中的世界史》来命名,因此,本系列书籍本来就是针对中小学生,以及历史知识较为匮乏,一直觉得历史枯燥难读的成年读者。
  
  要让绝大多数人喜欢,就不能讲的太艰深,看人家于丹,愣是把论语讲成了心灵鸡汤,你得让老百姓听懂啊不是,这也勉强算因材施教的现代版吧。所以到了袁Sir这里,郭德纲+单田芳式的风格,甩包袱抖机灵耍嘴皮子,京油子卫嘴子让你听得舒舒坦坦,读的顺顺当当,知识点清晰易懂还富有趣味性,是您出门把妹打破僵局Hold住场面的不二之选。
  
  可是,就这样了吗?我总不甘心。
  
  我高中时候的历史老师姓苏,是一名女老师,她当时40多岁,普通话并不标准,人也不漂亮,也不会说俏皮话逗我们开心,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记得她。因为在讲到抗战的时候,她让我回答一个问题,问说应该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表现,我照着书上答:“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那是她第一次说我错了。
  
  通过她的讲述,我们才第一次知道了淞沪会战的激烈,长沙会战的惨烈,才第一次听说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中国远征军的历史,第一次听说就发生在我们家乡的松山战役和腾冲光复战……尽管她的叙述很平实,但是那种冲击力带来的余波至今仍在影响着我,尽管历史书如此的政治正确四平八稳,但是真正负责的老师,还是会教给我们什么叫独立思考、决不轻信,这是苏老师给我最好的礼物。
  
  历史本就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历史绝不是死去的,它的鲜活,不仅仅在于它的趣味或是恶趣味,趣味这种东西,就像是一种窥私的行为,了解那么多历史背后隐藏的故事,像是王安石不爱洗澡浑身发臭,或是王羲之之所以坦腹东床是因为服食五石散血气上涌以至于不能洗澡,只能穿宽袍大袖的柔软衣物防止皮肤磨损出血等等,知道这些,除了让我们在茶余饭后有了笑谈的内容以外,还能给我们什么?
  
  我想要的历史,是有态度的历史,我不介意你说你的个人看法,我需要看到你运用你的的思维方式把整个历史串联以来给我们看,我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观,而不是分隔开来的小标题小知识点12345,各说几百字,那不是历史,那只是历史上的趣味小百科。
  
  当然,我代表的只是小众观点,作为一道北京烤鸭,袁Sir的这本书是合格的,何况北京烤鸭喜欢的人也多,对于普及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也是居功至伟。但是,真心希望袁Sir也能在做烤鸭的时候顺带着钻研点满汉全席的做法,毕竟,满汉全席不是大家不喜欢吃,而是好厨子实在太少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12-4 09:52:49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有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历史类读物,我就推荐了袁腾飞。朋友说并不觉得怎么样,他看过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觉得很一般。我就说那主要是那套书的编辑没有编好。我敢这么说,是因为我刚刚看了袁腾飞写的《这个历史挺靠谱》,袁老师在《自序》里对《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出版的前前后后公开做出了回应,解释有之,检讨也有之,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袁腾飞对那套书很失望,于是就又出了《这个历史挺靠谱》。
     实际上,我之所以推荐袁腾飞,倒不是因为他前面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主要还是因为这本《靠谱》。在这本书之前,虽然袁腾飞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但我并没有看过他的书,他的讲座倒是看了一些,不过说实话,不太喜欢他的京片子。而这本《靠谱》最大的优点就是深入浅出,很适合对历史不是太了解的人。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要“英格”更要“历史”》,说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过于忽视历史,如果有重视英语的一半重视历史,我们的文化也就不至于这么苍白。很多已经读到博士的人都不知道明朝和宋朝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关公大战秦琼”的相声基本都听不懂。如果这只是一两个个例倒也没什么,但如果全社会都这样,那就很悲哀了。袁腾飞在《靠谱》里讲到北京这座“四九城”的时候发了一阵感叹,说真正的故都北京早就没有了,现在只剩下一座钢筋水泥城,欧洲人到北京一看,这根本就不是一座东方的城市,而是对西方建筑的拙劣模仿。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是时代的原因,另一方面和我们社会浅薄的历史观也有直接的关系。其实后一个原因也是前一个原因的原因。再看充斥银幕的那些胡编乱造的“历史剧”,其文化素养上的浅薄让人作呕,但是依然有观众有收视率,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太不懂历史。
     所以不管喜欢不喜欢袁腾飞的风格,我都认为他做了一件很好的事。他的书很值得那些学理工出身的人想要了解历史的人看一看,一本在手,对中国古代史基本就能有个大概的了解。而且了解的不是那些数字和名字,而是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经济格局,成败得失对于今天有什么意义。袁腾飞的侧重点就是在政治和经济制度,谁怎么得的天下经过了哪些战役一般都一表而过,有的甚至表都没有表,比如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战根本就没有提,却着重说了明朝在制度上的缺陷。实际上,明朝制度上的优劣对于今天有着很深刻的借鉴意义,明朝死板僵化的政治形态和我们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之前的那段日子非常相似。
     袁腾飞讲的历史就是为今天作为参考,所以你看他时常都会联系到当下的现实。他的语言风格也是完全当代化的,轻松诙谐,但又不显得轻浮。现在很多追求轻松文风的往往都失于为调侃而调侃,不幽默而故作幽默,其结果就是飘在天上。而之所以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就是因为文化底蕴不够,袁腾飞这一点尚可圈可点。他的行文是IT语言和古诗一色,英语和文言齐飞,不拘一格游刃有余。
     不过,袁腾飞有时候也会有把话说得太满之嫌。比如他说全世界只有中国画世界地图是以东经160度为中心,外国都是以零度经线为中心,这话说得就太满,据我所知,至少日本也是这样画的。当然,日本的画法是和中国学的,但日本至少也是“外国”之一,除非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这个当然是咬文嚼字了,或许无可厚非。但是有一些属于观点性的错误,就非常值得探讨了。比如袁腾飞认为清官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并以包拯为例,说包拯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但却没有什么业绩。包拯作为开封府尹其清廉本身就是一种业绩,至少可以杜绝“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你别进来”的弊病,能够为民请命。当然太大的功绩并没有。不过,历史上有一些清官是很有一些功绩的,比如袁腾飞书里提到指挥京城保卫战的于谦,在功勋卓著的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清官。所以,个人觉得袁腾飞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略有偏颇。
     不过,总的来说,袁腾飞的《历史》确实很“靠谱”,而我们也应该多读读历史,因为真正的历史,会都会我们很多东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12-4 09:52:50 | 只看该作者
  我前段时间读了一本当红的言情,里边有个东华帝君,被描述成“风度和器量这些东西于他都只是些俗物”,这种态度被我用到方方面面去,都不只是风度气量的范畴了,因此对这位虚构出来的人物很是感到惺惺相惜。譬如说历史,中国人老是说文史哲不分家,哲学根本就一直没发展起来不好么,至于历史,嗨,我对于董狐没什么好感,天朝的兄弟向来分不清什么事真正的面对权威敢于有自己的思想和二杆子挟嫌报复当正直。再加上整天声讨日本和美国的我们自己历史教科书编的也够没溜的,我坦诚的说,作为语文老师,典故我是记了一肚子,历史数据啊什么的真被我忘光了,比方说你要问我,抗战几年啊,不知道;国共内战几年啊,不知道,我特意把忘得一干二净。我上课的时候经常课本内容讲完了就跟学生一块读文言,学生也都喜欢学,跟老师一样不相信历史书。
  《这个历史挺靠谱》的前身是《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前后好像出了五部,我没看过,问了教历史的同事,也都没看,绝没有同行相轻的意思。只是不太喜欢看“热”书,炒的越火,越是敬而远之。相反有的书,不大容易热,去年的一套《南渡北归》三部曲,虽然在真正的爱书人眼中都是近年难得的好书,但我们却瞅见,官方主持的榜单基本上都咬牙切齿的决不能让人知道,看来没泼脏水就觉得自己已经对作者恩同再造了。你看,在我们这个国家里,想写点有用的又真实的东西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关于历史的。自封建社会以来,就一直官方告诉你前朝是混蛋,我代皆圣主的。有人说你胡扯。那汉武帝不是也允许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说自己有不对么?你说的没错,不过汉武帝说过民间可修史的话了么?丫虽然整套匈奴把国库给捯饬完了毕竟还算是贡献不小的,你司马迁说点不好就说呗。秦朝等于别人不准识字自己也不修史,汉武帝独尊儒术反正天地之间一共主,你得忠君。再往后你扳着指头数数,有几部私修的历史流传下来了,有几个民间修史的得以善终了,别睁着眼睛说瞎话,鬼才吃你那套呢。
  古代的官修史书,甭管什么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写的再不济,粉饰的再厉害你都能拿来学点掌故摆龙门阵感悟一下文言之美吧~现在的呢,什么发展历程啊,这皮书那皮书的,春风没事就可劲儿的吹遍神州大地,世界老是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别人没夸你就都是别有用心,被民众骂的没法子了就说勿谓言之不预。别的东西我不大懂,但真理部擅长无知即力量的干活我们还是懂的。照我看来,我觉得大伙都应该好好干活,无论也为官还是为民,官方著述的时候摆数据画图表就行了,我们不需要你有态度,根据历史经验,你们一般给出的嘴脸除了把布衣们往坑里带没第二样结果。百家争鸣是我们生而即有的权力,不是你给的。所以应当鼓励民众有自己的态度,哪怕这态度不是很恭敬(我们凭什么要对你恭敬,我们吃自己的喝自己的),对于袁腾飞老师的这本书,我前面叽叽咕咕书说了那么多看起来似乎都离题了,其实还是在赞扬袁老师有自己的历史态度。我们民众应该多点自己的态度,不论对什么。因为你自己要是没态度,别人就来代表你,最后连真相都摸不着。上头给你个脑壳罩子跟你说是防毒面具,谁知道是不是因为空气里飘的全是真相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12-4 09:52:51 | 只看该作者
  历史这个东西其实真的很难说,很难评定。在古代,相关的史书可能更多的是基于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求而记录或者变更了某些相关的史实。然而,历史又毕竟是历史。在这些众多的讯息和资料数据里面,终归可以让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找到真正的关于逝去历史的某些记载和刻录。
  
  不可否认的是读历史,的确很是有趣。因为在历史背后的相关史实记载之下可以让我们了解或者知晓那段逝去的岁月;更因为在历史背后的相关文献记录之中可以让我们明了社会或者朝代的发展走向。这就是历史的精彩所在。相较于以往所读的历史书籍,在《这个历史挺靠谱》书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一个非比寻常的历史记录。
  
  虽然以前没有读过《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这本书,但是我却是在看《这个历史挺靠谱》这个升级修订版中领略到了某些有别于以往的历史精彩面。相比于以往那些正统的历史类典籍,这本书的味道便是来自于那种酣畅淋漓,富有感情,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简洁直白,掷地有声般的重叙历史。说的是靠谱的历史,其实更是道不完的混合入作者某些见地或者调侃的语气;看的是精典的历史,其实更是放松心情般的重温那段逝去的史实。也许正是如此独特的写作和表现手法,这里的历史变得不是那么地枯燥或者乏味。相反的,我们读者也在读史之中把握或者触及到作者透过文字而调笑调侃之下的历史原味。看这样的历史书,我们不再是书外的旁观者;读这里的历史书,我们更是其中的参与评论员。身份的不同带领着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重读历史,感知其内在的深意,品味其内在的趣味,欣赏其内在的精辟。尽管历史还是那段历史,尽管故事还是那段故事,在作者袁腾飞独特的表现手法之下,的确让此书展现出了其他历史书籍所无法呈现的风貌来。也难怪乎这本书的前身如此受欢迎而得到了修订再版。
  
  除此之外,虽然这是一本历史书籍,但是书总同样还配套入了国内顶级插画师精心配制的20幅精美插画。在读文学史的过程中,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妙趣横生的画面之下,我们不仅看到了搞笑的背景,更在搞笑的背后领略着作者想要透过这些图画表达的历史背景。尽管画面不多,但是却能够引发我们对当时历史场景的相关联想。
  
  细细读来,我还真的挺喜欢这部比较另类的历史著作。说实话,借鉴本书的书名,我觉得可以给予这本书如下的定论:这本历史书挺值得读。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6:53 , Processed in 0.0701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