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粉晶乖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的风花雪月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0-16 10:08:4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座属于每一个人的城市,上海,是每个人的上海。怀旧,何曾需要理由,从乌鲁木齐南路复兴之路的那幢公寓到常德路南京西路的那段传奇,走过的是一段漫长的路,收获的是一段历史的悠远。
  
  淮海路的风向标指引了几代上海潮人,时代咖啡馆的变迁证明了这一切物是人非的沧海桑田。后来,是襄阳路,是陕西南路,是定西路,是福州路。一条条马路的变迁,一代代上海人的追忆。
  
  此书笔触细腻,陈丹燕确实也为此花费了不少时间去考察,去取证,去领悟,去消化。这些上海的往事,就像一个个肥皂泡,轻轻飞向空中,然后幻灭。
  
  上海十年记,上海的风,花,雪,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0-16 10:08:49 | 只看该作者
    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认定了我会喜欢它.近几年来.除了自己的成绩.大概最关注的就是中国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也许一个人的城市关就代表着他个人的世界观.在我喜欢的作者诗人中.大概都有着相同的观点.安妮宝贝.翟永明.毫无例外的,都嘲讽中国都市的国际化.
    张爱玲时代的上海,是一个典雅而颓唐的城市.咖啡馆,红房子.法国城,各国领事馆.和不同风格的天主教堂.在远离了那个动荡的年代的今天.上海当然应该成为我们怀旧的场所.当然应该羡慕和尊崇那个时代的生活理想.
     93年时,我还年少.浑然不知那场井然有序的大拆迁,只知道今天的上海越来越不像上海.是的,今天的我们再也无法体验那种蚀骨的浪漫.就像一个女孩子.已经渐渐失去了初恋奇异而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很难再见到像阿莱,强哥那样的男人,相反的.是陆家嘴头脑精明,身价不菲的成功人士,很难见到安琪,吉祥,而大街上全是浓妆异彩的女孩子,和她们永远盯着有钱人的目光.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理解那个物质匮乏时代的旧生活.但是我们可以明白近几年中国为什么不断蹩脚地复制旧上海的老房子.也许这就是中国人不断城市改造.侮辱与损坏城市气质的唯一代价.而人们,早已麻木于怀旧与文明.早已不知道我们与文明的拉锯战中.谁赢谁输.
      这也正如作者所写的一段话:"我想过也许有一天,它会像纽伦堡那样,被一砖一石完美地复旧.使得上海成为一个有特别风情的美丽城市.可是上海人不耐烦了,心甘情愿地再泼脏水的时候.把孩子一起泼掉.只让我奇怪的是,新建的房子潦草而乡气地建成伪欧洲式样,墙上常常放着连比例都失调的希腊雕塑,那是复制品的重孙子,再三的粗糙复制,使他们从美变成了恶俗.既然要造的是复制品的复制品.为什么让那些真正的殖民样式的百年建筑,消失在乡下人的铁锤下面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10-16 10:08:4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希望能够留下有印记的东西
  比如曾经某人写来的东西
  发黄的纸,略略印湿的笔记,还有那个简易的笑脸
  
  因为无论是email,qq,或者MSN终究是毫无感情的
  这点就像是PARTY上妖艳的面具
  后面的表情你永远也猜不透
  
  最近在看陈丹燕的《上海的风花雪月》
  老书,增补本
  本来很久不买书的
  可是拿到手里,终究还是放它不下
  谁知道呢,也许是放他不下吧
  
  幼年模糊的好感
  到眼见着那份繁华越来越不可玩味
  于是
  初见的那一霎
  失而复得的窃喜是任人都不能体会的
  
  是夜
  你牵着我的手
  走在那条忘记了名字的街上
  淡紫色的光打在不知名的植物上
  路边白色小楼上的露台上,酒杯里闪出狡黠的红色,月明,美人,还有,希翼
  空气中润润的气味
  淡淡飘散在空中似有似无的歌声
  还有手心里的你
  
  只一分钟
  就想起了那个人和那杯咖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10-16 10:08:49 | 只看该作者
  上海的老洋房有许多都改成了餐馆,还有许多分割成了大杂院,住满了好几户人家,但历经沧桑,旧貌依然,虽然门窗破败、楼梯歪斜,但那一份神秘的贵族气息仍旧还存在。
  上海的石库门老楼房,正门永远关闭着,后门开在黑乎乎的公用厨房边上,通向后街的弄堂。从后门进去,穿过厨房,要侧着身子爬上狭窄的老木楼梯,楼梯的拐角处生着炉子,火上炖着砂锅鸡汤。
  后街的自来水龙头旁,小姑娘在用施芬洗发水洗头发,平日上班头光面净的女士,再弄堂里,踩着低跟红色拖鞋出来接邮差手里的挂号信。
  老洋房宽大的阳台被用来做男主人的书房,背阴的阳台上晒着自家制作的腌肉,撒了花椒,盖上了一层油纸,防雨淋湿,油纸在风中哗哗地响。
  上海的西洋风情融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弄堂里的人们放下面具,舒适自在地生活着。
  老三轮车夫指着旧时法租界的红房子西餐馆,回忆往日的繁华。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0 21:47 , Processed in 0.0421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