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亮和六便士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1#
发表于 2012-8-29 17:39:43 | 只看该作者
  毛姆的文笔还是很吸引人的,所以当初就很畅销。他用一种简练的叙事语言剖析人性,情节富于故事性,人物各具特色,不武断的做评论,某些评论非常精妙,有一点点让我联想到契诃夫,冷静理智,不诉诸感情和直觉,引人思索,只不过契诃夫多了点苦寒地带的悲怆。他不迂腐,机智,很懂得驾驭文字,虽然也有一些可怕的情节,但却不给人怪异和罪恶的感觉。不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种冗长而激烈的内心戏,来渲染烘托罪恶或是恐惧,毛姆仿佛是不加判断的,置身事外的叙述罪恶,因为他把恶作为人性的一部分接纳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2#
发表于 2012-8-29 17:39:4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彻头头彻尾地看完这本书,有几处还非常小心,生怕自己的粗心会误掉些什么。非常地被思特里克兰德吸引。这种吸引是毛姆本身用自己谦逊的常凡,以及书中描述到的不同性格人对生活的追求,与思特里克兰德艰难异常的超脱过程的对比形成的,它最终在毛姆的那温暖的手牵引下,告诉我们不再压抑,更有勇气地面对内心对更狂放不羁的自由的饥渴。
  怎样活着才是有意义的?这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人象我一样在图书馆里找两三年,用两三年时间才搞明白这东西从先哲那里找不着,书里没有,我们也不愿承认,这答案其实一直都在我们心里。象《闻香识女人》里 Slade 中校说的: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也如同施特略夫一样,他从来就知道什么是好画,并希望能说服身边的每个人收藏思特里克兰德;但是他却不能象思特里克兰德一样追求。这只有一样的答案,也是因为这:too damn hard(太他妈难了),这个世界却是为这些有些天生(如尼采,查理),有些中途(如思特里克兰德)勇敢追求的人准备的,从前是这样,现在更是这样,将来更更是这样。
  
  我得谢谢傅惟慈精心的翻译。每当气馁时,我知道我能从这本书里找到勇气。
  日记中附高更画作两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3#
发表于 2012-8-29 17:39:43 | 只看该作者
     花了近两周的时间终于读完了<<月亮和六便士>>,虽然在文章开始那篇"译本序"里,还有毛姆的第一篇章里,我并没有耐着性子仔细的读下去,甚至在看完他的第一篇章里我产生了想放弃继续读下去的念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说的更明确一点,我庆幸自己最终一字一句的把它仔细的读完.....不管是对毛姆本人还是对他所描写的查里斯 思特里克兰德.我都是怀着敬佩之情的...我没有那样的勇气可以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包括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完全不理会别人,只为自己,孤零零地一个人活下去",我也没有那样的耐心仅仅因为对方桀骜不驯的性格和不被世人接受的才华或者因为其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活逸事便对他的大半生付诸于大量笔墨去描绘,并且不惜人力物力几经周折去搜集其生平的事迹....思特里克兰德,他应真真的是一个终生跋涉的朝圣者,永远思慕着一块圣地.世界上有些人渴望寻获真理,他们的要求非常强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叫他们把生活的基础完全打翻,也在所不惜.而思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一个人...
    
    毛姆说"虽然我们没有明确意识到,说不定我们还是非常重视别人看不看重我们的意见,我们在别人身上是否有影响力的;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视,我们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对这种意见丝毫也不理会,我们就讨厌他.我想这就是自尊心中最厉害的创伤."
    
    毛姆又说"一个人可能完全不理会别人吗?生活中无论什么事都和别人息息相关,要想只为自己,孤零零地一个人活下去是个十分荒谬的想法.早晚有一天你会生病,会变得老态龙钟,到时候你还得爬着回去找你的同伙.当你感到需要别人的安慰和同情的时候,你不羞愧吗?...你身上的人性早晚会渴望同其他的人建立联系的."
    
    是的,我们这些寻常人,不可能完全无视别人的感受天马行空的活的自我,也许你会说,那些让自己厌恶的人,那些你已经与起绝交的朋友们,是完全可以不用去理会的.那么,除此之外呢?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至少有那么一两个人是你必须要理会而且在意的,他们,则变成了你的软肋...而我们,只有在异常生气或者绝望的那一瞬间想过"我想自己一个人呆着,没有任何人来打扰"之类的问题,而这样的情愫,只有在那么一瞬间会迸发出来,随后便被我们称之为"理智"的东西勒令退缩了回去...没有留下一丁点的痕迹.....于是我们便一如既往的在乎别人的看法,一如既往的活在人群中间.甚至在没有人陪伴的时候都不愿意自己去吃一顿午饭.只是因为不想坐在人声鼎沸的餐厅中间尴尬的一个人咀嚼着饭菜,我们认为那叫孤单....而当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决定一个人生活的几天后,只消一场病痛或者无来由的嫉妒旁人似密间的谈话,软弱便立刻不由分说的让你急需想找个人来安慰....哪怕只是陌生人...于是,我们便又低三下四的乞求着那些刚刚被自己斥责和发誓再也不来往的人们给自己一些关怀....是这样的,我们无法真正一个人过活,我们总是用那些条条框框的规矩和冠冕堂皇的理由来麻痹自己..末了,我们给自己造就了另外一种别样的生活,而我们自己也历练出了另外一种性格与之相适应....
    
    毛姆说"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达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好象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的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落在屋子里"这类话"
    
    应该说,即使那些"他们"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而在我们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达给别人的时候,我们却与"他们"错过了,是的,在那些我们共同产生过交集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错过了...我们没有那种好奇去深究为什么错过了,也没有耐心向那些前来打听根究的人解释原委....于是,他们最终成了"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的人"而我们也成为了"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达给别人的人....
    
    你开始发现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也不是如以往一样自以为的了解他,同时,在某个时刻,你甚至更可悲的发现,你一直以来以为的那个十分了解你,曾经向周遭的人炫耀的说比自己都更了解自己的那个人,他其实没有自己想象中的了解你.....于是,那些我们都不了解的部分,那些事,就沉淀成了秘密..永远的搁置在那里.没有人想要去碰触甚至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不了解对方也不被对方所了解的....于是,在睡不着的夜晚,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最终,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都是孤独的...
    
    毛姆说"爱情在男人身上只不过是一个插曲,是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务中的一件事,但是小说却把爱情夸大了,给予它一个违反生活真实性的重要的地位.尽管也有很少数男人把爱情当作世界上的头等大事,但这些人常常是一些索然寡味的人;即便对爱情感到无限兴趣的女人,对这类男子也不太看得起.女人会被这样的男人吸引,会被他们奉承得心花怒放,但是心里却免不了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这些人是一种可怜的生物.男人们即使在恋爱的短暂期间,也不停地干一些别的事分散自己的心思:赖以维持生计的事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沉湎于体育活动;他们还可能对艺术感兴趣.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把自己的不同活动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间隔里,在进行一种活动时,可以暂时把另一种完全排除.他们有本领专心致志进行当时正在从事的活动;如果一种活动受到另一种侵犯,他们会非常恼火.作为坠入情网的人来说,男人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儿地干这种事."
    
    是的,在你经历了几次爱恋之后,这样的道理便成为一种真理扎根在你的心底,你常常用此勉励自己,提醒自己下一次恋爱不要太过投入,你常常可以很清醒的劝戒身边的朋友们不要过多的付出..并在她们向你哭诉或者求助的时候在心底里暗自嘲笑她们的愚蠢..一边用那些道理,事例来慰抚她们,一边说着"瞧,不听老人言..."也许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嘴角都是微微上扬的...而你也十分清楚,若真正的爱上了,即使是自己也无法像男人们一样理智而又清醒的爱着....于是,你对自己说"既然知道那是一杯毒酒,既然知道自己看到后会饮鸩止渴,那就把那杯毒酒搁置在自己的视线之外..."于是,你说"我只求在自己经历那么多伤痛之后可以淡然的看待这些,即使不能十分的理智,也不要过于痴迷的好..."
    
    最后,在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仍旧在想,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毛姆让他为这样一个性格怪癖的人花费如此多的笔墨...与其说是思特里克兰德身上反映出的那种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倒不如说是他自身的那种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性格,以及他傲视一切的生活态度吸引着毛姆...换到任何一个社会,我们都会无法用世俗的观念去接受如此的一个人,即使他有着无与伦比的才情...那些所谓的"伦理道德"在他身上不曾起到任何约束的作用.而他的那些我们认为如同恶棍一样的生活琐事和为人处世的方法,都是让人在惊叹的同时又不禁佩服他的勇气的...即使在现世,也很少能有人像他一样用大半生的时间努力冲破束缚在自己身上的那些观念.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牺牲掉自己拥有的一切,不计较舒适的生活环境,不计较一切物质条件.....因此,这样的一个人,他一生的所经历的事迹最终就犹如他的作品一样.....在许多年后成为被后人广泛瞻仰并流传于世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4#
发表于 2012-8-29 17:39:43 | 只看该作者
  月亮=崇高的理想与追求;六便士=低贱的人品与生活
  我钦佩斯特里克兰德的勇气与决绝;我鄙视斯特里克兰德的人品与行为,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忘恩负义,完全是一条会咬农夫的蛇。再崇高的理想,再伟大的艺术,也掩盖不了其人性的黯淡。月亮的光辉无法照亮他的人生,只有六便士而已(刚读了一半)
  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怎么去做一个艺术家,难道艺术家就不是人不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5#
发表于 2012-8-29 17:39:4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是半个高更,和他一样,我们都在工作之外,在内心之中,有一个更深沉的追求和向往,但充其量也只是半个高更而已,我们谁又能有勇气,把现在仍在身后,去追求自己的向往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6#
发表于 2012-8-29 17:39:43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的结局是让我意想不到的.
  其实作者最初已经把主人公最终的结局预示了,一部不算太长的小说,我却看了将近一个月,因为主任公的想法是我这颗俗人的脑袋所不能理解的.可以说他死得很惨,但是他经历了自己人生里最闪亮最明媚的那些年.
  值得的.
  
  高更的画作我非常想欣赏下.呵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7#
发表于 2012-8-29 17:39:43 | 只看该作者
  我为这本书打了4星,这并不代表我不喜欢这本书,只是因为我看《刀锋》在先,因此期望会更大一些。
  
  月亮和六便士说的是一个理想和现实的故事,按照大多数人的说法——月亮代表皎洁闪亮的圆圆的理想,六便士代表卑微渺小的生活(六便士是英币中的圆圆的小单位)。而主人公是一个选择了月亮的画家——高更。
  
  高更的塔希提的故事我在中学的美术课上听过,高更的画也被印在各册美术书上作为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作品。这些超越normal人的印象主义艺术家们,往往生活悲惨,艺术道路崎岖,因此讲述这些画家的故事通常都感人肺腑(比如《梵高传》,看的我几乎郁闷的不想再看第二遍)。但是毛姆大人完全发挥了他善于讲故事和无法停止对漫漫人生思索的特长,超越了画家的生平,与其说他刻画了一个更触动人心的画家形象,不如说他刻画了一段更生动的抛弃六便士而追求月亮的人生梦想。
  
  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超越了故事,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触动心灵的段落(以下两段感谢豆瓣manasarovar的摘录,参见http://www.douban.com/review/1193450/)。
  
  或者智慧:
  
      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楚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孓然独处。也许正式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平静。。。
  
  或者完美:
  
      在想象中,我仿佛看见一艘双佹大帆船,这个年轻人正在船上干活,他浑身赤裸,只在腰间围着一块蓝布;天黑了,船儿和一个管货的人员坐在帆布椅上自由自在地抽着烟斗。斯特里克兰德的孩子同另一个小伙子跳起舞来,在暗哑的手风琴中,他们疯狂地跳着。头顶上是一篇碧空,群星熠熠,太平洋烟波淼茫,浩瀚无垠。
  
  扔下月亮与六便士,你突然想起今年你依然和多年以前一样没有停止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你就是tmd无法离开那个六便士。就如同你爱的拉里,他一直在到处晃膀子,而你依然奔波在合乎情理的那条路上。但是坐在沙发上,超过一分钟的安静就会不由自主质问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这样苦难的存在由谁创立和主导?在文明崩溃之前人类何去何从?——因此越来越沮丧于自己的无知。
  
  或许,在多年以前,毛姆大人他也和我一样为此困惑和忧虑,所以他讲了一个月亮和六便士的故事,然后多年过去了,他又讲了一个更好的刀锋的故事。而我,只需要继续坐在曾经让我烦恼的沙发上,翻开这些故事,知道多年以前曾经也有人为此困惑和忧虑,就足够好了。
  
  总是会有人选择月亮——因此社会才能发展;但是也是总有人会选择六便士——因为有我们才能让天才们成为卓尔不群的天才。
  
  所以,我又可悲的满足了。
  
  这样一个故事,我又怎能不爱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8#
发表于 2012-8-29 17:39:43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的人生~
  很欣赏主人公,很少很少的人会为了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做出如此大的牺牲,能下如此大的决心,也很少很少的人即使牺牲了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所以,主人公是值得的也是幸运的~
  月亮和六便士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第一次知道<月亮和六便士>是从一个热爱美术的年轻人口中,给我讲了这个动听的故事,当时很喜欢很喜欢,存在了记忆里~
  后来买了书,狂看n遍~
  主人公就是高更,一个我很崇拜的画家~
  <月亮与六便士>,月亮那么高,那么可望不可及,后来我选择了六便士~后来我有些恨自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9#
发表于 2012-8-29 17:39:43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他总在和现实中的你唱反调,你却一直不肯抛弃他,甚至你觉得他,才是真实的你,而那个大家眼中的你,根本不是你。
  
  他常常被你忽略,就像你会因为工作的忙碌,而疏忽家人一样。你对他的爱,也像是对家人一样,不会因为时间和距离而消逝,而是越来越深刻。你想守护他一辈子,没有他,你的灵魂就不完整,你就不再是你了。
  
  他不乖,他有着偏执的坏灵魂,每当你安于现状的时候,他都会跑出来捣乱。他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路上,永远折磨你的灵魂,永远干扰你的判断,但是你离不开他,也不想离开他。
  
  他让你看见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他怂恿你去追,成功或者失败,都是你自己的事,他不负任何责任。他让你更诚实,他让你更勇敢,他让你看清你自己,和你的梦。
  
  但是你不是他,你有作为大人的身不由己和责任,你不能像他那样任性固执,你没有舍弃一切的决心和勇气,因为你根本不能。你不怕面对众人的议论和眼光,但是你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你觉得自己不能那样做,尽管你真的想。
  
  王尔德说,为富有诗意的事业破产是一种荣誉。但是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破产的资格,多数人还是渴望没有风浪的、安定的生活。
  
  为什么不能两全呢?可不可以在工作时间努力工作,下了班之后再做真实的自己呢?我最享受的,就是一个人的独处时光,那时候的我,真诚实啊。我什么都对自己说,后来我却忘了自己曾经说过什么。忘了也好。
  
  但是我心里的孩子,他会钻出来提醒我,他让我看见很多美好的人事物,他让我懂得思维的乐趣,他让我一直年轻。他让我可以在某一段时间里,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但愿我永远不会遗失他,但愿我能永远保留做梦的权利。即使什么都不能实现,即使什么都没有。
  
  我想,我能理解画家的心情,他那么执著的奔向艺术的方向,不是为了功成名就,也不想要拯救谁的灵魂,而仅仅因为那是他真正在乎的事。他想要那么做,他必须那么做,他只能那么做,仅此而已。他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作品,而在于他对自己诚实,对梦想勇敢。世界上就是要有这样一些人,值得我们去爱。我们爱的不是作品,而是艺术家的灵魂,孩子般的灵魂。
  
  喜欢他们,就像喜欢最初的自己,看见他们有任何成就,就像自己取得成就,一样的开心。如果你爱他,请用力的,好好的爱,但不一定要让他知道,被他看见;如果你不爱他,请默默走开,或者轻声说出一些诚恳的意见,但是不要伤害他,一定不要。
  
  他是我的孩子,是我灵魂的一部分。对他的爱不是崇拜,而是疼惜。如果他能一点一点,实现他的愿望,你会觉得自己也是幸福的。你不会嫉妒,不会抱怨,而是感觉到安慰和幸福。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关怀下,一点一滴的长大。
  
  真正的艺术家,总有孩子的脾气和纯真,让我们好好保护他,保护我们自己的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0#
发表于 2012-8-29 17:39:43 | 只看该作者
  书籍可以使人进步,也可以让人发疯。这是我最想说的。我想我大概成东方不败了,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看着自己矫情肤浅的文字,非常无语。激情也已经磨失殆尽。内心充满恨,目空一切,眼高手低。刚开头就不想写了。未完待续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06:02 , Processed in 0.0457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