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欧四季透明笔记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1: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芬兰是个五百万人口的小国,北欧的四季魔力穿透国界。作者以旅居十年的地道经验,带你一起深入北欧生活美学的秘密!

作者简介
  凃翠珊,台湾政大传播学院毕业,丹麦奥尔堡大学欧洲研究硕士,曾修习芬兰语言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8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19:28:47 | 只看该作者
  "原来美就在身边
  原来创意就在身边
  原来只要用心,就能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的东西找到创意和美."
  
  类似这样的文字通篇都是. 拜托这个道理别人早就已经说烂说透了,作者还絮絮叨叨个不停. 我用陈腔滥调这个词来形容这本书都是对这个词语的侮辱!
  
  这本书真是不知所谓啊.
  你说它是介绍北欧的笔记吧, 我还真没找出来太多关于北欧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的介绍.
  
  你说它是作者对北欧生活的体悟吧, 我也没看出太多独特有一点深度的东西来,反而通篇都是'原来创意就在身边"啦, "***惊叹***图书馆随意摆放着某著名设计大师设计的椅子"啦. 这样的东西你用得着絮叨成一本书吗!!!!
  
  然后, 书名是"北欧四季透明笔记", 可书里面95%的篇幅是说芬兰的, 稍微提及丹麦和挪威和瑞典, 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冰岛. 如果你只对芬兰熟悉的话,麻烦你可以用"芬兰四季透明笔记"吗? 不标题党会死吗,会吗?
  
  总之,这本书既没有知识性, 也没有哲理性, 还没有逻辑性, 更没有趣味性, 就连书里配的照片都是乏善可陈不知所谓. 大概唯一的可取之处就是封皮设计的比较漂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7 02:19:29 | 只看该作者
        我对芬兰的好奇,源于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北欧几个国家他有很多经历描述,但是对芬兰只写了边境上一个雪夜小村的火车站,那才真是叫寒冷和寂寞的世界,勾起了我对芬兰的好奇。
      台湾女作家涂翠珊嫁给一位芬兰人,本书写她在芬兰的生活,尽力为读者介绍芬兰。文笔是记者型的,很理性。与三毛的风格不一样。
      读了这本书,我对芬兰由好奇转为敬意。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国家,有教养,理性,人文散发着森林的气息,没有天罗地网。
      我很佩服作者,她很好学,很知性。但是,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芬兰不适合我定居,这么说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芬兰不好,不是,准确的说,喜欢热闹,受不了寒冷寂寞的中国人,起码北京人,我估计都受不了,除非,是爱情的力量,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哪儿都好。
  这些不妨碍我敬佩芬兰,敬佩作者涂翠珊。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8 01:28:27 | 只看该作者
  北欧四季透明笔记
  
      这本书可谓是小资的一本,但是较之前面一本将巴黎的《芳芳的巴黎日记》又是完全不同的。
      作者从台湾到北欧,从一个纷繁喧嚣拥攘的大都市到平易近人悠闲的乡村田园。芬兰,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是她在芬兰人心目中却是一个大大的王国。
      读完这么书,留下的关键词:朴素 简约 舒适 和谐 简单 快乐 图书馆 阅读 教育 诗歌 小国小语 摄影 民谣 艺术 美学 自然 森林 木屋 黑色幽默 抱怨 难以承受之轻
      也许这本书想表达的远远不止这些。
      读完这本书,有一段话很是深刻:曾经有一位大学教授对我们说:“你拿着一个袋子,一路捡拾,你的人生袋子越来越丰富,也许哪一天你就会用上里面的东西。”我想不管有没有用上,至少都打开了生命的视野,体验到另一番风景。也许我对待有些学习却是有些过于功利,要是能像作者一样,不管在那个国家,使用哪种语言,一路走来一路学习,平平静静地享受学习才是真的快乐。
  
  以下是一些摘录:
      美,不见得都在最有名的或是最让人惊艳的事物里,只要懂得欣赏,每一个看似平淡的东西——老旧的瓶罐,回家的路上,生活的四周——都是美,而美的生活,本应属于所有人。
  
      学习之所以为美,因为那不仅让人拥有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也让人得以从生活中为自己创造更多的美与快乐。
  
      对于北欧人来说,赚大钱与功成名就不一定能让人快乐,但快乐做自己的平衡生活,有效率地弹性安排工作时间,并懂得留出足够的空白休息,就让时间和生活都更有品质,也许快乐的秘密就在平衡的生活里。
  
      把手边每一件事都做到实在,做到最好的专注,当专注积少成多,美感也有专注而生。
  
      当自己离二十出头那自以为青春永远不会结束的年纪越来越远后,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会先假想未来可能的状况,好先做准备。尽管人生经验告诉我,未来无论准备不准备,都会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来,而且多半是在准备之余,意料之外,我还是会忍不住,想准备准备。
  
      人生不是一条直线,完美的生活状态也从未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天天有新希望。
  
      重点从来不在于我们住在哪里,而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来看到这个世界。懂得看,生活的美好就在俯拾之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29 02:12:37 | 只看该作者
  一开始被书架上北欧几个字吸引了,因为最近很喜欢芬兰,让我欣喜的还是,读这本书,就像自己在慢慢体味芬兰的生活,很舒服的生活。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10 10:20:21 | 只看该作者
       芬兰,过去的记忆是她位于欧洲的北端,对于北欧,知道维京海盗和北极光,除此,别无印象。
     直到看完书,对芬兰多了一份向往。芬兰,四季分明,两极分化,却如此和谐共存。
     在芬兰,城市与自然,相互映衬。喜欢城市的,可以在赫尔辛基感受现代化所带来的便利,喜欢自然的,城市之外便是一片森林。这里,不会看到顾此失彼,芬兰人对于自然的喜爱关怀,也是我们所缺乏的,如我们在城市生活惯了的人,一旦离开城市便如鱼离开了水,而许多芬兰人可以随意的说出看到的植物名称;在莓果成熟的季节,一起到森里深处采摘;他们会为小孩种植“生日树”,让小孩与树同成长;会在为自己建造木屋的同时,也不忘给小鸟温馨的家。
    淡然与激情,一般人对于芬兰人的印象,是芬兰人的淡然。或许是多与自然为伍,芬兰人不会过分张扬,更多是脚踏实地的生活。但让人感叹的是,芬兰人对于创新的激情,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到城市的大街小巷,从城市建筑到手工的织品,创意无处不在。可以说,芬兰人的创新意识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美与丑,喜欢的人说赫尔辛基美,不喜欢的人说他丑,一座城市的评价可以如此两极分化,但这种美丑,却也能相互交杂得多了一份独特的风味。如作者所说的: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有感情,有的城市漂亮,却面无表情。一个有感情的城市才会让人感觉到她的生命。
    芬兰,无论城市与自然,无论淡然与激情,无论美与丑,一如既往的相互映衬,和谐共存。而我们所缺乏的往往是这种对于事物的平衡掌控力,当人们在关注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了天平的另一端,直到一端承受过重,天平便瞬间崩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10 19:30:13 | 只看该作者
  本以为是本游记,等打开一看,却是作者多年的观感。
  
  淡雅清新的文笔,没有夸张的噱头,没有我们居住城市的喧嚣,没有现在特有的浮躁,作者旅居十年的北欧就这么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很羡慕他们的生活,不知何时也可以去体会……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12 06:00:10 | 只看该作者
    唯一极度感兴趣的是
   在城市的中央有菜地可以租
  
   随便种上大家喜欢的菜
  
   可以随便和别人聊天
  
   大家一起在菜园子里热闹
  
   却是在闹市
  
   我无论如何也不可想象在步行街种菜的样子
  
   湘江边可以种也好玩
  
   可惜听说要管理
  
   因为不可能实现,所以就向往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13 03:44:17 | 只看该作者
  一本朴素的好书。
  很向往的是:可以租自己的农场种菜,这个我想爸爸应该最为喜欢。还可以随意在湖水里裸泳。真好。这个我很喜欢加向往。
  
  既安逸又天然。
  告诉了我对待生活的环境既是:随遇而安就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9-21 00:26:25 | 只看该作者
  中午没有睡觉,花了1小时边听羊毛衫边读,但是没有读完,晚上花了1个半小时读完剩下的部分。翻到书后,发现归类属于随笔而非我想象的旅行游记,后来一想,作者已经在北欧定居近十年,不算做旅行了。今天在书店买到这本书时,书店阿姨还在惊异这本书的价格。下午其实有联考,但是中午还是忍不住读了一读。我称作者为创意师,因为创意的范围大于设计。北欧设计的确是近年来的热门,作者也在书中记叙了部分芬兰设计的故事,但整本书没有掉入设计的小圈子。从身边延至社会,推己及人,为我们较全方位的介绍了北欧,具体说是芬兰。虽然书名是北欧但绝大多数在书写芬兰,也许和作者定居芬兰有关。对书中几处印象深刻,一是辍学的大学生,二是为鸟做屋子,三是赫尔辛基的既美又丑,四是不断搬家的作者。在芬兰,大学生经常辍学去找寻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也许在传统国人看来过于自由散漫吧!但在芬兰是常态。而为鸟做屋子于我看来极富情调,一句“人的住房问题不一定能解决,至少我们可以解决鸟的住房问题”是否能给忙于生存的我们一点自然的追求?至少我对于给鸟做屋子是很感兴趣的。为什么说赫尔辛基既美又丑呢?因为它真实,能够把丑的一面大方的展示出来,凸显的是芬兰人的幽默自嘲。最后,作者原生活在台北,这座城市化发达的city,而在芬兰,作者最终(书出版前)在首都赫尔辛基居住。赫尔辛基人口不过50万,虽是首都,但城市节奏不及台北。作者先前还是在芬兰乡下居住,到了赫尔辛基尚不习惯,然后才渐渐适应。也许我们都习惯在忙碌与空闲中寻找平衡,一如作者写到“重点从不在于我们住在哪里,而是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来看待这个世界。懂得看,生活的美好就在俯拾之间。”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9 04:31 , Processed in 0.0473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