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常春藤上的中国蜗牛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3-28 14:1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4:2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2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1 11:56:32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的法律视觉和文艺些的笔触,但是文笔朴实,没有惊艳的描写。更像是一种日记,欣赏作者的每天,那么那么满的每天,依然那么有激情和活力,那么努力的过着,让我羡慕而又自溃不如。在心里受挫后也依然坚强的人,有多少能做到呢?不管怎样的状态,开心和满足就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5 03:58:20 | 只看该作者
      the bar exam is an endurance test.it’s designed to shake you up, to gauge how you react under the gun.
      
           There is no way you or anyone else can know everything.the key is to learn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do you best.
      
      
      
                                                                                                
      
               "endurance test " 简单明了的两个单词,却一语道破天际。Not only bar test , but the most test , such as TOEFL ,GRE ,etc .追逐梦想的过程就是一场endurance test,每个人都在进行着一场永不停息的马拉松赛跑。
      
                我们常常说,人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EQ和IQ,却恰恰忽略和一个最重要的因素AQ(adersity quotient),即一个人在遭遇挫折和阻力是表现出来的状态。
      
               react under the gun (在手枪威逼下的反应),说的多么贴切,很多东西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达到,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做好,考平时积累和强化形成的“本能”走下去,有点儿像武侠的最高境界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食无不饱,居无不安,小人也。” 人就要在关键时候逼自己一把,在黑暗中才有可能最大化的挖掘自己的潜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9 08:49:50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我读了几天了,真的很励志。以前就听说在美国读书的人每天都好像不用睡,这本书又再次验证了。我感觉作者真的很有读书的天分,也很有热情。读书要的就是这一份热情,不仅是读书,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作者如何努力读书,看到的更加是她对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爱,从而渗透到美国的每一个角落,延伸回来中国。
          因为作者的一份热情感染了我,现在我也特别喜欢读书,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小天地。不错,很励志,很值得人一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31 12:51:4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一名正在读法学专业的学生,看到这本书,被作者的经历所深深折服,她的学习精神值得每一个法学学子学习!!!她把生活规划的井井有条,繁重的学习任务被她处理的一清二白,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那么积极,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迎难而上!她很会享受生活,能发现并欣赏身边的美!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7-31 17:23:47 | 只看该作者
      昨天上午去新图借的书,今天上午读完,用了刚好一天时间。
      
      作者是2001年出国读的LLM,比起那个时候来,国内的法学教育在国际化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的进步,很多国外的书陆续有了中译版,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也已经可以阅读原版的书籍,对于国外法律制度和文化的了解自然比那个时候要多很多。比如,作者说,去美国之前不知道多数意见和协同意见,现在只要是上过宪法或者比较宪法的学生,都知道这些基本概念。作者出去之前没有怎么读过案例,而现在的我们在本科阶段就可以选修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或者全英文授课的课程,和他们那时相比,已经幸运很多了。
      
      作者的文笔中可以看得出那种单纯的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的朴实爱国主义情感,快十年以后,我们这代人看到,即有些陌生,又有些许莫名的感动。
      
      那些没变的又是什么呢?
      他们搜索还是用Westlaw,LLM出去了一样还是得回来。JD还是一样的难申,就算读了JSD,与其留在美国一个二三流大学,很多人还是愿意回国任教……
      
      这些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法学院的学生还是一样的苦逼,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要应付海量专业课和通过率最低的律考。当然,大家也是一样地拼,一样地充满斗志。
      
      那些变了和没变的人。她在书里提到了何美欢老师,鼓励她写关于美国证券法的教科书。十年过去,何老师就已经不在了,我们零字班的孩子们甚至都没有见过她一面。作者在UPenn的导师是Jacques deLisle,这个星期刚刚来过清华,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会议第二天刚好是他生日,大家纷纷祝他生日快乐,他窘迫地笑,低头说:“唉,别说了!”样子特别可爱。
      
      无论如何,还是很佩服作者的拼劲。这会让你觉得,无论最后她有多么高的收入、多么响亮的Title ,都是她凭自己的实力挣来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1 23:09:2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是一本让人可以读完一次又一次的书。
      书中细腻的真实的感情,作者真诚的表达,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积极的态度。让人觉得很打动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1 23:20:09 | 只看该作者
      大一的时候在图书馆无意之间看到了这本书
      
      一打开居然就放不下去。一口气看完了。
      
      现在马上要大四了,又是这本书,重新点燃了我对去美国读法学院的向往。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2 00:55:11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用一天的时间将这本书看完了。佩服于主人公在美国求学阶段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勤奋、努力。深深感受到主人公对于法学的热爱,我想没有这份热爱的话怎么有如此的信念坚持下来。主人公深厚的文字功底也令我惊讶,信手拈来的名人警句、诗歌。她的才情给我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我,一个即将大四毕业的法学学生似乎没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成绩,可以说自惭形秽。也将去北京读研,我想我也该拿出她那份拼搏、执著的精神,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了~~我也要做一只执著的蜗牛~~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3 17:28:2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读爱岑的文,当作励志。
      
      一个非常好的女子,热爱生活,聪明积极,把繁忙劳累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羡慕她的状态,努力!
      
      除了那种贯穿始终的生活激情,对美国法学院制度的种种也写得相当到位,读完基本上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而毫无枯燥之感。
      
      什么时候有描写中国大学生活的书能够如此催人振奋?
      
      还是说,什么时候中国的大学教育能够让人振奋?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6 13:42 , Processed in 0.0515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