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越女剑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9:4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越女剑》,短篇武侠小说,金庸著,现收录于《金庸作品集》中,附于《侠客行》之后。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0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8-12 21:26:08 | 只看该作者
             从越女剑的武功描叙来看,“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任敌人如车轮乱转,越女只是偶尔刺出一剑,则必中敌人要害,攻敌必救,攻敌不得不救。
              这种描写,在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在武当山脚下,与武当高手比武过招,仅用眼神,就做到像利剑一般,逼的武当高手狂奔乱跳;在铸剑谷一战中,令狐冲独自一人,在敌人众多高手围攻下,身形如鬼魅一般,所到之处,只刺出三两剑,必有两三人倒地,虽万千人,吾往矣~
             这越女的剑术不正是独孤剑法的先祖吗?
             再从金大侠写作时间来看,越女剑附于侠客行之后,当是金大侠对于武功内力的描述自认已到尽头, 再写内力,已经无法超越石破天。遂转身把在神雕系列中写道的剑术—独孤,加以完善。但金大 侠讲究来历,如此呕心沥血的剑术,怎么能剑出无门?正好《吴越春秋-越女篇》有一段近乎神话的描叙,于是就有了越女剑 中 神光乍现的剑术,于是就有了笑傲江湖中前辈大侠独孤求败的哀伤,也才有了让金迷们神往的令狐大哥~~~~
           至此,金大侠的武功无论拳脚还是兵器还是内力,均已无法再超越自己,只能封笔归隐,泛舟五湖。但是那个年代, 正是金庸武侠振奋世的时候,容不得他归隐,一如衡山派的金盆洗手不可得一样。金大侠逼不得已,只好再造一小宝。只是这个韦小宝,不仅武功差的要命,人品更是不行,就是一无赖出身。离金大侠之前创造的侠之大者,去之遥远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8-12 21:26:08 | 只看该作者
      越来越不肯在新事物上花心思,读读过的书,不需耗费太大精力,不被好奇心催促着挑灯夜战非一口气读完不可。且篇幅越短越好,今日生活杂务繁多,能够挤出一点时间来阅读已是不易。是以未老先衰,似老年妇女般对诸事唯唯诺诺,不肯尝试新鲜事物。
      可是选一个新鲜的,再谈一次恋爱,又要重头开始,从彼此了解再暧昧摩挲,对成年人来说,主动投入脑细胞损伤大过投资新项目。倘若对方纠缠不放,倒也乐得期期艾艾,可见大部分的外遇女子是飞蛾扑火势。
      不如投资武侠小说,用刀光剑影刺激感官。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8-12 21:26:08 | 只看该作者
           论武功,金庸小说中武功最高的是越女阿青;试问有哪个
      
      高手,可以以一人之力,一把长剑,连败吴越58名一流高
      
      手;两千士兵也挡不住她的进攻;剑未及人,剑气已伤人。
      
          只有这种武功,才可以和范蠡的智慧、西施的美丽相提
      
      并论。
      
           这种武功,足以和独孤求败相抗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8-12 21:26:56 | 只看该作者
          读金庸小说始于小学亦终于小学。那时候对离愁别绪没有特殊的感情,只是单纯的沉溺于武侠小说塑造的充满了爱恨情仇刀光剑影的世界。金庸的小说中的爱恋最令人为之扼腕叹息的大约便是令狐冲之于岳灵珊,李文秀之于苏普。那种得而不到朝思暮想的痛苦仿佛就耗尽了他们生命里的所有光彩。《越女剑》中这种深深地无力感同样充斥其中。
          《越女剑》中的感情除了阿青对范蠡的单相思、范蠡和西施的两情相悦外,还渗透着勾践对吴国的复仇之恨,范蠡、文种对越国的忠心,以及白猿与阿青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阿青单恋范蠡似乎已经棺盖定论,范蠡在最后也有了醒悟,原来阿青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乡下女子,她在深深的爱恋着自己,只是范蠡被对西施的思念和急于复仇的心所蒙蔽。但即使他早早醒悟又怎样,他无法舍西施而选阿青。阿青所幻想的追求的自始至终是一种“得不到”的感情。
          佛曰人生有八苦,其一便是“求不得”。有了“求不得”便有不甘心,只是面对不甘心有的人可以慢慢放下执念有的人却沉沦其中无法自拔。阿青所依恃的绝代剑法便是她人生所有的筹码,而西施有绝世容颜有范蠡的深情更有为越国的忍辱负重。当最后阿青面对范蠡与西施的生死相许时,她所做的只有放弃。就像令狐冲眼看岳灵珊与林平之“海枯石烂,此情不渝”,李文秀成全苏普和阿曼。她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既是解放了自己的灵魂也是成全了范蠡与西施。只是她的剑气还是伤了西施,使“西子捧心”成为千百年来最美丽的画面。
          美在何处?我实在是无法对西施报以好感。也许她的美丽成就了一个传说,但阿青的隐忍退让才是传说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西施还有郑旦,而只有阿青是唯一。因而与“西子捧心”相比,越女的传说更加动人,动人不在于外在形态,而是骨子里的骄傲。
          而阿青身边的白猿在一定程度上则代表了自然,于是阿青和白猿的关系便是人与自然的反应。白猿之所以会选择阿青大约便是看中了阿青作为乡下女子身上所特有的单纯,因而在白猿与阿青交流的初期是极为和谐的。范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外界的诱惑,代表复仇的战争,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充满诱惑,但是打开后后患无穷。如果没有遇到范蠡,阿青永远只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牧羊便是她的全部生活。最初和白猿斗剑阿青输多胜少,仿佛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初期,即恐惧自然。随着阿青长大,剑法日益凌厉,白猿来的次数越来越少,范蠡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白猿大约是看出了范蠡带来的对阿青的潜在伤害,因而出手击退范蠡,可惜阿青却代表人类维护了所谓的人类生存尊严,折断白猿双臂,令它伤心而去。
          白猿未必爱阿青,它所留恋的只是人与自然原始和谐的关系。
          阿青这样的女子和她的剑术一样洒脱凌厉直指人心。她虽与范蠡只相处了短短四日,但她却已尽知他所想。他给她讲湘女的故事,从他口中飘出的描述湘女美好的词句是西施幻化而成的幻想,他不曾为她明讲他的思念和爱恋,她却明了于心。范蠡和西施是才子佳人的典型组合,和阿青呢?大约是正确的相遇否则勾践不足以灭吴,却总最终只是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错误的人。
          金庸笔下的爱情并不只是一味的大团圆,还参杂着世事的无奈。范蠡的人生卦自是圆满,正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阿青的人生卦未必便画的不圆满,只是她更多的明白了人生的无奈。除却美貌,西施还剩下什么?除却无双的剑术,对于范蠡而言,阿青也只是路人甲。
          只是每一个路人甲都有可能扭转剧情。
          阿青在结尾处出现自3000盔甲中随意穿行而过,并且只是动手击落士兵的武器而不伤分毫性命,甚至最初在遭到吴国剑客调戏时也只是出手用竹棒刺瞎他们的双眼而已。阿青不会教剑法,越国士兵却通过她舞剑的身影得窥神剑之影,因而大败夫差。
          金庸在《越女剑》中利用阿青的剑术也提出了关于武艺境界的全新阐释。
          《神雕侠侣》中杨过在独孤求败的墓冢处见到独孤求败对于剑法境界的描述:“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而在《越女剑》中,根据武艺高低的排列应是:阿青,白猿,手持利器习得阿青剑术的越国士兵,手持利器武艺高强的吴国士兵,剑术低微而无利器相佐的越国士兵。
          阿青的剑术传自白猿,阿青和白猿的武器均为竹棒。越国士兵学习阿青的一招半式配合薛烛的利器横行天下。吴国士兵利器在手却是在舞人间之剑法。当人与武器分开之时,人是人,武器是武器,人指剑术,武器指剑。吴国士兵涂有剑在手而无剑术在身,因而不敌越国士兵。越国士兵虽有利器在手剑术在身却是利器之用大于剑术本身因而不得阿青。阿青和白猿并无利器傍身却有神技在手,神技便是天下最有效的武器。此时武器在阿青与白猿身上心中,竹棒只是借以表达演示的工具,因而人与武器合而为一,人剑合一的状态无敌于天下。
          又或者说借力于外物始终是有所滞有所牵绊,吴越士兵过于依靠人力的雕琢,而阿青和白猿却是回归自然。因而《越女剑》中所描述的境界在某种程度上说一方面是讲究人剑合一,另一方面则与《神雕侠侣》中独孤求败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8-12 21:26:56 | 只看该作者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题记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只是一个渔夫,一直就是。
      只不过,很多年前我是一个小渔童,如今我已经是一个老渔翁。
      我摇着小渔船,从诸暨浦阳江的小溪到整个吴越太湖。
      遇见过很多的人,看了很多的山水,做了很多鲜美的鱼汤。
      我却依然难以忘记那年五月初五夜晚和你在苎萝山下的西村头小溪边烤的鱼,以及你的歌,你的舞,你的那身白菊花衣裙。。。
      那时候的我还只是个渔童,还捕不到很多的鱼,也没有学会做鲜美的鱼汤。
      那年的你也只是个十八岁的姑娘,你还只是夷光。
      你每天早晨和傍晚来到溪边洗纱,用你洁白的手臂拉开纱,就这么漂着漂着漂着,轻启着嘴唇唱着软软的歌。
      我坐在小渔船上,就这么望着望着望着,朝阳或夕阳都没你美丽,或许只有那彩霞才能及上你的万分,你是天边那一朵美丽的云。
      某天,突然袭击的暴雨涨满了小溪,将你的浣洗好的纱冲走。
      你很着急,因为那是你代妈妈给宫里洗的纱,值很多的钱,你赔不起。
      你看着纱随着溪水流走,皱眉抚胸担心的样子,众人却都觉得那是天下最美的姿态。
      我划着小船,将纱取回给你,你接过纱时,望着我微笑的眼睛,让我停止了呼吸。
      那年的五月初五,小草已不再是青嫩嫩的,而是绿油油的长得满山遍野。
      从浦阳江边翻过苎萝山脊,到处都是一片夏季的景象。
      就在那天我捕到了此生最大的一条鱼,我将它送给了你,我说那是因为它见到你眼睛的美丽忘记游动沉入水底的。
      这是我们此地的习俗,青年渔夫将捕到的难得一见的大鱼,送给自己喜欢的姑娘。
      你却不敢带回家,怕受你那爱慕钱财的砍柴爹爹的责骂。
      你和我来到浦阳江边,我点起篝火,你烤着鱼。
      浦阳江水流过的远处,一弯新月悬垂在苎萝山不太高的地方,
      那个夜晚,你云鬓高耸,黑发及肩,穿着白菊花样衣服,从地下站起,亭亭玉立的站在场中,立在月亮地里。
      可是,那月光是照不亮你的,是你照亮了一切。
      从你那漆黑的发上闪烁出的光芒,在黑沉沉的河里荡起一道又一道光的波浪。
      你白菊花的衣裙,在夜色下发着似水的光彩。
      那雪白的小手吸引了我的每一道目光。
      当你的歌声唱起来的时候,清扬的歌声划过草地划过水面,歌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出尘入云,我几乎痴狂了。
      那天,你坐在我的身边,我对你说了好多的话,你说我就像个孩子,我却只是望着水边我们的倒影傻笑着。
      后来,我将一方铜镜送给了你,我从来都没有对你说起过它的来历。
      那是当年越王命令所有的国民铸剑的时候,我偷偷地用铸剑坊里剩下的青铜打磨出来的,你真的不必担心,我只是偷偷地拿,并不是偷。
      虽然,即使我将这些青铜磨成剑,而不是铜镜子,我们越国也一样会输给吴国的。
      但我总是后悔,或者那样,你或许就不会连告别的话都没来得及对我说,就和郑旦被范大夫选去吴国服侍夫差那老儿了,你或许并不知道越王的卫兵最后并没有放过你的母亲,而是将它赐死,就用你母亲浣洗过的宫中的白纱。
      你会怨我么?我只是一个渔夫。
      你走了后,东边村子施姓浣纱女,总是会在你原先的木桥上浣纱,她做着和你一样的浣纱动作,还假装那些纱被溪水冲走,皱着眉头,捂着胸口,假装心痛地让我帮她取回来。
      我知道她想和我搭讪,我也知道她喜欢我,我却一点儿都不喜欢她,我将小船划入蒲草的深处。
      我在五湖上打渔的时候听人说,你入了吴国姑苏城后,夫差在姑苏筑大池,池中造青龙舟,每日与你嬉水游戏。 又为你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宫,夫差专门为你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你跳了最擅长的响屐舞。
      你对着铜镜梳着发髻,穿着木屐起舞。唉。绿光在哪里。
      那件白菊花的裙裾系着小铜铃,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叮叮当当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在你的歌舞中,不理朝政。
      那些人还说,你很喜欢吃沙蛤,那肉汁鲜美。吴王派卫兵去海边劳民伤财捕捞运入宫中,那些宫女从此叫它西施舌。
      这让我想起,我刚从海边很艰辛地将它们带回来给你吃的时候,我说那鲜美的肉汁就像你的舌头一样甜美细腻。
      这么多年过去了,小渔船已经很陈旧了,我却从来没有想过换掉它。
      没有灵魂的小船都毁坏得快,可是奇怪,没有灵魂住的肉体却能长久的生存。
      当然我也已经很老了。
      摧毁我身体的是长年的奔波操劳,我将产于浦阳江的河豚鱼,捕捞后放入吴国江湖中,那儿的渔夫没有见过这种鱼,吃死了很多人。
      我没有你陪伴的空白岁月已过去了数十年。
      越王勾践在范大夫和文大夫计谋之下带领越国的士兵打败了吴国攻入了姑苏城,夫差也自杀了。
      春去了会来,冬来了会去,小草会重新爬出地面,鱼儿也仍然在湖中游动。
      只有我,一年年的变老,记不起很多的事情。
      可是,那个五月初五夜晚的记忆,在梦里一次又一次向我走来,却越来越清晰。
      据说后来,你和范蠡泛舟入五湖找寻我,好些次和我的小渔船擦舷而过,然而你却没有认出我的船。 我想,已经过去二十年了,或许你都已经将我的样子忘记了,更何况我已经老了。我也只是记得你的声音。
      虽然听人说,近四十岁的你,依然看上去很美。
      我也再也没有见过你,那天捕河豚鱼的时候,不小心让鱼的血液弄瞎了双眼。
      你在我心中的样子,就那样停在了一弯新月下,那个穿着白菊花衣裙,在苎萝山下,浦阳江边,为我歌舞,听我说话,说我就像个孩子的十八岁姑娘---夷光。
        
      仅以此篇纪念或祭奠今晚刻骨铭心的小事。
      PS:那夜和梅翻铁门去操场说话。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7-20 16:16:27 | 只看该作者
      想读这本书一半是由于最近在读金庸小说,越女剑不读,总觉得不完整,但更多的是由于之前在网上的一篇帖子,有金庸迷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进行了排名,排名第一的是越女阿青。当时就十分好奇,我见识过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神功,也知道段誉的六脉神剑,当然也免不了小龙女的玉女素心剑法和杨过的黯然销魂掌,至于扫地僧,或是隐士,武功自然是更高一筹,看越女剑,更多的是想解开这个谜团。
      然而看完之后,我对于阿青的剑法却不敢认同,认为是金庸先生的遐想,一个人得剑法再快,总不至于快过2000个人,更何况在越女剑中,是没有内功心法这一说的。所以在我心里,阿青姑娘的武功不敢苟同,但是阿青能成全范蠡和西,我却被这点感动。
      历史上范蠡和西施有没有走到一起,我想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宁愿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的结局是范蠡和西施有情人终成眷属,一起泛舟五湖,当了一对神仙眷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16:46 , Processed in 0.0483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