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ythewa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44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8:03: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
    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
    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当是之时,吏治
    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
    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於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於奸,黎民艾安。
    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吕氏已败,遂夷侯封之家。
    孝景时,晁错以刻深颇用术辅其资,而七国之乱,发怒於错,错卒以被戮。其後
    有郅都、宁成之属。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
    於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
    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柰宗
    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间氏宗人三百馀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於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
    守。至则族灭?间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
    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
    “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
    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
    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
    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
    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
    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
    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於是遂斩郅都。
        宁成者,穰人也。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
    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皆步入府,
    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於是善
    遇,与结?。久之,郅都死,後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於是上召宁成为中尉。
    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
    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
    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陂田千馀顷,假贫民,役使数千
    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於
    郡守。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44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8:02:4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
    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缪西
    王。”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
    终不治产业,以?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於春秋,
    其传公羊氏也。
        胡毋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
    公孙弘亦颇受焉。
        瑕丘江生为?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
    持节使决淮南狱,於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
    通者,至於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44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8:02:2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
    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
    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於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
    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
    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
    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
    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
    臧吏,後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
    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
    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於大夫、
    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於申公。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
    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
    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於首;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
    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
    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
    “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於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
    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後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
    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
    “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
    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徵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
    已九十馀矣。固之徵也,薛人公孙弘亦徵,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
    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後,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
    皆固之弟子也。
        韩生者,燕人也。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韩生推诗之意而
    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自是之後,
    而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孙商为今上博士。
        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
    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於是乃诏太常使掌故
    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
    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
    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欧阳生教千乘儿宽。儿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
    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儿宽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
    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是时张汤方乡学,
    以为奏谳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宽。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
    著书、书奏,敏於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
    以儿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张汤死後六年,儿宽位至御史大夫。
    九年而以官卒。宽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谏;於官,官属
    易之,不为尽力。张生亦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徵,不能明也。
        自此之後,鲁周霸、孔安国,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孔氏有古文尚书,
    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盖尚书滋多於是矣。
        诸学者多言礼,而鲁高堂生最本。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
    书散亡益多,於今独有士礼,高堂生能言之。
        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帝时,徐生以容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徐延、徐襄。
    襄,其天姿善为容,不能通礼经;延颇能,未善也。襄以容为汉礼官大夫,至广
    陵内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户满意、桓生、单次,皆尝为汉礼官大夫。而瑕丘萧奋
    以礼为淮阳太守。是後能言礼为容者,由徐氏焉。
        自鲁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传易,六世至齐人田何,字子庄,而汉兴。
    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川人杨何。何以易,元光元年徵,官至中大夫。
    齐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阳相。广川人孟但以易为太子门大夫。鲁人周霸,莒人衡胡,
    临?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於杨何之家。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
    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於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
    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
    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
    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
    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当死,
    诏赦之。於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4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8:02:0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於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
    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
    邪道兴,於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後
    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馀君无所遇,曰“苟有
    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
    法,其辞微而指博,後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
    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於齐。
    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之属,皆受业於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
    魏文侯好学。後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於战国,懦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
    学者独不废也。於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
    显於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亢术士,六?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
    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於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
    合?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
    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
    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故孔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
    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夫齐鲁之间於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
    然後诸儒始得?其经?,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太常,诸生
    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於是喟然叹兴於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
    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徵用,然孝文帝本
    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
    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於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
    士。自是之後,言诗於鲁则申培公,於齐则辕固生,於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
    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川田生。言春秋於齐鲁自胡毋生,於赵自董
    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
    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制曰‘盖闻导民以礼,
    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屋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故详延天下方正博
    闻之士,咸登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议,与博
    士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广贤材焉’。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
    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
    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
    地,本人伦,劝学?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
    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已
    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
    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
    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弟可以为郎中
    者,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辄罢
    之,而请诸不称者罚。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
    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治礼次治掌故,
    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以上,补
    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已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
    诵多者,若不足,乃择掌故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功令。
    佗如律令。”制曰:“可。”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
    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
    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
    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馀人。申公独以诗
    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43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8:01:4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
    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
    之人乎!”上默然。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馀人。黯请间,见高
    门,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
    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因予
    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今纵不能,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
    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
    乎?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馀人,是所谓‘庇
    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
    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後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於是黯隐於田园。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
    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予,然後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
    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
    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
    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
    过大行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
    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
    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
    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
    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後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
    居淮阳。七岁而卒。
        卒後,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诸侯相。黯姑姊子司马安亦
    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昆弟以安故,
    同时至二千石者十人。濮阳段宏始事盖侯信,信任宏,宏亦再至九卿。然卫人仕
    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
    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
    时。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於?,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
    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
    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
    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饣鬼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
    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
    以为贤於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後。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
    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
    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
    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
    太守。数岁,以官卒。
        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
    居郡,卒後家无馀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わ
    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
    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
    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4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8:01:2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於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
    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
    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
    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
    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
    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
    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
    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
    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ト内不出。岁馀,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
    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
    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好直谏,数犯主之颜
    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
    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不为礼。然黯见?未
    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
    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
    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
    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於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後病,庄助为请告。上曰:
    “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
    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
    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
    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於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
    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
    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
    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
    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
    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
    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於
    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
    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
    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
    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
    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於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
    如发蒙振落耳。”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
    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
    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
    後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
    甚。”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4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8:01:0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
    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於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
    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
    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
    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
    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後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
    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
    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困。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
    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
    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
    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
    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
    “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
    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
    “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
    受也。”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
    “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
    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
    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
    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
    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
    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
    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
    “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子产病死,郑民号哭。公仪子见好布而
    家妇逐。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4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8:00:4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太史公曰:诗之所谓“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信哉是言也。淮南、衡山亲
    为骨肉,疆土千里,列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谋
    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此非独王过也,亦其俗薄,臣
    下渐靡使然也。夫荆楚亻票勇轻悍,好作乱,乃自古记之矣。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43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8:00:3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王欲发国中兵,恐其相、二千石不听。王乃与伍被谋,先杀相、二千石;伪
    失火宫中,相、二千石救火,至即杀之。计未决,又欲令人衣求盗衣,持羽檄,
    从东方来,呼曰“南越兵入界”,欲因以发兵。乃使人至庐江、会稽为求盗,未
    发。王问伍被曰:“吾举兵西乡,诸侯必有应我者;即无应,柰何?”被曰:
    “南收衡山以击庐江,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
    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东收江都、会稽,南通劲越,屈︹江淮间,犹可得
    延岁月之寿。”王曰:“善,无以易此。急则走越耳。”
        於是廷尉以王孙建辞连淮南王太子迁闻。上遣廷尉监因拜淮南中尉,逮捕太
    子。至淮南,淮南王闻,与太子谋召相、二千石,欲杀而发兵。召相,相至;内
    史以出为解。中尉曰:“臣受诏使,不得见王。”王念独杀相而内史中尉不来,
    无益也,即罢相。王犹豫,计未决。太子念所坐者谋刺汉中尉,所与谋者已死,
    以为口绝,乃谓王曰:“群臣可用者皆前系,今无足与举事者。王以非时发,恐
    无功,臣愿会逮。”王亦偷欲休,即许太子。太子即自刭,不殊。伍被自诣吏,
    因告与淮南王谋反,反踪迹具如此。
        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
    闻。上下公卿治,所连引与淮南王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
    衡山王赐,淮南王弟也,当坐收,有司请逮捕衡山王。天子曰:“诸侯各以其国
    为本,不当相坐。与诸侯王列侯会肄丞相诸侯议。”赵王彭祖、列侯臣让等四十
    三人议,皆曰:“淮南王安甚大逆无道,谋反明白,当伏诛。”胶西王臣端议曰:
    “淮南王安废法行邪,怀诈伪心,以乱天下,荧惑百姓,倍畔宗庙,妄作妖言。
    春秋曰‘臣无将,将而诛’。安罪重於将,谋反形已定。臣端所见其书节印图及
    他逆无道事验明白,甚大逆无道,当伏其法。而论国吏二百石以上及比者,宗室
    近幸臣不在法中者,不能相教,当皆免官削爵为士伍,毋得宦为吏。其非吏,他
    赎死金二斤八两。以章臣安之罪,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毋敢复有邪僻倍畔之意。”
    丞相弘、廷尉汤等以闻,天子使宗正以符节治王。未至,淮南王安自刭杀。王后
    荼、太子迁诸所与谋反者皆族。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之美,欲勿诛。廷尉汤曰:
    “被首为王画反谋,被罪无赦。”遂诛被。国除为九江郡。
        衡山王赐,王后乘舒生子三人,长男爽为太子,次男孝,次女无采。又姬徐
    来生子男女四人,美人厥姬生子二人。衡山王、淮南王兄弟相责望礼节,间不相
    能。衡山王闻淮南王作为畔逆反具,亦心结宾客以应之,恐为所并。
        元光六年,衡山王入朝,其谒者卫庆有方术,欲上书事天子,王怒,故劾庆
    死罪,︹榜服之。衡山内史以为非是,?其狱。王使人上书告内史,内史治,言
    王不直。王又数侵夺人田,坏人冢以为田。有司请逮治衡山王。天子不许,为置
    吏二百石以上。衡山王以此恚,与奚慈、张广昌谋,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日夜
    从容王密谋反事。
        王后乘舒死,立徐来为王后。厥姬俱幸。两人相妒,厥姬乃恶王后徐来於太
    子曰:“徐来使婢蛊道杀太子母。”太子心怨徐来。徐来兄至衡山,太子与饮,
    以刃刺伤王后兄。王后怨怒,数毁恶太子於王。太子女弟无采,嫁弃归,与奴奸,
    又与客奸。太子数让无采,无采怒,不与太子通。王后闻之,即善遇无采。无采
    及中兄孝少失母,附王后,王后以计爱之,与共毁太子,王以故数击笞太子。元
    朔四年中,人有贼伤王后假母者,王疑太子使人伤之,笞太子。後王病,太子时
    称病不侍。孝、王后、无采恶太子:“太子实不病,自言病,有喜色。”王大怒,
    欲废太子,立其弟孝。王后知王决废太子,又欲并废孝。王后有侍者,善舞,王
    幸之,王后欲令侍者与孝乱以?之,欲并废兄弟而立其子广代太子。太子爽知之,
    念后数恶己无已时,欲与乱以止其口。王后饮,太子前为寿,因据王后股,求与
    王后卧。王后怒,以告王。王乃召,欲缚而笞之。太子知王常欲废己立其弟孝,
    乃谓王曰:“孝与王御者奸,无采与奴奸,王︹食,请上书。”即倍王去。王使
    人止之,莫能禁,乃自驾追捕太子。太子妄恶言,王械系太子宫中。孝日益亲幸。
    王奇孝材能,乃佩之王印,号曰将军,令居外宅,多给金钱,招致宾客。宾客来
    者,微知淮南、衡山有逆计,日夜从容劝之。王乃使孝客江都人救赫、陈喜作
    ?朋车镞矢,刻天子玺,将相军吏印。王日夜求壮士如周丘等,数称引吴楚反时
    计画,以约束。衡山王非敢效淮南王求即天子位,畏淮南起并其国,以为淮南已
    西,发兵定江淮之间而有之,望如是。
        元朔五年秋,衡山王当朝,过淮南,淮南王乃昆弟语,除前?,约束反具。
    衡山王即上书谢病,上赐书不朝。
        元朔六年中,衡山王使人上书请废太子爽,立孝为太子。爽闻,即使所善白
    嬴之长安上书,言孝作?朋车镞矢,与王御者奸,欲以败孝。白嬴至长安,未及
    上书,吏捕嬴,以淮南事系。王闻爽使白嬴上书,恐言国阴事,即上书反告太子
    爽所为不道弃市罪事。事下沛郡治。元狩元年冬,有司公卿下沛郡求捕所与淮南
    谋反者未得,得陈喜於衡山王子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以为陈喜雅数与王计谋
    反,恐其发之,闻律先自告除其罪,又疑太子使白嬴上书发其事,即先自告,告
    所与谋反者救赫、陈喜等。廷尉治验,公卿请逮捕衡山王治之。天子曰:“勿捕。”
    遣中尉安、大行息即问王,王具以情实对。吏皆围王宫而守之。中尉大行还,以
    闻,公卿请遣宗正、大行与沛郡杂治王。王闻,即自刭杀。孝先自告反,除其罪;
    坐与王御婢奸,弃市。王后徐来亦坐蛊杀前王后乘舒,及太子爽坐王告不孝,皆
    弃市。诸与衡山王谋反者皆族。国除为衡山郡。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0-1 21: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43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8:00:1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王日夜与伍被、左吴等案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王曰:“上无太子,宫车
    即晏驾,廷臣必徵胶东王,不即常山王,诸侯并争,吾可以无备乎!且吾高祖孙,
    亲行仁义,陛下遇我厚,吾能忍之;万世之後,吾宁能北面臣事竖子乎!”
        王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怅然曰:“上宽赦大王,王复
    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г衣也。”王怒,系伍被父母,囚之三月。复召
    曰:“将军许寡人乎?”被曰:“不,直来为大王画耳。臣闻聪者听於无声,明
    者见於未形,故圣人万举万全。昔文王一动而功显于千世,列为三代,此所谓因
    天心以动作者也,故海内不期而随。此千岁之可见者。夫百年之秦,近世之吴楚,
    亦足以喻国家之存亡矣。臣不敢避子胥之诛,愿大王毋为吴王之听。昔秦绝圣人
    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转负海之粟致之西河。当是
    之时,男子疾耕不足於糟糠,女子纺绩不足於盖形。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
    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百姓力竭,欲为乱者
    十家而五。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
    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
    “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
    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於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
    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
    ?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於是百姓悲痛相思,欲为乱者十
    家而六。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
    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於是百姓离心瓦解,欲
    为乱者十家而七。客谓高皇帝曰:‘时可矣。’高皇帝曰:‘待之,圣人当起东
    南间。’不一年,陈胜吴广发矣。高皇始於丰沛,一倡天下不期而响应者不可胜
    数也。此所谓蹈瑕候间,因秦之亡而动者也。百姓愿之,若旱之望雨,故起於行
    陈之中而立为天子,功高三王,德传无穷。今大王见高皇帝得天下之易也,独不
    观近世之吴楚乎?夫吴王赐号为刘氏祭酒,复不朝,王四郡之众,地方数千里,
    内铸消铜以为钱,东煮海水以为盐,上取江陵木以为船,一船之载当中国数十两
    车,国富民众。行珠玉金帛赂诸侯宗室大臣,独窦氏不与。计定谋成,举兵而西。
    破於大梁,败於狐父,奔走而东,至於丹徒,越人禽之,身死绝祀,为天下笑。
    夫以吴越之众不能成功者何?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方今大王之兵众不能十分吴
    楚之一,天下安宁有万倍於秦之时,愿大王从臣之计。大王不从臣之计,今见大
    王事必不成而语先泄也。臣闻微子过故国而悲,於是作麦秀之歌,是痛纣之不用
    王子比干也。故孟子曰‘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是纣先自绝於天下久矣,
    非死之日而天下去之。今臣亦窃悲大王弃千乘之君,必且赐绝命之书,为群臣先,
    死於东宫也。”於是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即起,历阶而去。
        王有孽子不害,最长,王弗爱,王、王后、太子皆不以为子兄数。不害有子
    建,材高有气,常怨望太子不省其父;又怨时诸侯皆得分子弟为侯,而淮南独二
    子,一为太子,建父独不得为侯。建阴结交,欲告败太子,以其父代之。太子知
    之,数捕系而榜笞建。建具知太子之谋欲杀汉中尉,即使所善寿春庄芷以元朔六
    年上书於天子曰:“毒药苦於口利於病,忠言逆於耳利於行。今淮南王孙建,材
    能高,淮南王王后荼、荼子太子迁常疾害建。建父不害无罪,擅数捕系,欲杀之。
    今建在,可徵问,具知淮南阴事。”书闻,上以其事下廷尉,廷尉下河南治。是
    时故辟阳侯孙审卿善丞相公孙弘,怨淮南厉王杀其大父,乃深购淮南事於弘,弘
    乃疑淮南有畔逆计谋,深穷治其狱。河南治建,辞引淮南太子及党与。淮南王患
    之,欲发,问伍被曰:“汉廷治乱?”伍被曰:“天下治。”王意不说,谓伍被
    曰:“公何以言天下治也?”被曰:“被窃观朝廷之政,君臣之义,父子之亲,
    夫妇之别,长幼之序,皆得其理,上之举错遵古之道,风俗纪纲未有所缺也。重
    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南越宾服,羌?入献,东瓯入降,
    广长榆,开朔方,匈奴折翅伤翼,失援不振。虽未及古太平之时,然犹为治也。”
    王怒,被谢死罪。王又谓被曰:“山东即有兵,汉必使大将军将而制山东,公以
    为大将军何如人也?”被曰:“被所善者黄义,从大将军击匈奴,还,告被曰:
    ‘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於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绝人。’
    被以为材能如此,数将习兵,未易当也。及谒者曹梁使长安来,言大将军号令明,
    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
    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王默然。
        淮南王见建已徵治,恐国阴事且觉,欲发,被又以为难,乃复问被曰:“公
    以为吴兴兵是邪非也?”被曰:“以为非也。吴王至富贵也,举事不当,身死丹
    徒,头足异处,子孙无遗类。臣闻吴王悔之甚。愿王孰虑之,无为吴王之所悔。”
    王曰:“男子之所死者一言耳。且吴何知反,汉将一日过成皋者四十馀人。今我
    令楼缓先要成皋之口,周被下颍川兵塞に辕、伊阙之道,陈定发南阳兵守武关。
    河南太守独有雒阳耳,何足忧。然此北尚有临晋关、河东、上党与河内、赵国。
    人言曰‘绝成皋之口,天下不通’。据三川之险,招山东之兵,举事如此,公以
    为何如?”被曰:“臣见其祸,未见其福也。”王曰:“左吴、赵贤、朱骄如皆
    以为有福,什事九成,公独以为有祸无福,何也?”被曰:“大王之群臣近幸素
    能使众者,皆前系诏狱,馀无可用者。”王曰:“陈胜、吴广无立锥之地,千人
    之聚,起於大泽,奋臂大呼而天下响应,西至於戏而兵百二十万。今吾国虽小,
    然而胜兵者可得十馀万,非直?戍之众,钅几凿棘矜也,公何以言有祸无福?”
    被曰:“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兴万乘之驾,作阿房之宫,收太半之赋,发
    闾左之戍,父不宁子,兄不便弟,政苛刑峻,天下熬然若焦,民皆引领而望,倾
    耳而听,悲号仰天,叩心而怨上,故陈胜大呼,天下响应。当今陛下临制天下,
    一齐海内,?爱蒸庶,布德施惠。口虽未言,声疾雷霆,令虽未出,化驰如神,
    心有所怀,威动万里,下之应上,犹影响也。而大将军材能不特章邯、杨熊也。
    大王以陈胜、吴广谕之,被以为过矣。”王曰:“苟如公言,不可徼幸邪?”被
    曰:“被有愚计。”王曰:“柰何?”被曰:“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
    朔方之郡田地广,水草美,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臣之愚计,可伪为丞相御史请
    书,徙郡国豪桀任侠及有耐罪以上,赦令除其罪,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
    朔方之郡,益发甲卒,急其会日。又伪为左右都司空上林中都官诏狱书,逮诸侯
    太子幸臣。如此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武随而说之,傥可徼幸什得一乎?”王
    曰:“此可也。虽然,吾以为不至若此。”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玺,丞
    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
    汉使节法冠,欲如伍被计。使人伪得罪而西,事大将军、丞相;一日发兵,使人
    即刺杀大将军青,而说丞相下之,如发蒙耳。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08:02 , Processed in 0.04973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