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看书问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纸婚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1#
发表于 2012-10-11 11:34:02 | 只看该作者
  评论家洪治纲认为:“写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个人行为,它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特感受而排斥集体经验。然而真正的个人化写作应该具有这样双重的意味:一是展示自己为此人而非彼人的个性色彩,使自己的叙事具备某种风格,拥有自身独特的话语交流体系。二是表明自己的写作是从个人的视点去切入历史,切入当代生活,并以此构成对话语权威和主流的逃离,确保作家自己独立于社会热点之外,与生活保持必要的距离,并从这种距离中作出具有自我意义的判断。”这番话几乎可以认为是对小说《纸婚》的褒扬。作者虽以大学校园为切入点,但其视角却不仅仅局限于校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2#
发表于 2012-10-11 11:34:02 | 只看该作者
        青春已经死去,然而死去的青春才会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并时时召唤着我们的心灵。叶萱所书写的“少年的爱与哀愁”复活了我内心深处的青春记忆,白衣胜雪的年代我们都曾经历过,都曾抱有对爱、对青春、对未来的梦想。但现实的冷酷与绝境中的枪声惊醒了梦中的我,从此千年暗室,独守一隅之地。人虽然活着,心已经死去。“爱与梦想”离我远去,自己放逐自己,自己流浪自己,在暗夜里写下一些无人能懂的文字,不为发表,不为流传,只为纪念。久而久之,自己的生命开始处于一种零度状态,永远地孤独飘泊,永远只能自己倾听自己的声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3#
发表于 2012-10-11 11:34:02 | 只看该作者
  有时我觉得《纸婚》简直就是一部“婚姻白皮书”,而作者高明之处在于他把将生命中的爱情婚姻的际遇,形而上地化为表现现代人精神上的失落感的一种形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4#
发表于 2012-10-11 11:34:10 | 只看该作者
  《纸婚》虽然带有作者个人的生活影子,但并不能说小说中的主角顾小影就完全是作者本人,越是强调自传色彩的文学作品,越能读出作者的虚构才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5#
发表于 2012-10-11 11:34:1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80年代出生的小说家叶萱,最近推出了婚恋小说《纸婚》,《纸婚》的故事并不复杂,它的重心是叙述了一个关于婚姻的故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6#
发表于 2012-10-11 11:34:10 | 只看该作者
              爱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和爱的人相处真是不易呀,其中真的会有很多的不适应,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是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的,有时你能忍的那些,完全可以无视。但还有很多是你无法忍受的,而那些就会成为你和你爱的人之间的障碍。
  
         所以说爱一个人很容易,但是相处起来就很难了,不过我相信,爱会让这些不习惯,慢慢的消退,因为时间久了,他的习惯很有可能成为你的习惯,而你的习惯也有可能会成为他的习惯,也许这也是磨合期里的一部分吧!
  
  
       真的很喜欢叶萱的写书,尤其是这本《纸婚》,再一次让我领略到了你的才华!一直支持你!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7#
发表于 2012-10-11 11:34:10 | 只看该作者
  看过叶萱写的《别离歌》,当时已经对她的印象很是深刻了,这次再遇《纸婚》,我对叶萱更是充满了期待!!
  
     人生的一纸婚约,被她写的既真是又温馨真是才女呀!
  
   虽然我还没有结婚,但是看过之后,有了几分想要早点步入婚姻殿堂的冲动,想要尝试一下这个难得的新婚磨合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8#
发表于 2012-10-11 11:34:10 | 只看该作者
  写作是寂寞者的心事。《纸婚》的文字很流畅,很幽默,很好读,有很好看的爱情婚姻悲喜剧。但在这种流畅的叙述中也暴露了作者写作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年纪有关,与阅历有关,与现实同样有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9#
发表于 2012-10-11 11:34:1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纸婚》我才意识到,人一辈子未必会找到一个预期那么好的人,但一定要找一个可以全心全意爱自己的人。
  婚后也许会有很多锁事,但是我们都要坦然面对,像书里说的一样,“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一个家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0#
发表于 2012-10-11 11:34:1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相信所谓的梦想,但却不能不让人家去相信世间还有梦想,只要作者叶萱愿意相信,爱与梦想依然有用。纵然有爱的疼痛,纵然有碎心的纠缠,《纸婚》里依然是对“爱”的执迷不悟,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没走过这一段路,终究是人生的缺陷。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2 17:28 , Processed in 0.0450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