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I - 黑暗森林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1#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总的来说,黑暗森林不是一部好的小说,内容冗长而缺乏鲜明的人物特点描绘,倒是篇首草草掠过的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步中一手造就了三体入侵的叶,在篇首以一种拯救者的形象出现,最终人类还是依靠她在四个世纪前的点化最终获得了生存的权力,这个角色很像魔兽历史中的麦迪文,但是同麦迪文相比,叶太过柔弱,内容又太过干瘪,不足以撑起一个导师的伟大,这样的形象在星球大战的绝地武士中也有出现,因此不免落入俗套,然而除此之外,面壁者和破壁者的设计与最终的草草结尾实在是让读者大跌眼镜,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不成功的续集,虽然还会有人喜爱,但是终究是虎头蛇尾之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2#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三体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写有关的文字。偶然看过一篇《霍顿与无名氏》的影评之后,思维跃迁到了三体这里。
    我认为面壁者是特殊情况下特殊形式的独裁者,虽然他们被限制了一些行为,但是,人思维的不透明性决定了这种限制是很难有效果的。而且,思维面壁者的计划难道不都是独裁者的行为吗?第一位,派遣部队去送死;第三位,擅自控制他人的思想;第二位与罗辑本质没有不同,都是拿全人类做赌注。这些都是赤裸裸的独裁(本文中所有的“独裁”均不含贬义)行径啊。
    但是,在小说中,正是罗辑这个独裁者,擅自拿起全人类的生命,去做谈判的筹码,才赢得了全人类的生存。
    中间插一句,在“文明”这款游戏中,在战争时期,专治型政体要比民主共和类的情况好很多,民主共和类的厌战往往会造成亡国。
    由这些,我们是否可以放下对专治的强烈鄙视,对比民主分析一下呢。
    在民主的情况下,人权得到了极大的保证。所以人可以选择最基本的生存权,即选择生存或者死亡,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不存在问题的(当然要在未违反法律的情况下)。但是,如果出现小说中那样的情况,需要全人类作出选择,问题就出现了。在民主的情况下,重大事件要通过投票来决定,但是,对于最基本的生存权,人往往是不会让别人来替自己决定的。尤其在当人们习惯了人权自由的时候,这种让全人类抱必死之心的决定是基本不可能被承认的(反人类罪就够了)。
    专治情况下,独裁者就可以自己决定了,有时(概率较小)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如果独裁者作出了正确的决定,那结果就会比较好了。反面情况就不提了。
    不同的政体会各有利弊,在适当时期选择适当的政体,这便是我所体会到的三体中的政治意味以及玩“文明”的心得(玩笑)。
    以上文字不代表政治倾向,实话说目前还没有什么政治倾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3#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内有剧透>
  
    本来想什么都写点的,发现时间不够了,只好找几个自己最有想法的东西谈谈吧。
  
    有两个东西,或者说一个东西,尽得《三体2》全文风格、思想精粹。太阳和眼睛,合起来的话是“晚霞的眼睛”。相信绝大部分读者首先会想到罗辑的梦中情人口中的那个“晚霞的眼睛”,那一小股透过葡萄酒映出来的火苗,但其实正是这个意象及其背后的感情统领了全文的情感。(自然,科幻小说绝大部分还是情节需要的技术性内容,只是说情感内容都被它统领了)它的首次出现在第36段,叶文洁还站在杨冬的墓碑前,暮色之中“蓝色的虚空透出一片广阔的茫然,仿佛是大理石雕像那没有瞳仁的眼睑”,星星渐渐出现,又“暗示了宇宙雕刻者的某种不安——他(它)克服不了给宇宙点上瞳仁的欲望”,却又怀着巨大的恐惧。值得一提的是,叶文洁的这次出场紧接着《三体1》的结尾,那时叶文洁轻轻叹道“这是人们的落日”,这也许是《三体2》定下如此基调的原因之一。这段之后还有很久才第二次重现这个主题,不过期间关于太阳、关于眼睛的场景也时不时出现,特别是代表了情节矛盾的核心的那几条线,比如说罗辑那条线和三体组织那条线。虚拟三体世界的会议后,太阳化作飞星消失,随后罗辑便出现在曙光里(自己房间),章北海与父亲那次重要的会面也发生在夕阳斜照时刻。
  
    然后罗辑的梦中情人说出了那句“晚霞的眼睛”,罗辑自己则认为“像死去的太阳”。两种角度代表了面对末日的两种态度。那句“晚霞消失后可以看星星,朝霞消失后,就只剩下光天化日下的现实了”也值得仔细斟酌,因为几乎全文描写的都是“晚霞”式的情景,换句话说就是逃避现实,而仅仅在最后结尾才出现了美丽的朝霞和清晨。(暂且压住,后面再提)到这里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这一意象对于罗辑的意义了。正是从他梦中情人出现这时开始,罗辑满足于一个虚幻的“她”而逃避现实,这个虚幻的“她”有的是一双清澈的眼睛,所有和她一起的活动都带上了享乐主义的色彩,而与之相对的白蓉则代表了现实。时间线回到“现在”,罗辑暂时脱离了这个虚无的梦。面对三体世界的威胁,罗辑理智地选择了毫不浪漫的,散漫不动情的男女关系。“面壁者”身份的突然降临给了罗辑莫大的压力,很自然的,迫使他回到虚幻、晚霞和纯美的世界。这里不得不说说,小说的另一个主题是“交流”。“面壁者”的逻辑怪圈的重点便在于他们被剥夺了交流的权利,伴随着猜疑链的出现。面壁者的世界被这样一种黑夜笼罩着。因此罗辑问史强“我这一辈子都见不得阳光了,是吗?”“阳光”又出现了,这回代表的是信任和交流。其实随着故事的发展,大刘一直在补充、填满“太阳”、“黑夜”、“眼睛”的内涵。
  
    很有趣的一点,是雷迪亚兹的恐日症。艾伦脱口而出的“我正变成死亡,世界的毁灭者”像子弹一般击中了雷迪亚兹,那是因为他所要做的是利用太阳毁灭地球(从而威胁三体世界)。核弹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太阳向三体世界发出了邀请-在艾伦的褒奖当中,雷迪亚兹意识到他所冒的这个险也很可能引致无法挽救的灭顶之灾。他竟然想拿自己的同胞们作人质;太阳养育了人类几百万年,他竟然也打它的主意。可以这么说,金色的阳光把雷迪亚兹心中的罪恶照得无所遁形,因而他必须逃避阳光。二十年后他被破壁,那些积郁在心的、阴暗的、同归于尽的想法被公诸于众,他才能重新拥抱阳光。
  
    面壁计划开始,罗辑这个“人类史上最大的骗子”坠入了孤独的夜,然而面壁计划随即给罗辑带来了庄颜。在谈到“晚霞的眼睛”时,有个细节对理解“眼睛”的含义有帮助:“她(庄颜)的双眼在火光中十分清澈”,“让她喝酒她就喝,她相信这个世界,对它没有一点戒心”。而根据后文,罗辑和庄颜的关系的深层含义应该是“交流”,而且是毫无保留的交流,在夜晚的蒙娜丽莎前他们尝试了这么一种眼神交流,也再次出现了“庄颜清澈的目光”一语。那个场景中,罗辑闭塞的心灵出现了裂缝,使得“罗辑感到了恐惧”,这一点恰恰与星星密切相关,正如小说开头所描述的,“宇宙克服不了给宇宙点上瞳仁的欲望,却又怀着巨大的恐惧”,星星和眼睛的意象又一次重合了。庄颜的出现到底预示着夜的加深还是黎明阳光的到来,或者两者都不是,确实是个说不清的问题。再往后,罗辑在庄颜面前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算是印证了“庄颜”寓意“交流”的想法。
  
    当庄颜离去后,罗辑进入艰难的思考,“在白天睡觉,晚上思考,每当这条思想之路的艰险让他望而生畏时,头顶的星空便给他以安慰”。这说明,故事的背景还在一片黑暗中:从人类知道三体文明的存在,到末日之战的四百年时间,是人类历史上最难熬的一次漫漫长夜。这段时期的开头时刻,是一段尚算美丽的晚霞,罗辑在那时看到了“晚霞的眼睛”,从而可以在长夜中回忆以作慰藉,这就是为什么“头顶的星空给他以安慰”。星空、晚霞的眼睛和庄颜三者在此重合。小说中关于某个个人通过缅怀、参考过去来开创未来的片段并不少见,罗辑回忆叶文洁的话语是一个,章北海多次对“唐”号的不同联想也是一个。
  
    不过说实话,分析“太阳”“黑夜”“眼睛”三个意象对于第三部分的前半部分完全行不通,因为大刘既富创造性又很现实地制造了个文化断层,这两个世纪的差异被大刘拿捏得非常到位。在地下城的生活完美得无可挑剔,给人一种明媚的早晨的感觉,然而上到地面,大刘就开始用“一轮边缘模糊的太阳”来营造真实情形了。尽管黑夜(实体化作大低谷)已经过去,早晨却未见得已经来临。在章北海逃亡之后,三体舰队中有一艘飞船持续加速,群众纷纷猜测它将放下一艘减速的谈判团。此处大刘明显地给出了“罗辑感到外面的太阳提前升起来了”的说法。有趣的是,按照大刘在后文出现的关于光速有限的硬伤,此处他的本意应该是,三体人看到章北海露出真正目的,感到极其惊诧和恐惧,才加速追赶,但即使智子能够即时知道,舰船加速的迹象也要2.10年才会让地球人观察到嘛……
  
    在水滴大肆屠戮地球舰队的场景里,晚霞的意象又出现了。“战舰爆炸的核火球把云团苍白的轮廓一次次显现出来,像宇宙暗夜中时隐时现的一张阴沉的巨脸”其实切合了“黑暗森林”的说法,首次把人类所面对的那个森林猎人的脸实体化了。“金属岩浆的光芒则使云团变成如血的晚霞”则再次向人类提示了末日的降临,像是在宣告“这才是黑夜的开始”。再往后,这几个意象出现的频率少了很多,然后便是罗辑和三体文明的对决了。他从傍晚出发,艰辛地来到山上寻找杨冬和叶文洁的墓,在第二天的晨曦中开始向三体文明出示自己的底牌。“随着天光渐明,星星在一颗颗消失,仿佛无数只眼睛渐次闭上;而东方正在亮起的晨空,则像一只巨大的眼睛在慢慢睁开”它的潜台词自然就是:残酷的现实(代表这更强大的文明)就要来临,罗辑以前有过的所有幻想逐渐破灭消逝,他只剩下一个选择。接着三个智子进行了低维展开,遮住代表现实威胁的晨光,而谈判完毕后“太阳把金辉撒向这个从毁灭中幸存的世界”,代表了故事的完结、尘埃落定。在故事的最终,罗辑说他的孩子知道太阳落下了明天还会升起来,其中的“太阳”自然意味着希望,或者说生命或者是文明。其实回顾全文,这种说法也隐隐出现过,不过不是太阳,而是星星:“星星都是这么微小,只是一个个若隐若现的银色小点,似乎暗示了宇宙雕刻者的某种不安——他(它)克服不了给宇宙点上瞳仁的欲望,但对宇宙之眼赋予视觉又怀着某种巨大的恐惧”。翻译过来,是说一个文明抵挡不了认为远方的行星上有文明的美好猜想,却又怀着巨大的恐惧,因为当这些“宇宙之眼”——远方的另一个文明——拥有了视觉——得知自己的存在——之后,自己将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回顾本文,其实眼睛除了表达“得知外界的存在”之外,更进一步的含义应该是“交流”,只不过宇宙尺度上的交流遇到的阻力实在太大,“距离隐去了目标的结构,太空尺度上的一切都是点而已”,这也就是大刘想表达的。
  
    那么关于太阳和眼睛的分析就到此为止了。
  
    有几个细节我是在重读的时候发现的,也不乏趣味。
  
    全文开头,褐蚁回巢时又与蜘蛛交错而过,感知道对方的存在,但是没有交流。按照三体2的逻辑,两个文明知道对方的存在,又没有交流,必定会产生猜疑链,继而决一死战。
    在中国太空军工作会议上,章北海把吴岳赶了出去,开头我还真的被章北海的大道理蒙住了,重读才发现原来章北海还是害怕太空军里有熟悉自己的人,并最终揭穿自己。(连本来不那么熟的常伟思后来也看出门道来了)那句“在场的很多军官都松了一口气,至少在这次会议上,章北海不会提到他们了”其实是个提示,说明章北海真正和唯一的目的就是吴岳。
    在深山中,罗辑接到白蓉的电话,问她,她的那个他在哪里。回答是“还能在在哪儿?”没猜错的话那是被写在了她的小说里。合情推理一下,大刘的那个“她”是不是也被写进小说里了呢?
    在宣布面壁者的大会前,有几个kelefe在讨论个人对历史的作用,现在看来也只是大刘向阿西莫夫的一次致意。
    在虚拟三体世界,秦始皇说了句很现代的话“我不是一个人”……
    同一个会议上,秦始皇任命了比尔·希恩斯的破壁人。那人若有所思道“是,他的破壁人也只能是我了。”其实是莫大的提示,说明了比尔·希恩斯和他的破壁人的关系必非一般,可惜我重读时才豁然领悟。
    同一个会议上,秦始皇说“在四个面壁者中。只有他(罗辑),直接与主对决”,确实给人一个强烈的感觉:罗辑巨牛。其实也与小说的一个主题“交流”有关,主猜疑地球人,不能和他们讲这个秘密(主的确说过“我害怕你们”,害怕地球人隐瞒和叛变,殊不知ETO完完全全奉之若神明),因而ETO便猜疑三体人畏惧罗辑。这正是:ETO不知道三体人怎么想地球人怎么想三体人。
    坎特向史强抱怨罗辑的时候,史强神秘说道“有些事,还是要慢慢来。”,原来是个提示:他和萨伊是一伙的……
    泰勒去基地组织找拉登,这个情节挺令人倒的,特别是居然拉登还喜欢看阿西莫夫的《基地》,再倒……
    泰勒去找罗辑自杀之后,文章曾经提到,庄颜和罗辑的表情交流已经部分实现了。我曾一度猜测大刘是想在这一方面大下功夫,甚至安排几个转折点让这一“技术”发挥作用的,到后面我就猜,由于必须找个理由让罗辑专心破自己的壁,狠心地把庄颜这一块给砍掉了……
    重读的时候我才理解,萨伊带走了庄颜后,罗辑斥责萨伊的话语中,为什么他一想到其中的“你们”中所包括的“那个人”,心会“再次颤抖起来”。原来那时候就意识到史强和他们是一伙的了。
    重读发现,那句“他(章北海)注定是一个向高处飞、向远方去的人”既可以误导读者以为他是胜利主义者,又暗示了他协众远走高飞的最终目的。
    一个有趣的对比:罗辑向萨伊要一个安全的地方时,她建议说住地下,“不过舒适方面...”;然而两个世纪以后,只有地下才是舒适的。
    罗辑向林格请教银河系无数恒星组成的图景时,林格用沙漠中的无数沙粒做了比喻,罗辑如释重负,“我明白了,这就对了。”其意思就是,尽管银河系中有无数个文明,它们之间却很难互相定位,基本上只有相邻的文明才能获知对方的存在,这也解答了前文所指的“关于外星文明的费米悖论”。
    章北海向丁仪问可控核聚变的进展时得知,非工质推进的设想很可能被几个关键人物压制,以至于心里说了一句“绝对需要能够进行恒星际远航的飞船”。初读时给忽略了过去,原来也是一个提示。
    罗辑冬眠醒来,到地面上住的时候,从张延的口中得知了那一段历史。从中可以看出一点,“利用基因工程和核聚变的能量,集中大规模生产粮食”是发生在大低谷之后的,“像绿色和平组织都给当做ETO的分支镇压了”是发生在大低谷之前的。大刘这么设置也是有道理的,不镇压了那帮极端环保分子哪里会有基因工程的长足发展……
    “自然选择”号的舰长“东方延绪”(东方延续),是不是有什么深意呢?再者“自然选择”号也引领了星舰地球的逃亡。尽管说她在黑暗战役中被消灭了,星舰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仍然延续了人类文明的一支。
    大刘每次都说奥尔特星云,是错的,应该是奥尔特云。它并非(相对)高密度的星云物质(无论是发射星云、反射星云还是吸收星云),而仅仅是包含了大量彗星核的星际尘埃,其密度不足以产生壮丽的星云景象。
    章北海协舰逃亡后与追舰对话,其中再次展示了大刘对阿西莫夫的敬意:“他们(未来史学派)不但预言了大低谷,也预言了第二次启蒙运动和第二次文艺复兴,他们所预言的今天的强盛时代,几乎与现实别无二致”
    希恩斯和他老婆山杉惠子其实是一对极悲情的夫妻。在人类看起来要胜利的时候,他们两夫妻都希望人类失败,希恩斯因为思想钢印痛苦不已,山杉惠子因为三体组织消亡而剖腹自杀以示对主的忠诚。
    在水滴对人类舰队进行无情的屠戮的时候,大刘很不适时地插了句“在一定的区域内,它完美地解决了邮差问题”,而且还说错话了。邮差问题指的是,图中每条边都要经过(因为要派信),时常需要重复走同一条路。然而水滴解决的应该是旅行推销员问题(TSP),就是说图中每个节点都要经过,而尽量走少的路。况且与其说是数学问题,其实更应该算作信息学问题。
    初读时,我还以为所谓宇宙社会学的真相是在几乎结尾时由罗辑一下子说出来的。其实不是,星舰地球上早已为所有中间推理环节举了个很好很具体的例子。
  
    再赞一次大刘精湛的场景切换技术,比如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破壁人刚出现,说出这句话后场景立刻被切开了,使读者既知道第一个面壁者面临危机,而又不知道后文。而切换回来的那个技术也极度自然流畅,四天后泰勒对罗辑叙述时,罗辑的一句“这么快?”立刻切换成泰勒当时的那句“这么快?”,做得极有电影风格。
  
    如果说《三体1》最值得细细咀嚼的人物是叶文洁和史强的话,到了《三体2》叶文洁已经挂了,史强也为人所熟悉,真正最让人看不透的是章北海,最值得关心的是罗辑。章北海是一个真正的面壁者:前期未来史学,眼神交流,欺骗,坚定信念,冷静。他不单单像泰勒那样隐瞒自己的战略计谋,也像希恩斯那样隐藏了自己真实的世界观。关于“唐”号也有很多值得体会的地方,不过我是看不透罢了。
  
    作为一篇小说,《三体2》最为我欣赏的地方,一个是罗辑在结局时候的悲情演出,一个是对无数壮丽景色的描写,还有就是贯穿全文的一种“恍若隔世”的情感。对我来说,主要由于最后一点,陈奕迅的《月球上的人》和《三体2》产生了强烈共鸣。(还有就是,罗辑住的那个北欧伊甸园附近的雪山,有一段路的地貌很像月球)
  
  无须要快乐 反正你一早枯死
  如果有眼泪 只不过生理分泌
  就算泪水多得 可灌溉整片湿地
  蒲公英不会飞 陵墓里伴你于一起
  
  如果有再会 恐怕已经一世纪
  回忆哄骗我 但凡失去也是美
  用你一分钟 都足够我生醉梦死
  如怀念也是有它限期 明日我便记不起
  
  从未来再见 遗憾旧时不太会恋爱
  愿我永远记不得我正身处现在
  从月球观看 难辨地球相爱跟错爱
  三世书不会记载 缠系我这半生的最爱
  
  时空太过大 超脱我的喜与悲
  人恋爱过后 自然参透到命理
  就算一双手 只拥抱你的纪念碑              本段歌词无一不与《三体2》相配
  流离在某月某天某地 仍自觉共你一起
  
  从未来再见 遗憾旧时不太会恋爱
  愿我永远记不得我正身处现在
  从月球观看 难辨地球相爱跟错爱
  三世书不会记载 谁为某某叹息感慨
  
  再见 仍旧未能跟你再恋爱
  但你与我有过的过去 牵涉后代
  从未来观看 潜伏万年的野史记载
  不理它小爱与大爱 人类太过渺小的最爱
  
  <fin>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4#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整个周末都神魂颠倒地沉浸在《三体》的世界中。《黑暗森林》大结局揭晓后,我开始寻找前面潜伏的伏笔。来来去去找到一些说服力不太强的地方,一起讨论讨论吧:
  
  1、第一部和第二部中三体星人的行为矛盾。
  
  第一部中有对三体星人如何制造“智子”的大段描述。这部分中三体的最高统治者呈现出来的是坚定要殖民地球的信念。因此才有排除万难制造智子的情节。
  
  此时,三体最高统治者对地球人的态度是技术上轻视,战略上重视。因为对地球技术爆炸的恐惧,因此有了“技术锁死”计划;因为对地球人整体的轻视,因此有了结尾时给作战团体视网膜上纹上“你们是虫子”的侮辱。
  
  但是,到了第二部的开头伊文斯和三体对话的时候——从时间上推算这件事仅仅在“你们是虫子”前几天——三体人的说法是“我害怕你们”。
  
  恐惧和轻视两种情绪能同时出现在三体人身上么?这两种情绪很明显会导致三体人对待地球人的不同战略。但他们就这么自然地出现在两部书的结尾和开头。
  
  也许这儿可以解释成““你们是虫子”是智能的智子所为。智子携带着6年前发射时的三体人观点,而伊文斯的实时对话造成了现在时刻三体人的观点改变。”
  
  但是在《黑》之后部分,有提及“三体人极度轻蔑地球人,对地球人的哭喊无动于衷的说法”。让三体人“害怕”地球人的推论站不住脚。
  
  2、章北海在思想上占了先机,为何最后仍然死于“舰队黑暗战争”?这个人物变得不像原先设定了。
  
  章北海领导下逃亡的5艘太空舰的故事恰到好处地诠释了“猜忌链”。不明白的地方是:章北海明明在思考上走在了所有人前面,在“自然选择”号高层明白过来前,就已经作了对其余四艘舰船“目标锁死”工作。为何他拖延到最后才进行发射操作,以至于白白地丧失了先机?
  
  书中对此浅浅一笔地带过:“他本以为自己在两个多世纪的艰难历程中已经心硬如铁,但没有发现心灵最深处隐藏着的那些东西,在做出最后决断前他曾犹像过,曾经努力抑制了t 心灵的颤抖,正是心中这最后的柔软杀了他,也杀了"自然选择"号上的所有人”
  
  但似乎这个理由不太有说服力。曾经杀了3+2个无辜的人只为达成理想的军人章北海,曾被eto组织的评价相当高:“眼光远大又冷酷无情,行事冷静决断”。这样一个人物,在生死之战中竟然会犹豫长达半月有余?
  
  并且在此期间他采取“不作为”态度,任由舰上高层的态度孕育。如果解释成“等待舰上高层自己作出思考和决定,以取得未来的更多支持”,似乎也站不住脚。因为他已经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威信,完全可以用铁血强腕来推进计划。
  
  ————分割线————
  同《三体1》一样,《黑暗森林》的故事同样强烈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忍不住想要提前猜猜大刘会在第三部中写些什么。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1、章北海的笔记是否会披露。《黑》中提及过很多次章北海用古老的铅笔在做记录。这个笔记中是不是会有更新的理论或者战略观点出现呢?或者正好解释一下《黑》中章北海反常的行为。
  
  2、逃亡的地球舰队是否会重返?书中将他们描述为“度过了婴儿期的黑暗新地球人”。他们如果重返的话,会不会以一个新恒星主人的身份回来?或者是建立起黑暗冷酷理性的生存原则,建立新的文明?(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科技进步需要人口基础,他们才一千多人,几代之后恐怕会出现基因疾病而自我消亡了)
  
  3、还在百年光年外的一千余艘三体主舰队,主体是殖民舰而不是战斗舰。基于这个设定,增大了地球人击败三体舰队的胜算。
  
  4、大刘需要在第三部中解决这两个文明最终归宿的问题,我想结局可以推断如下:1、三体存活,地球毁灭;2、地球存活,三体毁灭。3、地球和三体都存活。4、地球和三体都毁灭。
  每一个结局大方向上都可以细分出好几个小可能:比如第一个结局中,可以是三体星人摧毁了地球,但仍然在三体星上存活;也可以是三体星人殖民地球(这个结局太无趣了);也可以是三体星人改造了水星,摧毁了地球;也可以是三体星人找到了三体算法……
  
  5、会不会引入新的更高级文明?第一部中一直在猜测,技术更高的文明会不会有更高的道德观,虽然在第二部中用“猜忌链”完全推翻这个判断,但是这部分因为三体特殊的状况:极度恶劣的生存状况,让他们急于向外殖民。
  
  会不会有新的文明出现,他们生活富足,生活在天堂般的星球上,于是有更多的“爱”向外挥洒?
  
  6、……
  
  越想越觉得一切皆有可能。第三部三体的走向,还是得看大刘想要引入什么理论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5#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近来难得看长篇科幻小说,因为引进的小说翻译得实在说不过去(比如费诺文奇《天渊》译得“很凑合”,德特蒋短篇集译得很烂,道德拉斯《银河系漫游指南》据说也是如此);而英文原版的不好找也不好读。
     
     两天时间,《三体2》几乎逐句读了,个人感觉“还行”二字应该是较为合理的评价。
  
      科幻作品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自圆其说”,不管幻想的是哪个科学道理,都要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信服,否则这部作品就没有立足的基点。  
      本书中设定了末日、救世的宏大课题,以及“宇宙社会学”的科幻核心,是有创意的,对读者来说应该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只是科幻从科学汲取营养,这样的命题要说得有道理难度太大;更不提书中涉及了大量技术和哲学命题,若要一一假设合理、少疏漏,非常人常力可及。而一旦“不可信”,科幻作品最核心的阅读价值就减损了。
  
      其次,作为长篇小说,情节的处理、人物的塑造、故事结构拿捏的技巧是决定可读性的另一个方面。
      本书情节断点太多,尤其在前部和中部,实质性的故事进展相当拖沓。一是多线索发展切割地过于零碎,缺乏整体性。二是用大篇幅的语言讲一些已在我们教科书中存在哲学或技术道理,讲得太过刻板和详细,过于形式性;而对这些道理展开的假设、延展和幻想(这正应是科幻作品的核心魅力和价值所在),相对而言就显得极其不充分、不周严和不够深入了。因此,过多的切割和形式性的技术阐释使得读者感觉作者在大放“烟幕弹”;烟幕后面,相对烟幕而言,真正核心的情节推进和技术含量就很少了。
      至于人物塑造方面,书中核心人物不少,但确实都不够丰满。当然人物塑造在我们看到的科幻作品里一向难度比较大。
  
      总之,作为科幻,本书提出的设想和命题是宏大的,过大了,填充起来显然不够扎实,也不可能扎实。只能说,这本身是个很难很难的命题,恐怕要很高很高的思维能力才能“圆其说”。精彩的科幻小说,尤其是长篇,往往绕道而行,一个有创意和突破的核心假设就够了,其他部分用故事填充;像本书这么多技术假设,要立足实在太难。
      而伟大的科幻作品,不管用什么方法,往往能触及到生命课题的本质就已经足够,不要企图解决它,勉强行之只能成为可笑,因为事实就是不能解决。带给读者如梦似幻、似懂非懂的感觉足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6#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给人类最大的震撼并不是原子弹的爆炸,而是人类发现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事情,包括他们恪守了几千年并引以为傲的道德准则。换句话说,人类讴歌的所有美好只是在自家后花园创作的艺术——用来孤芳自赏则可,但若拿出来炫耀就恐怕要贻笑大方了。
    看完三体1后就一直觉得三体人其实也很可怜。一代代人在为生存做出了无数的努力后却发现原来自己生存的世界不过是上帝开的一个并不好笑的玩笑。相比之下得到上帝眷顾的人类却在近乎奢侈的浪费着上帝的青睐。如此说来,三体世界对人类的进攻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大错,他们仅仅是为了寻找一块可以生存的土地。
  
    三体2也只是更加深入的说明了这一点。生存才是第一要义。一切的道德准则都是为了这点而存在的。这一点早已深深的铭刻在我们祖先的基因里。所以我们才会进化成今天这个样子而不是长着长长獠牙跑得飞快的别的什么东西。
    So收起人之初性本善那一套吧。让我们想一想那个长长的猜疑链。我们之所以没有干掉我们周围的一切生物仅仅是因为这个世界的猜疑链还不够长。我们不会消灭对我们生存有益的生物,比如小麦,比如肉鸡,比如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所以不要责怪杜鹃的残忍,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昆虫记》告诉我们要把生命看做是一种不得不履行的义务。这个世界本没有对错之分,你死我活的争斗每天都在发生。然而我们不能逃避,因为这个世界本就是这样,而我们,要活下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7#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大刘的某些缺点,是我不能忍受的。比如说脸谱化的人物,宿命般的设定,过于痴迷大,细节经不住推敲。但依然推荐这本书。
  
  因为优点实在太明显了。
  
  瑕不掩瑜,瑜亦不能粉饰瑕,我所感谢的是,大刘没有全面平庸。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8#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作为面壁者的logic,其本身的面壁计划根本就没有任何诡计可言,关键就在于其是否能够发现“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则。这一点,连三体世界也很清楚。所以,logic的面壁者身份与面壁计划的出发点是相悖的。大刘将logic选为面壁者,却犯了logic上的错误。
  在logic发现了“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则之后,人类就掌握了对抗三体人的终极武器。为何当时就不将其公布。这样也就不会有之后的乱。如果说,是为了先验证生存法则的正确与否,那就更没有必要。人类向三体世界宣布已经掌握了“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则,本身可以成为logic的面壁计划的一部分。而这个壁,是破不掉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9#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刘慈欣的三体世界两本我早几个月就读过了,当时也只是在例行每月买书的时候顺带的科幻小说。
  
  读的很费力,因为加了很多天体物理的知识,但故事渐渐展开后让人就拔不出来了,就是那种登高山的感觉,很累但完全没有想过放弃不读。
  
  三体文明的假设是人类向往的外星文明中的一小分支,他们对于地球的毁灭思维不能说恶,也不能是善,仅仅是为我所用的一种手段。其实他们真不能算是恶,因为交流是完全透明的没有欺诈没有诡计,是一种公平的坦白,多于弱者而言也许更残酷,因为连假象都没有。
  
  但是结尾有些弱,好像刘慈欣创作恢宏的交响乐,在渐渐高潮最为关键和紧张的时候,他突然以小调结束,一片云淡风轻,是小失望。
  
  很值得一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0#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普通人总是对宇宙充满热情的,即便是相当一部分的学者也对外星高级文明抱有憧憬。以善意的学者们的观点来看,越是先进的文明就越是会带给我们进步和繁荣。可是,这种情况在我们人类社会都凤毛麟角,更何况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种族?就像老虎之于小鹿,老鹰之于小兔。大刘的观点,让我即震惊又有些无可奈何,宇宙应该更接近与此吧。
      对于深感孤独的人类,无边的宇宙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早期的科幻作品多是基于此的,宇宙中既有敌人也有朋友,敌人都是最最冷酷的,朋友都是最最善良的,最后最后朋友战胜了敌人,我们和外星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我们越是面对广阔空间的时候,我们的想像力也往往被这种广阔所局限了,就像船与飞机都只沿着固定的航线飞行一般。大刘的作品,虽然也有他文学上的局限性,但是他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关于想像的榜样,他构造的森林不大,却曲曲折折,幽暗深邃,当他最后把我们以及我们的外星敌人比做昆虫和飞鸟时,突然发现在我们和飞鸟之外,原来还有着不可想像的恐怖存在,弱肉强食,冷酷无情,面前一切的危险都消失了,掩藏在无法名状的惊恐与彻悟里。在宇宙中这座庞大的种族金字塔里,没有朋友,也谈不上敌人,我们注定要如此孤独,很喜欢大刘这种在人文层面上的独特探索。
      科幻作品使我们开拓了思维,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思想是那么的狭隘,我们还有着无限的进步可能。科幻,自诞生起就对人类社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幻想也是科学动力。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22:20 , Processed in 0.0479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