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龙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2:4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著名畅销书作家托马斯·哈里斯动人心魄的“汉尼拔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详尽地描述了一个连环杀人案的破案过程。小说充分展示了哈里斯的创作风格:对细节的细腻描写,对心理近乎残酷的剖析,情节上紧凑惊险的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6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28 10:01:37 | 只看该作者
  而我用心地去感知智慧,也去感知疯狂与邪恶;我知道那些同样是精神的苦闷。
                                                                    ——传道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9-4 17:36:21 | 只看该作者
  每次拿翻译本的书籍来看的时候,总是充满不安。是对翻译者的担心,同时也有对自己理解能力的不安。对于翻译出来的汉字,我本身总是带有淡淡的排斥感。
  
  事情也果然不出我所料。
  
  貌似能够让出版社出钱发行翻译本的人的翻译能力往往不及很多字幕组的免费议员。
  
  至少超过95%的执意,我觉得。翻译者仿佛没有闲情逸致把美式的对话转换成更加容易为我们所理解并感同身受的词句。
  
  尽管如此,这还是一本不错的小说。如果没有看那该死的序言。
  
  将来可能会尝试去读原文,但对于结局的不可预知感已经会在这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5 21:24:21 | 只看该作者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其实很怕看悬疑,恐怖,但是因为沉默的羔羊,还是借回家看,一看之下,无法放下,直到结束。心思起伏完全被它吸引。吓的我毫无睡意和食欲。今天看了电影,回想起原著,觉得电影拍的也非常好,基本没有太大变动,不过警察没有最后被破相,算是一种喜剧结局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16 21:56:35 | 只看该作者
  在看前几章的时候很有感觉,那个记者死后的一段就有些絮烦了。
  努力的去体会作者所说的那种被凝视的感觉。
  看过电影后再看书,没有什么悬念,结局因而显得有点乏味。
  不像《汉尼拔》那样,电影和书的偏差很大,看书和电影都十分的过瘾。
  《沉默的羔羊》可以说算是基本忠于原著,深度足够,电影甚至超越过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9 01:14:42 | 只看该作者
  在看前几章的时候很有感觉,那个记者死后的一段就有些絮烦了。
  努力的去体会作者所说的那种被凝视的感觉。
  看过电影后再看书,没有什么悬念,结局因而显得有点乏味。
  不像《汉尼拔》那样,电影和书的偏差很大,看书和电影都十分的过瘾。
  《沉默的羔羊》可以说算是基本忠于原著,深度足够,电影甚至超越过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9 04:08:46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RED DRAGON。
  这样断断续续把羔羊三部曲就看完了:RED DRAGON,SILENCE OF THE LAMBS,HANNIBAL,顺序是奇怪的倒着看的。按说还有一本前传BLACK SUNDAY,可惜于没有找到纸质的书籍,未能如愿,此处不提,希望有机会能闻上一把黑色星期天的墨香。
  
  最近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觉,国外的小说和国内的小说最大的区别不是内容不是情节,个人以为是阅读时分的感觉。国外的小说若要转换成中文字,总是经过某家翻译的,翻译水平无论如何之高,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少点韵味。就像无论如何不能通过翻译让一个外国人想象出“胸有成竹”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东西,就算解释清楚又如何?中国人看到“胸有成竹”都能理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静心一想,有意境有文水,这词用得好!老外能有一样的感受?而同样道理,一个简单的WHAT在给国人翻译过来后有可能出现很多意思而没有一个能够得上一个正确的感觉,所以我们看到的所有的经过翻译得来的外国小说都会自然损失一种韵味,不知不觉中消失,我们在看着热闹的同时丢掉了不少微妙的东西。所以我始终认为像Thomas Harris或者George R.R.Martin这样的作家就比较出色。出色并不是单指他们故事写得好,写得吸引人,思路如何清晰等等,因为无论一个作家多么出名,出于事物的双面性,总会有爱萝卜不爱青菜的情存在。只是想说,他俩这样的作家用白描的场面特别多,就像用最直观的新闻语气在叙述一个完全平淡无奇的新闻故事,别的不说,这样的写法至少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直观的句子肯定是要比意象多的句子翻译起来简单得多,清楚得多,复杂的句子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会丧失更多的韵味。而直观并不意味着平淡,白描的笔风也不意味着这精彩的小说就是一篇新闻,当你看红龙或是其他羔羊小说到一半的时候,自然会发现,哦,原来这样的小说高潮是如此的猛烈。
  
  与翻拍的电影相比较,个人以为为红龙是羔羊系列恐怖小说中最为经典的。三流的恐怖小说作家通常只会制造出一些所谓的能够让读者吓到的地方,或者是某个怪物,再或者是黑暗中发生的奇怪的事情,除了让读者肾上腺偶尔爆发就再也没有什么回忆。红龙就只是会让人微微地发寒,读得越深入就越会感觉寒意从脚底板开始慢慢包围全身。读者渐渐会跟着主人公和汉尼拔博士的思想交互而不自觉地思考,这就是恐怖之一:人认真思考起来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不然现在你可以随便想一下,你吃的所有肉其实就是尸体。而在思考的基础上,个人认为羔羊系列中最黑暗的角色,那个背披红龙,讲话带“嘶”的兔唇男浮现出来。他的出现就是红龙的恐怖之二:心理暗示。就像fighting club或者secret window之类的电影一样,自我的暗示,或者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分裂,主人公就这么追求并制造出一个臆想的自己出来,并让这个臆想越来越强大和真实,越来越能罩住周围的世界。而对于读者来说,这个臆想更像是个象征,存在于无形,心理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确实让人发寒。恐怖之三是red dargon里造型男对红龙形象孜孜不倦地追求,这种病态的,近乎于妄想症的追究,混合上汉尼拔博士在变态血性中冷静的分析思考和主人公一边探案一边挖掘并感受自己内心病态的过程,让读者的寒意一点点地积累到爆发。而这样对肾上腺持续刺激的爽快远远大于时有时无挠痒痒的感觉。至于其他让读者害怕的东西,也许就是邪恶势力所展现的那些阴暗面,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许会、就有这么阴暗的东西存在吧,人之初,恶否?
  
  以书中的引子做评论的结尾:
  
  残忍有一颗人性的心,
  妒忌有一张人性的脸,
  恐怖,是幻化成人形的神尊,
  而神秘披着人的外衣。
  ——威廉·布莱克,《经验之歌》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23 02:19:02 | 只看该作者
  知名度不如后两部<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但是精彩程度却丝毫不减.本是想在上课的时候打发时间的,想不到却从开头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好好的几节课都沉浸其中.
  尽管故事中汉尼拔不是主角,但是却是串联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
  '笔仙'在我看来比野牛比尔更加恐怖狡猾
  总之,看过后两部小说的相信不会对这部感到失望
  第一次看的相信也会一口气看完所有三步~~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12:41 , Processed in 0.0506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