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大道说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梵高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9-23 11:24:59 | 只看该作者
  "山旁是大片大片的麦田,海洋一样无边无际,美妙的黄色,柔和的绿色……这一切都在美妙的天空下展开,而天空则带着美妙的蓝色、白色、粉红和紫色的调子。”阿尔,这个普罗旺斯的小镇,色彩还是那么灿烂和煦,宁和的美好落地无声。
  
        这般的美丽可是浑然天成,抑或平静背后蜿蜒着悠长而动人的故事?也许当时灿若星辰,烈如闪电;如今洗尽铅华,看透世象,才能柔若月色,淡若湖光。
  
  这里,一个失意青年曾用全部身心热爱着炙热的阳光、向日葵、金黄的麦田,疯狂地作画,牺牲了理智和生命。如今,他背着画架,手持画笔的雕像伫立在他最爱的阳光之下。
     
  一张瘦削的脸庞,贫穷孤寂把福气都磨去,微驼的背,孱弱的身躯,生活的磨难逼出的泪光模糊了眼里的深邃,遭人嫌弃,他不言语,心中却藏着一个太阳,把万道霞光集于笔尖,顿时激情如电光火石;挥动那会施魔法的手,世界便展开无边的绮丽。
  
  如今“旷世杰作”的美名之下,人人簇拥,冠以当时除了质朴的信念,闪光的人格,疯狂的创造外一无所有的青年,无上的荣耀。那难以抑制的激情与生命的热血,那经历了淬火的磨砺得来的功底,无数次的失败包括被世间最美好的——爱情屡次拒绝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笃定的信仰,甚至比爱还强烈,如汩汩圣泉,给一个彷徨的青年喷薄欲出的力量,那就是——创造。
  
  创造出色彩斑斓的画卷,描绘他所看到的明丽和生动。像米勒老爹那样把他看到的底层人民的生活和那无限的温暖宁和的风光绘制出来,绘制得正确而动人。用火焰般的热情和对存在于质朴中的善与美的领悟浇灌出的画作,像一个新生命的孕育,一旦呱呱坠地眨动那最纯真的眸子,势必赢得惊喜赞叹,甚至让人泪流满面。
  
  深蓝色的星空,金黄色的麦田,孤独仰望的向日葵,硫磺般淡黄的松树,写满个性的脸庞,一幅幅画作如此生动、明亮,像是射进了阳光。他被尘世抛弃,在孤独痛苦中执着地疯狂地画着,为数不多的几个热爱生活的人从他的画里看到了温暖的热烈的阳光。
  
  尘世的车轮滚滚,带着永恒不变的喧嚣声调。这些写满一个青年孤独与痛苦,用健康和生命换来的画作,在多年以后也成了逐利的工具,赚钱的宝盆。复制品盛行其道,梵高的画作印上了可以有的一切载体,明信片、书籍、杯子、衬衫、伞,被许多懂和不懂的人赞叹着。当年梵高为了那份对艺术的敬仰拒绝了那即将轻易到来的万千财富,如今却无法拒绝自己成为金钱的源泉。
  
  即使他的画作能卖出几千万美元的高价,梵高对此也不感兴趣。甚至如果买家不能理解自己的绘画,他该是多么的生气与沮丧,宁愿收回送给一个能读懂世间温煦美色却身无分文的农夫。他只想做一个“画得好”的人,把画卖给懂画的人。不然,他就早继承了叔叔在欧洲的几个大画廊,成为影响欧洲艺术的梵高家族的显赫的经营者了。他,要跟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一起感受他们的真与纯,记录他们如何用汗水和辛勤创造自己的生活。他要用灵魂来作画。他批评莫奈:我宁愿画一个人的双眼,也不愿去画大教堂。
  
  “以这幅葡萄园的风景为例,高更。留神!那些葡萄就要涨裂,把汁水直喷进你的眼睛。喂,仔细看看这道深谷。我希望使人们感觉到,已经有成千上万吨的水从这深谷间奔泻而去。当我给一个男人画像时,我希望人们感觉到这个男人汩汩流过的一生,——他所见过的一切,他所做过的一切和他所经受过的一切!”欧文斯通是如此地了解他,尽管他们从未见面。
  
  爱上梵高画作的人一定知道一直支持者梵高的提奥,若不是他一个天才在拿
  起画笔之初就要夭折;而灵魂的感染力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在无意中看到了这个默默无闻的已逝画家的展览后,一个年轻人带着好奇去发掘这个痛苦而洋溢的灵魂,终是不失所望,他被感动得无法自已,决意用最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出画家的清贫与坚守,殉道者般的执着与困苦,那颗火热的渴望爱的心,和那寂寥的孤独,让这个伟大的人走向世界。若不是欧文斯通,梵高或许时至今日仍不为人知。他不仅读懂了他的画,更读懂了他的心。在那经济萧条的年代,人人自危,一个二十几岁的美国青年却带着满心的感动疯狂地走遍了梵高去过的所有地方,访遍所有重要的人,要为这“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做传。
  
  世间最珍贵的,不就是理解二字么?
  
  有的人,财富名利于他就如过往浮云,管他世俗间争得腥风血雨,捧得追星戴月,他有他的理想,他有他的志趣。况且名声云云,往往由无关紧要的东西引起,却掩盖了背后的真实。这是特立独行么?不是,是对生活的虔诚与笃信,对人类最朴素信念的坚守。比如要娶那个贫穷而粗俗的妓女克里斯汀;比如在博里纳日,自他走进七百米的矿井感受了矿工生活的水深火热之后,放弃做一个传教士而把自己放在和矿工一样的生活环境里,住着没有屋顶的房子,垫着茅草入眠,深用所有的钱财与力气帮助他们,即使忍受几天几夜的饥渴与热病。受着弟弟的救济生活,他难道不苦恼,可天性让他无法无视那些更帮助需要的人,挨饿受冻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因为要省钱,为了去看自己的初恋,他步行数百里;为了去求得大师的指导,他也是如苦行僧般的走了五天,终于到了,站在门前,一种强烈的自卑却击退了他,又落寞地走回。这个郁郁独行的坚毅的灵魂,夕阳把朱红色的寂寞注入他的心扉,生活的困顿和精神的磨难让强壮的他日渐消瘦,可希望却从未磨灭。
  
  现实再不济,他也未敢玩世不恭。手中的画笔未敢停止半刻,即使不吃不喝不睡觉也不能不画。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用10年的时光疯狂自学,为了画好吃土豆的一家人,他必须先把全村的农民全画一遍,描绘、打破,再描绘,再打破;为了给画作加入色彩,他又将搁下那倾注了所有好不容易有所长进的素描重头学起,一路跌跌撞撞,却从未退缩。可是,这个勤恳耕耘的人,却被家人、被同乡、被艺术商,被太多的人斥为“无用的人。”
  
  什么才叫有用的人?难道一个富有同情心,一个如甘地般虔诚地感同身受去体会世间最贫苦生活,用最慷慨的心去爱去同情的人,一个为了满腔的火焰般的爱而奔走不息的人,一个为了创造可以连温饱连健康都不要的人,不算是一个有用的人吗?只是因为他“不成功”——他没有因为违背自己的内心而做一个不分艺术好歹的商人,他没有因为不理会人间疾苦而做一个高高在上的传教徒,他没有因为讨好买主而去绘制不能打动人心的画作,不讲究吃穿,不结交绅士与淑女。
  
  一个最真实的灵魂承受着最深刻的痛苦。浓缩的痛苦在他那短暂的生命中如影随形。
  
  那双眼睛,噙着泪花,那张扭曲的痛苦的脸庞,孤寂是那么深刻的在他体内滋生、蔓延,他也多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要靠家人过活。他日以继夜疯狂地作画,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重担,却依旧无人赏识。如今,一百多年后,那样一张脸庞,一身涂料,瘦骨嶙峋,可那接纳世界的胸怀和那木讷的淳朴,深深地,深深地,打动了一个伫立前方的人。可怜的傻子啊,如果你不是这般执着,如果你懂一点点变通之道,如果你不这么急于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而愿意有一点点的妥协,你就不至于这般痛苦!
  
  可是崇高,怎能轻易妥协?那该是另一个世界的方式吧,梵高可没想过。世俗的“成功”标准埋葬了一个天才,幸好,他的画作拯救了他,或者,是他如火的生活和创造热情拯救了他。尽管这是在他逝世多年之后。
  
  当他成功之后,他该是不疯了,该不再是无用的人了,偏执甚至也该成了美德,这就是世俗的判定。名声,就是这么重要。
  
  那些他呕心沥血的画作,他欢欣喜悦的“孩子”,人间的四月天,是爱,是暖,是希望。他用他对孤独透彻的理解赋予画作最明亮的色调,去温暖那些和他一样孤独的人,去求得真正懂艺术懂生命的知音的理解与赞赏。那太阳般的色彩,让每一个看见的人惊呼。
  
  所幸,更多的人,是被他的画作所感动,即使没有任何绘画知识,在他那蔚蓝天幕下,青青草坪上的教堂前;金黄的麦田和农夫,灿烂而神秘的向日葵前,感动的暖流润过心底,而这,或多或少,也是因为他,为他的命运,顽强,孤独和爱。
  
  赫拉巴尔该是他的知音了,因为这一段话:
  
   “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我从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
  
  我想,就是这样。何必去寻求理解呢?孤独的勇敢的疯狂的追梦的人们。只管用力向前,即使被时间抛弃,你们也该在创造的涅槃中抓住永恒之光!
  
  青青的草地上,对面是大片大片的麦田,“深蓝色的星空,闪耀着星星,绿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玫瑰红色的,比巴黎的星星还要明亮。”梵高先生在自己描述的星空之下安眠,墓上,许多人放上向日葵和麦穗而不是鲜花以示纪念。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1c14cf01016rms.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9-24 09:17:06 | 只看该作者
         偶然读到《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起初觉得梵高是一个离自己很遥远的人物,因为在我身上找不到任何的艺术细胞,又怎能理解这样一位大画家的内心世界呢?但随着读书慢慢的深入,我能感觉到一个真实的梵高慢慢走入了我的思想中,27岁以前的梵高,以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做什么都失败,他也有过思考,并不断的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他尝试着做画商、牧师、书商,在矿场的那段生活,不能算作完全失败,只能说他的所作所为与那个时代不相符合,也侧面反映了梵高所拥有的高尚品质,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并且对生活充满热情,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生活的不容易。
         27岁之后的梵高,将画画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他对画画的执着,着实让人敬佩,那样的坚持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外人也难以想象。他所走入的生活状态,完全没有世俗的成功与失败,只有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追求。虽然梵高的物质生活极为痛苦,但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家面前,也因为这份爱,让我们认识了他。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10-8 08:52:56 | 只看该作者
         偶然读到《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起初觉得梵高是一个离自己很遥远的人物,因为在我身上找不到任何的艺术细胞,又怎能理解这样一位大画家的内心世界呢?但随着读书慢慢的深入,我能感觉到一个真实的梵高慢慢走入了我的思想中,27岁以前的梵高,以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做什么都失败,他也有过思考,并不断的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他尝试着做画商、牧师、书商,在矿场的那段生活,不能算作完全失败,只能说他的所作所为与那个时代不相符合,也侧面反映了梵高所拥有的高尚品质,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并且对生活充满热情,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生活的不容易。
         27岁之后的梵高,将画画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他对画画的执着,着实让人敬佩,那样的坚持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外人也难以想象。他所走入的生活状态,完全没有世俗的成功与失败,只有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追求。虽然梵高的物质生活极为痛苦,但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家面前,也因为这份爱,让我们认识了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6 19:47 , Processed in 0.0475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