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86|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子兵法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6:2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不穷。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乃一代枭雄曹操,字里行间不乏曹操的真知灼见。当代著名军事家郭化若更是长期研究《孙子兵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发表于 2013-7-27 11:13:31 | 只看该作者
      评《孙子兵法》,就一句话:高,实在是高!
      单评这本译注:
      优点:
      有校勘,有曹操注,讲解细致。
      缺点:
      注释以句而非以字词为单位,字词注释杂于句意之中,稍嫌混乱,且有难疑字未注明,欠详尽;整句注释常以“就是说”“意思是”等开头,啰嗦,且无异于翻译,与其下的译文部分重复。
      有注释与译文相矛盾,文章前后矛盾之处。大概是再版时校订不够周到。
      作者心态不够平和,对另一《孙子兵法》注释者大加笔伐,时时讽刺批判,因后者在其著作中得罪了他。
      成书较早,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以狭隘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去匡正褒贬古人显得迂腐可笑。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发表于 2013-7-22 12:01:58 | 只看该作者
      《孙子兵法》是一本家喻户晓的书,这书我到现在为止读过三遍。
      第一遍是高中时,老师和同学的口里这本书「毛泽东打仗就是靠这本书」「中国兵法第一书」「美国军校必读之书」,稀里糊涂看完,似乎来到古时的战场,自己也可以运筹帷幄了。再看《三国演义》等书,对里面的计谋什么「火攻」「离间」了然于胸。
      第二遍是大学图书馆时,北大李零注解版本,严谨而风趣,扯东扯西的,读起来焕然一新。读这书深刻的感觉就是,当时边读边觉得特有道理,非常高明。但是读完就忘,一直就纳闷,别人能把孙子兵法用在企业管理,用在职场斗争,为什么我读了两遍了,也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觉,里面的理论现实一点也用不上呢。
      最近于是又摸起孙子兵法,最大的感慨是,人生中不同时期读同一本书,真是千差万别。现在的我和六年前的我,和十年前的我,世界观读书观完全不同。
      再看《孙子兵法》,这书过去没读懂就不是我的问题,本来是一本打仗的书,那时一直和大部分人的犯错误在于,用一种事先的偏见去读这本书,在这书里找到人生的答案,或学得一招半式,或者去解决现实的问题,结果是读得一头雾水。
      读书这事,还是「看山是山」。
      对于《孙子兵法》里的军事,有人问对现代战争有什么意义,我现在的看法是「毫无意义」。
      在一帖子下我写道:『
      现代战争要比孙武那时代复杂万倍不止,说白了,孙子兵法是一本当时战争抽象理论书籍,对战争很多因素如地形、攻城、选将、练兵做了研究,你把这些因素分解归类之后,发现每个因素都讲得很浅,只能算一本带兵入门书,具体还得靠实践。
      现代人做理论研究的精细度和方法论上,有专门的战略学、兵工学、政治学、管理学、信息情报学、战场决策系统等等精细化,古时候的军队组织是集权化,将领要关心军队的每个方面,现在的军队每个人都分工专业化,好比一个十来人创业团队和一个三五十万人的大企业。
      看看超级计算机战争模拟就知道其有多复杂。孙子兵法和现代战争理论就好比:古人看云预报天气和今天的国家气象系统。
      』
      就是说,这本书本质上是孙武带兵打仗的一些个人经验和方法论,有些粗糙,框架过于简单,它和『论语』『道德经』这种纯抽象思想性的差许多,和史记春秋左右传的史料也差许多。经验对于实践指导是有巨大局限性的,更别说是几千年后的今天了,这书被千多年来如此曲解和过度解读,被奉成「圣经」,最可怕引起一种民族盲目自大感,认为孙子兵法的中国人军事智慧是一流的,别人军事失误是因为没读孙子兵法的原因,只能说醒醒吧。
      至于说「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开在中学生的书单里,真是误导少年。「兵家」是一种技,在和平年代是屠龙之技,其结构在哲学、政治学、文艺学等差多了,少年们若不是军迷,还是多读读后者吧。去「兵家」的书里找价值观世界观,走错路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3-7-21 11:03:31 | 只看该作者
      话说第一次读这种神物还是初中毕业后的暑假,所以说其是神物,源自这本书响亮的来头-------世界三大兵书之一。读完之后醍醐灌顶,完全一副给我三千城管,一路踏平小日本的感觉。与此同时,不禁感叹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是多么的璀璨,如满天繁星在黑夜中闪耀。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以至于平时走路都觉得头比别人抬得高,看得远。抬着头走路的好处在于不会轻易得颈椎病,抬着头显高,不至于驼背,呼吸通畅,心情好,心情好就自信,自信是因为我读过孙子兵法。
      
      这两天又读了一遍,一个只会意淫的搓逼,根本得不到三千城管,别说当城管头子,就是想当个普通的城管,远离公务员梯队,是不可能有机会的。与此同时,不禁感叹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是多么的璀璨,如满天繁星在黑夜中闪烁。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以至于平时走路都觉得头比别人抬得高,看得远。抬着头走路的好处在于不会轻易得颈椎病,抬着头显高,不至于驼背,心情愉悦,睡眠好,睡眠好就精神,精神是因为我读过孙子兵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看过《百战经典》后。决定看看《孙子兵法》,很佩服这些先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总结了这些将来战场上,常常出现的对战方法,以及对战心理。我最欣赏其中的‘谋攻篇’。
      21世纪了么,人与人之间,胜负的关键,便是生活阅历的累积,以及孙子兵法中对经验教训的总结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孙子兵法》这本书,我十几年以前就看过,但一点都看不懂!有人告诉我,如果五年之后再看,可能会看懂一点,十年后会更懂一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会有不同的理解。
      
      如今读来,颇有感悟,也许过些时间再看,会有更不同的感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电影、小说,为了吸引眼球,总是描写一些少胜多,弱胜强的传奇故事。长期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还真以为少能胜多,弱能胜强。历史上那些类似的传奇事件,看似偶然,背后都有其必然性。只是表面上弱或者整体上弱,但在局部上是有优势的,而往往这种优势对于全局的胜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看到历史频道解读孙子兵法的节目中讲,较之传统上攻城掠地,殊死杀伐以求威名荣耀,类似象棋的战争理念,孙子兵法更像在下围棋:一盘棋,表面看去风起云涌,实际上却可以不杀一子,以最小的消耗寻求最大的利益。All in all, Sun Tzu cared nothing but victory
      
      于是赶紧上网弄了本武宫正树写的入门教材,企图重拾年少时半吊子都算不上的爱好。按先前的印象,作为所谓“宇宙流”的开创者,此公下棋可谓大气磅礴,气象万千,不纠缠于一城一池的得失,旨在宏观构图,雄才伟略。一言以蔽之,我觉着哥们下棋应该和Moon乱矿有一拼。
      
      不想这实在是对大师的误解,书一开篇,武宫正树就指出了一个常见的错误:行棋时一味追求格局的宏大,而不是将既有子力分布所提供的可能性纳入考量;这样一来,即便构筑起所谓的“大模样”,也会因为子力配置效率的低下,留给对手无数蚕食和打压“大模样”生存空间的机会。
      
      多年来受主流商业逻辑的耳濡目染,渐渐把“机会成本”较之“沉默成本”在引导决策方面的优越视作当然。武宫达人的教诲可谓拍案惊奇。并非是说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不好——Don’t cry over spilt milk,防止我们因为一些无可改变的既成事实束缚住了手脚,而应当理智的专注于未来的诸多可能性,这样才有益于本就面向未来的决策制定。
      
      然而一味强调机会成本,影响了我们对过去的态度。Don’t cry over spilt milk. Indeed. Neither shall we ignore it.不错,已经发生的无可改变,然而既然发生了也不该视而不见。牛奶撒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但这个事件本身提供的可充分挖掘的意义绝不应该被我们的Moving On所抹杀。武宫正树指出的行棋要充分利用先前的棋子分布,便是这种态度。落子无悔,此话不假。然而僵死的棋子,哪怕仅仅是败招、昏招,不仅有可能成为日后劫材,甚至为未来走势提供呼应,或者作为配合大局的弃子选项也颇有裨益。
      
      在这一点上,孙子兵法中讲得更为精妙:“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意思就是说,如果敌军派了间谍到我方来刺探军情,切不可出于气恼将他杀死,一定要以重金收买,开导魅惑,让他成为double agent,进而向原本的雇主散发假情报,协助我方实施反间计。
      
      在孙子的眼中,任何事件都是鲜活而有价值的,已经发生的事件并不因为无可改变而“沉默”。落下的棋子,切不可轻易放弃,因为“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决策者贪图不受历史羁绊的一时草率,万千家庭便生灵涂炭。
      
      昨天听刀JB述《天朝的崩溃》时,记下了这样一句话:1840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两千年来东西方文明最大规模的一次接触,其胜败结局势必将主导后来整个世界的发展走向。
      
      之后的历史也恰如其份的印证了这一点。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商业逻辑殖民了大半个地球,然而当我发现,西方人以近乎崇拜的语调诵读着我们烂熟心中却又不曾甚解的文本,当我站在他们的视角,用他们的语言领略我们先祖的智慧时,不禁被孙子为黎名苍生之福祉计的觉悟所感动:
      
      The art of war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State. It i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a road either to safety or to ruin. Hence it is a subject of inquiry which can on no account be neglected.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而这样的理念在两千年后仍有一丝机会挽救众生于水火。当拉姆斯菲尔德用不可靠的情报,怂恿布什跳进伊拉克战争的泥潭,鲍威尔说了这样一番话:“I just don’t get it, Mr. President, I don’t. Because I am a soldier. And I’d be mighty sure before I put young American lives at risk.”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平凡的语句,平凡的事物;彰显的确是不平凡的智慧和见底!很多东西都是常理,但是却是我们很多人殚精竭虑也无法想象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2-11-7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一言以蔽之:以强击弱(避实就虚)为了这个目的,就要尽可能增强自己,削弱对手。这里需注意,强弱并不仅在于数量,更在于质量,天时地利人和兵多将广,则无往而不利。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6 11:35 , Processed in 0.0513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