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黑花黄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6: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黑花黄》由桑格格近年来多样的文本结集而成,将《小时候》的散点叙事放大到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也将万千读者倍感共鸣的童心贯穿于新作品中。“黑花黄”是桑格格最喜欢的三只猫,也象征着她长大成人之后的多彩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91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0 21:03:43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要转运了?今天下午天小小的晴了一阵儿,而且,我订的书回来了。真好。
      
          在豆瓣上看到了桑格格出的第二本书《黑花黄》,我一直对她的第一本书还有很深的印象呢。那应该是08年在北京王府井书店里买的书,不过之剩下破烂的两本,因为封面跟封面上的一句话,让我义无返顾的买下了一本残书,上面说“童年是一罐糖,我偷偷地把它吃掉了”。就是这样一句略显俏皮的话让我极为明显的心动了。对了,她的第一本书叫《小时候》。果真,没有让我失望。这是一本很新颖的书,用了一种我没有见过的叙述方式,以诙谐幽默的风格写了她的成长之路。有的话由于太过经典导致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她说:把小溪的溪放到田字格里,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完全赞同!!!!)。
      
          呃,扯得有点儿远了。我是想说她的第二本书。还没有看完,下午出门骑车溜了一圈。因为最近几天在家没人说话导致了精神抑郁,结果出门都不会跟别人沟通了。买个本子跟笔都像做贼似的。回来之后没有悬念的直接扑向了一堆书里。这回买了五本书,够看一阵子了。首先要看的就是这本《黑花黄》,真的是太抢镜了。先不说它五颜六色的纸张,作为一本书,你至少要中规中矩的吧,各种不同的颜色不同大小的纸张钉在一起,你是要弄哪样啊???我勒个去!还有就是你不要弄得半古典半现代好不好???我已经hold不住了,不先看你先看谁????里面是分成各个小板块儿的分别叙述。我折折腾腾的看了有一半,就很开心的跑来写博客分享了,要劳逸结合嘛。我觉得桑格格的风格我很喜欢,总是用一种很阳光的方式去叙述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也很像太阳,但是不同的是,她是性格大大咧咧到完全是土匪的样子。心理健全到已经到溢出来的地步了。中学时流行的忧郁,大学时候流行的小清新,似乎都跟她的风格不同,她的文字就典型的带有“桑格格”的感觉,那种我要说一个故事,我自己很入戏,你们一起来看看的感觉。认真的读下去之后没由来的想到一句话: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这说不上是表扬还是批评。我觉得它是暗示了一个很大的隐喻,乖巧的孩子一般都是风平浪静的、稳稳妥妥的走下去。而那些有个性有思想的孩子们,通常是有更多的勇气跟胆识去做一些更不靠谱的事情,所以人生的阅历也会不同。我姑且不评价那种生活状况更好,我只觉得,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所以经历的事情也不相同。选择跟结果往往是成正比的。看完这本书我会有什么感受呢?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很爱回忆的人了,以前总是频频回头生怕忘掉过去。现在却是稳稳地活在当下,紧紧地握着自己的快乐与忧伤。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30 20:44:12 | 只看该作者
      桑格格文章自成一体,把往事写的如同电影一样历历在目,让人看得有笑有泪。
      装帧明显是独运匠心,别出心裁,但我看来是设计的乱七八槽。
      
      韩仁均靠着儿子的走红,圆了自己的出书梦。
      何安秀女士也在女儿的书里小秀的一把:我也有小时候。
      
      桑格格喜欢美女,保护美女。但从书里来看,美女和她在一起的时候都青春逼人意气风发,一旦一离开
      
      桑格格,都落得烟花巷柳流落风尘。张敏和豆豆一定要保持住晚节呀。
      
      桑格格的诗写得充满稚趣童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
      为了避免经过你的家门,我决定绕地球一圈
      
      我十分期待长大的了的桑格格写出她的职场生涯,博客上的就不要结集出书了,都看过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2 22:31:3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读过的有史以来装订最最奇特的一本书,内容也是出奇的丰富。桑格格风格依旧诙谐幽默,四川方言加上她自己的小幻想,真是魅力依旧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7 03:44:20 | 只看该作者
      我有点不习惯“城”这一章的叙事方式,确切的说不是叙事是抒情。
      
      人丰满而复杂,缺了抒情这个样式的桑格格是不完整的,同时也是格格成长的一部分。但抒情状态下的桑格格与任何少女情怀不无区别,反倒是叙事之下的桑格格,那个彪悍好耍的桑格格,才是独特的格格是我们愿意买单的格格。
      
      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格格写人记事更加好看。特别喜欢“才让”那节,调皮灵动,伤而不悲。
      
      抛开那些童真,桑格格式叙事的意义在于她打开了一扇门。一扇有别于传统女作家自我观照的门。
      
      在才女这个词汇的熏染下,女作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流连在水边或镜前不能自拔。好的是性别的体认和表达,糟的倒不是一味风花雪月伤春悲秋,而是其中自恋的无限放大。女作家的文字是美的,叙事的方式是美的,这样的美会有意无意的自我指涉——我是美女,我是作家的双向加冕。这种自我把玩到了极致已经和文本没多大关系了。
      
      桑格格来了。她的叙事给我们带来美女作家给不了的阅读快感。市井幽默甚至粗痞的叙事,把那些孩子和成人的真,脱光光给你看。不能说,格格没有自我把玩,她当然欣赏自己,只是那是有距离的,最重要的是毫不矫情的观照自我,我们也就从中找到了——“真”——的乐趣。
      
      格格毫不掩饰自己对同性的爱慕。这难道是她独特叙事的来源吗?没有惯常女性的婉约柔媚,却透着男性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放。这么说来,桑格格提供了一个区分惯常女性叙事的文本,但她点到即止的自我欣赏却又区别于传统的男性视角,这种新的文本阅读快感也是桑格格式叙事的意义所在吧。
      
      所以,我愿意称桑格格是作家,而不是女作家。女作家名号可以给那个满纸名牌LOGO的格格同乡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19 11:07:42 | 只看该作者
      花费一晚时间读个大概,随即在当当订购了它。有人说《黑花黄》是一双脉脉含情地注视着生活的眼睛,《小时候》的延续,我把它看成是对回忆的一种记录,成长中的褪变,那些淡淡的欢乐,淡淡的忧伤,莞尔一笑的小幽默,以及那些追着不肯放手的童年趣事,少不更事,多想能用“ctrl+v”保存下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8 13:04:29 | 只看该作者
      在别人的博客上看到的介绍,然后在当当上订的。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女孩,肆意放大心中的女孩,别强装成熟和深沉。我喜欢上了桑格格,链了博客又链了她的微博。P.S.这书的设计说真的太矫情了点,我宁愿要一个软皮简装不带腰封的,我倒相信那样更能盛下一个单纯的女孩心态。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0 04:00:10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和《黑花黄》,都是桑格格大作,看完我就有点爱讲脏话。
          “龟儿子,仙人板板,老子一脚踹(请读chua\/)死你!”是我学会的第一句四川话。教这话的是浙广毕业的播音员,男,我本家,没胖之前超英俊。在福州某树影深邃的大院,在一栋叫9号的楼里,我曾充满感情地把这话念了又念,它是青春男生们的接头暗语。
          当然,我是清纯女生,只能在心里学学舌。
          最近大概排卵不顺,老想骂人,桑格格书里的四川俚语总不自觉跳出喉咙:“锤子”、“老子”、“给老子爬”!猛然想起,我以前会一句超酷的四川话:“龟儿子……”
          有一年去四川爬山,路过成都,在街上耍时用对讲机联络,和的士司机的手台互相串门起来。只听一美女从对讲机里拐着弯地钻出来,又娇又脆——“呐一锅,是呐一锅找喔”,登时麻翻所有男生。我也差点当街跪倒,鼻血喷一地。
          四川盆地的美女性格应该大多像桑瓜儿和她妈何安秀,美是极美,但并不因为美而娇弱,她们个头虽不威猛,一推就倒的事却不可能发生,不管遭遇什么,神经永远大条,笑声老是劲爆,有时还故意“宝里宝器”,让朋友觉得自己也完全不用架着,端着,可以分分钟搂在一起,分享些小秘密。
          《小时候》,是桑瓜儿童年一小段一小段的记忆。她童年偏长些,从出生一直到上大学,谈恋爱,和“黑社会”搞崩,辍学逃难到北京。
          格格有个从不悲戚的小时候,所有糗事儿、挫败都是骄傲,都是光荣,都是美好。她出生的地方叫420厂,后来的成发集团,导演贾樟柯曾以此为背景拍过一个电影:《24城记》。
          《黑花黄》名字来源于格格养过的三只小猫,猫猫的照片被做成明信片插在书里。书是蓝的粉的黄的页码,装订得长短不齐、花里胡哨。内容有“小时候2”、微型小说、散文,还有她妈何安秀女士的“小时候”,所以《黑花黄》的作者是桑格格和何安秀。
          我喜欢桑格格写才让,写张敏,写豆总,写她强大的妈妈何美女,她强大的爸爸桑国权。
          看《小时候》是在书吧,一面看一面笑。小妹过来翻了一眼书皮,立刻说:“这本,好逗哦。”
          看《黑花黄》先翻书的最后一沓,想知道宝器格格的超级宝器版本妈妈何女士有着怎样的悍人经历。
          我私下认为,桑格格用四川话写每一篇个人故事都相当有力量,其它的,差点儿,尤其是抒情时,显得软,没力气。
          格格,总体来说,你好强大。
          我想认识你,和你做闺蜜:)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11 16:54:5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年长的有过合作的同事兼师兄兼朋友吧,送我的,在我离开北京,南下至杭州之前。
      
      包装很奇特,看似简包装,但又分参差不齐的三小本合订在一起,分别是红色、淡青色、绿色、红色等为底色的印刷。恩,就是这个珍藏版。
      
      实话是,刚开始看到这包装觉得如此特别,以为稍微过于花哨,内容可能不咋地吧。
      
      刚看完第一部分,讲的是小时候的事。语言很流畅,很有趣,模拟小孩子的口气感觉看起来很真,以至于好多次以为这些文章是不是真的就是小时候写的呢。
      
      当然,实际上应该不是。
      
      桑格格写的小时候的趣事、好友的故事等等,时而让人看了捧腹大笑(有个写她小时候被妈妈夸奖到她惊世骇俗的美貌的时候乐死我了……还有给某餐厅取的名字“巨杰餐厅”真够雷的……),时而让人禁不住因怀念起童年而伤感。
      
      一边看着,一边就怀念起自己并不是很完美的童年了。
      
      很适合休闲的一本书,看着很舒服。
      
      中间淡青色页面的是一首首短诗,还没来得及品味。
      
      看完补充。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9-20 23:31:19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很特别。
      之前看过一本桑格格的《小时候》,很好笑。结果看到她又出了一本就去买了。外包很特别,现在正在看,用成都话写的,很多方言很好玩。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04:43 , Processed in 0.04592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