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1#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与穆斯林的葬礼一样,都是在97年大学未毕业前看完。
  
  06年在单位培训会中途走出金河宾馆,无意进到一房狭小的书店与新版相遇,遂带回家珍藏。
  
  放回家后也没有刻意打算要再读,但想着曾经为之感动过的好书现在就安静地排在书架上,那种塌实感和安心感油然而生,就像书本一样厚实而具体。
  
  偶然一天,突然心动,掰一册下来看。
  
  没想到居然还会像10年前那样。感动,掉泪。
  
  不知道第三次看会在什么时候?不知道是否还会感动依旧?
  
  谢谢伟大的作家让我们的人生丰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2#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读这本书,就被它深深吸引,在紧张的中考前为了读它我可以不吃饭,用有限的时间融入它、感受它。
      我的第一感觉是书中的人物就像活在身边一样。少平一个桀骜又充满活力的少年,不安于现有生活不断闯荡的精神令我感动,晓霞,活泼阳光又充满爱心的女孩。可作者却偏偏安排她的死亡,第一次看到这里时我我哭得满脸泪水,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作者安排她的死亡,但现在想来,作者或许是想反映那时的社会状态,又或许正是她的死亡使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升华。少安和润叶的命运也是充满了悲剧色彩,明明相爱却因社会的种种不能在一起,不能不让我感到当时社会的寒冷与不合理。
      这本书是在写我们平凡的生活,可他透露的内涵却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也让我一定的了解了那时的社会和现在社会的影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3#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很努力地,终于读完第一部,冒似不愿再读第二部第三部……
  我懒,而且看不下平白的叙述
  虽然我向来对长辈们关于那个年代的经历的叙述充满了好奇
  每次什么大叔向我推荐什么诸如《今夜有暴风雪》,《理想之歌》之类的作品
  我都笑眯眯地点头回应……到了那个年代,我会不会属于根红苗壮的那拨呢?
  应该不会,我不懂那些,也不理解过去
  历史只是被烙在当时的人们心上
  我读不懂太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4#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看这本书大约十几年前了,很多内容记不清楚。毕竟为其真挚纯朴的情感感动过,所以有几点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因为那是买的是路遥全集,所以感觉看的就是高加林升级版;其中不难看出作者的进步和对人格升华的向往;看出作者所付出的努力不仅让人觉得光环是理所应当赋予的,但我更认为这是对敬业精神和高尚人格向往而努力的一种安慰。不知评委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是什么样的看法,而我则希望得奖是对逝者努力的褒奖。或许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美德,但是这种混淆视听的结果并不一定为广大读者洞察。我们是要具有同情心,但是也要看别人需不需要同情,对于一个努力的强者的同情就是对他的侮辱!这正是我们应该摒弃的传统糟粕。否则我就剩对评委水平的担忧了。
        不管“平凡”的世界是作者对自己平凡的自认或自谦,还是出于对不平凡的努力和向往,在我看来它都是一本平凡的书。也许他有一些激励别人的用途说明它是好书,但从文学上来看它怎么都是一个没有天赋的人执着努力的结果。我想文学我可不懂,自有大师们评论。咱那一点平凡的直觉感受也没什么可拿出来评论的,但我觉得我认为会对别人产生误导的还是要提出来,请不平凡的人参考和注意的。
        生活环境注定作者就会写一些农村题材我倒不反对,但是你要把你的奋斗精神和世界观带给我们新一代农村青年我就很不满意了,因为我只认同前者而对后者深深忧虑;更何况在我心中只有他们像你一样普遍受到了教育甚至成了知识分子,那就不必再讨论中华复兴的问题了。
         我们解除帝制多少年了大家都知道,但我们真正解除了封建思想吗?为什么我们这么脆弱?我们对自己的人格升华都寄希望于我们有个好皇帝,有个包青天,甚至需要我们的恋人(单恋也好)的品格来带动?为什么总想遇到高尚的贵人来提携?难道你就不能通过个人奋斗?难道作者是因为这些精神支柱才至死不渝的努力?或许我们卑微对改变现实能力有限,但是我们应该自己去争取。努力了不一定成功,放弃意味着失败。我看寄希望于客观环境的巨变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几率也近乎于零。请不要再做这种近乎于吸毒效果的幻想,从自我参与来改变我们认为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加油吧!这样才能进球,才能改写比分,你不是一个人再努力!但你不要寄希望于神的灵魂附体!
         昨天看了三联生活周刊介绍豆瓣,今天注册的不知怎么玩,所以来试试。主人公名字都忘了,想再看一边再写,想想没敢这么做。一是太浪费时间,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试着玩呀?二是害怕篇幅太长会对我崇敬作者的敬业精神产生负面影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5#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不多评论,就说一点,那就是这本书应该拍成电视剧的。
  书中讲述的是文化动乱年代的一段往事,读来让人可叹,对于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非常需要这么一本书来让人们反省一下。同时这是我们父辈经历过来的事情,对于父辈那一代的人来说,这是一份非常珍贵而难得的精神财富,他们很多都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看这么一本书了,所以拍成电影,对他们来说是回顾这段历史的最好的方式。
  拍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要认真的选导演和演员,我非常不希望现在所谓的大牌导演来拍这部电视剧,我怕他们把这本书糟蹋了,我也不希望用现在的所谓的大牌明星来演这里面的角色,一个道理。我希望能用更淳朴更真实的方式来反应那段真实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一点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谈一下我最不想在这本书上谈但是又不得不谈的东西,那就是这本书拍成电视剧的市场有多大。你可以考虑一下我们的父辈一代有多少人,具体我就不说了,我想有拍电视剧想法的人不可能不会算这笔帐,这部电视剧拍好了绝对又是一个记录。
  最后重申一遍我的观点,不要糟蹋了这本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6#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也许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原因吧,并没有作品中主人公的感同身受。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一代的年轻人,没有经历大风大浪的经历,也就无法感受风雨后的彩虹,甚至缺乏主动到风雨中历练的勇气。这是什么原因呢?教育的失败、制度的失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7#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我们的<科学社会主义>老师05年的时候在课堂上说:“我们的年代已经很少听到看到感人的事了!”而<平凡的世界>会让你感动之外再感动。
  
    很多的同学和朋友都向我强烈地推荐这本<平凡的世界>,所以,我就想自己看看,这本书为何得到这么多兄弟的青睐。<平凡的世界>描述的是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生活,更主要的是,他极其深刻地描述了农村穷苦百姓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的生活和心理奋斗过程。所以,我相信,在文革中出生和在80一代很容易对此书产生共鸣。这是我所认为的,这本书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强烈认同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的,还有其它一些赞同的想法,比如说,里面人物很坚强,比如说孙少安等;再比如说,人物心理的描写很接近于实际意义上的人性,等等。
  
    有一句名言,叫“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我也通过一个细节人物,来表达我对此书的强烈认同感。我想,我所举的这个人物,基本上都是每个读者都会对他有着最深刻的印象:孙少平。简单地说他的个人简历吧。此公出生在极其贫困的农村,文革末期上的中学,高中毕业后,回他的家乡双水村做了三年的初中老师,碰到小平同志发起的中国改革开放,就离开农村,到大城市去闯荡。这里所谓的“闯荡”,是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身上带了够几天吃用的小钱,到城市里做苦力活开始。最后,他得到城里一家曹姓人家的帮助,做了每个人都知道其危险性的矿工。
  
    作为<平凡的世界>的认真读者,你一定会发现,以作者对于孙少平这个人物的描写很感人,对于他心理的想法,很深刻。所以,我相信,作者路瑶一定有过很多孙少平一样的经历,比如说,有过做苦力的经历,有过做矿工的体会,等等。孙少平和他哥孙少安以及很多其它的农民不同的是,他有一个看书阅报的好习惯。一个人,如果有这个习惯,通常他的想法和没这个习惯的人有比较大的差距,尽管这种差距不一定是积极与正面的。也正是因为他从中学开始养成的这个看书的习惯,所以,他就不安心在农村里立命安身一辈子,总想到外面去找到适合于自己,或者说自己更加认同的事业。事实上,他如果一直在农村的话,生活会更舒服。他最后也因矿井的事故,脸部留下了一道大伤痕。
  
    在城市里做建筑工人时,因为怕同事见到会读书,有文化,自己就和工头说要到没建好的大楼里去单独住,这样,晚上就可以在烛光下看书。他哥孙少安到城里找他,当孙少安和一个女生田晓霞到工地上找他,两个人看到孙少平在昏暗的烛光下,在一床黑乎乎的破毛毯里认真地看书时,二者都哭了。他哥孙少安看到弟弟原来在外面竟是如此的窘迫,就劝他回家和他一起办砖场,他不回,他说他有自己的事业。对于一个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就算是今天,这也是非常难得的。难得的是他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读书,能在这样的逆境中自信于自己未来的事业。
  
    在矿场,他认识了很关心他的矿工师傅王世才一家三口。有为矿难,孙少平的师傅死了,其妻极难接受这突然来到的家庭变故,死死地躺在床上。孙少平知道像“请您节哀”这样的废话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所以每天就只帮着他们做家务不说话。每天带着她的儿子明明到山上去采鲜花,再让孩子插到明明母亲的床头,还问她好看吗?每天都保持这些花朵的鲜艳。就这样通过每天一点点的努力,让这个灾难深重的家庭,慢慢地走出了突然失去亲人的可怕阴影。对此,你不得不承认,孙少平是一个理性、同情心极强的人。
  
    许多的平凡事例,感人的故事,都可以让你感到,孙少平是一个坚强的人。这种坚强正是我等在生活与工作是缺少不得的。假如你认为自己的处境很差的时候,建议你看看这本书,你会发现你现在活得还不错,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脆弱,那我也建议你看看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坚强就体现在每天一点点的细节里。
  
    也许你会说,咄,这只是小说而已,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少像他们这样的人。那么,我提醒你,天下还真有很多这样的人。我自己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时,包括我家在内的很多人家,都是穷得只能吃口饭,冬天冷得几个兄弟抱在一起发抖也没件正常的保暖衣物穿。也正因如此,我对里面的人物的感受有着极其相同的想法。
  
    <平凡的世界>,通过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迹,表达了很平凡的人性。
  
    <平凡的世界>,好,好,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8#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这书是我上初中时候看的,现在看到这本书,我就看到孙少平 情节依然如故的浮现在我眼前 路遥先生真是厉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9#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高中时候读的,到现在还没忘记里面的场景和人物.
  就是那么深刻,就是那么感触.
  我终于开始懂了一点关于人生的事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70#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2006年底写在我的博客里的一篇算做是年终总结的东西:
  上个星期买的书,前天终于看完了.感觉还是那种的,很痛,但说不出来是哪种.最喜欢的女主人公死了,虽然死的很值得,但我还是接受不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获奖作品都要用这个来吸引人呢.是的,在最近看的两本书中都是这样的,新月死了,晓霞死了.
  
  陕北农村,县城,地级市的那些生活写照跟我们家乡是不尽相同,但有大部分还是相同的,我想在中国都是这样.我是85生人,所以之前的事我不尽了解.在祁门,农村生活似乎还很自得其乐,起码我这样认为.我的父母是这样,我的亲戚朋友也是这样,我爱那个我长大的地方.
  
  生活中总有太多的突然袭击着我们脆弱的心,即使我们大多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谁说不是经受了再多的打击,变迁,痛苦,责难,希望然后失望,我们却越加的脆弱.我们的主人公 少平 经受的正是那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痛苦,劳动,选择,爱情,朋友,这些日常的词汇一直缠绕着这个苦命的男孩然后男人.这个男人有着与众不同却又真实的性格,不同于他的哥哥,不同于他的妹妹,生活让他收获了爱情和社会对他的尊敬.在一次次的变迁中,劳苦与机遇先后到来,从农民到工人,似乎生活并没有多少改变.从获得到失去,却让他成熟,在他面对 秀 的表白的时候,是那么的果断与现实,是啊!那是哥哥对妹妹的那种感情,其实,他们就是亲兄妹一般.也许秀不会这样轻易放弃她的"哥".呵呵 !还记得那句"哥,我爱你"吗?!也许是必须记得的,多好的一句话啊,我为什么就没有动力说出口了,即使知道了答案.与之类似"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跟你好!"听听,这是怎样的让人感动,但却是那样一种结果.两兄弟在对命运上的不同对待之后,生活却对他们殊途同归----都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写到这里我不知道还要说些什么了.
  
  .....................
  
  .....................
  
  说说我们亲爱的晓霞吧,每一次出现都让我感到心安,平静,或许我等待的也是这样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女人吧.记得小时侯,她就与我们亲爱的少平在一起了.也许我们都觉得那是一种小时候对伙伴的亲吧.但这两个人的感情却是在那时候建立起基础的.  感叹  ........我为什么就没有这样一个青梅竹马的伙伴呢!!!呵呵!开个玩笑..有了又能怎样.是吧!晓霞出在正本书中出现的 很少,但我却对她如此的影象深刻,是因为她的死吗?也许是的.有些人死了,却永远的带走了一个人的心..不对  是很多人的心....
  
  想想这一年,我接触博客也有一年了,从一开始的盲目的追求数量到现在我居然也开始写一点感受了,呵呵!人总是在变的,一段时间后,我们也许都对自己感到陌生了吧!这一年我失去了一个"妹妹",多了一个陌生人.是的!这样的故事应该时时刻刻都在上演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平凡的世界里,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我们追求平凡的爱情
  
                    我们注定要走过一段平凡的人生!!!                             
  
                                                                                                  2006年的最后一天 在西安这个不出名的学校的宿舍里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01:00 , Processed in 0.0494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