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12|回复: 2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熙大帝 - 第四卷 - 乱起萧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乱起萧墙》写晚年康熙择储和诸皇子之间的斗争。

作者: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当代历史小说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45年生于山西省昔阳县。自青年时期就酷爱读书,遍览诸子百家、经史典籍,尤爱专研清史和红学。近十几年来潜心创作“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共五百万言。以其广博深道的历史社会内蕴,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磅礴大气、波诡云涌的叙事布局等独具的艺术魁力,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两部作品已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5:3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全书完》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5:3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臣在。”张廷玉恭谨地答应。

       “把刚才大家提出的庙号,全写出来,由朕亲自裁定。”

       :“扎。”张廷玉伏案疾书,把已经提出的十几个庙号,全都写出来呈给胤祯。

       胤祯接过来,略一思付说:“大行皇帝一生,经文纬武,一统环字,虽为守成,实同开创。朕意庙号定为‘圣祖’最好。”说完,也不再听大伙儿的意见,拿起龙案上的裁纸刀来,划破中指,用鲜血写出了“圣祖”二字,交给了张廷玉,接着又说:

       “至于朕的年号,倒可以随便些。朕名胤祯,皇阿玛生前,又封朕为雍亲王,就取个谐音,叫‘雍正’吧。兄弟们要避讳,一律将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许的‘允‘字。这样,叫起来也方便些。”

       众阿哥见胤祯一上台就这么专横,心中未免有些不服,可是既然君臣名分已经定了,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呢?何况,这位冷面王的脾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亲王时还说一不二呢,如今当了皇上,天下臣民的生死祸福全操在他手里,你抗拒得了吗?所以,听了胤祯这话,也只好规规矩矩地磕头谢恩:“臣等领旨。”

       胤祯点了点头,继续说:“张廷玉,你来代朕拟旨。以六百里加急文书通知年羹尧,让他代朕向十四阿哥传旨,命胤礻题火速回京奔丧,可带十名随从。另外,发文全国,大行皇帝丧事期间,各部院和各地官员,一律停止调动,要各安职守,维护地方,供应前线,小心办差,不准有任何懈怠,否则严惩不贷。还有,用十万火急文书通告全国,即日起,没有朕的亲笔诏书,全国军兵,任何人不许擅调一兵一卒,违旨者,就地正法。”

       胤祯说一项,张廷玉记一项。顷刻之间,几道诏书已经写好,派太监立刻传了出去。胤祯又说:“好了,几件大事,暂且这么安排。请众位阿哥牢记父皇遗训,不要闹家务,不要寻是非。朕面虽冷,但心是热的。兄弟们不要担心,朕不会亏待兄弟们的。好,现在朕要到前边去接见部院大臣,商议大行皇帝的后事了。兄弟们都随朕一块儿去吧。”

       说完,他站起身来,略微整理了一下袍服,轻声而威严地说:

       “启驾澹宁居。”

       太监们立刻一声声地传了出去:“雍正皇爷启驾喽——”

       这传唤声,此呼彼应,回荡在深沉莫测的雪夜中,回荡在幽静神秘的畅春园里。车驾启动了,雍正皇帝坐在銮舆里,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几十年来,皇阿哥之间的骨肉猜疑,明争暗斗,已经成为过眼烟云。但党派之争造成的吏治腐败、国事糜烂的后果,却不容忽视。如今,朝廷上下,百废待兴,朕应当从何入手呢?

       澹宁居门前,传来一阵“万岁,万万岁”的山呼声,把胤祯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这山呼声,是那样的整齐,那样的威严,那样的激动人心。啊!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雍正王朝,就在这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中开始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5:3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胤祥听了遗诏,早已是心花怒放。他见阿哥们都傻呆呆地发愣,知道有人是心存不服,有人是因事出意外,还没醒过神儿来,也有的是想观望风色,他可等不及了,率先磕下头去说:“儿臣领旨。”

       老三胤祉见此情景也灵性了,既然遗命已经宣告,还有什么可争,有什么好想的呢?他也接着俯地磕头:“儿臣谨遵父皇遗命。”

       几个小的阿哥,早就跪下等着了。只是,瞧着哥哥们不吭声,他们也不敢先说话。隆科多见时机到了,与张廷玉交换了一下眼神,厉声喝道:“怎么,你们竟敢不奉遗诏吗?!”

       这句话问得严厉,老八吃了一惊,连忙说:“这,这,哦,十七阿哥胤礼还没来呢。是不是派人去叫一声,一块儿听旨。”

       老十三一阵冷笑:“八哥,别等了,十七弟另有重任。他带着丰台的驻军,已经到了畅春园门口。只要隆科多将军和张廷玉大人一声令下,即可率兵进园,剪除不遵父皇遗命的乱臣贼子!”

       四爷胤祯听了这话,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好哇,十三弟,你干得真漂亮,丰台大营一旦归我所用,老八他们就全完蛋了!突然,胤祯扑身上前,趴在康熙的遗体上,放声大哭起来:

       “皇阿玛,您老人家一生辛劳,吃尽了苦。受尽了难。您走了。怎么要把这千斤担子压在儿子身上啊……”

       他这哭,一半是真的,是为死去的老皇上;一半却是假的,是庆幸自己终于夺得了皇位。两位肩负传达遗命重任的大臣张廷玉和隆科多,急忙走上前来,将胤祯扶了起来,架着他,坐在了正中的龙椅上,高声说:

       “万岁,上有先皇之遗命,下有百官的拥戴,请万岁节哀应变,早登皇位,以孚众望,安天下百姓之心。”俩人一边说,一边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阿哥们,包括老八、老九、老十,也不得不随着大伙儿一起,三跪九叩,恭行大礼,也终于叫出了一声:“万岁!”

       胤祯擦了一下眼泪,慢慢地说:“兄弟们,张大人,隆科多将军,快快请起。万万没有想到,大行皇帝将这社稷重担交给朕。但既然到了这一步,朕不能不牢记父皇遗训,勉为其难了。现在,百事纷杂,急待料理,朕心里很乱,难以维持。上书房的人又太少,请三哥和八弟暂到上书房来,帮助朕处理一些事情。京师的防务嘛,由十三弟全权料理。好吧,咱们先把大行皇帝的庙号定下来,然后,就该去接见部院大臣,宣布大行皇帝宾天的大事了。十三弟,你到外边传旨给大臣们,让他们暂且等候,不要散去了。”

       “扎,臣领旨。”老十三怀着兴奋的心情大踏步地走了。

       一听说要为死去的老皇上定庙号,皇子们又吵吵起来。老九、老十他们,虽在形势逼迫下,向胤祯行了礼,喊了万岁,可心里能服吗?尤其是听见胤祯刚坐上龙位,就立即称“朕”,他们更是心里不痛快。此刻,他俩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无论是谁提的倡议,他们都一概反对。胤祯心里十分清楚,这哥俩是想找茬儿闹事呢。父皇在时,他俩就爱搅和,爱胡闹,甚至故意地惹老皇上生气。今天,朕刚刚登基,他们又要乍翅了。如果不压住这个邪气,今后朕这皇上还怎么当啊!他向下边瞟了一眼,冷冷地叫了一声:“张廷玉!”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5:3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众位阿哥,请暂且节哀。大行皇帝临终之前还有一道遗命。晋升九门提督、步军统领隆科多为太子太保、上书房大臣。大行皇帝的传位诏书,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边。隆科多已经去请这份传位诏书了,马上就可以回来,请皇阿哥们稍候。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位定了,还要为大行皇帝安排后事呢。”

       老九一听这话就蹦了:“什么,什么,还有传位诏书?希罕!我说张相,刚才你也在这儿。大行皇帝的遗诏是你读的,大行皇帝的遗言你也听见了,不是明明说了,让十四阿哥继位吗?”

       他这么带头一搅和,老十也上劲儿了:“对呀,大行皇帝已经说,传位给十四阿哥了,咱们都听见了嘛。老九又问了一声,大行皇帝不是还赏他一串念珠的吗?”

       老八阴沉着脸没有做声。他在焦急地等着外边的消息,计算着成文运的兵马现在到了哪里。刚才张廷玉说,隆科多受了遗命,晋升为上书房大臣。这消息对老八简直是当头一棒。看来,今日恐怕是凶多吉少。他正想趁着老九、老十在这儿胡搅蛮缠的机会,再加上一把火,赶在隆科多到来之前,捅出个大乱子。可是,其他阿哥却不干了。老五、老六等人率先出头说话::“九弟,十弟,你们胡说些什么呀?大家都在这儿听着的嘛。皇阿玛分明是说,把皇位传给四哥,你们……”

       老十跳起来打断了他们:“什么,什么?你们听错了!是十四阿哥。”

       “不,是四阿哥!”

       “十四阿哥!”

       “四阿哥!”

       好嘛,这一闹,皇子中立刻分成了两派。胤祯灰白着脸,不言不语。他又愤怒,又激动,在不知不党中,心头已经暗暗地起了杀机。他给胤祥递了个眼色,胤祥心领神会,不声不响地向门口移动着脚步。这位拼命十三郎已经准备好了,只要隆科多拿来的传位遗诏上,不是让四阿哥继位,他就要拼着性命闯出畅春园,带着外边那三千劲旅杀进园子,把皇位给四哥夺回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张廷玉眼前一亮,瞧见隆科多全身戎装,腰佩宝剑,大踏步地走进了院子。他立刻高喊一声::“都不要吵了!请阿哥们跪下,听隆科多宣读大行皇帝的传位遗诏。”

       这一声还真有效。皇子们虽然心中各有主张,但却不能不老老实实地跪下了。隆科多走到上首,清了清嗓子说:

       “隆科多奉大行皇帝遗命,向众皇子宣读传位诏书。”他展开遗诏,大声宣读,“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在朕身后,必能继承大统。着传位于四子胤祯。钦此。康熙六十一年正月。”

       没有人再说话了。原来,老皇上在十个月以前,已经定下了继承人。如今,白纸黑字,谁还能更改呢?房子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板结了,连外边落雪的沙沙声都清晰可闻。老九、老十在和八哥急促地交换着眼神。他们拿不定主意,是应该俯首称臣呢,还是该大闹一场?老八还真动了杀心,想出其不意地冲上前去,扼死胤祯。哼,老子当不成皇上,你也别想当,咱们就拼个鱼死网破吧!可是,他马上就否定了自己的念头。如今,皇上遗命已经正式宣告,众人都听得明明白白,再有任何不规矩的行动,都是违旨抗命,也都是弑君篡位。上边有张廷玉、隆科多两位顾命大臣,身边有不是自己一党的阿哥兄弟,还有那位“拼命十三郎”胤祥,他越想越怕,不敢动手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5:2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丰台大营号炮响起,三万军兵,全部出动,各自奔向新的防地。胤祥带了三千劲旅,飞马来到畅春园,在离园子二里多的地方停了下来。让十七弟在此掌握,自己却马不停蹄地进了畅春园,翻身下马,急步闯到了穷庐。这时,里边早已是哭声震天了。

       胤祥来到穷庐门前时,只见一个人面向内,背朝外,坐在门洞里的一张大椅子上。他不由得吃了一惊,近前一看,原来是武丹。胤祥脱口叫道:

       “啊,武老将军,您怎么坐在这里,风雪这么大,快回屋里暖和一下吧。”

       可是,武丹却一动不动。胤祥扑到近前,仔细审视。啊?!原来这位老将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死去了。他的头上、脸上、胡须上,早已挂满了霜花,眼睛却瞪得大大的。临死前流出来的泪水,在他那刻满皱纹的脸上结成了冰凌。


大势去阿哥奉遗命 好运来雍正立新朝 全文完

       十三阿哥胤祥来到穷庐的时候发现,武丹老将军已经过世了。胤祥被幽禁十年,他当然不知道武丹这位老侍卫重新回到皇上身边后,是怎样地日夜操劳,寸步不离地保护着皇上;胤祥更不知道,在皇上临终前的这几天,武丹心胆俱裂,而又强自挣扎着没有离开这门洞一步!当穷庐内传出第一阵哭声时,武丹肝肠痛断,他意识到,皇上已经走了,他自己的差使也办完了。他在心中叫道:“老主子啊,奴才武丹不能与您见最后一面了。主子等着,奴才这就随主子去了。”一阵急促的心跳之后他突然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他,和他那颗忠诚不渝的心,随着老皇上走了。如今,胤祥见此情景,又心疼,又着急。连忙把刘铁成叫到身边说:“铁成,你这侍卫是怎么当的?武老将军的英灵已经跟随皇上升天了,你,你怎么还让他坐在这里。快,先把武老将军的遗体请进房内供着,听候安排。”吩咐完了,便急急忙忙地进了穷庐。

       张廷玉迎了上来低声说:“十三爷,万岁已经龙驭上宾,请爷去了吉服。”

       十三爷哪儿还听得见别人说话呀!他踉跄几步,奔到皇上的灵床前,抚着康熙的遗体号啕大哭:“皇阿玛,不孝儿臣胤祥看您老人家来了。阿玛活着的时候,儿臣惹阿玛生气。阿玛走了,儿臣又没能见阿玛一面。皇阿玛原谅儿臣吧。您老人家再睁开眼,看儿臣一眼吧……”

       胤祥这一通大哭,确实是发自肺腑,出自真情。十年了,十年哪!他日日夜夜都在思念着父皇,如今被赦出来,父皇却已仙逝。他怎么不肝肠寸断,失声痛哭呢?

       在胤祥来之前,这里已经哭了好大一阵了。他这一哭,又引起了在场众人的悲伤,不管是存着什么心思,又都跟着哭了起来。这里边,最苦的是张廷玉。他自己同样的伤心难过,同样的想失声痛哭。可是,今天他重任在肩,又不能不强自镇定。他早看出来了,八阿哥和老九、老十他们蠢蠢欲动、急不可待的烦躁,也看出了四爷胤祯只顾痛哭流涕的真情。这么多的皇子全集合在这里,万一争斗起来,准敢去拉,又谁能劝得下呢?十三爷一来,张廷玉的胆子壮了。他站起身来,从怀中掏出老皇上给隆科多的那第二份诏书,朗声说道: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5:2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毕力塔,人家都说你十八件兵器样样稀松,今天爷要给你派个重差。带着你的人立即出发,把白云观给爷抄了。走了张德明那个杂毛老道,你提溜着脑袋回来见我!”

       “扎!”毕力塔响亮地答应一声,正要起身出门,却听一声断喝:

       “站住,谁也不准动!”

       众人吃惊之余,抬头一看,原来是成文运来了。只见他阴险地笑着逼近了十三爷:“十三爷,末将甲胄在身,不能请安了。请问,您这是……”

       十三爷哪把他放在眼里啊。他用手一指堂上的金牌令箭说:“瞧见了吗?十三爷我奉旨前来,处理丰台大营军务。爷如今是皇命在身。怎么,你敢不服吗?”

       成文运当然知道金牌令箭的分量。可是,他如今已经绑在了八爷的战车上,没法回头啊。他咬了咬牙,狡辩着说:“奴才是这里的主将。既然十三爷奉旨前来,为什么不和我打个招呼呢?”

       十三爷不屑地冷冷一笑:“你不配。再敢多嘴,爷立即将你革职拿问!”

       成文运放刁了:“十三爷,您太孟浪了吧。恕奴才斗胆,丰台的兵,没有我成某的将令,一兵一卒也休想调动!”

       十三爷勃然大怒:“好哇,成文运,你胆子不小,口气好大呀!竖起你的狗耳朵来,听爷告诉你。这丰台大营的兵,不是你成文运的,也不是哪位阿哥的。这是皇上的兵,朝廷的兵,你懂吗?爷我被关了十年,今日刚刚蒙赦,你可以不信我十三爷。可是,皇宫里的太监是假的吗?十七爷是假的吗?这上边供的金牌令箭是假的吗?!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如果不是十万火急的军情大事,皇上能让爷带这金牌令箭吗?你成文运胆敢藐视我和十七爷,胆敢抗拒皇上调兵的旨意,爷问你,这该当何罪?!”

       成文运心里清楚,十三爷说的全是正理。可事到如今,他无路可走啊,只好硬抗了:“十三爷,那,那你要把我怎么样?”

       十三爷斩钉截铁地说:“要你听从爷的将令!”

       成文运咬着牙根又问:“我要是不从呢?”

       邬思明多次说过,十三爷是关在宠子里的老虎。如今猛虎归山,十三爷要杀人了。他浓眉霍地一跳,厉声喊道:

       “来人,把这个胆敢藐视皇命,违抗圣旨的奴才就地正法!”

       鄂伦岱应声而出,拔剑向前,还没等成文运醒过神儿来呢,那剑已经洞穿了他的胸膛。鄂伦岱一边在成文运的尸体上蹭着剑上的血迹,一边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下边的将佐,大声说:

       “还有不服的人吗?来,试试老子的手段吧。”

       鄂伦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小子,谁不知道啊。再说,这里大部分将佐又都是十三爷手下的老人,一时,全都重新跪下,齐声高喊:

       “奴才等谨遵圣谕。”

       十三爷这才缓了口气说:“好,能忠君办差,就是好臣子,爷会为你们记功的。按刚才的分派,出兵吧!”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5:2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胤祥抚着十六弟的肩膀,看着这位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兄弟,真是感慨万分:“好兄弟,长这么大了。别哭,有话以后再说,咱们还得办差呢。”

       当下,几个人一同上马,在路上,又做了详细的商议。转眼之间,来到了丰台大营。雪夜之中,只见镇子四周,黑黝黝地立着一座座军营,却是更鼓不响,灯火皆无,冷森森,黑沉沉,显得十分恐怖。胤祥把马鞭一挥,吩咐一声:“太监进去通报,就说十六爷和侍卫鄂伦岱来劳军。”

       这里的军兵统领成文运,是八爷的死党,也是这次八爷要称兵宫闱,武力夺权的主将。何柱儿在畅春园听了八爷的暗示,飞跑回府,与等候在那里的上鸿绪等人商议。他们估计,畅春园的事不妙,八爷当皇上的希望可能要吹。看来,只有用武这最后一招了。于是,便立刻派何柱儿来丰台报信儿,叫成文运点齐兵马,立即开往畅春园“勤王护驾”。成文运当然闻风而动,马上把大小将佐全叫来了。可是,他忽然又感到有些不妥当,令旗在手,却下不了决心。为什么呢?就因为畅春园事体不明。何柱儿只是传了个口信,却并无圣旨。现在畅春园里,部院大臣、文武百官俱在,他如果贸然带兵杀了过去,上边一问:你奉了谁的诏旨,勤的哪家王、护的谁的驾,他可怎么对答呢?再说,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兵,近在咫尺而又态度暧昧,如果隆科多站在了对立一面,自己这三万人开过去,上书房大臣登高一呼,不得让人家当饺子馅给包了吗?不行,我不能轻举妄动,再等等吧。成文运正犹豫呢,忽听外边传进话来,说十六爷和鄂伦岱来了,他心中高兴了,十六爷虽说没党没派,鄂伦岱可是八爷的心腹啊!他连忙向将佐们吩咐一声,让他们稍候,便把十六爷和鄂伦岱迎了进来,请到后堂去说话。

       成文运前脚离开大厅,十三爷和张五哥后脚就进来了。这丰台大营里,十之八九的将官,是十三爷第一次遭难前一手提拔起来的。如今他们见了老主子,又得知十三爷已被皇上赦免,能不高兴吗?请安的、问好的,贺喜的,道乏的,你一言,我一语,那个亲热劲儿就别提了。连那些不是十三爷提拔的人,在旁边也跟着高兴。十三爷却没空闲聊。他知道,十六弟和鄂伦岱此刻已在后边绊住了成文运,便拿出了皇上的金牌令箭,往正中香案上一插。众将一看,全都惊呆了,急忙跪下磕头,山呼万岁。

       胤祥沉着地说:“本贝勒奉圣命前来处置丰台大营的军务,众将听令。”

       “扎!”

       胤祥巡视着下边的将佐,一边指名道姓地叫着,一边按级行赏。一会儿功夫,这些将佐个个官升一级。接着,胤祥又发布军令,命某人带所部人马移防通州,某人随自己去畅春园警卫……全都派了新的差使。末了,他指着一个叫毕力塔的人说: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5:2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现在,十三爷蒙赦了。阿兰和乔姐立刻想到,过去的日子,成了一段痛苦而又无法辩白的往事。今后,十三爷会怎样对待她们,八爷和九爷又岂肯饶过他们。唉,天大的事,莫过一死,就在这十三爷喜庆的日子里,结束生命,以报答十三爷吧。

       这一回,阿兰和乔姐可真是不谋而合了。四爷和十三爷一走,她俩就不约而同地各自回屋,又很快地出来。俩人手中,都拿着一瓶下了毒药的酒。她们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把两瓶毒酒兑在了一起,倒了两杯出来,阿兰端起酒杯,仰天长叹:“十三爷,奴婢走了。我心中只有一句话,阿兰感激爷一辈子,阿兰没有做对不起你的事。咱们来世再见吧。”说完一仰脖把酒喝了下去。与此同时,乔姐也冷笑着说:“阿兰,你以为只有你才是清白的吗?我也敢说,我乔姐虽不能算好人,可是,我对十三爷也没做过一件亏心事。”说完,也是一饮而尽。直到这时,她们才互相谅解了。两人扔掉酒杯,抱在了一起,又一同摔倒在地。她们双双自尽身亡了。

       胤祥听完四哥的交代,满腔热血奔流。他想喊,他想叫,他想说,我十三爷要干一番事业了!他快步奔进房内换衣服,可是一进门便愣住了。他的面前,是阿兰和乔姐并肩而卧的两具尸体。她俩的嘴角里,流着鲜血,可也带着笑容。胤样的心碎了,他也完全明白了。他强忍悲痛在心里说:“好,你们走了,我也放心了。我不会忘掉你们的。”他默默地拿过一件自己的披风,慢慢地、轻轻地盖在了两具尸体上。然后,匆匆换上贝勒的袍服,就在院中上马,冲出了府门。

       门前,张五哥已经在等候了:“十三爷,四爷已经奉召回畅春园了,派奴才随您去丰台。还有鄂伦岱,也奉了四爷的差遣,在前边路口等着呢。”

       十三爷一愣:“什么,鄂伦岱,他不是……”

       张五哥一笑:“哦,十三爷,人是会变的嘛。”

       十三爷感慨地说:“唉,五哥呀,我圈禁整整十年了,如今才明白,万岁爷为的是把我藏起来,保护起来。如果不是老人家这样做,我也许早就变成一堆黄土了。可是,这十年,人心变化太大,就是原来我提拔的那些人,恐怕也有变心的。咱们这趟差,关系着父皇身后的社稷安危,也关系着四爷能不能顺利登基。咱们要加倍小心哪!”

       “是,十三爷说得对,四爷也想到了这一层,怕您刚放出来,军中有人不信你,让十七爷和咱们一块去。”

       胤祥心中踏实了:“好,这就好。”

       俩人这儿正说呢,路口三匹马飞奔而来,正是十七爷胤礼和鄂伦岱,还有一名宫中的太监。十六爷胤礼扑上前来抱住了胤祥:“十三哥,兄弟想你想得好苦啊!”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5:2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殿内立时哭声一片。御医赶忙过来诊脉。可是,这位六十九岁的老皇帝的脉搏,已经停止了跳动。他去了,他怀着对大清王朝的无限深情,也怀着对不肖儿子的强烈愤怒,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了。康熙皇上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也是一位儿女最多的皇帝。他一生辛劳,有功于大清,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也为他的儿子们留下了一个花团锦簇的江山。但,可悲的是,他却没能在颂扬和痛哭声中含笑瞑目,而是死在对不孝儿子的盛怒中。假如,人真的有灵魂的话,康熙的英灵能够得到安息吗?

       诊脉的太医松开了手,悲怆地说了声:“万岁爷——驾崩了!”此言一出,殿内殿外,立刻响起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声。

       此刻的张廷玉猛然想起两天前康熙吩咐过他的话:“到时候,你要有静观泰山之崩的勇气。”他强自镇定,从怀中拿出一份遗诏,站出来大声宣告:“臣张廷玉奉大行皇帝遗命,处理善后事宜。请各位皇阿哥节哀保重,一切均按大行皇帝遗诏办理。”说完,也不理众人,径自来到穷庐门口,厉声吩咐:“张五哥,骑快马,请四爷立即进来!”

       四王爷胤祯听了皇上的临终遗言,知道自己已稳坐江山,心里又是兴奋,又是激动,可是又有十二分的不安。他策马疾奔,先回到自己的家里,把消息告诉给邬思明他们,邬思明只听了一句,就斩钉截铁地说:

       “四爷,什么都不要说了。您赶快带上性音去救十三爷,让他立刻赶回丰台,控制住那里的驻军;文觉和尚和府里的家将,保护二位世子到西山锐健营,以皇上和四爷的旨意去劳军。只要稳住他们,度过今天一晚,明日便万事全休。”

       胤祯当然不知道,此刻,皇上已经晏驾了。但是,他十分清楚,这时,是一刻千金的关键时候,他哪儿敢耽误啊!带着性音和十几名家将,如飞似的赶到十三爷府。有了皇上的金牌令箭,勿需多言便闯了进去。十三爷正在炉前吃酒呢,见四哥来了,先是一愣,又惊喜地叫了一声:“四哥,下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来了?”

       老四并不进屋,他神色严峻地站在风雪之中,高举金牌令箭朗声说:“有圣旨。”

       老十三急忙跑了出来,面北跪下:“儿臣胤祥聆听圣谕。”

       “十三弟,皇阿玛想你了,让我持此金牌令箭,赦你出去见驾。”

       胤祥趴在地上放声大哭:“皇阿玛,你还记得胤祥,你还想着我呀……”

       胤祯上前拉起胤祥,向房中呆呆站在那里的乔姐和阿兰瞟了一眼,沉稳地说:“十三弟,先不要哭。走,到后院去,四哥有话告诉你。”

       四爷把十三爷带走了,阿兰和乔姐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从康熙四十七年胤祥被拘禁在养蜂夹道起,她们就分别受八爷和九爷的指派,来到十三爷身边当奸细。十三爷对她们呢,是时时刻刻小心提防。这两个女子又都是苦命人,被人卖来卖去,饱尝了人间辛酸。来的时间长了,她们对胤祥反倒产生了同情、爱慕和敬佩之心。尤其是阿兰和胤祥有着一段特殊的渊源,更是宁死也不干昧良心的事。那次紫姑行刺,就是她暗中推倒花架报警,保护了十三爷的。可是,这份功劳,阿兰却不敢表白,甚至不敢让人知道,她还得防着乔姐呢!乔姐的心情和阿兰一样,又想护着十三爷,又要时时处处替十三爷监视阿兰。就这样,十三爷、阿兰和乔姐这仁人,在相互提防之中,度过了这十年的圈禁生活。对这两个又像奸细、又像自己人的女人,十三爷也是矛盾重重。高兴时,体谅关心,烦恼时,呵斥怒骂。阿兰和乔姐呢,又要温存、体贴,小心谨慎地服侍十三爷,又要默默地忍受十三爷的暴怒、训斥和冷嘲热讽。她们俩之间还得互相提防着。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这又爱、又恨、又妒忌、又猜疑的日子,她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呀!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3 09:56 , Processed in 0.080300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