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弗里达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5:5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弗里达》:弗里达作为画家同时也作为一个人具有这样的秉性:豪侠并勇于面对肉体的折磨、对惊奇和特殊的偏爱、对场面作为一种保护隐私和个性之面具的嗜好,总之,绝妙地诠注了弗里达·卡洛的中心主题——自我。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90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1 03:18:13 | 只看该作者
      当悲伤达到一种极致的时候也便成就了另一种唯美。
      看了电影再来看这本书,有些东西硬生生的,变得突兀,不可抗拒。
      她是张扬的,疯狂的,她是寂寞的,连自我和傲慢都那么的淋漓尽致,让人挑剔不起这样的真实。她的悲伤犹如阴霾的冬夜,浓稠得化不开的绝望,绝望中又透着坚实厚重的力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4 18:48:41 | 只看该作者
      看弗里达生平的时候,一直流泪一直流泪,也不知道这无端的伤心痛苦从何而来,为了什么。
      
      一个女人终其一生在渴望和追求她的幸福,用尽极其惨烈的方式,只得到片刻短暂貌似属于自己想要的那部分生活,而这生活,几乎是以她完全的退让和刻意的迎合来得到的。她的智性时时刻刻催促着独立自我的苏醒,而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情感不废吹灰之力的摧毁了正渐渐开始堆砌的壁垒,最后一切变得不可信任,就算撕裂自己最能触动神经末梢的伤口,至死还是放不开,不是留恋生命,而是留恋那个证明自己存在的情感。
      
      有一次在新周刊上读到《前世弗里达,今生麦当娜》,作者认为她们有许多的共通点,童年孤僻、迷恋生育,特别是在命运考验下那颗强势的灵魂。我却从未这么觉得,那个给人以坚硬外壳的弗里达,内心深处是柔嫩的荼靡,纵然冰肌为骨,也会在某一日,当你穿过无边的黑暗打开某一扇厚重的门,会看到一个坐在炉火边的小女孩,她穿着满溢纯真色调的衣裙,转过头来,给你一个最自然的微笑。她说,她要燃烧怒放。她又说,她不得不燃烧怒放。
      
      你哭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5 12:17:18 | 只看该作者
          电影《弗里达》根据海登赫雷拉为弗里达所作的传记改编。应该说,导演茱莉泰摩(Julie Taymor)期望通过影像来展现这位伟大的墨西哥女画家传奇一生的尝试并不是太成功。当然,要求一部只有两个小时的电影呈现出弗里达过于丰富庞杂的人生经验也实在太难,我们本不必太过苛求。但是,仅拿电影和原著相比,电影的《弗里达》跟这部精彩的传记比起来,也显得小了一些,单薄了一些。
      
          从选角上来说,导演特意选择墨西哥籍女演员萨玛海耶克,以期最大限度地接近人物原型。遗憾的是,从长相和气质上讲,弗里达的五官长得结实,蛮横,充满肉感,浓郁而醒目,而海耶克的五官长得薄而脆,看上去比弗里达秀丽和精致,却缺乏弗里达那种潦草随意的长相中透出的那股野性、活力和女皇般的霸气。尽管海耶克被精心辫起了墨西哥的传统发式、画上了弗里达标志性的浓黑的、几乎连在一起的眉毛,却没能理解“一根根向上生长的毛发\和她的浓眉是\内心茂盛繁荣的气象” ;尽管海耶克的唇边贴上了弗里达式的小胡须,却依然未能获得弗里达气质中那种雌雄同体的奇妙组合以及由内而外涌出傲慢和超乎寻常的坚韧。公平地说,海耶克演得非常认真卖力,但由于本身长相和内心世界的相对单薄,海耶克的努力都是从外部使劲,显得有些笨拙和慌乱。但是,从她自始至终的发狠的、竭尽全力的眼神里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海耶克本人对弗里达发自真心的崇拜和倾慕,这使得她的用力过度有了几分动人之处,笨拙和慌乱倒也因为真情流露而显得可爱和可贵。
      
          而从编剧的角度来讲,电影《弗里达》讲了一个过于明晰的故事。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富于逻辑,没有让人看不懂的地方。一部电影要是没有让我看不懂的地方,我会充满怀疑。之所以没有看不懂的地方,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逻辑的合理性。而逻辑的合理性常常是一个好故事的大忌。在我心里,电影和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是最难做好的一件事,因为它们身上包含了一个太巨大的悖论——它们自身的性质要求其以叙事为主,而叙事就难免需要逻辑的支撑、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生活一种解释(即使是最无逻辑的叙事背后也有一种逻辑和解释,否则是无法进行下去的),但是人为给出的逻辑和解释常常为了自圆其说而对枝蔓丛生的现象进行目的性的剪裁和筛选,这样就会破坏掉斑驳陆离、混沌为一的真实世界的丰富性和整体性。正如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里面所说:
      
          每天早晨都给我们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消息,但是我们却很少见到值得一读的故事。这是因为每一个事件在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时,已经被解释得一清二楚……实际上,讲故事的艺术有一半在于:一个人在复制一篇故事时对它不加任何解释……作者对最异乎寻常和最不可思议的事物进行最精确的描述,却不把事件的心理的联系强加给读者。
      
          讲弗里达的故事,海登赫雷拉的传记比电影要做得好一些,它对弗里达一言难尽的独特个性、五味俱全的人生经验、芜杂辽阔的内心世界表现出较为充分的敬畏之心,作家没有要去“把握”她的对象的企图,因为她并不觉得她比她要描述的对象优越、她有高高在上地评判她的对象的能力和资格。整部传记做得最成功得地方就在于尽量在自己的叙述中展示生动而富于感性的细节,而少概括、评论、判断和诠释。我常常因为在这部传记中读到的关于弗里达的一些精致而迷人的点点滴滴而充满惊喜和感激之情。比如其中摘录的一段弗里达的日记,就让我爱不释手:
      
          他来了,我的手,我的红色梦幻。更大。更多你的。玻璃的殉道者。伟大的非理性。柱子和山谷。风之手指。流血的孩子。云母微粒。我不知道我的好笑的梦在想什么。墨水,斑点。形式。色彩。我是一只鸟。我是一切,没有更多的慌乱。全部的钟,规则。大地。大树林。最大的温柔。汹涌的海浪。垃圾。浴缸。明信片。骰子,手指弹奏那妙茫的希望。布。国王。如此愚蠢。我的指甲。线和发。我自由自在的思想。消失的时间,你被从我心里偷走了,我只有哭泣。
      
          毕竟文字和影像是完全不同的媒介,电影的篇幅也相对传记有更多的限制,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一部电影面面俱到地展现原著的内容,但是电影对于原著材料的选择、剪辑和改编表现出过多编剧的主观臆断、干预和解释,而编剧本人的生命容量和人格气度又显然远远比弗里达本人要狭小和简单,所以我们看到的这部弗里达的传记电影几乎把全部精力集中于弗里达的感情波折,甚至可以说拍成了一部弗里达和迪戈里维拉的爱情片。(迪戈的扮演者阿尔弗里德莫利纳演技一流,大大抢了海耶克的戏)这也是原著作者对这部电影最不满意的地方,她说:“不能把迪戈放进弗里达所有的生活,弗里达就是弗里达。”即使是表现弗里达与迪戈的爱情,编剧刻意将弗里达性格中的怪诞和放浪形骸“合理化”,要为她的每一个看上去异乎寻常的言行寻找一个恰当的解释,这固然把弗里达处理成了一个更加平易近人讨人喜欢的“好人”,却大大缩小了弗里达个人的生命能量,也把她和迪戈那场既有大打出手又有相拥而泣的很疯狂很荒唐同时也很有劲道的爱情平庸化了。更遗憾的是,电影牺牲了太多它对这场爱情的解释无法涵盖的内容和细节,然而这些恰恰可能是弗里达个性中最生动最独特的部分。
      
          最不能让人满意的地方是,作为一部伟大画家的传记片,它竟然没能充分地展现画家的画作。电影重点呈现了弗里达的五幅绘画作品,且不论这几幅画是否是弗里达最好的作品,最主要的问题是,电影仅仅把她的这几幅画理解是成她与迪戈感情纠葛的产物,仿佛她的绘画都是她的爱情在画布上的投影,这样来看待弗里达对绘画的理解和绘画对她的意义,实在把弗里达和她的画看得太小太浅太薄了。正如电影表现了弗里达“喝起龙舌兰酒来像个流浪歌手 ”、“喝醉了能把任何男人打翻在桌下 ”,却没能真正理解“我喝酒是想把痛苦掩埋,但这该死的痛苦会游泳”。爱情当然是弗里达巨大痛苦的一部分,但爱情远远不是她的全部。想想看,这个“火一般的女郎”,“这位总是在学校的走道里像鸟一样跳来跳去的姑娘,这位喜欢在汽车开动的时候跳上跳下的女孩 ”,最热爱的是“爆炸”的状态——“‘它爆炸了,’她说,‘……发出许多声响,非常美,因为在被炸得粉碎的时候获得了色彩和图案 ’”——残酷的命运却不依不挠地打击她、企图压抑她的生命能量:5岁时罹患小儿麻痹症,18岁一次车祸一根柱子从弗里达的胃贯穿到骨盆,之后的数十年中,又经历了大小32次手术和3次流产,并且最终瘫痪。但是,在她胸前打上厚厚的石膏也好、让她跛脚也好、截断她的腿也好、剥夺她下床行走的权力也好,甚至给她痛苦得如同另一场车祸的爱情也好,都没能让她败下阵来,相反,当生命之流遇到巨大的阻力,源源不断的水流涌来迎接挑战,拍击、冲撞、水花四溅,反倒因此积蓄起巨大的势能,真正实现了她所向往的“爆炸”并且“在被炸得粉碎的时候获得了色彩和图案”。而她的绘画,正是她对自己用全部的生命激情来实现的一次次爆炸的真实记录。我想,这才是弗里达生命里最辉煌最壮丽的部分,电影却没能很好地呈现出来。其实,重点表现她的爱情也未尝不可,但是,电影没能理解她在爱情中那种全情投入虽九死而未悔的气概,也是她引燃生命能量的一种方式——这跟她与绘画的关系同构同质——而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使电影塑造的形象更贴近人物的真髓、使讲述的故事不流于一般爱情片猎艳好奇的俗套。
      
          海登赫雷拉抱怨电影里的弗里达“总是在照镜子”。我理解她的意思,她不满的是电影把弗里达的绘画仅仅理解成“自画像”——一种似乎是最自恋、境界最狭小的形式。弗里达确实非常爱画自己,我们也应该承认她的画中确实有非常多自恋和自我审视的成分。但是,正如上面所说,弗里达是用她全部的生命能量在画画,所以她的作品一定会展现出非常丰富的画家个人的生命信息、以及个人生命信息中所蕴含的与自身所属的民族文化特质相沟通、相联结的东西。这样的绘画作品,即使只是“画自己”,也不会是单纯和狭小的。
      
          弗里达画中身穿墨西哥长裙的自己、她心爱的狒狒鹦鹉梅花鹿、缠绕着她的潮湿而茂密的热带植物……所有这一切都带着万物初生时的朴野和粗犷表情,共同呈现出一个混沌的、原生的、莽莽苍苍的世界,应该说,这个世界的那些让我们感到又陌生又惊喜的东西,既是属于弗里达的,又是属于墨西哥、属于阿兹特克文化的。她将太阳和月亮一起画入天空,那是“天地合而为一,两种自然力之结合,那是阿兹特克人的光明与黑暗的永久之战的观念,也是墨西哥文化中那种对而成偶之观念:即生与死、光明与黑暗、过去与现在、男与女永远共存 ”;她将人物已踏入坟墓的双脚变形成树干,借此表现植物与人类生命之间的联系性以及死亡养育生命的主题——对于一个墨西哥人来说,死亡意味着一种创造,他们用骷髅头来装饰房屋,在死人节吃骷髅型的面包,爱听表现死的快乐的歌曲和笑话;弗里达觉得自己是有着变形潜能的一个生命体,在她的画中,她的头可以变成花,胳膊能变成翅膀,身体会变成一头小鹿——弗里达想表达的是“一切生命都是等同的这一情感,这种情感有着阿兹特克文化渊源”、“墨西哥文化中隐含着一种印地安人生活态度,即假定人类与其他的生物分享同样的生命材料 ”,是原始思维中的互渗律、是尚未从自然的母体上剥离下来的人类对世界整体性理解的一种表现方式……传记中我们看到欧美的超现实主义画家频频向弗里达示好,把她的作品纳入他们的流派,弗里达却坚持说:“他们认为我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但我不是。我从不画梦。我画我自己的现实。 ”她希望被看成是一位原创的画家,其个人的想象源于墨西哥的民俗传统而非国外的什么流派。
      
          对于弗里达这种对待自己作品的清醒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态度,海登赫雷拉有着非常准确的理解:“墨西哥有自己的文化承传,有自己的神话和魔幻,因此就不需要来自国外的幻想。对下意识真实的自觉探索也许使欧洲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从理性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呆板中解放出来,而在墨西哥现实和梦想被视作使混杂在一起的,奇迹被认为是日常发生的。 ”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体认,赫雷拉才能传神地写出这部弗里达传记,而电影《弗里达》虽然也竭力展现墨西哥风情——我们能够在电影里看到九重葛红、宝蓝色的平房、庭院里孔雀散步、各种纯色的墨西哥民族服装、鲜血、黑发、盛开的花朵、不透明的眼泪以及那些精心设计的超现实的场景(客观的说这应该是整部电影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如此种种的属于墨西哥的元素——但是,它在整体的思维方式上依然是美国式的而不是墨西哥式的,所以,它终究是一部属于好莱坞的电影,讲述的终究是一个好莱坞眼光打量下的弗里达故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27 10:58:37 | 只看该作者
      (哈,这是我2003年写的一个书评。计算一下,被弗里达吸引的时候,还挺年轻的,20多岁,呵呵。)
      
      六七年前,在一位朋友那里,我第一次看到弗里达的画,是《破裂的脊柱》。那一枚枚钉入身体的钉子,穿过画家的痛苦,钉在我的记忆里。想起那幅画,仿佛可以听到钉子和骨头碰撞的声音,没有血,只有清脆的金属音。一个女人,要经过怎样的痛苦?才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如此冷漠。
      
      因为是先看弗里达的画册,再看电影,最后才看这本书的。所以,捧起书来,便多少有一点八卦的心态。在电影中,弗里达玩笑着对与她一起遇车祸的初恋男友阿莱詹德罗说,那根钢管夺去了我的贞操。到了书中,便成了很严肃地对全世界说,那根钢管夺去了弗里达的贞操。这重要吗?对于喜欢她的画的人来说,不重要。但是对于弗里达,或者仰慕她维护她的人来说,很重要。只有这样,痛苦上来的时候,才会更加的悲怆。也许我不应该在乎这些,不应该在乎她是否故意改写自己的出生年份。但是,弗里达是一个厉害的女人,她绝不会隐藏自己的痛苦。痛苦就像栽种在她身体里的花,她呵护着它,撕扯着它,不让它结疤,长久地裂开血红的口子,永不凋谢。有时她也会捧着这团叫做痛苦的东西,一次又一次想把它狠狠地摔出去,但终究无法把它摔出命运之外。所以,她利用它,夸张它,它像一枚炸弹,炸向人群,炸向世界,淹没了眼泪,在画布上开出花来,艳丽璀璨的花。阿莱詹德罗逃跑了,里维拉却把它捧在手心。
      
      在弗里达短暂的一生里,至少做了32次外科手术,切割骨头,流产,截肢。但是弗里达最信任的埃洛塞尔医生却认为她所做的手术大多数是不必要的。也许,手术就像她身上美丽的、卖弄风情的墨西哥服饰一样,是弗里达引人注意的方式。“许多人相信如果弗里达不是这样病得厉害的话,里维拉是会离她而去的,如果手术会使她拴住迪戈的话,即使是不必要的手术弗里达也会同意的。”哪怕是病最重的时候,弗里达从未中断对爱的索求。车祸发生后,她没有在退却,对阿莱詹德罗穷追不舍,一封又一封情信发自病床。而这些情信的落款也随着阿莱詹德罗的冷淡由“你的弗里达”变成“你的妹妹弗里达”,试想,又有谁能够丢得下身受重创的妹妹。最后,她说“我可以不是你的情人,但我永远要和你说话。”多么的楚楚可怜。
      
      弗里达的第一幅《自画像》,是送给阿莱詹德罗的,是对爱的恳求。“她成功地将自己画成一个美丽的、脆弱的、但有活力的女人。画中的她将右手伸出来,好像是想要什么人来牵住它一样,人们会想,无人即使是无动于衷的阿莱詹德罗也难于抵抗那种想牵住那只手的那种诱惑。”但送给另一个情人托洛茨基的自画像中,弗里达把自己画成一位具有诱惑力的艳俗弗里达。“她将自己画成穿着饰有蝴蝶的罩衫的美丽女人,正是以这种姿态拉开了她心灵的幕帘。很荣幸,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正如在德国浪漫主义最辉煌的岁里一样,是一位有着全部诱惑天赋的女人,一位熟悉天才们的生活圈子的女人。”她虽然拒绝了他,但这张画后来挂在他的书房里,挑逗着他。弗里达深谙征服男人之道,她的爱是攻击型的,像强盗一样掠夺,不管结果如何,都只能轰轰烈烈,像一场永恒的灾难。
      
      在画中,弗里达让自己的血液流向墨西哥土地。她就像一棵墨西哥阔叶植物,茂盛地生长着。但她的现实生存土壤却是里维拉,一个又丑又胖长得像青蛙的伟大画家,一个花花公子。虽然他从来没有放弃追逐其他女人,但却在精神和物质上为弗里达提供了无穷的养分。他背叛她,她的妹妹背叛她,她也背叛他,他们的爱就像毒品,彼此欲罢不能。当初她把自己的画送给他看,要他告诉她,她是否可以再画下去,把它当作工作。因为,在成为里维拉夫人之前,生存是第一位的。弗里达的画大部分是画她自己,生命的本能和痛苦。但是痛苦重要吗?对于弗里达来说,也许美丽才是最重要的。一次流产,急救车把弗里达送往医院,但她被护士推着经过一过道时,她于疼痛的间隙里还不时张望,看到天花板旁边一组色彩丰富的管子时她喊道:“看,迪戈,多么美丽!”
      
      弗里达穿着美丽的衣服,她的身体却破碎不堪。
      弗里达的画有着美丽的色彩,却描绘着开裂的伤口。
      弗里达的一生,都伫立在悬崖边上,可是她老是忍不住要花枝招展地跳起舞来,一朵开在悬崖上的奇异的花。
      
      我更喜欢看弗里达的画册。虽然这本书让我看到一个生活中的弗里达,和那个画画的弗里达是不一样的她。就像她那张叫《菲达斯(两个弗里达)》的画,我的眼前坐着两个弗里达,尽管她们心连着心。
      
      写完这篇稿,已是凌晨3点。我坐天台上,附近新建的楼盘还在发出轰鸣声,却无法掩盖窗前桂花树下的蝉鸣。我仿佛又听到来自弗里达画中的金属音。重新翻开弗里达的画册,也许从现在开始,需要忘记一本叫做《弗里达》的传记。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 04:27:12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一片自己的博文,可惜这里不能贴图。
      
      原文地址:http://vzvzvz.blogbus.com/logs/26624196.html
      
      今年的7月6日,Frida Kahlo 满101岁。(1907.7.6 -1954.7.13 )
      
      这天我在收拾房间,随手把晓舟送我的 Frida 像章钉在了刚拆封的宜家白蜡烛上。像章是晓舟送的礼物,来自遥远的墨西哥Frida 故居。
      
      认识 Frida 如同在时间的河流里捞起一枚精美的像章,而这像章上同样精美的人头,似乎正是你自己。至少你觉得那是一小部分的自己。她诚实的自画像多么像你像所有的人。
      
      Picasso 曾经对 Frida 的丈夫--墨西哥伟大的壁画家Diego Rivera 说:你和我都画不了像她这么好的自画像。那时Picasso 正对着 Frida 自画像中的眼睛。
      
      “因为我经常孤独一人,所以我作自画像,因为我自己最了解我本人,所以我作自画像”
      
      47岁去世以前,Frida 日记中有这样的句子:”我希望离开是令人愉快的,我也希望,永远不回头。”“Ihopetheexitisjoyful-andIhopenevertoreturn”
      
      Frida 一生病痛无常,小儿麻痹与严重的车祸导致她做过30次以上的手术,常年卧床。
      
      她的名字与这些词语都有关系:手术,药物,杜冷丁,酒精,自画像,写信,Diego Rivera, 结婚,艺术旅行,流产,丈夫不忠,嫉妒,离婚,贫困,异装,双性恋,复婚,墨西哥民间玩偶,墨西哥民族服装,墨西哥***,托洛茨基,截肢。。。
      
      拥有四条眉毛相貌的Frida ,一生拥有好多国宝级的艺术家朋友,恋人,政客情人。
      
      墨西哥国宝级女歌唱家 CHAVELA VARGAS 也是Frida 曾经的恋人,声音真棒!听说她在墨西哥当地专门教年轻的女人如何 Make Love. 她是阿飞在《行走的耳朵》电台节目里介绍过多次的艺术家。张晓舟到了我家过夜时还偷偷拿走过她的一张cd.至今未还嘿嘿。
      
      公正的说,丈夫Diego Rivera没有给Frida 平凡的幸福却成就了Frida。Diego Rivera是墨西哥三大壁画大师之一,Frida 遇到Diego 是一个传奇,也是一种幸福的不幸。他们像两个战士。两个探险家。我觉得。
      
      Frida 去世前的画展由 Diego 帮助完成,1953年4月墨西哥城的Frida个展,她被救护车和担架搬运到了画展现场,并被安置在一张华丽巨大的床上出席了自己的画展。她穿着自己最喜欢的墨西哥民族服装,床是那天下午特意放置在美术馆的。电影《弗里达》里面也有这一幕,令人悲欣交集。
      
      05年的时候,阿飞兴冲冲的跑来说在外版书里淘到两样宝贝,我一看是Frida的日记本,按照原样在中国印刷的小样本,包括原样印刷她的日记本封皮。一共两本。一黑一红都是布面烫金装帧,红的那本我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黄雪东,黑色的留给了自己。真是很珍贵,可惜我不懂墨西哥语,但能从她的图画里感受到心情与思考。后来我终于买到美国人海登。赫雷拉写的Frida传记,书中有她的一些信件与日记摘抄,那大概是这样一种意思:得生活在爱里,那是生的希望。阅读它们需要抑制哭泣。
      
      
      
      2007年7月6日是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诞辰100周年。
      
      位于墨西哥城的BELLASARTES美术馆举办弗里达生平回顾展,其中包括354幅素描、水彩、私人信件及摄影作品,这也是迄今为止,有关弗里达Frida Kahlo的最大的展览。
      
      【邮票图】
      
      这是2001年发行的Frida kahlo 邮票, 图案是根据Frida kahlo1933年创作的《戴项链的自画像》而设计的, 原作现在收藏在墨西哥国家工艺美术和文学研究院。我一直很想买到这张邮票,可惜现在买不到了。
      
      
      
      我不知道晓舟去到的是否是Frida童年的彩色房子,还是Diego Rivera这对夫妻由一架天桥相连的分居的两栋房子。这种相对独立的关系一如他们的生命写照。
      
      最近忙的很,纪念迟到了一个月。
      
      
      
      你将不再被人遗忘
      
      奇异之手将牵引我
      
      我来了            
      
                    ---摘自弗里达诗歌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6 07:02 , Processed in 0.0703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