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18:2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先生幼年即学习古典诗词,后又在加拿大讲学多年,对中国古典诗词及中西方文艺理论涉猎颇深。此书即是叶嘉莹先生融会古今中外文艺理论之精华,对中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韦应物、柳宗元、刘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35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8 12:54:15 | 只看该作者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朝,不复初唐时的意气风发,难寻盛唐时的壮阔宏大,皇室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党争不断……生逢其时的文化人,怀揣着重振朝纲的志向,承受着命途坎坷的仓惶,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是如此巨大,追寻的执着与失落的怅惘如影随形,那些定国安邦的壮志,忧国忧民的慨叹,凄迷难解的苦闷,汇成一缕寂寞的诗魂,融在诗里,余韵悠长。
      
       我是这样喜欢唐朝,同时又是这样崇拜先生,两者的结合对我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吸引!以前最怕读中晚唐的诗句,因为看到那份颓势难回的境况,心中会禁不住哀伤——国运尚且如此,小小一人又能留住些什么呢?先生的解读在几千年的历史掌故之间纵横捭阖,即便诗作本身沁透了时代的沉重,我们最终得到的,却是达观的人生意念,这是只有先生这样历尽了磨难、却依然用生命拥抱生活和诗歌的伟大灵魂才能传达出的感动。
      
       先生对诗人、诗作的分析和比较生动、深刻,又将诗歌的形式特点与美学特质这种枯燥的纯理论知识融会其中,给予读者精神与学识的双重修炼。
      
      看完全书,我最喜欢的中晚唐诗人,当属刘禹锡,那一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真是让人倾心佩服——因诗获罪,十年流放,有几人还能这样大胆爽快地抒发自己的心声?这样的人,注定了当时的必然寂寞,也注定了文学史上的永不寂寞。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6 08:22 , Processed in 0.0442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