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么,爱呢?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0:5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o,How About Love?
      海外留学生论坛上点击率与争鸣度最高的幽默小说!
      中国留美族群网上求偶的“轻冷喜剧”!
      人们潜意识里都知道爱让人脆弱,
      所以都选择用不爱来保护自己。
      “是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8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3 11:49:2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美国留学生的“求爱”故事,也是整个一代人的恋爱缩影。关于爱,我们获得的,学习的太少。按照我们一贯的题海惯性思维,我们将一次次的爱情经验程式化、经验化。对于每一个潜在对象,我们都熟练的闲聊、约会 、聊天、看电影。我们按照一头脑中这样的一步步,对待每一个不同的、鲜活的生命。有时候我们失败了,分手了,我们不考虑是否“解题思路”正确,只是感叹自己不够熟练。直到有一天,我们成功了——结婚了,生子了。但是回头想想,都不明白这道人生的”大题“是如何解决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 04:49:29 | 只看该作者
      我这个人,不知道是不是看小说看的太少?还是挑的类别都太奇怪了?
      最近看了几本纠结的爱情小说,看的时候心里总是五味陈杂百感交集,内心总是有个声音在叫嚣:这会不会是我?我会不会这样想?我以后会不会这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傻的想吧?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傻的做吧?我是不是这么虚荣?我是不是这么嫉妒?我是不是会这么……在世界这本历史书里以一个杯具配角的套路演下去?
      
      总觉得自己离“会幸福”这条道路离得越来越远了……是自卑感作祟?
      我够漂亮嘛?我够聪明嘛?我够善良嘛?我够好去成为一个幸福的女主角嘛?
      
      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响,想寻求帮助却又很无力。因为心里深深地明白唯一能救赎自己的是来自自己的肯定。总是被质疑声盖住的肯定。
      
      感觉每个可怜、可鄙、可笑的女性角色都是一条路,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即将拐上这条路,或者就正在走在这条路上。那些可怜、可鄙、可笑的男性角色,就像一个个路上的坑,总有绊你一脚的时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3 01:48:23 | 只看该作者
      留学生很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是知识分子身份自居而对于对方的挑剔
      一方面是穷学生穷助教的现状而寄希望于对象来拯救自己
      一方面是经历了半个地球的生活而不愿掏出真情相待
      一方面是现实生活搬砖一般的困顿而总是想逃离
      这就是座围城。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3 03:30:03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后面的评论,有人在说这是不见血的残暴,不见泪的悲哀。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年龄,爱有年龄。
      其实我的理解是这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发生的。作者写得真是犀利,把男男女女的心态描写得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在一个交友网站上除了那些那些身高体重,除了照片收入,还能期望彼此有什么了解呢。结果就成了婚姻市场上的挑肥拣瘦。每一个留学生一路披荆斩棘的出国读书生存,谁都觉得自己优秀,谁都不想将就。可是在美国,这个选择的范围就这么大,就这么几个人,无形中又增加了择偶的难度。读书读到这个份上,一抬头发现已经逼近三十或者过了三十,心情又不免焦虑。刘瑜还在另一本书送你一颗子弹里阐述过这种焦虑,叫爱情饥渴症。于是未名交友上就在日复一日的发生着比百合网,比非诚勿扰更严峻的感情悲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3 22:40:43 | 只看该作者
      刘瑜笔下的《那么,爱呢?》,这是小说最后的发问,爱情的价格到底是多少,而爱情又是什么,万千世界的人们都陷入了爱河,各式各样的浪漫与感动,但很少有人能给出一个定义。爱是一种感觉,一种怪年,一种浪漫......不清楚,这也是我曾经无数次提及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也许就如同“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将要去往何方”一样,是人们永远需要探讨的哲学问题。
      王徽,很难去喜欢这样一个自恋又有点猥琐的男人,自恃聪明与英俊,却在小花苗将其踢入黑名单之后发帖狂飙,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并以此大开骂戒,不知这样的男人在世间如何立足,这样的人让我愈发觉得恶心。他的种种行为并不是在追求爱情,而是在一种虚无缥缈的世界游荡,梦想着鸡一样的服务,却能免费享用终身,还要附带上一些经济价值,感情投入,这纯粹是扯淡。而立之年的他却还是这样的心智,7场恋爱也没有教会他什么是爱,如何是爱,简直已经快和白痴并驾。他的口头禅是:如果我仅仅为了把一个女人搞上床,为什么不直接叫一只鸡?这样的逻辑智能显示他思维的局限性。
      对于唐小瑛的网上相亲,我并不想过多的评价,只是发现无论一个女人在哪儿,只要她是一个中国女性,就不免陷入没有男人,女人就如同玫瑰却是水分一般,慢慢凋零,女人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加一个好男人,这就是目前中国大部分人的爱情观,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男人的优秀直接决定了这个女人的存在价值,女人惧怕30岁,30岁还单身的女人就如同一个裸体女人走在大街上,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引来无数目光,这就是身为中国女人最大的悲哀,在这样畸形的价值观,爱情观下,人们都陷入了一种误区,不知何时才能从中摆脱,至少让爱情变成两个人的事,作为一个旁人,你没有权利去评论也没有必要去过多的关注,更没有必要变得judgemental。本以为身处美国的华人能够摆脱这样的窘境,结果在这个小说中却有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不知该为此表示一种悲哀还是担忧。
      欧洲的生活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某些中国人的爱情观已经畸形到了何种地步,欧洲新出的一种介于同居与婚姻之间的关系,以一张纸确定关系,在想要解除关系时立即解除即可,有点像合同制,一时兴起的签约,也许就是一辈子,或许在不久之后,彼此厌烦,彼此觉得不是那个mr/ms right 时,选择解约。而结婚与生育小孩没有任何关系,一个人可以在自己还在15岁时结婚,顺便还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自己的婚礼,是否结婚对于他们而言貌似并没有任何影响。也许中国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可是我们至少应该做到,在找到合适的那个人时选择结婚,而不是在年龄的催促下,在长辈的威逼下,在物质条件的苛求下,匆匆步入婚姻的殿堂,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婚姻真的就成为了爱情的坟墓。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24 11:41:46 | 只看该作者
             谈情说爱的言情小说自初中二年级起就不再有兴趣看,搜刘瑜的书时看到这本《So,how about love》,从她之前的访谈和《送你一颗子弹》、《民主的细节》这样的语言风格就知道她写的肯定不会是流于世俗的唧唧歪歪的爱情,于是饶有兴致的捧书阅读起来。学政治的女人果真是冷静和犀利的,这不是一本恩恩爱爱,你侬我侬,以大团圆结尾的浪漫爱情小说,绝对是一本现实主义小说,现代社会里爱情的真实、残酷与冰冷在她妙语连珠的幽默下会刺痛你我的心。但凡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的我们,是不是都口口声声喊着“我不过就是想找一个人好好去爱而已”,到头来却发现爱人还是没找到,自己仍是孤身一人。
      
      
      
             从何时起,寻爱的旅途已经变成了一场战役,男的、女的都在这场战争里穷尽一切的斗智斗勇。在这场战役里,但凡有这样那样资本的都把自己当成了将军,“渔场经济学“开始走红,男的女的都在储备着一个又一个的备胎。嗯,这个综合条件排第一,重点培养对象,那个个子矮了点,长得挫了点,但收入不错,排第二吧。。。每个不完美的人都想爱上一个完美的人,又都深知爱情的残酷,谁先投入谁就死得惨。于是不断的约见新的人,稍有不合心意的就换人,即使没换也沦为备胎。双方互有好感的就更要小心了,这是战役的号角刚刚吹响,能不能在这场战役中猎个俘虏回来还是个未知数,于是”欲擒故纵“啊,”故弄玄虚“啊,“假装神秘”啊,“投其所好”啊等等的爱情三十六计都搬了出来,唯一没有出现的是自己的真心、真情和真我。真正彼此吸引的,那需要这样的精心设计?菇凉,小伙,你们到底是爱对方,把他/她当做要共度风雨、相濡以沫的人呢,还是只把他/她当成一个俘虏、一个战利品,用来肯定自己的智谋和能力?俘虏和战利品在战争结束后是不需要精心呵护的,在家摆着就行。爱人是需要呵护的,是需要配合的,是需要共同成长的。不要最后沦为好战份子,还口口声声喊“我不过就是想找一个人好好去爱而已”,搏谁的同情呢?
      
      
      
             从何时起,爱情已经变成了一场交易,男男女女把自己放在市场上待价而沽。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一场交易,都打着寻找爱情的幌子,男人摆出了身高、体重、长相、学历、事业发展、收入、房、车、等等,女人摆出了年龄、身高、体重、样貌、学历、性格、才艺等等。男女都拿着个尺子在心里衡量着对方,嗯,这个脸长得够美,个儿高,皮肤白,身材还前凸后翘的,不错不错。嗯,这个年收入40万,有三套房,有两辆车,哇塞,一定要搞定他……于是,这“爱”的感觉就有了,王八对绿豆,尺子对上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牵手走人,没看对眼的立马换个目标绝不留恋。这就是现代社会我们所谓的“爱情”吗?大家不是找感觉吗,看看,这有感觉啊,还不是爱吗?男人们鄙视拜金女,不管自己有钱没钱。有钱男人也想拥有爱情,想找个不拜金的女人,却又觉得身边的女人都是图他的钱,于是乎,大张旗鼓搞海选征婚,我很想问问报名参加富豪征婚的菇凉,你们真不是图他的钱吗?也许最后征来的是看上他人格魅力,并不是图他的钱,再也许又碰巧是个年轻貌美、温柔娴淑、三从四德的良家女子。。。我还真不信这比火星撞地球的概率还小的事就被他们遇上了,无非是各取所需,自欺欺人罢了。我承认我阴谋论了……没钱的男人以赚钱为大志,立志成为钻石王老五,心想:女人不就是爱钱吗,等哥有了钱,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瞧瞧,最后还不一样成为拜金女的目标,于是又自欺欺人一把:我有钱,并不意味着我有的仅仅是钱,正如她们拜金,也并不意味着她们拜的仅仅是金。一定会遇到个不仅仅是图我钱的女人。好吧,哥你就继续这样阿Q下去吧,反正阿Q精神又不收费。
      
      
      
             从何时起,女人开始追求独立,物质独立,精神独立,自己赚钱买花戴。但好像物质越独立,对爱情的要求越高。他要玉树临风、貌若潘安、能力超群、气质出众……只是越来越发现这样的单身男人几乎都绝种了。于是发现越来越难对一个男人动心了,更不用说爱了。但既然都已经独立成这样子了,又有什么必要找个只能让自己在物质上锦上添花,却没法给精神雪中送炭的男人把自己给嫁了呢?况且现在男人也乐于享受女人独立的结果,独立好啊,钱自己挣自己花,衣服喜欢自己买,车房自己贷款自己还,科技发达得孩子都能自己生自己养……男人立马觉得肩上轻松了,走路都能闻到百里外的花香。于是两人生活的责任的天平也变化了。这独立对女人而言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
      
      
      
             碎碎念了这些,我已经弄不清楚什么是爱情,也不想再去弄清什么是爱情了,从三月底开始燃起的热情,在这些天里终于偃旗息鼓了。找啊找就一定能找到?真TMD的累。我本不是个会玩爱情手段的人,也不想去学什么“三十六计”,需要我改变自己来迎合的人本就不是我的MR.Right,用了这些计谋得到的人爱上的又哪会是真实的你呢?我也不喜欢经营渔场,我有密集恐惧症。一念之间,我决定放弃了,避免沦为别人渔场里的鱼,开始相信在人生的单行道上,属于自己的是不用费心思去寻找的,命中注定的人即使经过了千回百转也一定会来到你的身边。做好自己感兴趣的事,跟好友们插科打诨不纠结的过每一天,我独立我的独立,管他的天堂,管他的地狱,只要自己开心。碰到个有共同语言的,欣赏我的独立也能心疼我的独立的男人,那就谈个恋爱吧,如果碰巧还能互相包容,不愿让对方一个人在人海浮沉,想陪着对方一起承受这世界的残忍,那就顺便结个婚吧,就这样子而已,也许他并不帅,并没有多少钱。没遇到就没遇到吧,一个人的日子也能很精彩。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完成的。所以急着想结婚的,千方百计想扭转我“怪异”想法的各位哥哥就饶了我吧,我不想改变你的什么,也请不要来试图改变我的什么。不是一路人那就不要狭路相逢,伤人伤己的事咱真不想干;真是一路人,在千万条通向罗马的大路里都会碰到,然后惺惺相惜……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1 14:07:37 | 只看该作者
      总归是一本流行小说,可以打发时间来用。
      写的是当今流行的网上相亲这事,把当代青年的择偶心理描写的很真实,从网上到见面,从学历、工作到身高长相,再到见面时候的聊天,时时刻刻,加分减分,加分减分,越是所谓条件差不多的人,越是斤斤计较,不肯吃亏,恨不得将双方条件放在天平上精确测量。留美博士,成功人士,不过是外人看来的一件漂亮的衣服,其内心之苦,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女主人公有段内心独白写到只有她知道自己像是站到了悬崖边上再往前一步就会粉身碎骨。懒惰没有追求、对其不够好的男友,以及30岁的年龄,以及闺蜜的十足好男人,这一切压力、失望促使长相、身材尚可、学历尚可的她进入相亲网站最后一搏。书中的结局最后她和男友继续在一起,但那究竟是否是基于爱呢,还是仅仅是一种对于现实的妥协?
      书上不止一次提到男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我不过是为了寻找一个人好好去爱而已。而究竟是要怎样去寻找一个你想好好去爱的人,书中并没有给出答案,悲催的男女主人公也无从知晓。而究竟什么是爱,书上的男主人公说,爱情让我哭爹喊娘地追赶了它三十年,但是为什么等我把这个盒子一层一层拆开之后,发现里面不是我想吃的那串糖葫芦,而只是一块被人嚼了无数遍的口香糖。也算是对于爱的一种理解吧。只是不够深刻,也不正面。王徽对唐小瑛施暴失败后,想起唐小瑛那张略显衰老却依然算得上清秀的脸,那张笑容不停往外涌的脸,那张被挤压得变形了的脸,那张风骚里藏着哀怨的脸。读起来有一些凄凉。但是也仅仅像是微风拂过,情绪甚至还没来的酝酿,就自行消失。
      
      从书的语言来看既不精练、朴实也不优美、动人。
      从内容来看确是描述了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非常的贴近现实,但是一本好书应该有的不仅仅是抛出一个问题,呈现一个表象。在书的最后,男主人公在网上找专业人士提供“服务”咨询价格时,打出最后一行字“那么,爱呢”。究竟爱情价值几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书似乎是要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但是这个结尾又显得如此仓促,在我期待挖掘到更深处时,它戛然而止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12 10:22:49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刘瑜也会写小说。继《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之后,刘瑜的形象是一清新的学者。而这篇小说市井味甚浓,和学者两个字似乎没有多大关联。
      扯完了这些有的没的,回到小说本身。种种择偶嘴脸,种种利益交换。书中概括的是:一手交换长相,一手交换实力。那么,爱呢?当情节进行至99%时,突然逆转,告诉我们:还是要追寻真爱。谁信?
      如果这只和信仰有关,我信。
      但是偷懒取巧,小说大忌!大河原警部和天下一侦探是要痛殴你的!(喂同学你又走题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9-14 21:10:4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
        没错。因为留学生的爱情也是爱情。
        这是一部社会学小说?
        没错。因为优质大龄剩男剩女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这是一部传播学小说?
        也没错。因为社交网络是主角们联系的主要媒介。
        如此种种,这是一部兴味十足却又引人思考的小说。小说以喜剧、戏谑的文字表达了大龄青年男女在网络世界、现实情场中自负又自卑的焦虑。开始读来喜剧色彩浓厚,但是越往后越有悲剧意味。留学生们以寻找爱情为出发点,以金钱、外貌、地位、前途等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每个人都持币观望或者待价而沽,在内心的寂寞中不断寻猎、斗争、伤害与被伤害。
        这是一场网络爱情的政治博弈,社交网络带给人们的是势力的攀比,迅速选择与被选择,放弃与被放弃,人们寻找多个备胎,享用速食情感,而这一切都无关爱情。他们在欲望里挣扎,沉溺在寂寞的状态里,直奔婚姻的主题,计算着自己的成本,然而在面对他人的漠视或者伤害时,不被爱的感觉有让他们张牙舞爪、声嘶力竭、痛心疾首。社交网络并没有促成人们的美好爱情,人们越发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虽然爱情在现实的大漠之中已经成为逐渐消失的梦想,人们最终还是在现实中沉了下去。
        悲剧收场,有欲望的人都是可怜的。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02:34 , Processed in 0.0491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