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书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3-4-21 09:50:47 | 只看该作者
  当初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高四的时候买的萌芽还是什么的一本杂志上有《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节选,恰好节选的那一段就是描写她高中时的一段备考生活 当时看了就觉得写的不错 。后来上了大学后就忘掉了, 买之前的几天去逛学校的书店 ,刚好就看到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当时就重新唤起了当时的回忆,立马就买了下来,还打了七折。
  买回来也是加班加点的看,差不多用了三天的时间就看完了,当时最最先看的是最后面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这一篇,当初就是冲着这个买的,不过真的看完后,现在反而没有什么大的感觉了,也许是现在时过境迁了,不再是当初在默默看书复习做试卷的复习生了,大学的种种已经慢慢的影响了我。人总是在改变。 接着就是从头往后看,第一章 惊蛰 总体的感觉挺好的,尤其是第一篇《远镇》,看了之后好有感觉,不知道是作者的自己的经历还是虚构的疑惑是根绝自己的经历再经过艺术创作的,真的挺不错的,看的时候,心就一直跟着“我”慢慢的走下去了,一直到最后。个人认为《远镇》是本书里最好的一篇,接着的再看下去,惊蛰里就是叙述她自己学习的一些经历,看她的描述专业好像是语言,跟我的一样啊,不过看她要学的课程真的是很多啊,想想我的课程,差距顿现,不知道怎么能学完,不过是才女嘛 ,就是要多学点。
  至于第二章清明,真的不和我的口味,感觉怎么不像散文,更像是言情小说,一篇继以一篇,以致后面有的没怎么看完,粗略而过。没办法,不是本人一点都不喜欢言情小说,只不过不喜欢这种类型的,抑或是不喜欢这种表述。书的最后有一个札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长电影之特色与折射,不知道怎么突然加了这一篇 ,不过也挺好的,以后看青春电影有个参照。又可惜可恨的是本人的电影看的本身就不是很多,青春电影就更屈指可数了,我看了下,她列举的电影,基本上没看过。
  最后来说说作者,七堇年,名字很好听,她说是她爸爸给取的,很不错。人又是才女,长的又漂亮(网上看图片看到了),可惜去年来我们学校签售的时候我不知道,不然一定会去的,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来一次呢?看七堇年的文章,感觉她的文字很华丽,她一直强调自己读的书不多,我认为这个也是一种谦虚,怎么可能会不多呢,不多怎么能写出这么多文章,不多怎么有这么的思绪,单凭自己凭空的想象总是不行的吧。也从网上看了一些关于她的评价,不出意外的是有褒有贬,这是肯定在意料之中的,所有的作家都会是这样,有喜欢的读者,就注定会有不喜欢的读者。当初还有看她《大地之灯》的冲动,因为看过书评和简介好像反响不错,不过有事耽搁了。现在又忙于考试复习,没时间看 了,以后有空会看的。
  总的来说呢,还是喜欢她的文字的,最起码给我一种当时的心境和感受,虽说有时候只能意会不可言谈,但有时候这些只能通过特定的文字来表达,而他们/她们则义不容辞不期而遇的站了出来,错了,应该是他们的文字站了出来。
  怎么说呢,这不能算是一个书评,最起码不是一个合格的书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3-4-21 09:50:49 | 只看该作者
    高中时读的这本书,现在已经大二了,也许再读一次会是别样感受,读的时候只觉得,我们在成长着,从懵懂无知到渐渐地开始自己做决断,这期间,我们的生活总是受着各种人或者事情的影响,其中一些我们不想要,被动的接受着甚至承受,不过,随着成长,想法和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我们也可以自己毅然决然的去做我们想做的事,去争取,去改变,去发现,去找寻自己也不了解的自己,去过另外不曾试想过的生活,看和煦的阳光,看你的善良......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3-4-21 09:50:50 | 只看该作者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堇年清明洗练的文字之间有一种别样的端谨肃然,因而得以更为清醒直接地剖白生与念的真实质地。在彼时平淡无奇的少时年岁中,我们常是因着内心无从排遣的焦灼苦闷,而选择以繁盛华丽言辞为冠冕,粉饰彼时光阴的琐碎苍白。究竟要那段因内心的空茫无着而显得分外漫长的岁月渐次行过后,回身远望辗转来路,才知晓承认那一寸寸冷暖自知的行程其实亦不过是琐碎断章的拙劣拼接,如何真有曾经认定的那般波澜壮阔。世事纷繁,难得分明,那些我们曾经当做慰藉的华丽文字,又怎经得起时间的砥砺,它们是轻而薄的泡沫,以优美如云的姿态浮在年华之表,却究竟无法潜入深深的光阴之河抵达生之内在。而堇年的写作,则是得以挽留那些注定流失的光阴和注定稀薄的爱恨之途。
     “若没有离别,成长也就无所附丽。”周国平说,即使没有生离死别,我们何尝不是时时在告别中。或者生与梦都太薄了因而不堪凭吊,而我们亦只是不愿再回想,年少时那些苦竹般细密深长的夜里,自己是如何一手撑着漫长钝重的夜,一手划下零乱的文字来的。纵然我们原不曾深入生活的内里,只是简单地将倾诉的欲望混同于所谓才华,“将自己的脆弱装裱为痛苦,并隆重展览。希望博取他人驻足和关注”,但若非那一路的苦苦前行,我们如何得以明白尘世间种种挣扎辗转不过皆是生之常态,并且学会心平气和地审视生活光鲜外表下的粗粝质地。唯有泅过光或阴之河者,才有权利以笑谑态度观审彼时在骄傲与菲薄中断续挣扎的无力感,以及在单纯到盲目的信念执念支配下轻易抛出的决绝口吻。年少生命的脆弱同盲目,究竟是于无声无息的成长磨折间被填补的,曾经令人泪下的切肤痛楚,若在这凉薄人世间能有触手可及的温暖情谊去抚平,该是如何的幸事。“我等你的好消息。”这简单到孑然的句子,内中的深长默契不可言说,然而注定散落如尘的旧物,如何代替那些诺言同想念,让我们在彼此的生命深处永久停留下去。或者,旅行亦是在山长水远的生之别途中寻觅心之去向,在看过了北方肃然静定的冷黛山峦,川城绵邈深长的苍然峡谷后,也能慨然执笔,写下“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
      堇年清省深长的文字,内中有着不动声色的悲悯。即使生命的凛冽与尖锐都已昭然若揭,她却仍然静静写下:“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她只是以文字的宁定力量为舟,试图摆渡我们于光阴的彼端。她的写作,让我们知道自己并非孤单无凭,纵然在看清了世事凉薄人情寒暖的生之年岁,也能因心有所寄而绚然微笑。
     是这样,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最后,以自己两年前的信笔之言为结,纪念那段我们终于泅渡而出的时光。
     “始终记得堇年曾如此写:如果世上有一个人,能让我对其的想念,漫长到足以使我在无眠的夜晚彻夜写一封信,然后在天亮后郑重其事地寄出——那么,这该是多么好的事情。
     我亦作此想。关于那些无从倾诉的心绪,关于那些无法重寻的岁月,自己终是缺失纪念的途径。无处安放的心事,化作一粒一粒忧艳流沙,尘埃落定处渐渐铺展成沙漠般的无垠荒凉。然而,从前那些菲薄的寂寥时光中,我们始终渴求而不得的,究竟是什么呢。仅仅是可以安置那些无着心事的所在么。但我们自以为菲薄的生命,当真完完全全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么。生命的华美是某种意义上的表象,而生命的简淡亦何尝不是。透过那些令人茫然的虚空,曾几何时以为终究无法自拔的感伤寂寞,如今看来却又能算得什么。最好的终结,亦不过,付之了然一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3-4-21 09:50:51 | 只看该作者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我知道有些人是无法忘记的,即使在你成长之初他们就已经消失。但是他们被镌刻在你的生命线上,无法磨灭。让我们终其一生为了这些印记做两件事情:怀念,或者寻找。
  
  
  若没有离别,成长也就无所附丽。
  
  我仍然持续地收到她的明信片,那些除了一个遥远的邮戳和一行清晰的地址之外再无其他赘言的纪念。我温暖并且感激地知道我已经获得了多么令人骄傲的幸福:拥有一个地址,和一个远方的人,将路途中的想念寄给你。
  
  大学提起裤子从你的身上起来,冷冷地对你说,走吧,把青春留下!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是大学上了你,而不是你上了大学——发信人:螃蟹时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3-4-21 09:50:53 | 只看该作者
       因为看到书评中太多类似于矫情的批评,我很想说出自己对七这本书的看法。
       首先得承认、从初遇七堇年开始,这本书一直是我的最爱。
       我当然知道有无数和我一样的同龄人因为堇年外表华丽精美的语句而爱上这本书,但我并不觉得落入了什么所谓的俗套。
  
      青春本就热血。青春何须矫情。
  
      华丽的文字有什么错呢。你并非没有读懂她文字里暗藏着的真挚的情感啊。
      我读远镇。七笔下美好的景致成为了新疆在我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的印象。那些带着淡淡忧伤的落日,晨光熹微的清晨,月明星稀的夜晚...她的文字给我带来太多生活以外的遐想。
     那时我的感觉是。哪怕只为读到这样的风景,这本书仍然值得我去认真阅读。
     事实证明她并没有让我后悔。除去华丽的文字外衣,书中的小情调、小情绪以一种清新自然的姿态同样让我印象深刻,感同身受。
  
     忧伤又有什么错呢。我们并非故意每天把自己沉浸在无边无际的忧郁中去故作姿态。
     真该庆幸每天三点一线的学生生活并没有让我们麻木到言之无物。
     希望大家都能够理解七文字中的忧伤只是单纯的一种情感,用更美好的姿态表达了出来。这、无可厚非。
     当然也不要以为文章自始自终都是阴郁。
     作者当时也只是个少年。对于生活的美好,景致的优美,所有微小的快乐极其敏感的少年。所以我们仍可以读出希望,读出善美,读出青春的浓墨重彩。
  
    最后。想借堇年的一段话再次表达我对【被窝】的感情。
   --成长是憧憬与怀念的天平。
     当它倾斜的颓然倒下时。
     那些失去了目光的 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安慰。
  
    七的文字。却在这样心浮气躁的年岁里,给予了我平和与安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3-4-21 09:50:54 | 只看该作者
      当我失眠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枕头边的这本书,白色的封面已经被泛黄了,心情低落的时候翻开这本书,心底里就会踏实下来,这不是药效,而是一种分散的进入,在这本书里面,特别是一些桥段,每次看都会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触,现实的压迫也就暂时逃离开心底,人总是很奇怪的,就算当时再苦涩,到了变成回忆,浮现在脑海里的总是温存的多,这本书里面记录的都是大家的曾经,八九一十的,偏颇毫厘,好些语句都不是七堇年自己的原创,可是糅合在一起又是很贴切真实,或许这也是七和别人有着的真实经历,看完被窝是青春坟墓的那一段,脑海里面就会堆起曾经的暗恋,如今的混沌暂时逃离,美美的睡了下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3-4-21 09:50:5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开始>我一直在思索我的罪恶应该得到怎样的惩罚我想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我没有让母亲得到应有的骄傲而上帝说人活着不过是为了赎罪我在于醒悟到我的存在于这个世界悖逆我对周遭失望的同时也让周遭对我失望但我想我的罪孽在我母亲那里演化成怎样的怨怒只要我心中有善且唯有善就会得到拯救</原文结束>
         为何我存在,为何不是别人代替我存在。对于父母,我就是唯一的,但即使出生的人不是我,也会有其他唯一来代替我的,唯一只不过是计划生育的空壳。对于出生这件事,父母亲并没有征得我的同意。与其说我出世是为了感恩或者赎罪,我更觉得的自己像是为了取悦的存在。出生带给他们的喜悦,成长带给他们的喜悦,取悦的功能一旦出现问题,隔阂跟操心便要产生。当然这只是我臆测的结论而已,如果这个臆测成立的话,我宁愿不要生小孩。
  
  世界的悲伤和灾难都太多,我们活在平静遥远的角落,无力怜悯——堇年的自序如是说。
         命运这个东西不是U盘,不是没设只读就可以随便擦写。生者能做的,只是见证他们发生,不光有自己的份,还要目睹别人的,对结局不管不顾的同时,还要安之若素。远镇表达予我的,大概就只有这个,淡定的境界。       人生而渺小,无力截断时间的洪流,也抵挡不了命运的车轮。但比起时间的单调与命运的空虚,却又有着与之同等甚至超越它们的东西。思想的所及的尺度,不是在时间跟空间里能够测量的。所谓成长,不过是对思想饱满的完成。
  
         幸福本身就是虚妄,它只存在于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在所谓的终点你是看不到幸福的,因为它不存在——P3
               的确,恰当非常的解释了某些事件完成之后的空虚感。追求的过程,多么美好的词,因为过程总是充满希望的吧。结果是没有希望的,有的只是成就感或者失望感。
         但是对于活着的价值,我丝毫不敢苟同。
  
  “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饱满或者空虚,完全在于自己对于价值的理解。定然有相当多的人认不清所谓的价值。大多数人活着的理由,只是由于存在的惯性,不敢选择死亡罢了。拜之所赐,淡定的境界,才变的如此重要了吧。走肉行尸,苟延残喘。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P15
              某人说的好,来到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带罪之身。欺骗、虚荣、虚伪、贪婪、狡诈、懒惰。临世至今我们犯下多少罪恶,良心逼迫我们忏悔,可属于我们的救赎在哪里,难道只有死亡的那一刻才是彻底的重生?泯灭肉体,洗净灵魂。活着对于我们来说如此稀松平常,我却又觉得那么不可思议,躯体是灵魂与世界联通的媒,来自肉体的痛苦是精神无法摆脱的负担。为了思想里虚拟出的幸福,再痛苦的经历也亦可化作幸福的垫脚石。整个种群的阿Q精神,着实令人惊叹。
         他们因为各自的孤独和软弱而希望对方多体谅和抚慰自己,但却忽略了共有的性格缺陷,且忘记了给予的前提。——P27
              并不是所有的真心都能够换回别人的真心,并不是所有给予的对象都那么慷慨。即使孩童的年纪,也会有成人世界里最冷漠的嘴脸,人性并非本善或者本恶,而是,有人性本善,有人性本恶。最冠冕堂皇的姿态,莫过于用君子之心体悟世界的高尚。人非神灵,连自己都度化不了,何必为难全世界。
         之后大多只是记事,哲理性说辞寥寥数笔,记性又欠佳,懒得再找。终要做个了结。
         生活予我们的东西,并不仅限于爱情,亲情,友情,事业这些局限。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白纸黑字里,或清丽脱俗,或天马行空的句子。都在重复这个思考,而且思考是没有国界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3-4-21 09:50:56 | 只看该作者
  至少这书:比较积极,比我当年看的那些整本整本的自杀自残援交QJ生孩子相比,这本书也只是离家出走的程度而已
  
  文字很华丽没错,但是可以看懂……看懂了也还觉得“有点意思”,虽然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来说可能这点意思等于没意思
  
  够厚,而且价格还算很公道的啦,以柯艾那票人的尿性来说
  
  作为本书的拥护者之一,这本书还有个突出特点就是跟读者保持了一定距离——旅游啊,新疆啊,土耳其啊,民谣啊左小祖咒啊,都是可以激发想象力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比较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因为好歹说的是“下了课我和某某某找到学校附近的一间画室遇到了美女和帅哥”而不是“我坐飞机去参加戛纳电影节跟人探讨了谁谁.谁.谁谁的电影以及东西间审美文化的差异随后到卢森堡吃法国大餐觉得鹅肝配87年红酒最好吃啊”……就跟要一个五岁小孩子在蓝猫和攻壳机动队中选,虽然我们一致BS前者,但是人家小孩看不懂攻壳的啦(还会嫌颜色不亮丽主角不可爱的吧……)
  
  总之说它NC也好无病呻吟也好……14-22岁读者群都是需要这种风格的啦,谁没中二过看不开过,过了这个年龄的人在看这书难免觉得矫情空洞,但是如果曾经喜欢过这种文风的话,不妨对现在的中二们和中二过的自己宽容点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3-4-21 09:50:58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我还是上高中的时候,我非常想去旅行,去远方,走遍每一个角落,见一见其它民族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可是,对于一位中学生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经济来源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了,再者,没有了解社会的中学生阅历少,要是走出自己生活的城市,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被人给卖了吧,书中人主人公的经历大概也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在现今的社会下,如果有人有这样的经历,真的算是个强人了。     不过学生在各种压力下,应该都会做一个关于自由的梦吧,不再被高考束缚,走出狭窄的教室生活。作者把这个梦用文字的方式实现了,书中的主人公走了好远,走到了中俄边境的一个小村,用一个青少年的眼睛去看这个村庄上发生的事情,用一个青少年的心去感受村庄的人情风俗。那个青少年就是这一代青少年表现出来的写照:迷茫,脆弱,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主人公对所遇到的事情的所思所感,也许,就是现在青少年的所思所感,也许他们会被学业压得很脆弱,也许会因为对社会缺乏认知而肆意挥霍今天的时光......        这本书的故事可能不切实际,但是字字句句间散发着青涩的青春气息,把青少年的稚嫩,迷茫,脆弱描写得非常尽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3-4-21 09:50:59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大一的时候,第一届的文学之新刚刚揭开序幕,我们寝室的老徐说这届冠军水平一定能超过七堇年,其实最终结果未必如此。七堇年能在19岁,这个十几岁的尾巴上写出如此深刻的《大地之灯》,这功力估计也就当年韩寒、郭敬明能比得上。
  
  七堇年跟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一样同出新概念大赛,却没有他们的大红大紫。16岁以一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夺得一等奖之后,便消失匿迹。直到遇到她的伯乐,郭敬明。可以这么说,没有郭敬明。七堇年也许没这么快收到大家的追捧。郭敬明的《最小说》让每一个想成名又有才情的年轻人得到施展的平台。
  
  最早看《远镇》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作家不同凡响。而苦于书中甚至网上没有一张作者的照片,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才能写出如此深刻的文章,抑或会是另一个不出世的张爱玲,一出道便才情满天下。后来七堇年的书越出越多,我也每本看下去。七堇年没有让喜欢她的读者失望,每一本书的质量都保持在中上以上水平。
  
  网上有人把七堇年比作“后安妮宝贝”的代表,七堇年的文字其实比安妮的温暖的多,安妮宝贝的文字是从前期的阴暗到后期渐为人妇,变得温婉。而七堇年的文字却刚好相反,从开始对世界的懵懂到后来见多世事,文字更加冷峻,挖掘的社会也更为深刻。
  
  去年七堇年脱离郭敬明团队,进入沈浩波的磨铁图书集团,对于她写出更加深刻的作品,这也许是好事,但对于书的销售量来说,未必真的能提高多少,毕竟沈浩波每年只能出版几本畅销书,而据图书数据来说,郭敬明的团队在2010年青春文学前30位的销售量上占了20个席位。虽然郭敬明团队里的作家未必个个都是才情万千,放在网上来看,更是比比皆是。但是团结的力量就是大,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不是没有道理,所以郭敬明的团队能在青春文学的排行榜上占据三分之二的销售量就不足为奇了。
  
  七堇年的书赢得读者,首先在于她高于80后同龄人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文笔。只要七堇年能笔耕不断,历史会给七堇年一个公平的结论,或是另一个王安忆,张爱玲,甚至安妮宝贝。(文:苏伦)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19:09 , Processed in 0.0466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