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兽·鬼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1:1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兽·鬼》包括《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四部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01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1 03:27:57 | 只看该作者
            之前看过一幅照片,把钱钟书与张爱玲p在一起,下面配着一句话,要是这两个人结婚。看谁能刻薄过谁。当时感觉有趣极了,因为之前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对比,可是这两个人又那么有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大概就是那种聪明人的“刻薄”吧。
            这部集子中,有一篇就颇具张爱玲的味道,当时看完就又肯定了自己的这种想法。《纪念》可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做一个对比,同是玩暧昧,曼倩显然在段位上就弱白流苏一个档次。但是,钱老在这篇中最为人乐道的,是他对女性那种微妙心理的揣摩。张爱玲身为女人,把女性的小九九写得栩栩如生部位所怪,但是像钱老这样一位有些“痴“的男性学者,竟然如此熟悉女性的恋爱心理,着实让人惊愕。其实想想,也是理所当然,文学本来就是人学,一个在文论上卓有成就的作家多半也算得上个心理学家,那种细腻也是一个经常搞文学理论研究的学者所必备的。不过这篇,出到张爱玲选集中,估计也不会有人质疑的。这篇中,钱老对曼倩是持有一种挪揄的态度的,曼倩那种闷骚劲,通过心理描写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其实,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对其塑造的女性也多抱有这么一种态度,她的白流苏让人无法喜欢,多半是因为作者本人就不怎么赞赏这个人物形象,那种钻研爱情的人,定不是作家这种具有赤子之心的人所认同的。
            然后就是《上帝的梦》,这篇其实又有点鲁迅《故事新编》的味道。上帝造人又毁灭人,上帝的自大,无奈,人类的小聪明等等之类都被钱老以一种幽默的口吻讲出来。可是这种讽刺劲,更反映出钱老的刻薄。他刻薄的,是那种自以为是的大人物,也有那种不老实犯着小聪明的小人物,在小说中就是上帝和人。这篇其实可以看作是钱老对人性那种劣根性的刻薄,这又与鲁迅作品总是伴着批判国人的劣根性相通。想必大家,总对那种共性的东西格外敏感。上帝对权力的热爱,对奉承的渴望,人的贪婪不满足,虚伪,把这种消极的词抽出来,形容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为过。但是在这篇中,钱老不经意间又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上帝其实就是发善心的魔鬼。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灵感》,自己也算个半吊子文人吧,所以对描写文人的文章都特别感兴趣。小说中最精彩的是作家到了地府,被自己创作的角色痛斥。我想,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可以发生的话,不知多少作家会拥有这种遭遇。托尔斯泰一定会被安娜骂的狗血淋头,贾宝玉也会携着众姐妹朝高鹗索命。但是,这篇刻薄的主要是那种为了迎合某种审美趣味而不顾事实或者逻辑随意发挥的无良作家。这类作家没有才华,用词构句毫无新意,文思也不够敏捷。这么看来,钱老在这里刻薄的主要是文坛的那种不正之风,有种清理门户的感觉。只是这种清理中又有一种力不从心之感,作家投胎之后的胜利一笑,把所有前面所有畅快淋漓的痛斥化为乌有。
            提起这本集子,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猫》。据说钱老爱猫,他家的猫与林徽因家的猫有过过节,所以写了这么一篇讽刺林徽因。我个人认为这真的是无稽之谈。钱钟书就算再刻薄,也不会这么无聊。可是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爱把这篇与林徽因和她的沙龙联系在一起呢?我想大概是因为这个女人太有名,又有才,长得又漂亮,又有一种神秘感,所以人们杜撰出这个一个故事。倘若没有林徽因,我个人认为这篇是整个集子中最没趣的一个。作者塑造了很多人物,但是短篇很难马上就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性格,于是每次后面看到某个人就得上前翻翻前面对这个人的介绍。整个小说中,钱老讽刺了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唯独对陈侠君这个角色留有几分情面,我想这大概是本就具有赤子之心的作家对同意具有赤子之心的人物的惜爱之情。
            这本书中的四个故事,虽然题材内容各不相同,但是结尾都格外精彩,有种慑人的力量。《上帝的梦》中,”上帝伸着懒腰,对这死气沉沉的落日,生意奄奄的世界,长长地打个厌倦的呵欠,张大了嘴,好像要一口吞却那无穷尽、难消遣的光阴“;《猫》的结尾,”她只觉得人生前途正像火车走不完的路途,无限地向自己展开“;《灵感》最后,”直到现在,我们还猜不出这孩子长大了是否成为作家“;《纪念》里,”才叔懒洋洋地看着他夫人还未失去苗条轮廓的后影,眼睛里含着无限的温柔和关切“。从懒腰到懒洋洋,从神到兽到鬼再到人,钱老这四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无形之中又有一种联系。就像这些余味深长的结尾,令人无限遐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3 22:26:28 | 只看该作者
          读他的书,我说有久旱逢甘露、洞房花烛夜的兴奋劲儿,也许你会觉得夸张;但常想拍着大腿叫“妙”,估计你没有异议。
      
        人性刻画尖刻准确,幽默的比喻,让通感变同感。。。字字珠玑,只恨自己记忆力如漏斗,精妙的文字难以准确复述,而经我的嘴回旋一圈,业已大失韵味;只好准备精美的笔记本,重新开始小时候的工作-摘抄。在不痛快、不高兴的时候翻出来,给自己来上一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30 10:19:35 | 只看该作者
             刻薄可真是刻薄哪,想起看围城的时候,似乎还不大知道尴尬,只是看得乐啊乐,还有那深于一切一切的悲哀。这回有同学就跟我说围城太刻薄了,简直看不下去,没有一个好人,就算孙柔嘉好一点,这也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倒也没特别喜欢哪个,但因为围绕方鸿渐展开,总对他有一些偏向。那时除了围城还看过一些散文,看评论说他刻薄,我深不以为是,果真年轻的心是恢弘些的,之所以会觉得刻薄是因为感到自己没有被放过吧。
      
      这四篇里猫很像围城,因为有各种文人的描述,这次果真看着不是滋味,好像对所有人都有一种鄙视,就像我以前对大人的那种鄙视。过后又感到这里边的一种怀疑,对一切肯定态度的怀疑,看他的序言总是很有趣,他拿自己也是一样打趣的。这里边没有矫情的东西,似乎人总是很尴尬的,想到这个尴尬就觉得矫情也是不配的,所以才称之为矫情,唯一相配的就是凄凉同情,最末一篇纪念真是很像张爱玲的,不过两人写的对象不同,可是性质却是非常像的。
      
      看他的小说就感到那个时代跟现在一模一样,真的是一模一样。
      
      里面也出现过《红楼梦魇》这个名字,是为打趣编的,很是好玩,不知他俩有没有互相知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15 07:28:27 | 只看该作者
             完钱钟书的《猫》,期间一次次不顾手掌拍打大腿的疼痛感依旧我行我素,仰面大笑直呼过瘾,只为内心的欣喜找个宣泄口。此时的你若突然造访,想到肯定是手舞足蹈的小丑,没有化妆,还总是被自己的笑话逗乐。此时整个场景肯定比内容本身有趣多了…
          当然,只有在两种极端状态下场景才更显鲜活,要么欢呼雀跃,要么暴跳如雷。此时的情形是怎么都扯不上愤怒的,钱的文字让我拍案叫绝,不过不会五体投地,那样要是被好事者鄙夷成奴性思想未灭就不好了。。
          不得不说,钱在讽刺上的功底已经登峰造极了,文艺范儿的挖苦容易让两面三刀的人苦不堪言,即便子虚吾有,也觉人言可畏,害怕招架不住横飞的板砖。要是真确有其事儿,更得畏首畏尾,夹起尾巴做人,像乌龟一般蜷缩进去,到风雨过后再悄悄探出头来感受风声。 其实最幸福的是干脆边看边觉得过瘾还直骂文中的傻冒全然不自觉的状态,间歇性失明至少让其继续感觉良好、乐享幸福生活。还有最后一种,对一切了然于心却照旧悠哉的,内心强大似圣人却完全没有明辩是非的能力,信仰着独创的价值观伴随着YY与世界背道而驰…
          是在对《猫》中各种映射早有耳闻后才看完的,对于一些林徽因等的粉丝骂钱钟书卑鄙阴险心胸狭窄,我不置可否。可以理解偶像的幻灭对已经没有信仰的人是一件何等残忍的事情,好比一只无头苍蝇,你连它的翅膀也拔掉,瞬间连聊以慰藉的飞翔的感觉也找不到了,只有等死了。所以我讨厌纯粹的偶像剧却从不赞成直接切除。觉得钱钟书满口喷粪的大有人在,可我一向认为在一个连蒲公英都自由落体的天气里,是没有人去捕风捉影的。自己首先就自以为是的捕了文章映射的风,转身就去捉作者骂人的影,很少看到有人可以打自己耳光打的如此响亮的。。
          都有七情六欲,谁造人的时候不发出本能的声音?这个世界不需要偶像,等哪一天你牛B了,突然发现身边的这群满嘴粗口,抽烟酗酒,行为不检,虚荣猥琐,一个月不洗澡,把掏鼻孔当癖好,甚至连嫖娼都不想给钱的名人们居然被一群群摇旗呐喊的人奉为偶像,视作精神领袖时,肯定少不了对2B的青春时光再吐一口唾沫。赶紧杜绝成为偶像的可能来明哲保身。不怕毒害下一代,只畏胜名之下不能再随心所欲,连吃个饭都得眼观六路以防如幽灵般存在的镜头。
          只有儿童才会把童话当真,都成年了就别继续无知了吧?如此偏好犀利的讽刺,看起来好像内心阴暗心中撑不起船,其实也只是希望哪天透过依旧浓密的乌云却依然可以一睹阳光的灿烂。
          PS:提醒,口齿伶俐自信满满的人嘴里出来的顺溜谬论往往更能震慑旁人,听众恨不能当场大唱赞歌以免自降身价,内心还在意淫下次换个环境作为原创炫耀一把,意图毒害下一群傻逼。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21 13:24:17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小说就像好的食物,你需要一颗不带任何期望的心去认识它,需要专注和安静去沉浸它,食物下肚,还在舌尖渗出一丝不同的味道去怀念它。
         《围城》的读者可能看这本会失望,但仍不失为水准之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21 16:58:21 | 只看该作者
      上帝的梦:
      男人只是上帝初次的尝试
      女人才是上帝最后的成功
      
      猫:
      女人不喜欢男人对她们太尊敬,所以他带玩弄地恭维,带冒犯地迎合。
      
      恋爱的对象只是生命的利用品,所以年轻时痴心爱上的第一个人总比自己年长,因为年轻人自身要成熟,无意中挑有经验的对象,而年老时发疯爱上的总是比自己年轻,因为老年人自身要恢复青春,这梦想在他最后的努力里也反映着。
      
      一个十八九岁没有女朋友的男孩子,往往心里藏的女人抵得上皇帝三十六宫的数目,心里的污秽有时过于公共厕所。同时他对恋爱抱有崇高的观念,他希望找到一个女人能跟自己心灵契合,有亲密而纯洁的关系,把生理冲动推隔得远远的,裹上重重文饰,不许它露出本来面目。
      
      纪念:
      还是初次见面呢,而他对自己的客气里早透着亲热了,一望而知十个善于交际的人。
      
      天健有与人一见如故的天才,兴致蓬勃,能使一切交际简易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01:30 , Processed in 0.0479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