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道说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座城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1#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爱不释手,一气读完了。很痛快,里面有些段子有点儿调侃的味道。如雪天驾车的奇遇。个人认为开头写得比结尾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2#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看过韩寒几本书,都是上课时看的,都是边看边笑,结果弄的旁边同学不时用惊异眼神看我......
  其实不用去追求什么内涵,看过以后感觉好看并且似乎领会到了一些模糊的似有似无的东西就行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3#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对韩寒欣赏有加,虽然在读<一座城池>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忍俊不禁,但是最后一个段落过后,看到那个类似电影中大大屏幕被占满的"完"字,还是有些空虚.
  
  为什么叫做"城池"而不是现在流行的说法城市?在这座也有河流的城市里,并没有钗环碰撞,兵火战乱,实在看不出哪里需要用这样文雅的说法.大概是为了呼应那篇首的"巍巍"大字?
  
  这座城池里发生了什么值得作者用十几万字记叙的事情?一个大学肆业生和他的同学,因为担心被人认为在一场混乱中杀人而"逃亡",其间遇到三个也是学生的奇怪的人,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说了一些逗趣的话,回忆了一些不知道为什么要向我们回忆的人,如此而已.
  
  除了时不时抖出来的小包袱,除了行文的流利和洒脱,如果不是韩寒,你很难想象会有出版社敢出版这样的作品.一本长篇小说居然连一个象样的故事都没有,真是难以想象,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天才?
  
  从成名之初就和这个世界的规则不合的韩寒,讽刺自然无所不在.<三重们>倒也罢了,那时候的他大概还处于博位阶段,忙着掉书袋吸引眼球,<长安乱>可以解读为对武侠小说传统的戏仿,而<一座城池>呢.传统小说和香港警匪传统也有逃亡主题,不过,这部心不在焉的小说显然没有戏仿的意图和效果.
  
  "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除了对韩寒文字的欣赏,支撑我读下去的就是:我想知道韩寒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意义上,他吸引我一页页读下去,他是成功的.不过,其中大部分应该属于韩寒这个名字本身的.下一次,韩寒的另一座城池会不会有这么大魔力?我怀疑.
  
  <一座城池>,听起来很大,很真实,仿佛看的见悠悠白云在城楼角飘荡,护城河微波荡漾,算是无限风光.可惜,进了城才发现这是一座空城,而那些在路上看到屋社车马人声,转眼间崩塌,委地,消失不见了.星月有辉,夜风婆娑,自己原来身在荒野,如许<一座城池>都不过是"幻城"一座,过往如幻梦一场,心生荒凉.
  
  对一个成熟的小说作者来说,叙述就像工匠的手艺,只要有一个合适的故事就可以手到擒来,流水线而已.长安乱时代的韩寒明显还有一些野心,<一座城池>的韩寒明显做到了"放弃",他只是在说,甚至并不关心自己说了些什么. 你能想象韩寒写这本书的情形,那么不在乎,就是某一天赛车回来大脑处于空白状态打开电脑,或者用了几天时间才写成,这不影响他的大脑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你得承认对一个流行作家抱有太多希望是危险的,对于一个少年得志的作家抱有希望也有危险的.流行作家的第一要务是销售,即便他在广告语里所写的"韩寒最满意的小说"听起来像是行为艺术.而像韩寒这样的作家别人求之不得的才华在他是理所当然,你能指望一个含着金钥匙的人会珍惜财富吗? 那么,娱乐名人榜上客,赛车场上奔波的韩寒自然看不起这劳神子文学破殿,切由他去罢。
  
  或者,作为一个喜欢韩寒的读者来说,我们应该说:没有故事也可以写长篇小说,真是不简单呢.而对那些被太多名著压得不敢写字的人这下有福气了: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只要你写,仅此而已.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4#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昨天下午我第一次走到街上的时候,看见的白天已经是黄昏。只是距离黑夜的来临尚早。为了比较隆重地款待腹中的饥饿,我上街买菜。一个一脸饥饿的懒汉走在一条去买菜的路上,这是一件想起来多么没劲的事情。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我竟顺路拐进了图书广场。仿佛买一本书比买菜更有意义,更容易治疗饥饿。
  
  结果我在那里买了韩寒的《一座城池》。之前我犹豫了好几下,我在犹豫是不是应该买昆德拉的其中一本。除了那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外,这两年书市上大规模地出现了昆德拉的文集。据说每一个阅读昆德拉的人都充满品位。而这套文集是塑封起来的,并不方便没有品位的人在书店里免费翻阅。这给我一个启示,仿佛只有那些有消费能力的人才有能力消费思想,至少是购买思想。如果我买昆德拉,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品位,而且它在案头的寿命一定会比《一座城池》要长久一些,因为不容易看懂,闲得无聊时候就可翻一下。但我买《一座城池》却没有什么复杂动机,我就想看看里面写了些什么。而且我一看昆德拉要25.8元,韩寒只要19.9元,昆德拉减去韩寒剩下的5.7元足够买菜了,我就买了《一座城池》。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昨天,哦,不,是今天,凌晨4点多了我还在回家的路上,哦,回家,这个该死的字眼总是让我觉得温暖起来,你且让我就这么说着吧。我爬上一辆出租车,感觉到白天吃饱的睡眠现在又来袭,听到汽车底盘颤动的瞬间我感受到一阵热气,街上灵稀的灯光变得模糊不清,建筑物之外一个人都没有,竟然对这个城市充满了一种莫名奇妙的依恋。出租车司机说你好早啊,我说不是,好晚了我回家睡觉。我怂恿他把车一直开进那条窄巷,告诉他在尽头可以轻松地掉头,事实也确实如此,但不知怎么的,我很害怕他不相信。结果车开到尽头的时候,已经有一辆不知名私家车上公厕一样趴在那里,司机在我下车以后就咒骂起来,那时候我已经走出好远了,我听到自己开楼门的声音。
  
  回到家凌晨5点,烧了开水炮了茶,开始读《一座城池》,结果还没到40页,我就睡着了。醒过来已是下午1点多,接着看。下午4点半我升着懒腰试图从被窝里爬起来,发现自己腰酸背痛,好在腿没有抽痉只是肚子有些饿了。忽然又觉得自己老了,并且懒惰无比。接着读,直到完毕,窗外已经越来越暗,透过房间的窗玻璃我看到阳台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晾晒的衣服的剪影,在灰白的天幕上勾勒出清晰的线条。我听到外面车的声音,江水的声音,甚至房子和风的声音。听到那些声音我基本上想象到了外面的模样:跟昨天一样。我又突然之间觉得失落,或者竟有点不知所措的伤感,并且觉得疲倦。过度的阅读唤起了我对生活的所有消极体验。
  
  韩寒的语言一向还是很干净利落的,也不造作,一针见血,幽默到处有,不过都很冷,讽刺也多折射现实。讽刺是必须折射现实,不折射现实,那还叫讽刺吗?小说中人物出场不多,个性都很可亲,有整天开着桑塔纳的王超,用十只鸡表演行为艺术的阿雄,还有从头尾都在受伤的健叔,以及一个重复做梦的“我”。此外都是些面容模糊的看客,只在灾难出现的时候发笑和活跃。故事的背景是一座小城市,由于几个人物的某种关联,这个小城市经常跟上海扯到一起。对话构成了篇幅的极大部分,其中也不乏精彩之处。而“我”的意念和梦境,回忆,比如与A、B、C诸女生的事情穿插其中。
  
  所以很大程度上描写的是人意念中的一些情景。相比之下,正在发生的一切却简单而不重要,也很粗糙。以至越到后面,意念得到充分展示,故事却没有什么进展。意念里的东西看起来夸张,不合逻辑,但是又是会不经意出现的,随时会出现的,甚至变本加厉地出现。这或者也是生活的不可琢磨之处。到最后人民在灾难事故中全城抢劫,在极度荒诞中接近真实,达到高潮。所以个人觉得后面写得比前面要好,因为后面更荒诞,也更接近现实。
  
  翻开前言,韩寒白纸黑字地书写:这部快速而缓慢的,幽默着忧伤的小说,纯粹是不需言多余的序言的。行文到241页,到一句“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就没有了,接着三个字:全书完。
  ……
  荒诞是无路可退的,甚至也是不能前进一步的。因为要是再前进一点或者后退一点,就真实起来了,跟新闻联播一样。——老实说我对忽然产生这样的想法感到莫名其妙。但我确实是在对《一座城池》发表一些看法,虽然我说不上它好还是不好,而且还说一大堆与此无关的东西。或者,这也是城池的一种,是荒诞本身。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5#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書腰封上題:“韓寒迄今最滿意的里程碑式作品。”
  
  恕在下眼拙。
  
  此書一塌糊塗,莫名其妙。
  作為素追捧韓寒作品的我來說,深深失望。
  
  字句方面的小聰明有,情節方面不知所謂。
  只見一段段的貧嘴,如同說相聲,抖包袱。
  
  如果硬要說作者隠誨地表達什么彷徨、苦悶、迷失、追求、理想……,只好恕在下愚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6#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时间其实是一个静止不动的东西。只是我们误解了时间的意义,让时间不断向前移动。空间的固定和时间的静止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静态。好比我在某个时间看见了之前发生的事情,而其实在我们看来,是因为那件事情留下了太多强烈的精神力量,让它能够长时间的停留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个交叉里。而与此同时,在我们看见以前发生的事情正感觉到恐惧的时候,那件事情在那些事物的那个时间里,正在真切地发生着。”
      这段话写出了80后的叛逆。我觉得这本比以前韩寒写的要好许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7#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有段时间很清闲,买了套《王朔文集》一共四本,很喜欢他行文的风格,以至于受了些影响,当然也记忆深刻。这次很巧在网上看了这部小说,象是王朔的风格,不过文笔当然比王朔差了些,不是很流畅。
  另外,还有两部也大同小异《肉体开始 爱情结束》,《老板,我动了你的老婆》。没有什么好评论的了,都归于王朔的嬉皮风格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感觉韩寒受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影响很大。都是对世俗的嘲讽。
  尤其是最后爆炸,一群暴民,让人有点绝望。这让我想起韩国人砸日本汽车,那种愚民,暴民。一点法律意识都没。
  最后又遇到一个女人。我认为那是象征,在漆黑的夜中找到些许光明,证明还有理智的人存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9#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小小的一座城池其实是整个世界社会的缩影
  把我们每天经历的事实放大了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也许已经麻木的我们看到了这就是我们存在的地方
  或者说 这就是生活  坚持还是逃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0#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所有的都看了,不管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还是越来越差,越来越炒作,觉得他更象他反复提到的钱钟书了,没准在九泉之下,老钱是在偷着乐还是感到冷.在<<本能2>>,莎郎斯通无所不在提到性,展示他的性感,韩寒在书里无所不在谈到教育,展示他的愤怒.性和书永远都是结合的.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4 03:35 , Processed in 0.0436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