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隆美尔战时文件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3 19:45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9:3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战历史上德军最著名的三大文件。沙漠之狐作战理念的完美体现。
      他们曾横扫欧洲,震动了整个世界,他们都无愧于“名将”的称号;然而他们都是战败者,最终沧为“战犯”;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却为战胜国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23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19:39:06 | 只看该作者
      还是那句话,隆美尔座右铭<隆美尔永远冲在最前面>,在敌我形势悬殊的情况下,应该虚张声势,即使没有做好准备,也要冲在最前.战时的准备往往和局势发展不同步.一个总是做侦察兵的将军比那写开没用的政治会议的将军强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5 23:26:26 | 只看该作者
       陕西师大的“德军观点” ⅠⅡⅢ系列都不错
          
          
          德军观点Ⅰ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大战回忆录
          
          德军观点 Ⅱ 隆美尔战时文件:沙漠之狐作战理念的完美体现
          
          德军观点 Ⅲ 失去的胜利:曼斯坦因元帅回忆录
          
          ------ⅠⅡ都出了,Ⅲ一直没出,国家图书馆也没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8 05:44:42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根据他本人的日记,信件等组织而成,他传奇的经历是“不怕狼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盟友”最佳注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29 03:42:3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根据他本的日记,信件等组织而成,他传奇的经历是“不怕狼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盟友”最佳注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7-29 10:49:28 | 只看该作者
      北非战场虽然说是第二战场,但却是目的战场,纵观欧洲的非洲殖民史便可看出
      
      北非战争德军前去的起因看似是意军的失败,而我观二战史,感觉起因应在资源,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由来以早,而法、荷等殖民国家沦亡以后,意大利积极的参与到非洲,无非是想从德国手中拿走本该属于德国接管的殖民地,而意大利去接管的欲望远远超过了那点微不足道的能力。德国从而借口出兵,而非洲是德国一战失败后的第二处伤痛,仅次于法国且一点不比失去欧洲的领土舒服,非洲是德国一贯坚持的殖民地也是重要的海外给养来源。
      
      过程更具戏剧性,德国的悄然一掷却引来了英、美主力,如果希特勒能够满足隆美尔的意愿 在非洲与英美联军高度胶合,则欧洲无忧,欧洲无忧则苏俄堪忧。而隆美尔的过分升迁导致了参谋总部的厌恶以至于整个战局的失控,其非洲军团作战坦克最少时仅存几十辆。而隆美尔则在这种低劣的环境下对刚刚建立桥头堡的美军重施一击,由此可以看出隆美尔在战略上并非矮子而是不得志罢了,大概与他的太得志有关。
      
      而关于推举为元首,我感觉这像是学院派的阴谋,即使推翻希特勒我看隆美尔也未必能做的了元首,就说那资历高深的古德里安,纵观他的回忆打希特勒上台他就看希特勒不顺眼,而希特勒上台后的社会主义之路走的何其成熟稳定,用了仅仅几年时间就从饿殍遍野中将德国的国家资本积累阶段完成,可见社会成效之高,令人不得不加以钦佩。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11 09:08:07 | 只看该作者
      北非说到底只是个次要战场,从中东去攻击苏联不太现实,这点可以去看曼斯泰因的回忆录里有分析。不过马耳他没有在战争初期占领对北非以后的局势发展是致命的。英军前期完全是可能被彻底击败的,前提就是解决补给问题,并且投入更多的兵力。但是解决了北非问题后,德军能得到什么?中东的石油的控制么,所谓的燃料问题,德国这方面从没完全依靠过石油,混合燃料的使用很多年前就解决了,所以即使解决了北非问题,对德军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好处,但是现实是希特勒太过宠爱他喜欢的将军,战争后期北非的局势实际上很明显了,也跟本没必要继续投入兵力与英美联军纠缠,甚至还把东线的第22步兵师抽过来,结果搞得2头吃紧。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17 14:04:09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对二战史很感兴趣,于是开始搜罗以前买来没看的旧书看。当时手头有一本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和一本介绍党卫军的书,这两本刚买来的时候都看了一些,这次重看都有些遗忘,只得从头读起。
      党卫军档案写的有点外行,只是大概翻了翻。闪击英雄完全是古德里安一手写成,对历史还原的很好,这次就完完全全的读了下来,不过这位将军的文笔还是一般,全书以纪实的手法写就,读的久了不免枯燥。全书最后有几页写他对纳粹的上层人物的评论,有几分意思。
      闪击英雄是一套丛书的第一本,另外还有隆美尔战时文件和曼斯坦因的失去的胜利。看完闪击英雄以后我在豆瓣上就把这两本都收在我的阅读计划当中。前几天去图书馆借书,发现有隆美尔的这本书,大喜,借回来。花了小半个月读完,深有感触。
      
      这本书主要是李德哈特根据隆美尔的战场记录和通信整理的,所以读这本书就像跟着这位伟大的元帅重新回到北非那个黄沙漫漫的战场。而且就像在前言里面提到的,隆美尔不仅是个军事上的天才,他的文笔也很流畅,而且他对经历的战争有着很客观的认识,对有实力的对手也给与了较高的评价。读完这本书,除了对德国在北非的战事和后来的局势演变有个客观的认识,对隆美尔的为人和性格也会有个清晰的认识。总之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隆美尔对战斗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在战场的最前线和在战事的空隙中记录的,而且他的文笔很好,所以读起来有很强的临场感觉,也不会枯燥。在读到1941年英军的冬季攻势的时候,可以真实的感受到那种压迫在战场指挥官的真实压力,战争的进程都有点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看到英军追着德军的屁股,虽然事先知道战争的结局,还是不禁为隆美尔捏着一把汗,到了战役结束才放下心来。看到1942年德军的进攻又为隆美尔拍案叫绝,而到了阿拉曼的僵持也可以体会到他深深的无奈。
      隆美尔是个战术大师,同时也是一个战略大师,他一直敦促最高统帅部加强对北非的投入,他在文中最后也阐述了他的战略构想。他想通过对北非英军的打击,占领苏伊士,之后占领中东获得石油,并以此为跳板进攻苏联。他的构想无疑说是大胆的,但对比德军统帅部的策略却不知道高明了多少。李德哈特也对隆美尔的战略素养有很高的评价。
      隆美尔是一名优秀的将领,他身先士卒,勇猛果敢,深谙带兵用兵之道,善于揣摩敌人心理,种种事实都说明他是一个极出色的军人。除此之外,他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对部下爱护有加,他对别人的评价客观而公正,他对当局的不作为痛心疾首。他还是一个有爱的人,从他每日给他妻子写信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在信里称她为“最亲爱的露”。
      
      隆美尔,他是一个做事和做人都没有多少瑕疵的人,可惜这样的人却在希特勒手下英年早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18 17:03:47 | 只看该作者
      抛开政治立场不谈 我很欣赏隆美尔元帅
      以前看唐师曾的游记 其中提到过元帅的儿子
      貌似还是斯图加特市的市长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19 11:51:34 | 只看该作者
      放到中国古代,隆美尔就是孙武,吴起一流的人物。
      有过人的精力,亲冒矢石,坚持第一线指挥。
      明察军情,礼贤下士,与兵士同甘共苦。
      善于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局部优势,攻敌之不备,大迂回,
      大穿插,断敌之后路。
      勇猛果决,胆略超人,天才的战术指挥能力,一流的战略观念。
      
      北非之战,胜得灿烂,退的完美。
      盟军若得隆美人之流人物,
      战争进程会加快不少。
      
      隆美尔为将的一些体会,对于任何行业的领导者,都有帮助。
      面对巨大的困难,不完备的情报,不清楚的前景,领导者如何下决定?
      犹豫是最大的敌人。
      
      筹划战事时,如何料人,料事,料势?
      果断冒险不是赌博,
      隆美尔作每次决定之前,都会对整个形势作出估计。
      以佯动或伪装吸引敌人注意,掩盖真正意图,
      同时预料对敌之指挥官之反应,
      往往奏效。
      
      王阳明云:用兵何术?但能养的此心不动。
                破山中贼易,心中贼难。
      
      隆美尔也一再强调,不要因为军事或者上级的压力,丧失了单纯的
      军事角度的观察力。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也说,军事领导者最大的压力是精神上的压力,是要在各种形势下,背负巨大责任时,作出决断的压力。
      
      此心须在事上磨...养心,无止境。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02:47 , Processed in 0.0442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