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悉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00:2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村上春树谈奥运时,他谈些什么?
  你以为只看电视,就能看透奥林匹克的一切?
  以悉尼奥运为切入点,村上春树坦诚表达对奥运、对竞技体育的反思,以及对澳洲人文的考察
  温和的村上,第一次犀利批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0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3 14:19:33 | 只看该作者
  突然想到我要写一篇有关村上春树《悉尼》的书评,我感觉上一秒还压在我身上的翘班回家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怎么讲呢这本书,总体上它是村上在2000年澳大利亚举行的第27届奥运会时写的23篇日记。村上受某杂志的邀请在澳洲待了23天,克服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等种种难题,零距离的体会了奥运会的盛况,体验了澳洲独特的风土人情,观看了自己喜欢的万米长跑,马拉松等赛事,还有自己不喜欢的开闭幕式(他甚至在开幕式还没结束就提前离开了)。很有趣的是,他在每天观看赛事、撰写相关评论之余,仍然坚持晨跑,以另一种方式也亲身参与了奥运赛事。
  当然次数并不只单纯是本日记集,村上以两名参加男女马拉松的选手为主角,持续的关注他们的参赛历程,并从他们身上描写了他心中的体育精神,探讨了奥林匹克这一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事的意义。村上以他作为小说家独有的视角带我们看了一次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
  作为一名是否能喜欢运动(长跑)的职业作家,村上说自己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行这种专题写作,他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接受邀请,来到澳洲,仔细一想自己做的事,好像毫无意义。对啊,犹如每个人,如果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每天在过的寻常日子,都会发出毫无意义这种感慨。只能说当时无聊的村上选择写了本解决自己无聊的书,现在来让我们看,用来解决自己的无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8 18:42:51 | 只看该作者
  要证明自己的活法是正确的,归根到底只有取胜这一途径。
  马拉松开篇马拉松收尾,在正在进行训练的我看来,还是津津有味的。
  给杂志每天写稿,看一堆不关心的比赛,字里行间看来村上大叔自己也觉得有点索然无味,频频吐槽,东拉西扯转移自己和读者的注意力,总算凑够了交稿。这本书我看了好几个月,都是在奥运直播那部分拖拖拉拉。
  真正好看的是开头结尾,日本职业马拉松运动员和教练的客观认真让人佩服。运动员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职业,坚韧严肃,马拉松运动员尤甚。在两年的跑步生活中,我能体会到长时间的慢跑对自己心性的影响,认真对待生活,正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不妄想,体会抛物线那样的时好时坏的变化,明白了生活也是如此,真是一件幸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9 01:38:53 | 只看该作者
  看过村上村树对于澳大利亚警察对于限速的严格描述让我一下子又回到了悉尼郊区的记忆,记得去年年初在悉尼郊区(应该是去猎人谷)的高速公路上,那里是左行加上那种三角行驶的缘故,同行的人可能对于这种三角变道的交通方式不熟悉,这种三角(ロータリー)变道在英国也很多,做在副驾驶的人往往也容易晕头转向,可能以前英国的交通是马车,方面马变方向,所以设置的三角路口方便马原地变方向。澳大利亚又是英国大量移民开发的,所以这种三角路口就沿用至今。因为澳大利亚国名严格遵守速度,在那个三角路口我们其实是逆行行驶了,正好对面也有一辆当地的车辆行驶过来,由于速度不快加上司机反映快,才避免了一场交通事故。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
   对于我的遗憾便是没有亲眼去见考拉和袋鼠。下次有幸再去的话一定去昆士兰州抱着考拉拍张照片。据村上的描述考拉是种极易受到心灵创伤的物种,所以新威尔士州为了保护考拉出台法律禁止游客抱着考拉照片,不过村上的这种书是2000年出版的,距离现在也已经有13年了,回头去考察一下昆士兰州的对于考拉的做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5 06:25:57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看春树君的作品了……前一阵买来此书一看,写的是作者应邀去悉尼采访观察奥运会的一些记录和感想。这书很是低开高走,一开始写的东西犹如流水账,读来很是平淡无聊,而且在有些文字里给我一种故弄玄虚之感……但是读到后来确实越发精彩,大概是春树君习惯了这样每日写稿的模式,于是在后期更自如地表现出个人风格了?刚刚读完全书末尾对两名竞技意义上的loser的采访,很受触动,想必自己的人生观也受到村上很大的影响了吧,他在全书最后表达的思索与我思想上的倾向性无比契合——这么说自是有往脸上贴金之嫌。
  
  想来奥运会确实有一种包围性的整体倾向(世博亦如此但要弱一些),让人沉浸于此氛围中迷失正常的生活节奏,或可说是一种逃避。看的时候也确实是到后期才生出依依不舍之感而有较深的体会,与书里的内容很符合。而在对所谓成功者和失败者,对世俗评价标准的态度上,春树君也完美生动地表达了我想说的话,实在感谢。在这里自是没必要也没法把这一观点很好的复述出来,谁若有兴趣不妨一阅。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6:04 , Processed in 0.0430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