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富兰克林自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富兰克林自传(英文版)》是富兰克林的自传。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790),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乔治?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
  尤其可贵的是,富兰克林在20多岁的时候,就提出以十三项美德来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使自己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臻于完美。这一举动改变了富兰克林的人生轨迹,使他后来成为世人仰慕的精神楷模,就连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和奥格?曼狄诺对他也推崇备至,将他列为成功人生的导师。

作者简介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他出生在波士顿一个小商人家庭。10岁前上过一年多小学,后来在父亲的商店里打杂。12岁开始在他哥哥经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他白天工作,晚上刻苦自学。“时间比金钱更宝贵”是他的座右铭。他靠自学通晓多种外国语,大量阅读欧洲各国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著作。他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都有很深的研究。他的第一部著作是他研究经济问题的成果。马克思在说明价值和劳动关系时,借用过富兰克林引用的一个例子,并且指出:“他是首先发现价值的真正实质的人中的一个。” 富兰克林成名之后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福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最新书评    共 1 条

vincen    先从修身谈起。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读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及了富兰克林的修身法,觉得这个方法很实用,同时富兰克林是古今中外的众位伟人中,我最推崇的之一,他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各个跨度很大的领域都有杰出成就的人。因此,对这本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读一读。      中国近代的曾国藩,也注重修身,因此最终能立功、立德、立言;虽然某些方面为人所争议,但如果抛开他身处的环境,修身也让他近乎完美。      两人在修身方面有相同之处,因曾是恪守古人提倡的道德,而富兰克林的方法可以联想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这部分内容,在第八章中,作者做了详细的介绍。      其次,学习改变命运,阅读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学习不仅限于读书,读书不一定要去上学。      上面那句话是我的一个个人观点,我按照颠倒的顺序解释。接受过15年学校教育的我,一直对现行的学校教育持批判态度,它磨灭了人的个性,抹杀了人的天赋。我认为,一个人只要有一颗求知的心,自主学习就可以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第一个创办大学的人,肯定是没上过大学的人,富兰克林就是其中一位。      富兰克林没接受过几年教育,但是通过读书等多种方式来学习。他利用印刷所的机会,彻夜攻读各种能借到的书。他可以通过读《回忆苏格拉底》学习辩证术,通过熟读改写别人的文章来训练写作,甚至通过读书学习游泳。学校的教育很多人习惯了被动学习,为考试而学习,而只有像富兰克林这样自主学习的人才知道为何而学习。      第三,人生而为创造者,创造远远比学习重要。如果某个人学到了全世界最多的知识,他可以在任何知识竞赛中轻松拿到冠军,但是,如果他仅仅是一个磁盘,存储着他人的信息的话,他除了让人惊羡他神奇的学习能力之外,未起到任何作用,他的重要性可能远远不及一个有一项创造的人。我所说的创造,是敢为人先。      富兰克林创办共读社,创办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第一个消防队,宾夕法尼亚大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神明的敬畏,这一思想贯穿全书之中。   不仅是因为,坚定的信仰能够让人战胜各种困难,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前三点都做好了,即使功成名就,万人膜拜,那也仅仅是做名利的奴隶,很难在内心深处得到真正的愉悦。      修身,学习,创造,敬畏神明,都是人的本性。富兰克林顺应本性,于是他自然而然成为了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人。     详情 发表于 2013-7-25 02:3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1:05 , Processed in 0.398979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