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道说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座城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今晚在人艺的实验室剧场里看了《一座城池》的话剧。
  刚才看了原著的简介,发现话剧的改动还是蛮大的,所以这不算是个书评吧,只是有些感慨罢了。
  嘻嘻哈哈,虽然读不出什么深刻的东西,但就我的欣赏水平,我感觉还是不错的,演员都很养眼,在这样的周末能看看话剧的生活估计以后也不会很多了。
  是个很小的剧场,离演员很近,感觉我小声说话都能被演员听到似的。在我的旁边就是音响和灯光老师,有时候走神往侧面看,还经常和他们四目相对。。。呃。。。
  整个过程我都很陶醉在这种文艺范的气氛里,觉得这样的生活很不错。
  回来的路上问一起看话剧的同学,一个纯粹的理工科学生,他说这就是无聊!!!!!还劝我们以后不要看韩寒了,突然觉得他说的还蛮有道理的~~~
  “郭德纲是俗,但是韩寒属于无聊”,大概是我们太闲了吧,总喜欢庸人自扰,生活没有目标,每天沉浸在爱情的伤感当中,以为在自己的小情绪发点感慨,舞文弄墨就是文艺了。我们太懒了,太怕麻烦了,好多现实的东西把我们吓的已经不敢迈出第一步。房价太贵,难道就是我们找不到好工作,挣不到钱的借口吗?我们总说即使挣得太多也买不起房子,那就不去挣钱了吗?你以为你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其实未必。
  有些事是水到渠成的,想的太远,太窄只会让自己没有信心活下去。
  话剧没什么不好,但也没有羡慕和向往的必要,它只是生活的调剂,这个我已然走在路上的人生之路也许就是我最好的选择,没必要羡慕,没必要忧愁,如果再让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与当初不同的路吗???
  也许现在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十段
  
  【1】
  
  我无所事事的厉害,所以感觉到时间的拖泥带水,但是奇怪的是,它虽然来得缓慢,但是去得飞快。当我回头看看的时候,已经记不得昨天做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昨天没有做什么事情。
  
  摘录理由:忧伤的鬼打墙
  
  【2】
  
  世界上真是有很多人没有安全感,而且想来人应该大抵上都是这样。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要把这些所谓的安全感全托付在一些身外之物上,比如房子或者在银行的存款。这地球是如此不可靠地悬在宇宙中,地震、战争、经济崩溃等等会随时把我们的身外之物夺走。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随时要失去的东西能给人带来安全感。
  
  摘录理由:问天问地问神马
  
  【3】
  
  无论你是个多么崇高的人,得到一笔横财总是比得到自己的劳动所得要高兴很多。
  
  摘录理由:没什么特别的理由。
  
  【4】
  
  流传是比流产更可怕的事情。
  
  摘录理由:如果你曾经身陷过流言和流产这两件事情,你就明白理由了。
  
  【5】
  
  在奇异的生活里,我们学会了一种奇异的本领,那本领就是不回忆。我们如同优秀青年那样只往前看,虽然我们的目光比较短浅,只看见了今天之后的一天。
  
  摘录理由:试图说点哲理,结果最后一句还是鬼打墙。
  
  【6】
  
  什么叫社交名媛,就是看见街上任何一个超过五千元的包就能准确知道它价格的姑娘。这个女人的爱好就是在周末将自己打扮得光鲜,出入各种虚伪无聊的派对,认识各种伪上流社会的人物,然后不知是进行社交还是射交,最后在半夜时候坐奔驰回家。所以,我明白了,原来社交名媛就是打车去坐车回的意思。
  
  摘录理由:就是喜欢恶趣味和下半身的段子。
  
  【7】
  
  那些明明都是下流的人,为什么凑到一起就叫上流社会了呢?
  
  摘录理由:你说这是为神马?
  
  【8】
  
  自己被这个社会戏弄了,所以必须继续戏弄这个社会的别人。
  
  摘录理由:现实。
  
  【9】
  
  天色已经全黑了。我发现这个城市的电力瘫痪了。街上没有路灯,碰巧的是,今天还没有星星和月亮。这时候,我发现,其实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漆黑并不是漆一样的黑。这是一个难得的没有人类杰作——电力和自然杰作——星月的晚上,但是我们却能看见。在灰色的夜色里,人类的建筑其实才是最黑的东西。
  
  摘录理由:这是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段,还有什么比人类本身更邪恶更巨大的城?
  
  【10】
  
  人世间的事情莫过于此,用一个瞬间来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多年的时间来慢慢拷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东西。
  
  摘录理由:为神马?
  
  <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喜欢的书之一.很早以前看过,自认为很精彩,韩寒的黑色幽默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至.最近却常常看到别人说这本书不知所云.无奈.
  感觉就像是你说你看到个超级大美女,可别人看过后却说她是凤姐的双胞胎妹妹- -, (韩少我真的不是故意拿它跟凤妹比的T T) 所以我现在正好无聊所以赶快来评个五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一座城池写的让人很紧张,为什么紧张呢,因为小说虽说是写的诙谐幽默,但是中间穿插着不少灾难,还有离奇但又预示着什么的梦境,主人公和配角过去与现在的穿梭,回忆与现实、理想与现实、吹牛逼与现实的不断交映,让人心里很紧张,很有张力,然而韩寒用他特有的幽默,让这段张力又不至于过大。
  其实文章的结尾让人很摸不着头脑,配角们的结局没有交代,主人公的结局没有交代,没有一个喜剧或者悲剧的终结,没有爱情的归属,甚至小说有些内容让我勿以为这是一部科幻小说,科幻到最后竟然离奇到最高点后戛然而止,“我”怎么了,“永久妹妹”怎么了?韩寒都没有交代,这种开命题的小说让我很头疼,因为我这个人真的很直觉,“直觉”用韩寒的话说就是“不用脑子”。
  文中的小C是我挺感兴趣的女孩子,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子(从文中她来月经的时间来算,她也就12、3岁,妇产科没白实习),为什么对“我”这么一个毫无前途又爱吹牛逼的主人公(当时在上大学)爱的死去活来,不离不弃,最后又为什么不了了之。后来想想,我突然发现我也有过这么一段时间,一个女孩,2了吧基(这里绝对是褒义),就是喜欢你喜欢的不行,也说不上喜欢你什么,我真的挺欣赏这样的女孩子,虽然最后她们的命运总是充当男孩子成熟的阶梯,而跟男主角的最后完美结局毫无关系,但我觉得她们真的很伟大。
  韩寒还有一个观点我挺欣赏的,“如同C一样。人世间的事情莫过于此,用一个瞬间来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多年时间来慢慢拷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东西”。我们虽然抓住了很多个瞬间,但总是被一句“你到底喜欢我什么,咱们还不够了解”而扼杀了后面“拷问”的过程。
  几只鸡被雄哥玩成了世界和平的行为艺术,这座城池的骚乱被韩寒玩成了艺术,我们内心的动荡,压力与张力又是什么艺术,谁又玩的转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贯穿全书的是对社会现象的诙谐,看到后面有点儿张爱玲的风格了。
  没有故事和主旨,当散文随便看看即可。
  --------------------------------------------------------------------------------------------------------------------------------------------------------------------------------------------------------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这一切都源于我昨天头疼了一天,晚上又因为没有柴静的面对面,琢磨这应该找本书来读,因为这几天老看《怪诞行为学》和《单向街》都太理性了,长时间阅读的感觉跟做一道永远也解不出答案的数学题一样,或者更形象地说是一道连参考答案都看不懂的数学题,所以总想找本小说看看,于是我瞄上了已经落了灰了《一座城池》。
  
  
        起因是这样的,我初一是在网上看的这本书。后来到了高中,有了卓越,我的第一笔订单就是买了《一座城池》,因为我觉得出于对作者的尊重,我也不能原谅自己免费阅读了人家辛辛苦苦并且有著作权的东西,当然,这仅限于一些特定的范围,我对电影的看法就不一样,我宁愿花花一夜的时间去下一部电影,也不愿意精心打扮去市中心跟几十,几百的陌生人一起一同品味一部电影但给我们的感受。我觉得只有话剧这样的东西适合集体观看,因为演员和观众的气氛可以互相传递,值得我们一起去笑,一起去愤怒,像图书,电影,明明应该一个人看更有感觉一些,我在这头把电影院点了,荧幕里的人依然笑着,闹着,就算荧幕也着了,他们还笑着,直到熄灭的一刹那,他们还是灿烂的笑着。而一堆手捧爆米花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去看同一部电影,在这之中,有些人的理解能力只能到看着荧幕里演员的搞笑动作而哈哈大笑,爆米花撒的满地都是,而有的人甚至能完全理解导演的意图。这样的两群人看似矛盾尖锐,但为何没有打起来呢?原因很简单,后者往往拥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能够容忍前者的举动,好在这样的容忍几年也没有几次,因为电影院也没有什么好电影,真正的好电影也到不了电影院。喜欢电影的人就算再去电影院之后,也会找个盗版在家里认认真真再看上几遍的,我感觉,只有穿着裤衩,喝着啤酒,在家里独自对着电脑屏幕3个小时的人才能理解对一个电影有自己的理解。
  
  
        中国导演总是在抱怨票房不好,盗版太多,但如果你的正版盘能和你的电影一起上映,也60块一张,我倒觉得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收益,他们总是怕这样做会让盗版更猖獗,可我觉得,真正不想花60块去电影院的人你让他找不到盗版可看,他就索性不看了,你不是一样没有收益么?当然他们不会倾听我的声音,否则我就不会坐在电脑前喋喋不休的抱怨了。
  
  
        我记得我初一的时候就没大看懂此书,所以也就看过就过了,高中再买来也就没看。刚刚把它又看了一遍,当然其中夹杂着彭帅的比赛,结果一样是个失望的结局。没有影响我读书的情绪。我很能理解我初一是如何把这样一部作品当成笑话读的,那时的我就好像把爆米花撒了一地的观影者。尤其是当读到“健叔的眼睛被温度计炸了去医院”和“姑娘,你盆腔炎好点了没”这两个段落的时候。我当时甚至把这两个段落改成了两个笑话,给我认识的说,似乎我的爆米花直接散在了他们精心打扮过的衣服上,但他们也并没有生气,居然捡起散在身上的爆米花,开心的吃了下去。并问我说叫我再跟他们撒点儿......
  
  
        我真的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一个穿着裤衩儿喝着啤酒的人讥讽我,让我清醒清醒,这直接导致了我对《光荣日》的不屑.....我曾一度认为他只是个时代的嘲笑者,再利用别人的久久未曾宣泄的情感赚取钞票,以继续他的嘲笑。而今天我多半这带着愧疚阅读完此书的,并且再也没有笑出来,这本书是06年出版的,写的似乎是千禧年左右的事儿,前后一算,故事至今也有10年了,而直到今天,书中的桥段仍在不断上演,有批判家说:韩寒的小说是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的,所以他只能是过眼烟云不会成为经典。我也认同这样的说法,可遗憾的是,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本身就没有了时代性。这让我想到94年何勇喊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垃圾场,吃进去的是文化,拉出来的是思想。”和“如今的钟鼓楼和以前不一样了”的时候,我曾一度认为何勇以至魔岩三杰都是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因为直到今天,上至老者,下至天天泡夜店的孩子,都在喊着:老北京没了。可我现在明白,并非是他们具有时代的前瞻性,而是我们的时代本身就失去了时代性。
  
  
        一座城池的结尾里没有“你能发光,你应该飞在我前面”的感动,而是在一切看似凌乱的故事情节中突然一刀切断,然后告诉你,全文终。其实我觉得,到最后,故事情节已经不重要了,每一位用心的读者早就陷入了对自己的思考,而拿着爆米花的无知者也已经带着笑话早早离席了。
  
  
        人类对未知的东西总是带有一丝恐惧的,我曾经无畏,因为无知者无畏,而现在我深陷恐惧,因为我总觉的有种“弱智儿童欢乐多”的悲凉的围绕着我,我觉得我以后做什么都要小心一点,以免成为无谓的无知者,等到老了之后,因为自己当时的无知,和对后果的未知而深陷恐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包含了这个世界人性的丑恶,人都有善恶,包括长江旅馆的大妈,最后“我”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去烧了隔壁的大酒店,单纯只有“凤凰女孩”应为她敢去爱一个大家认为是神经病的男孩,因为她只爱自己所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一座城池让人看到了不少关于中国社会的现状。同是80后的我自认没有韩寒这般有社会责任感,正如大多数人一样,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却没有做什么,因为不能做什么,这是一种无奈。
      无奈的时候,我们也就只能是顺应时势,逆来顺受了。责任感,使命感等等的什么东西,其实都是自己强加跟自己的吧。中国那么多的有志之士,反正自己不会是其中的一员而已。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民,用网络流行词汇形容的话就是屁民,能做多少真正有用的事情呢?我只祈求自己能够安安稳稳地生活下去就够了。
      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希望,起码在中国是这样。我并不太认同上帝所说的关于人类七宗罪或者是佛家说言的七情六欲,我们这些人民的生存态度也就是“活着”这俩字这么简单,难道这么艰难地活着还要背负如此不必要的罪名吗?
      韩寒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他的文字能够得到很多人的阅读。有时候我不明白文字的感染力究竟是共鸣,还是不明,我相信那个耐心看到这里的人会明白所谓的经典有时候是因为共鸣,有时候却会是因为不明。因为不明,大家会把文字拿出来讨论,研究,也许就是这样子。原本并不起眼,甚至不知所云的文字在经过无数人的分析研究之后,变得光芒万丈,当然我并不是在说韩寒的文字是如此。韩寒的文字的确很“草根”,就如他自己承认的那样,他很了解中国社会的特色,我党的特色。我也应该是因为如此,他得到了很多的“共鸣”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他的小说本身是一种存在,如果是你在阅读它,那它就是一种正在发生在你眼前的现在的事件,而不是那种仿佛曾经存在过的故事,它是正在经历你的眼睛与其它感官的人与事,他们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名无姓的,有的只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并不算复杂的变化。你知道他们只是些小人物,活在极为有限的容易被忽略的空间里,如果把他们放回到现实生活里,他们会像水滴落入海中一样,转眼就消失了踪迹,悄无声息。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1.我和健叔的身份
       我们都是逃犯,逃避着我们犯下的错,生活在焦灼恐惧之中,并将其放大,放大……然而我们所焦灼的又是什么,恐惧的又是什么?读这本书的时候,旁观的我们甚至会觉得健叔的焦灼和恐惧有点可笑。但想想,我们何尝不是这样。而那陌生的另一座城池正是我们为逃避现实而陷入的另一种窘境。这使我感到“逃避”是多么的劳神,又多么的于事无补;勇敢一点,豁出去一点,一个懂得“担当”的人往往比总是“逃避”的人反而活得轻松。
     2.小C
          我曾是一个小C,单纯的“爱”着一个人,虽然会找出种种喜欢那个人的理由,但只有自己知道,我只是喜欢自己的一个想法。这种爱傻傻的,执着的,很粘人,拼命地将其演绎的轰轰烈烈,自己则像一个不怕牺牲的勇士……但这一切,其实都是在欣赏着自己,怜惜着自己,……自己……小C的“爱”是不成熟的。而那个对小C表现出酷酷的样子的“我”,则表现出对待“被爱”时的不成熟。
      年轻的我们大都是在“自恋”,也大都不大懂得什么是“爱”。其实现在的我依然对爱的认识很模糊,如果真的要找出一种让我很肯定的称之为“爱”的情感,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爸妈的爱。
     3.生存
      生存可以是一种挣扎,也可以是一种奋斗。怀着“混”的心境,就只能挣扎;坦然的活着,才可以充满力量去奋斗。所以“逃犯”注定挣扎。
      对于“我”和“健叔”在挣扎过程中的“幸运事件”,我并不觉得戏剧化,反而觉得生命并不那么脆弱,即便是挣扎着活着,但依然可以活着,这倒使我更加有勇气走出家人的庇佑而独立生活。无论是“天佑”还是“奋斗”都能支持我们的心脏继续跳动,所以,我们有理由在生活中勇敢一些!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3 16:13 , Processed in 0.0512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