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浩然劍(谢苏)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00:4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谢苏》,又名《浩然剑》。12月7日,作者凭武侠小说《浩然剑》获得常拉家常第三届温世仁武侠小说首奖,被常拉家常媒体奉为“武林新盟主”。
  《浩然剑》是她花两年的时间写成的。描述了京师第一高手青梅竹,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18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0 13:42:03 | 只看该作者
  看评论,有人对谢苏这样的人不理解不认同,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不可能所有人都持同一种见解,在这里,只是想抒发一下对谢苏的欣赏而已。
  
  很长一段时间,都把谢苏作为最喜欢的小说角色,没有之一。后来逐渐接触了更多的小说,邂逅了各种各样的性格迥异的主角或配角,谢苏开始成为了最喜欢的,之一,但对谢苏的喜爱却不会减少。
  
  也许有人会问,谢苏明知道介花弧的阴谋为什么还要一步步按着他布置的路线越走越险越陷越深?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在和尚的“满眼红尘拨不开”的劝说下不肯遁入空门从此远离是非和污沼?为什么重伤时的谢苏在梦中与朱雀、白绫衣相见后不肯舍下伤痕累累的躯体追随他们而去?我的理解是,谢苏的使命感使然。
  
  是的,世界没有等着他解救,他活着也不见得能改变什么,可是在他看来,他还有自己的使命为完成,他还有年迈失势又受重伤的恩师在世--即使造化弄人早已情分难在,还有年纪尚轻的徒弟需要指导--即使这样的师徒情分其实是被设计陷害被强加的。可是,没有办法啊,谢苏就是这样一个人啊,该他做的,绝不会推脱逃避,即使世道险恶人心不古,即使被认利用陷害,又怎样?别人怎样对他是别人的事,他会努力保护自己,然后用瘦弱的肩膀挑起该负的担子,蹒跚而坚定地向前走去,管它前方是龙潭虎穴或是荆棘丛生,也许下一秒就死掉了,这一秒也不会因为恐惧或者怨怼而退宿推脱啊,这才是我所喜爱的谢苏啊。
  
  而支撑谢苏一步一步艰难但制作向前的,除了内心的信念,我觉得,应该还有他人的温暖吧,即使曾给他温暖的人已经不在了,甚至早就不在了。在开始看这本书之前,看到豆瓣上把这本书列为耽美的行列,就真的把它当耽美看了,但到最后,却也不再执着于这本书的定位了。耽美也好,武侠也好,其实有什么区别呢?也许区别就在朱雀的定位上,但其实,朱雀是谢苏的情人也好,挚友也好,又有什么区别呢?
  看到谢苏一次次在身受重伤昏迷不醒时,在梦中重回和朱雀相遇相知相惜的江南小镇,饮完一壶壶竹叶青,走过一条条青石板路,心里也会觉得暖暖的。谢苏的人生是沉重的,基调是泛着浓重的灰的,但朱雀就是一抹浓重炽热的火红,给谢苏带来了温暖和鲜亮的色彩。两人的相依相偎不似情侣般你侬我侬黏黏腻腻,但也比普通朋友更亲密融洽。也许,有朱雀的回忆是谢苏生命中唯一的暖色。
  所以一直到文章结束我都不太能接受朱雀已真的永远不会再回来的事实,总是隐隐希望作者会狗血地让死者复生,让谢苏不再踽踽独行。看到谢苏处于种种考虑决定娶白绫衣,也有点不能释怀:谢苏,你真的爱白绫衣么?看到白绫衣的死,有点替谢苏难过——终于还是要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残忍,终于还是没能留住最后一点温暖。但有点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担心,白绫衣的出现让朱雀从谢苏的记忆中也褪去颜色,变成一抹暗红的残血。
  
  文章的最后,谢苏没有皈依佛门,没有放弃生命,没有选择其中任何一条更为轻松的道路。或者说,没有屈从与这个阴冷的世界。这样的谢苏,我喜欢。
  
  他就这样,一路向前。心中带着关于朱雀的记忆。
  
  长忆江南,长忆朱雀。长忆这样的谢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22 05:17:5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是不是这部书节奏太快的缘故,很多事情尚且想不明白。
        这个文故事格局都很好,塑造了谢苏这个悲调的人物,这个活着,却心如已灰之木,只为了付出的人。
        我想我明白,谢苏为什么杀宁王,以及杀了宁王之后为了不连累义父,连夜离开石敬成。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年过去,他竟没有片言只语的解释,或者问候曾经的师长,义父。他不愿再做青梅竹,就可以这样不负责任地不声不响一走了之?可见谢苏不但是一个对自己残忍的人,对教他养他的师长父亲,一样残忍。他该是有愧疚的。
        我明白,谢苏心甘情愿留在罗天堡,是因为一个赌约。但我不明白,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听介花弧的话了呢?人家的目的从一开始就知道,谢苏也一开始就言明不会替罗天堡效力,可是为什么又不知不觉为介堡主效力了?是好管闲事?不像。是推脱不开,不像。为西域子民?谢苏你以为你能做什么?而你事实上又做了什么?
  
        小说到后来,死的人一个接一个,尤其是那个白绫衣,作者是为了衬托出谢苏的悲调吧,可那姑娘死的时候,我真觉得介花弧和谢苏罪孽深重,明明承诺过人家父亲要好好照顾她母子,可到头来,一尸两命,全是为了救谢苏。
  
        其实我只觉得男主悲,为那一句: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除此无其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22 07:27:07 | 只看该作者
  很早以前就看过了《谢苏》。最近又拿来重温,本意是想要不要买一本实体书来着,笑。非常喜欢朗大,但是没有买过一本她的实体书。实在奇怪。
  最开始知道朗大,是从米妙同人里开始的。后来看她的《清明记》,再到《谢苏》。有时候我觉得谢苏里面是有卡妙的影子的,正如朱雀与米罗也有几分相似。却不知林素竟是像谁了,笑。
  一本《谢苏》看下来,几次动容。
  最爱朗大的一个原因是,文字。她的文字面上看是颇漂亮,但内中极有深意。当日林素与谢苏初识,吟出那首“人生别易会常难”,朗大写“他‘人生’了好几次都没有接下去”。但我并不以为他是记不住了。他是不敢说——人生别易会常难,当年生死门一战,前后与他,简直是两个人生。从此月天子死,只余谢朗。
  虽则圣里我最爱卡妙,但《谢苏》中我最爱的却是林素。
  年届而立,却已是鬓边白发丛生。对人笑脸相迎,却是只能,也只敢醉在谢苏一人面前。诛杀朱雀,心狠手辣,扁舟离去之时想也是林素得意之时,便有那句“天命玄鸟,我逆天命”,但纵狂言负尽天命,天命无常,岂能由你我掌控?然则终其一生,林素的傲骨,却是没有折去半分。他可以心狠手辣,可以玩弄众人于股掌,亦可对高雅风爱护有加,但他始终一身傲骨。后来看到笑大人写了《谢苏》番外,却是关于林素的,当真是大合我意!尤其是最后林素傲然狂笑道:“我命由我,却是由不得天!”
  瞬间动容。
  也无怪朱雀暗暗赞他,高雅风一生护他,谢苏怪不得他,白绫衣深爱他,小怜也为他心折。
  这样的男子,的确是当世无双。
  谢苏于我,却又是另一番心思。
  我一直感觉他在很多方面与卡妙甚是相像,譬如寡言,譬如爱徒,譬如事事担当,甚至有一个至交朱雀,也如米罗一般。然则看他一路走来,如此隐忍,心里又对他有了些许不同。
  其实很多次,谢苏都可以躲开那一堆的麻烦的。譬如介花弧带他去江南,如林素所说,若他不肯,谁也无法勉强的。再譬如说娶白绫衣,或者退到之前,救方玉平。
  然则他就是舍不开那一身的浩然正气罢。因此才不愿回京做那冷面侍郎。文里写道“他就这样认认真真的活下去,救过人...也不留姓名”....他就是这样认真的活着罢了。
  再转到后来,又是那月照和尚,让他抽签,签文上说:“白云相送出山来,满眼红尘拨不开。莫谓城中无好事,一尘一刹一楼台”。谢苏当初经历那许多,父子离散,好友死去,再后来妻子也惨死。若是寻常人,必当看破红尘,入了佛门。但谢苏却低声道:“绫衣舍命救我,不是为了我后半生入佛门避世。”
  说起来,我非常喜欢这一首禅诗。但当初第一次看《谢苏》的时候,还是在几年之前,那时节我自己经历太少,未必能够明白这首诗对于谢苏的影响。然则兜转几年下来,发觉这首诗放在他身上当真合衬。
  满眼红尘拨不开啊。
  英雄穷途,但未末路。终究,因了谢苏心中那一份浩然之气,后来他终于又是谢苏。虽则很多不同了,虽然“深恩负尽,死生师友”,然则他终于还是在那罗天堡,继续认认真真的活下去了。
  
  ==话说我其实一直没有想通...朗大难道不是名字控么?!她自己貌似也说过自己是名字控我应该没有记错但是为么会有介花弧这么一个...神奇的名字...OTZ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5 04:19:57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本书,怎么说呢,好象有种松口气的感觉,却也多少觉得很悲哀。
    或许有悲哀的才是生活吧。
    阿苏活到现在,有过迷茫,有过痛苦。他也曾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失去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所幸他心存浩然,那一点正气足以让他在红尘之中扎根成长。
    我想作者也一定想表达这个,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不计较的付出,活着不是为了利益。
    而这样的人,值得让人尊敬。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19:53 , Processed in 0.0500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