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橫麥卡托投影地圖的獨白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21:5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議以下讀者請勿閱讀:
  愛亂叫的膽小鬼
  無幽默感的道德主義者
  沒勇氣挑戰新領域的人
  嚴謹的素食主義者
  很喜歡吃蛋包飯的人
  建議以下讀者千萬不要錯過這本書:
  有豐富想像力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24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9-5 05:12:03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觉这本比《他人事》好看,主要是他人事以手机阅读的小说为主,很多都没头没尾,这本至少有完整的设定和自己的逻辑,我个人还挺看重这一点的。
  
  最喜欢的是第一篇《尼古丁与少年,乞丐与老太婆》,就算是所谓善良的孩童,也会有对弱者产生没来由恶意的时候。少年殴打了湖边的老者,终于成为了周遭社会的一员,曾经视若珍宝的玻璃小鹿,也被丢在泥地里弃之如草芥。个人觉得这是个又忧伤又文艺的故事,虽然死掉的老头子有两个老二这一点略微……嗯。
  
  《Ω的圣餐》里交织了大量的隐喻,计算机与人脑的对比,Ω的食人行为与格里高利圣咏……诸如此类。但整体故事的走向并没有什么特别新奇,数学家的执着这一点还挺动人的,吃脑子长知识略让人觉得有点诱惑力,不过这其实一点也不科学,所以还是算了(?
  
  《无邪的祈祷》不太满意,整体故事太平淡了。
  
  《操作制约的肖像》和《蛋男》的故事结构其实挺相似,比较普通,《蛋男》的最后我以为会有一个大反转的,比如说叙事者最后发现自己才是那个卧底的机器人什么的,或者至少应该交待清楚警官究竟是从蛋男所透露出的哪一点信息里找到了死者埋藏的地点,但这些小说都没有详细交代。感觉是比较仓促的作品。
  《蛋男》里比较出彩的只有蛋男对鸡蛋的强迫症而已……
  
  《不该来的热带》总体来说也是比较普通的猎奇之作,但中间父亲突然说带主角到这热带来的理由是因为父亲(♂)跟热带黑帮帝国的主脑(♂)结婚了,想让儿子看自己穿婚纱的样子……一瞬间我哎????????了一记,稍微给点加分好了……←_←
  
  《世界横麦卡托投影地图的独白》算是视角比较独特的小说吧,最后没有能弄死少主人感觉略遗憾。
  
  《脸像怪物的女子,头像时钟融化的男子》主要写的是个强迫症行刑者的故事,事实上平山还挺喜欢描写强迫症患者的,大概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有一点强迫症比较容易引起共鸣,但强迫症的症状升级之后就特别像精神病的缘故。这篇里有往指甲缝里钉钉子之类的内容,是我唯一会反胃的死穴……梦中小屋算是个比较不错的点吧。
  
  感觉平山还是比较擅长叙事的,虽然可能看完之后回想故事的架构会觉得不过如此,但至少阅读时会有一种想要一口气读完的欲望。另外他也挺擅长旧材料的解构和重组,这本里有几个故事都有既视感,但好在有翻新,所以问题也不大。
  就我个人来说,因为事先有了《他人事》的洗礼,在心里对平山的小说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在读每一篇故事时,脑内都预设了一个比平山版更恶心十倍的结局,所以看完他的作品之后,反而产生了“啊世界还挺美好的不是吗”的错觉……至少他的故事能引起我的联想和想象,感觉还是挺愉快的阅读经历,所以就愉快地打个五分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9-7 06:54:31 | 只看该作者
  硬着头皮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相当失望,里面一共8则故事,直到看到第7则,也就是同名短篇《世界横麦卡托投影地图的独白》,才让我轻呼一口气,原来至少有一篇是不错的,是合我胃口的,至于那个什么前卫文学研究家柳下毅一郎对平山梦明冠以“神”之称号的言论,则只是让我感到好笑罢了,果然宣传手法是双刃剑,最终还是需要自己亲身体验一下才是硬道理。
  
  在我看来,这本小说的总体水平甚至还不如《他人事》,不可否认,平山梦明在故事上花了心思也做了努力,想努力营造一种异色的世界,但种种看似奇特设定的背后,所谓“平山梦明式的恐怖”基本上还只是浮于表面而已,我所看到的只有赤裸裸的血腥和变态,而无法深入人心,由心底而发的那种对人性的恐惧,没有产生这样的效果。
  
  恐怖短篇故事去年以来我也是看了一些,在这一点上,平山梦明比不上乙一,更不用说跟朱川凑人、恒川光太郎去比较了,那是完全不在同一个水平层面之上。基本上,我可以放弃此人了,也可以省几个钱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9 15:06:22 | 只看该作者
  前天跟一老美学到了一个词rubberneck,大意是好奇的人。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场景:在高速公路上,前方很远发生了车祸,于是整个车流慢了下来,但是并不完全是因为车祸本身,而很可能是因为每个经过的人都会伸长了脖子想看看那惨烈的现场。
  
  忘了话题是怎么引导到这儿的,好像在说一个BBC的电视节目,都是深入调查一些离奇,怪异和恶心的事件的。结合之前谈到的嗜吃辣椒什么的话题。大家感慨,举凡嗜好(不是爱好,是从身体和心灵的深处浮上来的本能似的东西),大都是跟折磨自己有关系。那会儿网上那么多人哭着喊着求蓬蓬乳的图片就是最好的佐证。
  
  所以一点儿不奇怪这本书居然会获奖而且有相当数量的拥趸。
  
  记得曾经有一阵子,很短的时间,喜欢去看那些血腥的网站,都是些车祸,自杀,战争什么的真实场面,看了极端的不舒服,但就是还要点开下一张图片。也可能是猎奇吧,因为并没有成为嗜好。
  
  至于这本书,当然并不全是血腥的故事,但是无疑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也是书商们着力宣传的卖点。可以试想一下,在某些篇章里,如果删除那些赤裸裸的残忍描写,这个故事是否还有别的支撑点。就像现今的电影,用直接的镜头来代替20年前电影中床前地毯上的各色衣衫来表现一样,如果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故事本身没有别的什么亮点的话,基本上也就不能算是优秀的小说了,形式上的新意是很难让人产生重读一遍的念头的。
  
  我比较中意的作品是《Ω的圣餐》,除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之外,Ω的塑造也相当成功,而且说实话,本应该是读起来最恶心的一篇在作者的讲述下反而并不觉得,竟然能够体会到一种污秽中的美。这方面恐怕拿捏的最好的就是日本人。
  
  如果说想要看血腥的东西,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远比小说和电影中残忍和离奇,这样的图片和视频在网上比比皆是。用原来宿舍一同学的话说“不就是玩儿恶心的么”,关键是怎么把恶心玩儿好,玩儿成艺术,这恐怕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17:16 , Processed in 0.0498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