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天向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匡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6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1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不久,宋太祖赵匡胤又写了亲笔诏书,派使臣来宣慰。李筠反而把使臣软禁,不让返回汴京,又停了几日,李守节派人从汴京送来一信,内容说,目前汴京安定,宋太祖乃英明之主,原周臣都十分归心,而因劝李篈筠归顺宋朝,不可妄生异图。

      李筠把这信遍示手下谋士和心腹武将,哈哈大笑说:“什么周室旧臣,都归心于宋。我看不过是暂时屈服于赵匡胤的淫威罢了,我如要起事,兵临汴京城下,还愁他们不来响应吗?”

      于是不听李守节劝阻,一方面加紧操练兵马,一方面派人与北汉联络。

      又过了几日,李守节突然从汴京返回潞州,未见李筠,说道:“父亲在潞州一切行动,均已被宋主侦知,特准许我回来,最后一次劝戒大人,要克守臣节,儿在京了解一切,以目前潞州之兵,万万难于和宋朝禁军争锋。所以,希望大人切勿用兵,送还朝廷来使,上表谢罪,实为上策。”

      李筠听后,拍案大怒道:“你还是我儿子吗?为什么长别人志气,灭自家威风。过去赵匡胤把你留在汴京当人质,我尚惧怕三分,现在你已回来,我还怕什么?”

      叱退李守节,遂命手下谋士革写声讨赵匡胤檄文。监军周光逊不同意李筠造反。李筠命人将他逮捕,押送北汉,请求北汉出兵援助,共同夺取中原。同时,又派大将儋圭,领一支兵马袭取泽州,以扫清南下门户。

      那儋圭乃李筠部下的一员骁将,尤善骑术,能于一天之内,骑马奔马七百里。接到李筠命令后,便点起五百铁骑,飞奔泽州而来。那泽州距离潞州不足二百华里,儋圭的骑兵,仅用了二个多时辰便已到达。泽州刺史张福,尚不知李筠叛乱消息,闻报儋圭领兵到来,忙出城相迎,正俗动向来此何事,早被儋圭挥起九环金背刀,一刀斩死,遂挥兵入城、占了城池,招降泽州兵马,一面派人飞报李筠。

      李筠闻听得了泽州,心中大喜。只见部下谋士阎丘仲卿献计说:“明公孤军起事,风险颇大,虽然已经联络北汉兵马,但是汴京兵马精锐,仍然难与其正面交锋。不如趁赵匡胤未作迎战准备之时,迅速引兵越过太行山,经怀州、孟州渡过黄河,直取西京,控制虎牢关天险。以洛阳为后方根据地,然后东向争天下,这是当年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时所用的策略,最后终于灭掉兵力强大数倍的西楚霸王,主公如能效之,实为最上之计。”

      李筠笑道:“先生何其怕赵匡胤之甚也。如今形势与昔年楚汉相争完全不同,吾乃周朝老将,与世宗皇帝情同手足,禁军诸将又都是我过去部下。听到我起兵的消息,必然纷纷响应,反戈一击,何愁不能踏平东京,生擒赵匡胤。如只争控制虎牢以西的地盘,与赵匡胤分而治之,又何日能恢复周室。”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6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1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太祖自为御妹完婚以后,了却一件心事。便把精力又集中于政事上来。

      这一日,忽报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派了他的儿子李守节到京。匡胤听后,立即宣召李守节来见。

      不一时,李守节来到,跪拜于地。匡胤开玩笑对他说:“太子啊,你来这里干什么?”

      李守节听了以后,大惊失色,连忙又跪下,以头触地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话,这定是有人进了离间的谗言,打算破坏陛下与臣父的关系。臣父实在并无二心。”

      匡胤微微一笑道:“你不必多辩。你父打算造反,你多次劝谏,他却不听,这些事朕早已知道了。他让你来京,不过是想借朕之手杀掉你,他起兵就更有理由了。对吧。”

      李守节慌忙道:“陛下所闻并不确实。北汉主刘钧确实曾经派人给臣父送信,劝臣父与北汉联合,一同起兵反宋。臣父并未跟着北汉跑。为了表明心迹臣父特地派臣前来说明,并把北汉送交的密信一并带来,以呈御览。”

      赵匡胤听了,颜色略有缓和,分付李守节起来,将书信呈上。

      匡胤展开一看,李筠所上奏章,无非是表明拥护大宋之意,决不受北汉的教唆等话。果然还附有一封北汉主刘钧派人送给他的一件蜡丸书。

      匡胤看过,分付内侍将书信交秘阁入档。然后对李守节道:“朕姑且相信你父亲一次,你可以写信告诉你父,早早打消异志。在朕未当天子之时,他可以随便,现在朕既为天子,决不允许他有任何异动。至于你本人,可以安心在京供职,担任皇城使,朕另外派人前往潞州去宣慰于他便了。”

      李守节连忙叩头谢恩,口称“遵旨”而退。

      李守节这番话,说的有真有假,李筠企图联络北汉一同兴兵伐宋,这是真的,李守节几次劝谏李筠不可轻举妄动,也是真的。但李筠并本完全听李守节的话。这次派李守节来京,其目的有二,一是来探听来廷内部举动,二是献上北汉主刘钧的蜡丸书,作为缓兵之计,使宋廷认为李筠可靠,而放松警惕。

      这些小计,如何能瞒得住赵匡胤这个英明皇帝,以及他手下的赵普、苗训、楚昭辅这一班谋士。

      赵匡胤并没有完全相信李守节的话,他一方面派出使臣去潞州,还派了密探,暗中到潞州探听李筠的一举一动。

      这李筠是太原人,历仕唐、晋、汉、周四朝,特别和周太祖郭威关系密切,所以郭威把他安排在潞州任节度使,以防御北汉。柴荣即位后,北汉刘崇兴兵南下,李筠坚守潞州数月,使刘崇毫无办法攻破。因而李筠受到柴荣的奖赏,加检校大尉的荣誉官衔,一直镇守潞州已十余年。

      赵匡胤建立宋朝政权后,颁发诏书,加封李筠为中书令。李筠本欲拒绝,起兵叛乱,被左右谋士和儿子李守节苦劝而上。敷衍了使臣一番,又派儿子李守节入京,表面效忠,暗中探听消息。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6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1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辇车到达兴宁坊驸马府,怀德抢先下马,躬身于辇前,行揖见礼,司仪高呼:“请公主下辇。”宫女趋前扶下公主。怀德又复三揖,然后当先领路经入府门,登上大厅,在司仪安排下,公主东立,怀德西立,先行君臣之礼,然后双方互换位置,行夫妻之礼,进行交拜。礼毕,在宫女引导之下,进入洞房,双双在锦墩上坐下,怀德轻轻挑开公主头巾,只见公主端的生得美貌:

      粉面如花含露,朱唇一点红绛,轻拂蛾眉翠烟长,袅娜腰肢难状。秋波一转,情深似海,魂消魄荡。凤冠霞被宫妆,好似嫦娥模样。

      怀德见公主十分艳丽,不由心中大喜,那公主也偷眼看怀德,只见他:

      生就豹头燕颌,一副虎背熊腰;七尺身躯多昂扬,银盆白面福相。英气勃勃,胜似吕布,盖过云长。冲锋陷阵无人挡,不愧当朝名将。

      公主见他神采奕奕,十分威武,确实是难得的英雄模样,心中也不由十分喜欢。不由嫣然一笑,含情脉脉向怀德送去一下秋波,低头不语。

      奶娘指挥宫女,请一对新人入席,举行合之宴,夫妻饮过交杯酒,移坐床上,奶娘带着一只口袋,内装芝麻、谷子、麦子等五谷杂粮种子,绕着锦帐,一把的撒到帐长,嘴里不停地唱着俚曲,这叫做撒帐礼,取其多子之意和民间习俗也没有两样。撒毕,奶娘宣布礼成,请公主稍歇。怀德遂向公主作揖告辞,自出洞房,到前边宴会大厅,酬谢百官。

      大厅之上,宴已备好,见怀德出来,百官纷纷站起致贺,怀德谢过,随即陪同百官饮宴,并挨桌敬酒。大厅之外,管弦齐奏,一群歌女翩翩起舞,看得人眼花缭乱,这宴会一直到傍晚始散。

      怀德送罢客人,又特别谢了二位大媒,才转回内宅,陪伴公主。他二人都是重婚,更加互相仰慕,所以也不像初婚时那么拘捉,很快地便感情融洽,如鱼得水。

      不觉过了三朝,怀德偕同宫主双双进宫朝拜杜太后。太后对怀德加以勖勉了几句,传旨在宫中设宴,款待女儿及女婿,太祖和皇后,以及晋王光义夫妇,均参加了这次家宴。

      席间,太祖对怀德道:“御弟新婚,朕决定赐假一月,不过近日来,有南唐主李景,及吴越王钱俶派了使臣来贺我朝建国和长春节,而南平、楚、闽、蜀等地僭伪,还没反应,北方的北汉和辽,也在虎视耽耽。而且有些边镇节度,依然态度暖味,还恐会有变。有朝一日还得用兵。所以,御弟虽在家度假,也不可有所松懈,一旦相召,还须为国出力。”

      怀德道:“微臣省得。自当枕戈,随时听候召唤。”太祖道:“这样,朕便放心了。”

      当下欢叙至晚,怀德和公主方告辞回府。自此以后,怀德日日在家陪伴公主,欢度蜜月,不表。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6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1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其实这所谓征求意见,完全是多余的,实际上就等于去通知公主要下嫁。因为古代帝王本身就有随意指定婚姻的权力,还常常发生有下旨意把宫内宫女赐嫁给大臣的事情发生,大臣获得皇帝赐婚一个宫女,都感到无比荣耀,无人敢于拒抗圣旨,何况是娶得公主呢?一时实现,立即身价十倍。成为皇亲国戚。因而,娶得公主,一直是朝内青年大臣和贵族子弟所祈求的梦想。

      所以,太祖派了赵普和窦仪二位大臣到高府做媒,高怀德闻听之后,那有不应允之理,立即高兴地应下这门亲事。

      太祖得到赵普、窦仪的回报,立即发了几道圣旨,加封高怀德为附马都尉,赐新第于兴宁坊,又命令内务府准备嫁妆,通知钦天监选定黄道吉日成婚。这几道旨意一下,立刻哄动了东京全城,不仅仅是驸马府第忙碌装修新宅,准备新房,就是那文武百官,也在考虑打点些什么出众贺礼,以巴结讨好。所以东京城内各商店人来人往,采购物品的人,络绎不绝。商人们为此也大念“阿弥陀佛,老天保佑发财!”

      饮天监择定四月初三为公主下嫁吉期。早在喜期前三天,午门外便搭起了采楼,全城各商店、居民门外,家家悬灯结彩,以示庆祝。

      到了吉期那天,高怀德挽请苗训、楚昭辅二人到府,代为招待百官,自己身穿大红绣龙蟒袍,披红挂彩,骑上一匹赤炭胭脂马,在男方大媒窦仪陪同下,摆开全副仪仗,簇拥凤辇,笙萧齐奏,锣鼓喧天,径向宫内迎亲。

      到近午门前下马,女方媒人赵普已在宫门等候,陪同高怀德,在司仪官引导之下,进入甥馆。所谓甥馆,就是指女婿居住的地方,来源于《孟子》一书,书上说,尧把女儿许配给舜,舜去朝见尧,尧让甥馆于贰室。这里的馆,是休息居住之意,贰室就是别室。由于孟子这样讲过,所以以后历代皇帝嫁女时,都要布置一间偏殿作为招待女婿之所,称之为甥馆。又因此,古人便把岳父亦称为舅,把女婿称为甥的习俗。

      且说那高怀德和窦仪在赵普和司仪官陪同之下,进入甥馆,太祖已坐在御座上等候。由于是天子赐婚,所以高怀德仍先行君臣之礼,参拜已毕,司仪官从龙桌上捧过赐婚诏书,怀德跪听之后,又复叩头谢恩,然后立起身来,以家礼重新相见,怀德向太祖躬身一揖,太祖也立起欠身还了一揖,然后赐坐献茶,君臣对话,太祖讲了一通无非是今后结为亲眷,更应为国效忠,矢志共同削平四方割据局面,统一中国的话。怀德只是点头唯唯。

      不一时,古时已到,甥馆殿外乐曲声声奏起,怀德起身,告辞太祖,出得甥馆,只见太监、宫女夹道而立,直达内宫门外。怀德顺着这条路,到内宫门外站住,宫门太监,立刻燃起鞭炮,辟拍声中,宫门大开,只是一群宫女,簇拥着全副大红吉服头蒙红巾的公主走了出来,怀德连忙趋前,躬身揖拜,凤辇方始起行,怀德跟于辇后,直到出了宫门,到达午门之后,怀德方始上马随辇而行,前面仪仗开道,后边则是香车百辆,分别载着陪嫁的宫女百名,以及公主的嫁妆。首尾足足排到有数里之长,沿着东京最繁华的街道绕行一圈后,才到兴宁坊驸马府。沿途百姓观看仪仗的人山人海,到了辇车经过时,便都伏拜于地,不敢仰视。禁卫军夹道五步一岗地进行护卫,随替太监则不停地洒着御赐金钱。直到辇车走远,百姓们才敢抬起头来。抢捡金钱。由此可见皇家的富贵权势。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6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1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原来太祖有两个胞妹,大妹早夭,剩下这个妹妹,出嫁给原吴国泰宁军节度使米立诚之孙米福德,那米福德又不幸早逝,正当青春妙龄的少妇,便又做了寡妇。太祖可怜这妹子孤苦无依,便接回家居住。到后来太祖当了皇帝,也将她接入宫中,封为燕国长公主。

      他们兄妹感情甚好,太祖对她十分爱护,平时已经注意到妹子常常落落寡欢,临风流泪、对月伤怀。太祖本是个睿智聪明的帝王,岂能摸不透妹子心事?因此,肚子里早已打算,再给妹子物色一个佳婿,以使其终身有靠,岂可让她一辈子老终宫内。所以,今天又撞见妹子对水伤杯,心情也骤然沉重起来。忽然,他想起前几日在群臣贺寿的宴会上,那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也是强作欢笑,原因也是由于新近丧妻之故。这个高杯德之父高行周,原与自己的父亲赵弘殷是结拜兄弟,二家有通家之好,且高怀德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胸有韬略,可谓文武全才、又是自家心腹将领。虽然年纪略大,也不过比自己在上数月,与妹子年龄相差并不算大。如能将他们配为一对,实在是十分理想的婚姻。盘算了一会,便站起身来,穿戴整齐,带了太监,径出园门,乘上凤辇,去宁寿宫朝见母亲杜太后。

      太祖见了母亲,请安参拜已毕,杜太后道:“吾儿来此何事?”

      太祖道:“臣儿适才游逛御花园、又看见御妹在九曲桥上迎风落泪、臣儿以为近年来,自御妹回家,便一直精神忧郁,这是青春孀居之故,长此下去,必然会酿成大病。所以臣儿认为,应为她择婿为佳。今有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新近丧偶,臣儿觉得与御妹匹配,正属相当,不知母后以为如何?”

      杜太后沉吟道:“高怀德,不就是高行周的儿子吗?”

      太祖道:“正是此人。”

      杜太后点头道:“这人过去来过咱府内,我曾接见过,论人品,门第、才干,确是佳选,不过尚不知你妹子是否中意,且让为娘询问她的意见再说吧。”

      当下,母子又扯了一会闲话,太祖便告辞而去。

      当天晚上,杜太后召燕国长公主前来,征询她的意见。这公主正在青春妙龄,却不幸守寡,至今还依托兄长过日子,也觉得终久不是个了局,早已存有再嫁的想法,但是作为一个女儿,又不好主动向母亲或哥哥提出,现在听说这事。她对那高怀德也早已闻其英名,何况现在高怀德三十余岁,已位极人臣。那里还能找到比这更合适的人?当下听母亲说过,不由粉面通红,低头弄着衣带,喃喃地道:“女儿只听母后和皇兄安排便了。”

      杜太后听了,喜了脸色,知道女儿已经同意。第二天,又把太祖召来,向他讲过,让太祖去征求男家意见。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6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1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匡胤急召太医入宫诊治。太医道:“不过是内心忧伤郁结,外感风寒,而造成头痛发热,吃几剂散风舒肝之药,静养数日即可痊愈,没什么大病。”

      匡胤听了,遂命韩素梅住在桃花宫静养,自己上朝理事。

      匡胤自从登上皇位以来,他深知大宋政权初建,应先巩固内部,然后才能扫荡那些割据四方一隅,称王称帝的群雄,以完成周世宗统一全国的志愿。所以,他在整顿朝政,取得中央政权巩固,文武百官拥戴之后,最关心的就是那些长期驻守于外地,统治一方的节度使的态度。他十分希望各地节度使都能拥护新朝,以免内乱。

      但是,实际情况,往往难以和主观愿望相符。就在这时,派往潞州安抚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的使臣回来奏报说:“臣这次奉旨到潞州,李筠虽设宴欢迎,接受新朝任命,但宴会厅上,仍张挂有周世宗画像,酒甜之后,李筠曾抚像痛哭,后被左右慕僚劝解,扶入内衙休息,幕僚解释为李筠酒后失态所致,劝臣勿以为意。但是微臣于归京之前,又听说北汉主刘钧闻知李筠有不服大宋之意,也派了使臣去见李筠,扇动他造反。后被李筠之子节守节叩头苦谏,才算暂时未有异动。望陛下不可不防。”

      太祖听后,十分忧虑,考虑良久,决定亲写手诏,对李筠再加以抚慰,并召李守节进京,任命为皇城使,以试李筠态度。

      散朝以后,匡胤心情烦闷,先到桃花宫中看了下韩素梅,只见她正在酣睡,不便打搅。因询问宫女,知道韩素梅已经退烧、正常饮食了,方始放心。便起驾回中宫,与皇后杜丽蓉共进午餐。饭后,因为多吃了几杯酒,胸中闷热,便带了几个太监,到御花园内散心。

      不一时,到了园门,太祖命将凤辇停在园门口,自己下车,带了二三个小太监入园散心,其他人在园门等候。进入园内,果然景色不凡,不仅桃红柳绿,在新柳枝上还有几只黄鹂在跳跃追逐,穿梭飞舞,煞是好看。蓦地又传来几声莺啼宛转,悦人耳鼓,使人心神为之一振。匡胤心情大悦,站下来倾听了片刻,才迎着醉人春风,转过桃林,经过几处小桥流水,来到一处假山之下,却见那山顶有一座亭子,飞檐挑角,气势雄伟。太祖便循着石阶,往登山顶,在亭中坐下,觉得这里风势更大,由于他正在觉得浑身燥热,遇到这山顶凉风,十分舒服,便解下身上龙袍,去了冠冕,又穿内衣,而且索性连内衣的金带也解了开来,赤着胸膛,接受那凉风吹拂,真觉得畅快无比。便倚着栏杆,鸟瞰园内旖旎风光。

      猛然,他看见春明湖畔的九曲桥上,有一个宫妆美人,正倚着栏杆看湖上鸳鸯戏水,久久不动,还不时拿出手帕拂脸,好像似在擦泪。太祖认出正是自己的妹子,不由心中顿时一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6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1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陶三春道:“第一件,北平王爵由郑家后裔世代承袭。以后郑氏子孙如有犯罪当斩,一律不得处死。”

      匡胤道:“可以,可以,朕可以发下丹书铁券为凭。”

      陶三春道:“第二件,必须依王礼厚葬北平王,你要亲自戴孝到场拜祭,并在灵前认错,请英灵原谅错斩。”

      匡胤道:“可以,可以,朕不仅要亲自拜祭,还要让满朝文武官员,一律前往拜祭。”

      陶三春说:“第三件,皇帝斩不得,但你身上穿的黄袍却是斩得的。快脱下来,让我斩作二段,以解郑恩怨气。”

      匡胤沉吟一下,说:“这个,这个。”心想,受这一次污辱,化解这段冤仇,也算是郑恩最后一次胡闹吧。牙一咬,说:“好,朕答应你!”

      解下身上绣龙黄袍,从五凤楼上抛下。

      陶三春早已抽剑在手,见黄袍飘下,奋力挥去,早将黄袍斩为二段。又跳下马来,狠狠地在龙袍上用剑尖戳了十几个窟窿。仰天大笑,却带着哭声,喊道:“老郑啊,我把那昏君斩了,你放心去吧!”

      喊毕,分付亲兵,抬棺回府。

      赵匡胤见陶三春去远,登时跌倒到五凤楼中的龙椅上,双眼落泪,半晌不动。是悲是喜,是忿是恨,是苦是乐,复杂的情绪,是别人难以体会的。

      赵匡胤毕竟是个有胆识的英明皇帝。“君无戏言”的形象,他必须保持,答应陶三春的三个条件,都一一履行了。文武百官中,自然不乏有见识的人,心中都十分明白,这并不是什么错斩,而是为了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像郑恩那样与皇帝有极深关系,触犯朝纲,仍然要斩首,其他人就更不必讲了。

      自此,大家小心翼翼,不敢有一点违法越规的行为。于是赵匡胤的绝对权威,便牢牢地树立起来了。

      


    第三十七章 匡胤嫁御妹

      赵匡胤在御花园游玩,看见一个宫妆美人在春明湖畔伤感落泪。匡胤认出是丧偶寡居的妹子,不由心中同情,便想给妹子撮合一个美满婚姻。

      赵匡胤承受着精神上巨大压力,忍痛斩了郑恩,一连辍朝数日,在宫中陪着韩素梅说话,并引导她去朝见了杜太后。韩素梅的父亲韩山,本是赵弘殷部下的一员军校,后来作战阵亡,韩素梅随着寡母,一直住在洛阳军营。童年时常和胤在一块玩耍,也不断到赵府中去。这都是二十多年以前的旧事。现在匡胤领她去见社太后,说起往事,社太后也还记得。现在儿子既当了皇帝,必然会有些妃、嫔、贵人、才人等不同等级的妾媵,这些太后都不好干涉。于是依例对韩素梅作了不少赏赐。韩素梅自得知郑恩、韩龙的死讯后,内心十分不安。韩龙为人虽然庸俗,十足市侩,但是仍有可取的一面,他不忘亲情,在韩素梅处于患难之时,加以援手,赡养韩素梅和禄儿达十年之久;闻听赵匡胤当了皇帝,又不辞劳苦,千里迢迢送韩素梅入京,虽说其中掺杂有个人私利之心,韩素梅依然感谢他。至于郑恩,是个纯真朴实的好人,在襄阳时,对韩素梅十分恭敬,对禄儿更是痛爱。现在他身居王位,却由于韩素梅兄妹来京,闹出事来,以致身首异处。韩素梅想起来,不能不有些内疚。因而赵匡胤领她在宫内游玩散心,她只能强为欢笑,精神总不能完全畅快。过了几日,便病倒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6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0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赵匡胤道:“为什么不会来了。”

      陶三春道:“我把他杀了。”

      赵匡胤道:“杀了?好!他假传圣旨,冒充监斩官,是罪有应得。杀了他,也算是为三弟偿命。”

      陶三春道:“偿不得的。一个堂堂王爵,一个小小诰封八品官,相差十八千里,如何能相等。”赵匡胤哭丧着脸说:“唉,我说御妹呀!三弟已被错斩,难以还阳,朕现在也无法陪你一个活三弟,难道你还能要斩下朕的头来抵命吗?”

      陶三春听后,不由一呆,一时答不上话来。她虽然生性粗豪,但由于自幼受陶洪的教育,恪遵流传千余年的旧礼教,她还是懂得一些的。皇帝的头是斩不得的。正在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那边高怀德却插话了。

      高怀德说:“为什么斩不得?斩得,斩得!起码那契丹主述律,北汉主刘钧,那个不想斩大宋皇帝的头颅。”

      陶三春听后,不由愣了一下,心想赵匡胤的头是斩不得的呀,如自己坚持要斩,岂不成了叛逆、敌国?那么赵匡胤斩郑恩也名正言顺,自家还有什么冤可伸?

      正在犹豫,只听苗训对高怀德说:“高元帅呀,你这话可说错了。北平王忠肝包天,义胆盖地,为我大宋江山的创立,建下了盖世功勋,才能成为我大宋建国后,唯一以战功封王的大将。你怎么能把他比作化外反正,这不是给北平王脸上抹黑吗?北平王如泉下有知,也要恨你的。”

      高怀德说:“如依你说,难道郑兄弟的冤就不伸了,白白送一条命吗?”

      苗训摇头道:“山人并没说让北平王白白送命啊。人死无法复生,只有设法补偿,既使北平王冤屈昭雪,又能为北平王挣足了面子,并且取得足够的补偿,这才是最好方法。”

      高怀德说:“有啥最好办法?”

      苗训道:“北平王不能白死,要向万岁提出几个强硬条件。”

      高怀德道:“什么条件?”

      苗训微微一笑,说道:“这不能对你讲,山人也不好乱出主意,必须由北平王妃亲自向万岁提出才行。”

      他二人这一唱一和,实际上是说给陶三春听的。

      陶三春听了他们这一问一答,苗训有办法解决,不由心动,忙问苗训道:“苗先生有什么好办法,不妨说给我听。”

      苗训向前走了几步,来到陶三春马头旁边,低声对陶三春说了一大篇话,最后才说:“必须如此,如此方好。”

      陶三春点点头,说道:“就依苗先生说的办法吧。”

      抬头对着五凤楼喊道:“只要依俺三个条件,俺就不再追究此事。”

      赵匡胤在五凤楼上,早已看见高怀德和苗训在楼下站着,心里想:“有苗训在场,他必有办法解决今日这个难题。”心中便安定下来。听到陶三春要提三个条件,忙回答说:“不要说三个条件,就是三十个,三百个,朕也没有不应允的,御妹快快讲来。”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6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0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时,陶三春跳下马来,顾不得血污,把起郑恩的头颅,哭得几乎要晕过去。

      苗训慌忙对王府侍卫说:“你们还不快去弄副棺材来,北平王尸身,岂可久停在地上。午门前也得立即打扫干净。”有几个侍卫听了,飞快跑到集市上找棺木。

      高怀德劝陶三春说:“弟妹,人死不能复生,这时不是你哭的时候,郑兄弟死得冤枉,你应去找万岁爷评理,要求赔偿,为郑兄弟伸冤。”

      陶三春这才止住哭声,咬咬牙,把郑恩的头交给一个侍卫捧了。对高怀德说:“高伯伯,你平日和郑恩关系最好,难道见死不救,为什么不向万岁奏本,保郑恩一命?”

      高怀德说:“我一听郑兄弟被绑出午门,就急急来见万岁保奏,怎奈宫门太监说万岁醉酒不醒,无法奏闻,只好在门外焦急;后来苗尚书也来保奏,同样无法进宫。看看午时已到,我大叫‘刀下留人’,无奈那韩龙在一旁一个劲叫斩、斩、斩。我身为元帅,总不能知法犯法,去劫法场啊!”

      陶三春道:“算了,高伯伯别说了,我去找那昏君算帐!”

      指挥手下三百铁骑,围住宫门。陶三春在马上大叫:“快叫那昏君出来见我!”

      不一时,只见宫门顶上五凤楼中,出现了一簇人影,中间拥定一个身穿黄袍的赵匡胤。

      只听匡胤道:“啊呀,什么人胆敢造反,杀到宫门口来了。”

      陶三春望见,高喊道:“我乃陶三春!”赵匡胤啊了一声,说道:“原来是御妹,怎么气势凶凶,为了何事?”

      陶三春怒道:“你别装胡涂,那郑恩犯了什么罪,你将他绑出午门斩首!”

      赵匡胤吃惊道:“怎么,三弟被斩首了!”

      说着,痛哭出声,又说:“朕未下旨斩首,那个敢斩,御妹快讲出来,朕为三弟伸冤。”陶三春牙齿咬得格格响,喝道:“昏君,不是你下令侍卫绑出午门斩首,那个敢绑,那个敢斩,你别推得一干二净。”

      赵匡胤道:“御妹啊!三弟在大街上欧打韩龙,扯碎诰命,踩扁官帽,又到宫内辱骂朕,还说他的火气上来了。朕因喝多了酒,说‘就要灭灭你的火气’,叫人把三弟绑了,这事是有的,原是吓吓他,绑一会就放了,谁知朕因酒醉,一时便忘了,但确实是没胡下旨斩他呀!”

      陶三春道:“没有你的旨意,谁敢斩北平王。你定是下旨,派了监斩官就是证明。”

      赵匡胤随:“啊呀,还有监斩官?御妹不要冤枉朕,朕那里派过监斩官,监斩官是谁,叫他来和朕对质。”

      陶三春道:“就是韩龙。”

      赵匡胤发怒道:“韩龙胆敢冒充监斩官,速让他来见朕,问他冒充之罪。”

      陶三春道:“韩龙不会来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6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6:0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苗训道:“还有大忙,必须由元帅帮助才行,望元帅能与山人配合好。”

      高怀德道:“先生请讲,怀德听从分付便了。”

      高怀德道:“北平王被斩,陶三春必定会率亲兵来问罪。这件事的罪魁祸首,乃是那个韩龙,可是他不知趣,不赶快逃走,却在那里看热闹,还冒充监斩官。不管他这监斩官是真是假,万岁决不会承认派韩龙监斩。所以,斩了北平王,你应设法绊住韩龙,不让他离开,待三春到来,你可向陶三春指出韩龙是监斩官,这样陶三春必然要杀掉韩龙,为郑恩报仇。万岁决不会追究杀韩龙之事,这是第一点。第二就是三春到来,你明着好似帮助她,始终不离左右,待她闹一阵,火气消了,再说她收兵,防止她把事闹大,弄得不可收拾,这件事山人也在场,咱二人配合好,必然会把这场乱子制住。”

      高怀德被苗训点透,十分佩服,便道:“就这样办,怀德听先生指挥。”

      二人立在宫门之外,苗训又进一步向高怀德授计。二人正在说着,忽听丽谯楼上报时炮响,已是午时三刻了。

      高怀德叫声:“不好!时辰到了。”拉起苗训,就往午门外跑。

      韩龙却在那大叫:“时辰到了,快给我斩、斩、斩!”

      郑恩喝道:“好个韩龙,乐子死为凶神,也要将你扒皮抽筋,打入十八层地狱。”

      韩龙不理他,只是催斩。侍卫因为时辰已到,仍不见赦免圣旨来到,又错把韩龙看成监斩官,没奈何,把手中红旗挥动。刽子手见了信号,举起大刀,闪电般挥下。

      蓦地一声暴喝:“那个敢斩!”

      只见一员女将,手执流星双锤,腰悬宝剑,坐下乌骓马,领三百铁骑颈卒,从御街上旋风般地卷来,来者正是陶三春。正在家中逗着三岁孩子儿郑英玩耍,听到郑恩侍卫回府来报凶信,立即提锤上马,点三百护府亲兵,飞奔午门而来。

      远远望见刽子手挥刀要斩,陶三春大喝一声,飞马来抢救,无奈那刽子手听到喝声时,手劲已无法收回来,只差一步,郑恩的脑袋已经滚落在地。

      陶三春一见气得眼直了,胸中万丈怒火直冒,双锤一摆,一锤一个早将两个刽子手打得脑袋崩裂,去见阎王了。

      韩龙见势不好,慌忙想逃。高怀德高叫道:“弟妹,那个穿蓝袍的就是监斩官韩龙,今日的事全是他惹起的,不要放他走了。”

      陶三春一听,双腿把马一夹,早赶到韩龙背后,手起一锤,把个韩龙打得脑浆四溅,立时死于非命。

      高怀德对那几个宫廷侍卫说:“不干你们事,快去宫门口,通报给万岁知道,一切自有万岁处理。”

      那些侍卫那敢久停,等吃陶三春的铜锤,都没命地向宫门口逃去。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6:39 , Processed in 0.04981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