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妮宝贝系列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4:4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本书在2008年1月起出新版。不是作品集,也不是文集。是五本书的因缘,到了汇合的时日。里面的大部分书,都曾因为多次的再版,封面和版式一换再换。这一次它们将以互相统一的形式来出版。
      第一本书出版时是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61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3 01:29:18 | 只看该作者
      在一个阴天的早晨
      我拿起其中的哪本都再也读不下去
      原来,我已经过了那个年龄
      原来,我已经离失恋越来越远
      
      穿棉布的女子
      光脚穿球鞋
      林、乔
      上海
      颓废
      虐恋
      
      想起一本杂志其中一期的专题
      写写你已经过去的恋爱
      无论你想把自己那段多独一无二的感情写的多独一无二
      发现写出来都是大同小异的
      满眼充斥着的都是
      我真的很开心
      我真的很难过
      我真的很爱他
      。。。。。。
      爱到深处竟是这般无力和相似
      看吧
      你的那段惊天动地骇世恋和别人的没什么两样
      可能别人的比你还虐恋一点
      所以呀
      没有过不去的
      既然别人能走出来,你就能
      既然他能走出来,你也能
      
      不过说实话,失恋的时候读读安妮的书还是不错的
      文字挺精美,虽然没什么营养
      各种虐恋,会带给你某种程度的轻松
      觉得自己还是挺幸福的
      起码,你不变态,男主角也不变态
      如果你们俩还都是认真对待这份感情的
      即使最后分道扬镳
      你已经比这世上很多的人都幸福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3 04:36:30 | 只看该作者
      安妮的书 无法否认很容易被人误解成“少儿不宜”因其文字多为人生痛处 使人容易迷离 悲痛。但十年光阴流逝 安妮宝贝也从那个似乎愤恨这个世界的女童成为了一个母亲 成为了一个有真正生命意义的人 从《告别薇安》中厌世对宿命怀疑到《春宴》中尝试对责任的承担的女性,无疑安妮宝贝在成长 文字在蜕变。而对那些 依旧大肆厥辞一味埋怨安妮文字过于痛苦的人 我想告诉你们 世界就是这么痛。罗兰曾说过 看清这个世界 然后去爱它 。如果你连真实的世界都不想接受 不想睁眼的话 那么你永远不会爱上这世界的任何事物。
      还有的话 似乎有些跑题 不过又似乎与此紧紧相连 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安妮 莫言的文字感觉尤为可贵。 鲁迅说.中国人活在梦中。而已过近一个世纪的我们似乎还沉浸在梦中 与其说我们不敢接受 不如说是不允许被接受。中国社会对于一些事物 似乎过多赋予其意义。例如,性 暴力 同性等等之类。而这些事物并非 不播放 不去讲,便会不复存在。
      我希望 我可以在我生长的国家里 睁开眼睛 看清这个世界 然后爱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7 23:07:31 | 只看该作者
      作业-------安妮宝贝小说言语风格分析
      这位作者7080年代的人对她可能更熟悉,90年代的人可能被影响的更大,其作品内容一直有争议,在这里对其言语风格分析,内容不做评价。安妮宝贝作品中,颜色词的使用,新奇比喻,短句,四字句是明显特点。形成了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安妮宝贝曾在散文中坦言“无法拒绝杜拉斯”。读她的小说不难发现这种简练的风格对杜拉斯的承袭。
      “几乎在他们刚刚重逢时,就开始了游行。这是影片的最后一组镜头。孩子们的队伍,学生的队伍。狗。猫。逛马路的人。整个广岛都出动了,其盛况就像历次举行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活动时一样。游行队伍已变得光怪陆离。”杜拉斯《广岛之恋》
      “这一本书。有关寓意。有关心灵的历史。有关人所走上的路途。而人所作出的努力,通常是未尽。也许这已经是结果一种。莲花。这个名字,非常映衬。”安妮宝贝《莲花 序》
      句子短促但富有张力,寥寥数语但涵义丰富,是杜拉斯的标志性语言,句子前后关联不紧密,成跳跃状。安妮宝贝接受并借鉴了这种风格,语言形式感很强,作品中大量使用单句,短剧,打造简练文风。同样有标志性的句式还有对称句,例句是两两结构相同,由两个单句构成对称句式:一个长年流落在高原静默等死的女子,一个终结旧日生活准备出发的疲惫男人---《莲花》
      除了杜拉斯,张爱玲是另一个可对照和借鉴因素,张爱玲和安妮宝贝相隔半个世纪,但作品却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作品多以上海为背景,几乎都是以冷眼旁观的角度描写繁华都市的人情世俗,繁华背后的苍凉和荒芜。
      用词华丽是张爱玲的标志之一,她作品中有大量的颜色词和大量比喻等修辞。一般用来描述人物或景物陈设,安妮宝贝选择性的借鉴了这种手法,通常用来表达某种情绪。《沉香屑第一炉香》“宝蓝瓷盘里一颗仙人掌,正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子,四下里探着头,像一窠青蛇,那枝头的一捻红…白粉墙,地上铺着石青漆布,金漆案几,大红绫子椅垫……”相比之下安妮宝贝作品中颜色词使用频率稍低,同样不可或缺,“他是个英俊沉默的男人。常常穿一双球鞋。还有松绿色的肥大布裤子…她仍然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身裙子。圆领无袖,是洗得很旧的绉丝白色已经泛出黯黄,象枯萎的茉莉花瓣。他看见她的时候,她全身闪烁幽蓝的光泽。他看到她的发鬓插一朵酒红色的小雏菊…她的眼睛很明亮。描着一根细细的眼线,是凄艳的土耳其蓝。”
      张爱玲的颜色是浓艳,安妮宝贝的是冷艳。心理学中有“联觉”的心理现象,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不同颜色就能引起人不同的联想,从而影响人物心理。作家对特定色彩符号的选择和搭配了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安妮宝贝作品中蓝,白,黑三色使用频率最高。蓝是诡异的,静谧的,忧郁的代表;黑是神秘,白是纯净,而黑白常常放在一起使用,表达肃杀死亡之意。无论色泽浓重还是清淡,冷色调为大多数。例如“黄”是暖色调系,但在她笔下却常是“枯黄”“暗黄”“褐黄”,绿色象征生机和活力,却常常是“苍绿”“灰绿”“苔绿”,红则是“暗红”“血红”,表达暴力和血腥。从颜色词中可以反映她作品的清冷格调,通过颜色词的阅读感受,可以感受出作者的态度。
      精妙的比喻是作家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钱钟书曾说“相比的事物间距离越大,比喻的效果愈新奇创辟。”张爱玲与安妮宝贝二人对比喻的使用都不按常理出牌,这些奇绝比喻往往给作品增添别样色彩。说起比喻,张爱玲经典的朱砂痣和蚊子血,明月光和饭粘子不能不让人惊叹;安妮宝贝在《彼岸花》中形容小至与Frank的感情“一件奢侈的晚礼服,不怎么穿,但有兴趣。买来后挂在衣橱里,也不怎么去看它。知道它很昂贵,但不实用”安妮宝贝的比喻抽象新奇,在内容上违反了人们习惯的情,事,理。乍看风马牛不相及,但喻解一注释,读者立刻心领神会。
      有人说安妮宝贝的写作是一种符号式写作,她笔下的词总是重复出现,类似的人,事物,故事,重复出现的内容烘托出某种氛围。作品中人名一般为一个字或两个字,有的篇目甚至没有人名,只用代词代替,很多名字反复出现这些人名成为安妮宝贝作品风格的特征之一。早期短篇作品,人名常表现为一个符号,作者关注的是情绪表达本身,并不关注人物,因此不少作品甚至没有人名的出现,结合早期作品绝望的,凛冽的感情可以发现,单调的人名重复有助于表达这种感情。后期作品风格改变,人物丰满起来,人名的选择也明显区别之前的作品。
      ==============================
      前半段算是没结尾的作业,就因为一时激动报名去讲这节课,本来不是讲安妮宝贝的结果被坑,临时改的,过程各种坎坷,所幸结果还不错。
      好吧看到安妮宝贝这个名字多少人陷入了“这般女子那般女子”的状态,剩下的估计就是想吐槽的。先从自己说起,人常说,看的懂人家矫情说明自己也矫情,或者心里矫情过,不然怎么如此敏锐,对,就是这样。
      第一次看她的书是高二,在此之前,看的多是沧月的新武侠,看多了有段时间写作文都那个味儿,还好年轻的语文老师挺喜欢,他说有股苍凉劲儿,哎哟我有这么高端么。买的第一本是《八月未央》,看的第一本是《蔷薇岛屿》,当时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觉得天底下就自己就悲伤,没人能懂,看着她的冷峻态度觉得自己就应该这样。
      《八月未央》多是短篇,故事并不复杂,情节疏离,言辞清冽,多是繁华背景,颓废人生,情绪大多阴暗,女人和男人在一起,有争吵有激情有温暖有分离,大多不圆满,似乎爱情就是用来伤害自己,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不想说联系社会环境或者作者经历什么来证明观点,简单的说,这种情节就是男女之间的常态,只不过忙于生活的太多人根本无心在意这些,只有文艺青年想用故事记下来,她的主人公没有太多可以描述,帆布鞋,棉布群或者海藻长发,也成了一个标志,我们可以说这是她潜意识里的自己,也可以说她懒到用一个模式来塑造所有主人公,但不得不说这正好体现了她故事的本身,人物似乎从来没有变过,类似“皮袜子”结构,她想说的是故事,有男人有女人,所以我想她的目的达到了。
      《莲花》算是转型之作,有人说不习惯,我没看完,对她的书入迷也就高二那一年,虽然书的内容可能误导青少年,但这完全得看个人智商,如果你看了就非要去搞得要死要活,割脉喝药那也只能为你捉急,反正我没有,唯一的改变就是情商变高了,不再喜欢少女时期暗恋的小伙,并且知道不要说太多废话,有些情绪拿笔记下比说出来有价值,就这而已。《莲花》之后文笔趋向平和温暖,安妮宝贝是一个标准文艺青年,她善于表达的多是情绪,而后是风景,现在还有访谈,这三方面是不是可以看做表达自身,关注外物,乐于沟通,她没有大的变化,即使再其作品最受争议的时期,一直按照理想的方式进行。她并不超越现实,只是虚化了,让读者看到契合自己的一部分,她也不会多做解释,冷暖自知。随着作者年纪长大,故事中凌厉的女人不见,清醒纪后素年锦时,安妮走四方,再到杂志《大方》,跟着心走,没有违背自己,这算是我喜欢的文艺范。不看她的书很多年后发现越来越多的的安妮体,不算吐槽只说我见到的,或多或少沾染了这种气息,说些看似深刻的断章,生怕别人看不见,什么寂静向暖安然于甜,什么自己要如何成为淡淡的女子,你寂静安然了还在这躁动什么,在安妮宝贝成为一种标志被被抨击后这些人迅速倒戈,说自己如何女汉子,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想干什么的“伪文青”,不知意义何在。
      概括一堆果然是费劲的,就这样算了。
      看到这里解释一下,不褒不贬,心智正常的年轻人看看无妨,因为有些篇目曾经喜欢所以点了推荐,未必有收获,无感也无害。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28 12:31:59 | 只看该作者
      三年前,高一时。从《告别薇安》开始。或许确实黑暗气息浓厚,却给予我前所未有的安宁。开始改变。开始阅读安妮的一系列书,省着钱一本本买下。从此,爱上看古诗词、名著、文学、哲学......到《眠空》,一种新的震撼。重新感觉对问阅读的迷恋而非为阅读而阅读。如对话一般,由此部分联系到的东西,竟在后面找到回应。欣喜非常。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7-30 20:13:59 | 只看该作者
      很反感"宝贝"这个词被这样大庭广众地用出来. 最初听见"安妮宝贝"的名字,觉得这个作者一定是个作女,所以也不由自主地抵制她的书. 
      
      看第一本安妮的书实在是机缘巧合(也许冥冥中我还是喜欢她的).201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去打羽毛球,结果去早了,又不想坐在球场里无所事事,东逛西逛到一个小破咖啡屋,点了杯货不真价不实的咖啡,遛到书架前,一眼看见安妮的<<彼岸花>>混在一堆金融管理的书中.比起无趣无聊骗人钱的金融书,我还是不情不愿地选了安妮的书.哪知道,这场无意的邂逅居然导致了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收集!
      
      我不否认,安妮的书确实有点阴暗,有点消极,有点厌世, 甚至传达着一种"负能量". 不管是短篇小说或者散文, 都透露些许黑色, 可是很配上海, 看上去奢靡浮华实际上空虚寂寞, 两者在调子上是契合的. 上海很另类, 总是小家碧玉般精致, 不似北京的磅礴大气, 没有沾染广州的铜臭粗俗, 清高得需仰视才行. 安妮骨子里也是这样. 她的小说里有横刀夺爱的男女小三, 但是我恨不起来, 反而很同情他们, 悲哀地坚守着最后一丝自尊. 尤其是她的女主角们, 没有一个是传统典型的上海女人,那么光彩鲜亮,让人侧目, 反而有点儿落魄,怀旧, 又好像不食人间烟火, 让人,特别是男人, 怜惜, 倾慕. 我常想, 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小三, 和我抢老公,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敌得过,估计心一软, 将老公拱手让出, 因为连我都舍不得伤害的女孩子, 何况是男人呢, 而且觉得她可能比我更需要爱.
      
      我其实不推荐她的书给年轻人, 因为可能会打击他们初涉人世的积极性, 也不推荐给年过半百的老人, 因为他们会对之嗤之以鼻, 觉得是一群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在无病呻吟. 我只想把她的书留给自己, 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点一盏台灯独自拜读, 与我心有戚戚焉.
      
      可能骨子里, 我也是这样子的一个人.
      
      另: 喜欢安妮的书, 但是不喜欢她喜欢舒淇, 有点不合拍. (不过这轮不到我在旁边指手画脚)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7-30 20:44:07 | 只看该作者
      安妮宝贝,是一个早早听说的女子。最初是在一本喜欢的杂志上,一个质朴无华的专栏,左下角是作者的照片——在一片绿墙前穿白色长裙的女子,看不清容貌,只觉得不食人间烟火却并不是孤芳自赏。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1 10:24:07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这本书的风格,带着淡淡的忧伤和颓废的气息,生活的很堕落,但感情很强烈很深刻。喜欢这本书带给我的的感觉。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7 03:23:20 | 只看该作者
        看安妮,你要坚定自己,因为里面的东西实在是太晦涩。向你讲述一种不同的生活,忧伤和的女子和男子,在不同的城市,掩盖痛苦,苟延残喘。长长的黑发,迷离的眼,午夜出走。是一种堕落的美。大多数女子都是有伤痕的,谜一样的人。爱一个人,奋不顾身,固执,脆弱,敏感,破碎的完美。普通的打扮,为了生活出卖自己,出走,离散,最后的原点,生命的终结。极力逃脱,却也逃不过命运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02:16 , Processed in 0.0455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