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睡觉大师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22:3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不断在西方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与方向。他的这些小说,大多以荒诞的文字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有的使人回味无穷,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又什么都不是,但仅仅是他那富有特色的文字本身,就足以吸引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56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2 04:11:36 | 只看该作者
  重读之后
  
  也许副标题应该叫做“读朱岳小说有感”。与“明白”相对,“有感”就是指可能还不那么明白……不过,长期以来抱着这种想把小说读出个明白的陋见,会渐渐与小说给人的第一印象——有趣——相违吧。举个朱岳小说中的例子:
  在小说《AOZ盒子》中,词条“Oooooo…”,指代所有那些不能被省略号所表示的对象。一个由无限个o组成的单词不同于个别的单词o、oo、ooo……,只要这个省略号代表有限量的o,那么根据词条的描述,这个既不是o、也不是oo、更不是ooo……的单词正是“Oooooo……”,它应该收入词条之内。而如果存在这样一个单词是由无限个o组成的,那么依照o、oo、ooo……这样的排列顺序,这个省略号就不该是有限的,因此词条“Oooooo…”就将被省略号所代表,它不该收入词条之中。
  这样想下去,就仿佛进入了一个永恒转动的轮子,甚至也许还可以织一面好看的锦旗,认为正是在这样的段落中,作者为读者提供了某一类自动阅读机,类似一种强制性的重读手段。而小说的部分价值就在于重读——为了这样一个强迫症般的想法,我不得不又继续想到:
  这世界上简直有无数的小说在等着人们阅读,因此如果将这所有小说都看成等待上场的选手,显然,很有可能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很少的一些小说能够获得重读的机会(因为前提是这个人还要尽可能地使自己阅读更多的小说,这样他才更有机会比较自己之前对阅读的看法,并最终更“理性”地选择他所要重读的书目)。相对于一本书所拥有的读者总量,一本书被一个人在一生中所重读的次数似乎构成了另一种相对意义上的书籍之间的比较标准,一本书被重读的次数越多,起码在阅读时间的占有上,它(无论是表面上还是暂时性的)胜过了其它对手。
  而构成重读的因素(这里单就小说而言),有可能是为了某个难忘的段落、句子(乃至因为忘却了某个句子),也可能是为了还未解决的难题(比如我们会选择性地重读侦探小说中的某些细节,以便确定作者对谜底的解释是否严谨)。如果将前一种重读看作是感性因素,后一种则可看成是理性因素,而这两种因素都是由小说自身所提供,因此由这两种重读所导致的评价都处于小说内部,排除了小说之外的社会性(政治的、流行的)因素。在做这种内部评价的时候,读者往往不太会考虑时代心理、道德环境、历史风貌甚至所谓的文学史、各主义,而只着眼于一篇小说、一本书之内,看它究竟有哪些因素,引起了我们的重读。因此,这种重读基础上的评价也更近似于写作要素的探讨,也许也更符合小说家对自己手艺人角色的期待吧(不过现在我不太确定这一点了)。
  如果继续用朱岳的小说举例,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重读要素我们都可以轻易找到。“段落、句子”可以进一步概括成“语言的要素”(虽然这样也许不会那么的感性,但当我们想指出一篇小说是如何吸引我们,我们曾经在阅读时体会了怎样的情感,指向语言至少能提供一个可见的谈论对象),而在语言的要素上,“明白”可能是朱岳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特征。“明白”可以是指作者在句子的运用上没有含糊其辞的地方,也可以是指在段落的安排上没有故弄玄虚的设置,或者还可以是在字词上没有空洞的指称,再加之朱岳的大多数小说在篇幅上都极为简省,而朱岳的写作方式通常又是在真正动笔之前就会打好腹稿,并且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讲清楚一个概念(更不要提揭示其中的妙处,想想《两性图示》中的“再多想一层,她们的镜子里也许什么都没有”所提供的洞见),所有这些结合在一起,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朱岳不浮夸、不卖弄的语言特征。而要想达到在诸如《垒技》《约侬列翰》《敬香哀势守》中语言的完善程度,如果没有事先在思考上的努力,要想获得明白的表达,也许并不是件易事。
  而另外一个引起重读的因素,难题,也可以在朱岳的小说中经常碰到,如“似乎被神魔缚住了手脚”的敬香哀势守、小弥太放弃了的剑术、杜松神秘的预言和从地下挖出的发明、头顶白发的讲述者所讲述的四位上吊的老人……等等,似乎也在提醒读者,这里还有一点儿让人困惑的地方,也是读者有可能愿意用理性分析去反复理解的地方。
  这大概就是我最开始想要试着理解朱岳小说时所遵循的思路。不过我最终还是觉得,想偏了。而且小说即便可能,但在朱岳这里,也不会这般复杂。
  事实上,当把“明白”表述成一种教条的时候,丧失的不仅是小说的趣味,还会人为地为趣味去添置许多的意义,如果这些解读不是自欺欺人,也会成为阅读上勉为其难的重负吧。当回想起小说中受到智力分布困扰的数学家、背上长出肉房子的病人、伤了年轻人心的内在艺术家、坐在一片白色砂海中央的星野龙溪、参加盲人聚会的某君等等人物和事件时,一名读者从一篇小说中能够获取到的最大慰藉可能就是:我们能够或者曾经试图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情感,构成小说的语言如何令我们着迷以及小说中所讲述的世界也不再是作为与我们无关的事情出现的。而如果此时读者仍然觉得朱岳的小说难以把握的话,不妨参看《在驶向雾岛的渡轮上》中两个人物(巴特和老者)之间一段悖论般的对话:“这些事似乎完全没有意义。”“正因为没有意义,它才是神秘的,而只有神秘的东西才有意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2 23:24:30 | 只看该作者
           我并不是一个容易失眠的的,但却被这本书吸引《睡觉大师》,因为书的封面给人干净的感觉,其次是因为三联书店这个品牌。刚拿到这本书,把弄书的时候,发现背面有这么一段文字:“现在,不知何故,我正背对着你,你可以看到我背上的纹身,由于作者不能力透纸背,这几行文字可以清晰地保留下来。但我请求您将我翻过来,看看我的正面,然后毫不犹豫、毫不留情地将我翻开。。。。。。”能在书背面写出这么幽默的文字,我已经觉得这本书买值了。
          本以为这是本长篇小说,但翻开却发现都是短文,题目稀奇古怪,内容天马行空,荒诞不羁,幽默却又让人深思,特别《小弥太的枪术》,有些篇目,总觉它在讽刺一下东西,但是由于背景知识浅薄,读了两次却依旧没有看出个所以然,还有一部分,看得是云里雾里,懵懵懂懂,有点哲学的味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7 06:33:39 | 只看该作者
  每天都有梦,有的记得清,有的记不清。
  于是有些略微完整的,就分享给朋友看。
  朋友看了几次后说,你看《睡觉大师》吧。
  
  睡觉大师当然跟做梦没什么关系。
  但是我觉得这本书里的每一篇小说都是原原本本把梦记录出来而已。
  我就是这么理解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7 23:28:21 | 只看该作者
  牛逼之人。厉害,能够让我做怪梦的东西屈指可数。
  第一次体会到光怪陆离的感觉。
  挚爱
  第4篇 关于费耐生平的摘录
  第5篇 记忆三部曲
  第6篇 从坟墓到摇篮
  第9篇 诗人与侦探
  第21篇 两性图式
  第22篇 工作场
  第27篇 梦中的王子
  第28篇 Aoz盒子
  
  不过此书堪比毒品,药性较强
  建议每天只可享用一篇,否则怪梦连篇。。。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2 21:11:14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趣味是需要时间和缘分的。
  在候机大厅里在颠簸的路上断断续续看完。
  很动人很稀缺的想象力和其中潜藏的朴素意志我想这种喜悦只有借文字这种途径才更让人觉得雀跃。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6 13:51 , Processed in 0.0459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