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死人的殿堂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22:2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著名犯罪小说家阿里亚德妮·奥利弗在为乔治爵士、斯塔布斯夫人主办的节庆活动策划“追寻谋杀游戏”的时候,产生了一种极其可怕的感觉。尽管可以称为直觉,但却令她挥之不去,百思不解……
      情急之下,她请来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73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0 14:43:24 | 只看该作者
      《死人的殿堂》一如既往地表现了作者的风格,前文所有的伏笔只为最后一章做铺垫,看到最后,确实震撼。而且,作者似乎很喜欢把主线故事与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融合,看似不相关,其实在书的最后将所有的情结一并融合,时间跨度又增加了整个剧情的神秘感。又让我想到了作者的另一本书《高尔夫球场的命案》,也是几十年前的人物以另一个身份从新现身。
      不过我认为,这本书人物过多,关系过于复杂,记个人都费劲,更别说跟着作者一起推理了。所以是一口气把书读完的,没有过多去自己推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1 07:28:49 | 只看该作者
      这本《死人的殿堂》是目前我读过的阿婆的书最失忘的一本。
      首先这个版本的翻译不太好。中文读着很别扭,表达不太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有个别词不对比英文原著也知道是错的。
      人物比较多,但篇幅太短了,没能很好地展开各个人物的个中关系。谜底虽然是说得通,但显得比较兀秃,前文铺地不足,结局没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人物特征、个性和心态描写还是很足的。就是故事的整体效果比较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2 01:41:56 | 只看该作者
      照例,阿婆的想象力丰富得让人惊叹——我猜到了“她”的身份问题和“他”的凶手身份,但我猜不到究竟是怎么个曲折情节;照例,这也完全是因为阿婆根本不透露任何最关键线索——比如除了瞎猜根本不可能知道他还有个老婆。不仅如此,还搞出来一堆烟雾弹——比如核武器。
      阿婆本可以给悬念更多些铺垫,叙事更让人信服些。
      
      这本书的翻译照例让人崩溃,尤其是那个“尊夫人”人文的形象彻底倒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5 15:38:01 | 只看该作者
      整体有点“杀人游戏”的感觉,人物之间关系看似简单,但配合阿婆不时透露的小线索会隐隐感到背后暗藏的潜流····
      “看到尸体”····
      “他杀人”·····
      
      虽然还是猜出了凶手,但凶手的身份确实是没有想到····
      
      不过关于死亡时间的矛盾感觉阿婆赖皮了····最后也没解释啊····难道是忘了么····TuT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4 13:24:15 | 只看该作者
      《死人的殿堂》應該和另一本《古墓之謎》放在一起看(我就這樣做的),兩者同樣有一個核心的逆推理模式(就像阿婆的故事總離不開長篇大論的人性研究,我寫小說評論也總離不開對於模式的分析)--逆向思維是一件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相當有難度的事情。我記得自己在中學的時候,有一個學期上平面幾何,那時候的某位老師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出很多需要添加輔助三角、甚至是輔助圓才能證明的題目來考我們,現在想來某位老師的惡趣味甚於變態。但是這件事情起碼說明了人腦對於逆推理這回兒事有多麼的遲鈍。論推理小說中逆向模式的巔峰,自然是《三口棺材》,《死人的殿堂》雖然在演繹法上味道不濃,但是在講故事的層面上也算是大作品了。而另一個讓我很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則是這個故事有一個“模擬犯罪”的模式--某個評論家曾經說過,每個恐怖小說家都應該寫一個鬼屋的故事,由此可推,每個推理小說家其實都應該寫出兩個經典推理模式的作品--不可能犯罪和模仿犯罪。由於我對於經典是如此的頂禮膜拜,於是在事實上,只要是這兩類模式的推理作品,都會得到我不低的評價--唯一的前提是請讓本格味道足夠。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0 05:27:02 | 只看该作者
      一开始就怀疑她老公,还有那个老太太,也在猜想哈蒂恐怕是假的,因为阿婆最喜欢来冒充顶替这招了,表哥来访却没有见到哈蒂时就已经有这个猜测了
      
      但是阿婆前面来了句:妻子死掉一般都是怀疑丈夫干的,但是乔治实在是不像……
      
      阿婆为了不让读者猜到凶手,真是“诡计”连连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2 14:46:46 | 只看该作者
      我心中阿加莎的作品有两个梯队。
      罗杰疑案、东方快车谋杀案李说当然属于第一方阵。
      
      这一部是在第二方阵。
      但是关于凶手的猜测,再一次被她打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15 19:46:22 | 只看该作者
          一如阿加莎的水准,通过语言层层引导并揭露迷底。她的小说应该需要阅读原版,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布局的巧妙。比如这篇故事,与严中时态的应用确实破案的关键,而这是无法在中文译文中表现出来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9-17 21:53:06 | 只看该作者
      波洛系列《阳光下的罪恶》加强版,诡计设计愈发彪悍,而且是19+1模式——最后爆发!
      不得不提的是,此书的书名【Dead Man's Folly】恐怕是阿婆作品里书名极其点题者之一……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20:14 , Processed in 0.0558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