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94|回复: 3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龙八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08:2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龙八部》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所谓“天龙八部”是佛经用语,包括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8-20 11:28:18 | 只看该作者
      有一次在列车上突然问到天龙八部名字的由来,大家都答不上来,后来发现这个名字实则与书里的内容其实联系不大,所以到现在,看了书,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取天龙八部这个名字。
      以前看过一点点电视剧的片段,对于书里面的情节并不是全然不知,但是因为看的断断续续,剧情的发展其实不在预料之内。不过书里面的发展大都有铺垫,所以情理之中。拿段誉原是段延庆之子来说,之前书里有写到段誉觉得自己长的并不像父亲,倒是全遗传了母亲的特征,这是一处伏笔。
      这本书里金庸放了很多历史的成分,辽宋之争,大理皇位之争,西夏招婿引发的打杀,还有慕容氏重建大燕的夙愿。这也算是文章的一条引线,乔峰如果没有契丹人的身份,他就是一个完美的盖世英雄,慕容复如果不是因为复国的世命不会变得戾气,最后疯癫,而段延庆之所以变成第一大恶人断然是有他天下第一可怜的身世,活死人。
      也许金庸是想写民族和国家的战争,借由佛家之语说出世代难断的仇恨,每一个人都必须先放下,亦如慕容博和萧远山,国不过是尘埃,民也不过是尘埃。
      萧峰到最后陷入困境,他身为契丹人,但是不想看见契丹人和宋人厮杀,他究竟应该站在哪一边。从民族的角度看,他当然因为继续做他的平南将军,何况那个时代的环境并不宽容,可是萧峰却是大仁大义之人,他自己身受宋人带给他的苦(雁门关),他也看见契丹人打草芥的时候虐待汉人。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当然希望萧峰能够躲避这一切,可惜他武功太高,他逃不掉这场宿命。宿命就是如果在契丹和宋之间一定要选择一个,他选择保全宋。再以死谢罪。他的死让人扼腕,因为他毫无过错,错的是世代的恩怨和家园仇恨,错的是那个自以为傲的赵旭和耶律洪基。结局的时候耶律洪基依然不明白萧峰这么做的含义,我想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才看得清民族和血缘其实毫无差异,虽然今天,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饱受种族的仇恨。因为战争留下的伤痛并不仅仅是累加的死亡的数字,而是人性凶残的那一面带来的恐怖,恐怖存在人的潜意识里,是一种环境和氛围,弥留不去。
      书里有两种恨,一种家国,一种儿女情长。
      大多数人扼腕的是后者,因为它虽然比前者浅,但是容易感同身受,犹如切肤。
      段正淳爱过的女子书中提及6人,每一段爱恨交加,甚至性命之忧,康敏差点取了姓段的性命,而刀白凤因为气愤夫君情人之多而委身于段延庆那一段真叫人哭笑不得。天山童姥和李秋水那一段是经典,一个笑着发狂,不是她,哈哈,不是她,一个苦笑,是她,原来是她。书里面对于李秋水的表妹并没有赘述,前人的恩怨不明,只道是天下大都痴情女子。也许王语嫣最美,可是她们其实都一样。阿紫狠毒,阿朱温柔,王语嫣不懂世事,钟灵可爱,木婉清泼辣。阿朱和王语嫣一向是读者都喜欢的角色,我没有特别的感触,只觉得这部书的女子都不太实际,也许是古代审美的标准。
      有一点意料之外的是,阿紫到最后也没有改掉随随便便就取人性命的恶性,因为大多数的结局总是好的,所有人都向善了,甚至是鸠摩智最后也立地成佛,但是阿紫没有。也许这样的结局更显得悲凉,因为她从小在星宿老人的门下长大,她从未知道仁爱,从未,一个不知道仁爱的人往往也不知道快乐。
      书里面最痴情的不是段誉,而是游坦之,阿紫叫他做什么便做什么,就算是违背了自己本身的意愿也无所谓。就是因为最初看见阿紫的那一眼。
      以后再写。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8-20 11:28:18 | 只看该作者
          读罢《天龙八部》这部小说,心中的感慨不似读完《笑傲江湖》时的那么强烈,也许是对故事太过熟悉,也许是在看电视剧时心中已百转千回了无数次,因而在今日今时读罢这部小说,少却了赞叹、感慨,而只有如释重负的坦然。
         死了,武功盖世、义薄云天、精明能干的萧大侠就这样死了,他身前曾经位局显赫,他身前曾经历经折辱;他是万人仰慕的大英豪,他是众人唾弃的契丹狗;他是屡次力挽狂澜的乔帮主,他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恶人;有人说他侠肝义胆,有人说他卑劣无耻,他是乔峰亦是萧峰……他就这样带着太多的矛盾与曲折,太多的无奈与叹息,怅然离开了人世。他生时威名显赫、声震江湖,他死得亦轰轰烈烈、天摇地震。他死在两军对垒的阵前,死在武林群豪的扼腕叹息声中,死在无数荣耀、沧桑之后,死在一个无法忠义两全的尴尬境地中。死得壮烈、死得悲苦,亦死得无奈,正如他的平生,无奈之极、矛盾万千:纵然有一身绝顶的武功,却报不了养父母和妻子的大仇;纵然有悯惜苍生的宽广胸怀,却免不了时时落于遭人辱骂、唾弃的境地;纵然有绝世的精明与能干,却偏偏摆脱不了命运给他套死的环。历经了人生的大风大浪,历经了人生的起伏升落,萧峰用这样一种方式离开了曾给他无数荣耀、屈辱的人世。他的死不是为了儿女私情,即使他曾一度为亲手杀死阿朱而痛苦万分;他的死不是因为历经屈辱,虽然他众叛亲离、委屈深重,因为他是如此一个豁达磊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历得荣耀、承得苦楚。他入世是想为天下苍生谋幸福,他出世也只想牵着爱人的手在塞外牧羊放牛、生儿育女,入世时他可以决绝、果断,出世时亦是那般坦然、无挂,亦嗔亦痴、亦真亦幻。以前看电视剧时常想如此一个大英雄、大豪杰为何不能如段誉、虚竹那般享受幸福、 颐享天年而死,而要历经这种种无法排解、无法抉择的人世苦难,凄苦而终。但是看罢小说,却豁然明白金庸的用意,因为他让萧峰做真正的大侠。萧峰的死为宋辽两国争取了几十年的和平,他为天下两国子民争取到了安居乐业的幸福,他用自己的死为两国休兵做出了血的祭奠,郭靖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大侠死在了襄阳城中,而萧峰亦是用自己的死为两国和平添砖加瓦!更无须说,他的身上背负了太多的矛盾和无奈,失却了太多的美好与幸福,也许死对他更是一种解脱,而死在两军阵前,会让“萧峰”这个名字在宋辽两国人民心中世代传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8-20 11:28:18 | 只看该作者
      金庸小说的射雕三部曲,心悦诚服,爱得不得了。本以为已经到了巅峰,难以写出不重复的如此传奇江湖,而天龙八部,彻底推翻了我的设想。
      大气捭阖,情节安排到达巅峰状态,岂止拍案叫绝。
      连目录,都是绝妙好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8-20 11:28:18 | 只看该作者
      
      《天龙八部》一书中,多次出现贪嗔痴之叹。百度之,遂晓,原来为佛教中的三毒:
        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
        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
      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简言之:贪嗔痴,行事过分了,逾矩了,单项事物上能量消耗过大,根据能量守恒定理,自然彼项上有所不逮。
      问题是:矩的边界在哪里?如果有的话,这个边界又是由谁定的?谁有这个权威来定界?戒定慧又是怎样衡量的呢?
      佛家讲求顿悟,所以一切似乎很容易解答的,其实只不过又甩出了一个表面上self-explanatorily 的概念,比如痴——慧。根据马列毛思想,事物的认识是有过程的,是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进的,是“量变”“质变”相间。那么,“痴”量变到哪一等能称得上“慧”?阅历多了一定能保证趋向“慧”吗?可不可能是“痴”加强版呢?再往下,自然是唯心v.唯物。罢了,不谈上层建筑了,晕死我也。
      但有一点我们能肯定,贪嗔痴是大大滴不好,是苦恼的来源,于己于人均有恶果。虽然我无法确切划出“贪”“嗔”和“痴”的界线(毕竟这涉及到一个认识论的问题),闲来无事,不妨将天龙八部中的大小人物做个填表,以期窥金庸先生深意之一二。
      
      贪榜
      段正淳—— 万花丛中过,片片均沾身。女人多不稀奇,谁让段王爷是多情风流的高富帅呢。只要摆得平,人家就享得了艳福~ 最后的殉情而死,也是业报,正常正常~
      康敏—— 艳媚入骨,堪称全书第一活色生香尤物。前一章节还是浑身缟素守节寡妇,下一章却风骚到潘金莲替她提鞋都不配。控制欲极强,无耻程度极高,智计胆气破坏力都是超一流的。一个人就玩得中原武林团团转。实在是佩服!佩服!佩服!
      鸠摩智—— 偷学武功的孩子。古语说:窃书不算偷。但写着上乘内功的书除外。贪多容易走火入魔哦,亲~
      慕容复—— 慕容家的儿子与老子将分开在两个榜里,原因在于,第一,慕容复亲眼见他老子大彻大悟之后居然继续“偏向虎山行”,主观故意的程度更高。第二,小人心胸君子面。他爹好歹心胸还比他开阔点。其实也怨不得他,从小丫鬟妈妈门客们都捧着他,王孙后裔,贵族血脉,长得又是面冠如玉,时间长了,“人中龙凤”的感觉就横溢出来了。殊不知,人要输得起,低得了头,承受住失败,才称得上大丈夫。
      包不同—— “非也非也”,遇事爱跟人抬杠的包三哥其实怪可爱的。可惜他虽然赤胆忠心,但却少有识人之明,一味得要逞口舌之强。最后丧命在傲娇到输不起面子的公子爷手里。
      全冠清—— 人渣,但身前在丐帮里却是节节高升。功利阴险,向往权力。也有评论说他是一心为了丐帮社稷的中流砥柱,实在是牵强了点~ 如果说是丐帮的硕鼠,到还恳切。
      耶律洪基—— 秦皇汉武,白骨森森。主要是语言体系不一样,在帝王的世界里,黎民蝼蚁,何足道哉?
      
      嗔榜
      萧远山—— 杀妻夺子,人生骤变。后半生在仇恨里扭曲,对于亲子萧峰也不仁慈。萧老英雄的经历虽然可叹,但客观上他将萧峰推上了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绝路,断送了儿子一生的幸福。
      段延庆—— 延庆太子。与萧远山类似,命运多舛,早年经历异常惨痛,在仇恨中爆发,修炼成四大恶人之首。为人心胸狭隘冷酷,但本性尚属良善。曾暗中助虚竹破珍珑棋局,也算是冒过善的火花~ 最后得知有一子后,遂放弃复位夙愿(反正自己做了皇帝也得传位,不如直接给亲儿子算了,省得麻烦)。其实段延庆是个可怜的娃,落难王储被糟蹋到连个乞丐都不如,白衣观音又不是真可怜他,好不容易有个儿子又不认他,收拢的弟兄又折损了。段正淳虽死,诸美伴随;段延庆虽活,了无生趣。同是王孙,天上地下。
      叶二娘—— 襁褓中儿子被掳走,从此心性大变。叶二娘的悲剧形象很独到。谷开来故意杀人也是为了儿子。母爱是什么?只有做了母亲的人才知道。
      岳老三—— 南海鳄神是全书最夺目的一枚可爱人。恶到这么单纯,可以说是稀有了。他跟阿紫不一样在于:阿紫的恶只为了自己,完全不理世故人情;岳老三的恶却是不理世故,却懂人情。不知道这算不算原始的恶,弱肉强食法则,需要被更厉害的恶消灭,正如他最终为段延庆所杀。然则原始的恶估计也没有这么诚实。评论云:岳老三是真小人中第一人,这也不委屈了他~
      天山童姥—— 其实姥姥她老人家是老天真啦~ 无崖子可能对李秋水有过一丝喜欢,但肯定没有对师姐动过心。姥姥是恨李秋水当年不厚道的一声吼,害得自己终生侏儒,没有竞争力,从而没有获得无崖子倾慕的可能性,跟李秋水吃了一辈子的干醋。其实古话说得好,“你既无心我便休”,何况“天涯何处无芳草”~ 姥姥跟李莫愁有点像,都是较真的主~ 其实这主要怪天山童姥、无崖子、李秋水的师傅不好,怎么就收了一个男弟子?怎么不放姥姥、秋水们出山转转?怎么那么早就让姥姥练神马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真是的~ 逍遥派人丁不兴旺要归咎于前前掌门没有远见。
      李秋水—— 秋水妹妹也不好。已经骗得师哥跟她走了,还要对师姐落井下石。到底是小女人,摆脱不了后宫思维~ 既然没能力做不到斩草除根,怎么就知道给自己找麻烦呢?恶性竞争多不好呀~ 活该她守不住无崖子的心。这个逍遥派虽号称逍遥,但估计逍遥日子过腻味了,总要有事儿没事儿加点spicy 才好。归结到底还是前前掌门思想教育工作没做好。
      王夫人—— 段王爷的诸情人中要算王夫人性子最急,脾气最坏。阮星竹不见段郎是掉泪,万宝宝不见段郎是心灰,秦红棉不见段郎是狠其他狐狸精,康敏不见段郎是自寻出路,唯独王夫人不见段郎是种茶花,杀段姓,恨正室,助妾室,乖戾渐长。跟她妈妈的小家子气的后宫思维一脉相承,长江后浪推前浪。饶是这样,段王爷对她也没有特别厚爱。她最后主动迎剑而亡(除了她,只有正室刀白凤也是自杀),倒也称得上痴情一片,刚烈不凡了~
      
      痴榜
      段誉——“知好色而慕少艾”的典型。从神仙姐姐到王语嫣,痴心可鉴。
      慕容博—— 辉煌的祖业是个包袱。呕心沥血,阴谋迭出,挑起国际武林风波。先是假信,后是诈死,潜伏多年。在最终的顿悟来临之前,真是难为他了。
      王语嫣—— 这位有段家血脉的姑娘实在是段誉的绝配。两者都是天然呆,不过段誉的情商只怕还要高过我们的王姑娘。
      阿紫—— 自私自利残忍没品位不讨人喜欢的小姑娘。最后抱着萧峰的尸体,挖目跳崖,却是无比惊绝。说句公道话,列国四海,千秋万代,只有一个阿紫。
      游坦之—— 提到阿紫,自然联系到聚贤庄的少庄主。人品差,一生就似个小丑。烂泥扶不上墙。武功再高又有何用?
      刀白凤—— 镇南王妃高过其他诸情人的地方在于,她的报复,真心狠绝。无底线,有节操,用到这位摆夷女子身上很是妥帖。
      木婉清—— 这位木姑娘很有意思。明知段誉是她亲哥,还害相思。(当然最后证明不是啦~)这算什么情结啊?
      无崖子—— 逍遥派的掌门不懂知足啊~ 天山童姥和李秋水围着他争风吃醋七、八十年,他心里想的却是某位萝莉~ 敢情你跟李秋水在无量山过神仙眷侣双宿双飞的日子的时候,心里忍不住要叹息一下: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似乎不大厚道哈~
      赵钱孙—— 很友爱的配角儿~ 赶着谭婆喊“小娟”,可惜当年不知道怎么讨好心上人,终成遗憾。只好倚老卖老,厚着脸皮,一声接一声肉麻但动情的“小娟”~
      
      
      不精确得讲,贪嗔痴的孩子们,程度深的,祸害一方;程度低的,精神自戕。人各有缘法,只要自己心甘情愿,甘之如饴,也就行了。未改编的结尾中慕容复的喃喃自语,阿碧的柔情深望,就很好了。其实就算你跳开贪嗔痴的表格,也无法避免命运的戏谑,如两大主角萧峰、虚竹。录在下面,作为编外篇:
      无法归类榜
      萧峰
      萧峰的悲剧是注定的,命运将他推到被评价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绝路上,这对于一个血性男儿来说,是雄师的囚网,挣扎亦是徒劳。他的悲剧即是命定的,又是自己选择的。如果他能受得了冤枉(乔峰语:我这辈子最受不了别人冤枉)直接带了阿朱去塞外做一对平凡的夫妻,如果他向段王爷直截了当得痛陈雁门关的往事,如果他不将君臣忠义兄弟义气看得那么重的话,他就不会死,但他也就成不了萧峰。萧峰是奥赛罗、俄狄浦斯的加强版,死亡才是他的解脱,希望他在将剑插入胸口的一瞬间,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
      虚竹
      向虚竹小师傅学习!
      早年修禅就是有效果哈~ 你看命运的大波浪打过来的时候,虚竹同学多会随波逐流,多spontaneous,多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其实虚竹同学骨子里是道家滴,所以任凭命运大开大合,我自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人家能从屌丝逆袭成功,很简单,就两字儿:心态。在生命的某个点,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就是了。被苏星河逼着下棋,那我就好好下呗,然后人家破了珍珑棋局;被天山童姥逼着破戒,那我就佛祖心中留,回去再请罪呗,然后人家练成了天山系列无敌硬件软件;被逐出少林,那就去做缥缈峰灵鹜宫尊者呗,然后人家改名成了虚竹子,一样有范儿~~
      从虚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屌丝逆袭,除了运气要好,更重要的是心态要踏实,不要有放不下的傲娇情结,不管走到哪一步都要对自己肯定,要有踏实感、充实感、幸福感~~~ 不着急,我们慢慢来。
      当然虚竹同学并不想逆袭,他觉着在少林寺做一枚小和尚挺好的。所以其实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虚竹与慕容复相对照着看,无非是告诉读者:别太功利。是你的,躲不掉;不是你的,强求不了。但你能做的,要做到最好。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台词,《蕾切尔的婚礼》)
      最后要啰嗦一句,从虚竹的经历可以看出,有事没事念叨一下:戒定慧~~~ 还是有好处滴!
      
      P.S. 略去阿朱、玄慈两人,太正常了,发好人卡。
      
      金庸的作品总能引人感触,可能是本人阅历和悟性关系,终卷之后,总有只领会树木,未见森林之感。人世波澜,世道人心,安身立命,没能耐居高望远,一阵见血。草草成文,聊抒浅见。难以道尽的书才是好书。《天龙八部》成全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成全了我这个话痨的倾诉欲。不枉已。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8-20 11:28:18 | 只看该作者
      历时两个月 终于终于彻夜看完。
      不愧为金庸的代表、巅峰之作,情节神展开,结构雄伟,布局复杂,典型人物众多,更关键是在于刻画一个芸芸众生,造化弄人的禅理世界,深邃了然。
      而最后的结局实在气震山河,荡气回肠,萧大侠当真是为金庸笔下第一英雄。
      唯一看完觉得美中不足的在因主线过多中间有几处情节不免略显松散,
      还有些情节却显牵强。举例。
      1.如果萧远山杀萧峰的养父母、师傅又嫁祸儿子的目的是要萧峰与中原群豪对立,种下戾气,那么之后萧远山救了萧峰以后目的已然达成,大可直接相认,为什么只要到少林寺下才和慕容复一起揭开面纱,我认为只为情节设计,在正常逻辑中无此必要。
      2.还有一处,为何在无量洞中的神仙姐姐要段誉杀尽逍遥派人,她对无量子爱过于恨,始终牵挂师哥的生死,听闻无涯子死讯悲痛欲绝,在她心里应该无此执念才对,这里我也不甚理解。
      3.还有逍遥武功只穿本门弟子,且没人身怀绝技皆不同,那么鸠摩智是怎么学会小无相功的呢?书里也没有记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8-20 11:28:18 | 只看该作者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最喜欢金庸的哪部小说?我回答了这本书。记得当年看电视时我还是挺传统的,世界观啊价值观啊什么的都很儒家,所以当时特别讨厌阿紫,觉得她是一个卑鄙无耻忘恩负义自私自利成天谎话连篇的变态女。然而看完书了,我却最爱她。
         传说当时金庸去欧洲出差了(去欧洲倒是真的,不过出差大概只是传说),就让倪匡代写,可是倪匡不喜欢阿紫。金庸还是深知老友脾性的,专门嘱咐他,你可以写得自由点,但阿紫一定不能死。于是倪匡先生就把阿紫写瞎了。我看书时就很觉奇怪,阿紫是那么聪明的一个姑娘,怎么那么轻易就让丁春秋给瞎了眼睛。后来突然意识到,是了,这里是倪匡的代笔,他不喜欢阿紫,自然不会写她好。
         阿紫是挑战传统观念的一个人物。她自私,她说谎,她不报恩,这没错。书里写段誉特别讨厌这个妹妹,觉得她做事什么的太过心狠手辣,而且全不把他这个哥哥放在眼里。她的父母她也毫无尊敬的意思,叫一声爹爹妈妈只是因为她是他们的女儿,这赖不掉。养大她的师父的东西她也偷,虽然那个师父也不是什么好人。她见风使舵,是棵极富小聪明的墙头草。全天下她只听一个人的话,那就是萧峰。
          仔细想来,她是个孤儿,从小在丁春秋这样的恶人手下过活,星宿派门下又多是一群小人。没有人会真正疼爱她,她要活下去只能靠自己。算了这些都是她的所作所为的借口,不提了。她是个孤儿,和她的亲生父母哥哥从来没有见过一面,后来是相认了,但是没有感情在,她凭什么要去尊敬爱戴他们?是!有血缘!是!当年他们迫不得已!但是她已经靠自己长大了,她过得很好,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不少。她不在乎和他们的关系。我天朝人向来把血缘看得非常重,所以他们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外国家庭对待领养的孩子和亲生的孩子一模一样。就像我也不理解为什么天朝总是有很多后母虐待孩子的事情。
          她撒谎,别人上当,她很聪明,懂得利用别人,只是她做的比较孩子气,让人家很明显就看出来了。天朝人做事最高境界是几句话一说,关系一套,再来一二三四五点利害关系,别人帮了你的忙还感谢你得很。比如徐有贞,明明自己想报复于谦,结果把皇帝朱祁镇扯进去了,皇帝还对徐充满赞许。要是后来于谦没有平反的话事情就这样结局的话大家也不会怀疑什么。阿紫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至于她得了游坦之的眼睛之后却丝毫不感谢他,这个我虽不完全赞同,但是我觉得,她并没有逼他换眼,没有必要做出什么以身相许的事情。照顾也好感谢也好这些是必要的,但是要她永远陪着他是不公平的。游坦之愿意为她牺牲,她也很希望能重现光明,虽然按照所谓的道理来讲她既然不喜欢他就不应该接受他的眼睛。这让我想起了王小波说的,孟子的哲学就是教人自虐,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关键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推己又怎能及人?
           我喜欢阿紫主要是因为她对萧峰的感情,那是整本书里最纯粹的爱情。萧峰说什么,她会听,但是她不一定照做,照做了她就不是她了。但是萧峰死了,她便陪他。每次一提阿紫,我脑海里总是想起陈好演的阿紫抱着萧峰跳下悬崖的情形。她的紫衣服飘得很高,萧峰一动不动在她怀里。她说,姐夫,这些都是坏人,你别理睬他们,只有阿紫,才真正的待你好。
           我以为她说得很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8-20 11:28:18 | 只看该作者
      初看天龙,少不更事,尚不知情为何物,便觉若有一人真如段誉对王姑娘这般待我,便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年少英俊,出身名门,武功盖世,爱我如痴如醉。无论何时,我有何困难,他必出现,不惜一切帮我解决他能力所及的所有困难。但光阴荏苒,而今暮然回首,才顿悟,纵然段誉为王语嫣倾国倾城,那王语嫣心中所爱,应仍是那个背信忘义,心中只有复国之念的慕容复吧。
      
      或许有人会说王语嫣不知好歹,最终在新版中,也只能落个陪伴疯子到老的下场。其实,爱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方的还是○的?高的还是矮的?对于爱情的诠释,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已有无数文人骚客对此进行过阐述。但在我看来,情之为物,莫过于两情相悦,而这两情相悦,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你对于我的付出与包容,我也愿意给你相同的回应。两个个体要在一起必定要经历磨合,没有经历过磨合而在一起,那势必其中一方把自己放的很低,这样的感情若要一生一世,前途也必茫茫。一段关系中,倘若只有我爱你或只有你爱我,那便不算上是爱情,而是痴情罢了。段誉痴情于王语嫣,所以愿意时刻相伴左右为你挡风遮雨;王语嫣痴情于表哥,所以愿意为他看遍所有武学典籍,只是为了和表哥多点话题;游坦之痴情于阿紫,所以愿意为她挖出双眼,放弃光明。人生自古有情痴,此事无关风与月。但这样的付出,你是否也希望对方给你同样的回应?
      
      痴情若想长久,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可以存活,便是不求回报,但凡有一点渴望回应而对方又无法给予的,那必会痛苦万分,因为付出但不求回报,本身就是与人性的自私背道而驰。要做与人性相反的事情,那要有绝对的自持。
      
      曾经读到过一句话,对爱情的看法深得我心:我需要的爱情,不是一饭一蔬,也不是英雄梦想,而是荒凉人生中的旅伴,大家义气相守,共同进步。
      
      你为我付出的一切,我能深有体会,并且心甘情愿地也为你付出;我身上的缺点你看到后能认真指出,你身上的不足我也能坦然接受,你和我,历经岁月,一起成长。这才是我心中所向往的爱情。
      
      无论是痴情也好,爱情也罢,最终所求的,都是心之所安,正所谓,心安即是家。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8-20 11:28:1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听到《天龙》里的故事,算算已是十三年前。
      班里有一文姓女子,颇有些英气,届时深引为知己。一日我二人在校园里瞎转悠,不知怎的就聊到武侠小说,于是这个神奇世界的画卷就在我面前展开了,并且持续多年,再不曾关上。
      
      
      还记得当时文女是以非常个性化的视角为我讲述《天龙》故事的,而彼时那个苦于将武侠列为禁书的家教观念的我,自然是屏息凝神细细聆听。
      所幸文女是个很会说故事的人,她先说起了小说之中她最爱的人物,正是英雄萧峰,言辞中各种崇敬悲悯,感天动地;而后讲起她认为其中最美的三位女子,有一位至今日我已忘却,另两位然木婉清姑娘与西夏公主也。
      
      我总以为日后我将木女奉为金大师群作中女辈之首,是和当年文女的娓娓道述密切相关的。
      那一位黑衣女子,雪白肌肤,冰冷却泼辣,专情,既直接又隐忍,试问段誉何德何能与其比肩?段自然该追随王语嫣而去,顺便将木女之婉兮清扬凄然推成经典。
      
      
      之后数日,文女渐渐讲到金大师其他作品,我也趁住宿于校的良机借来三联版的各本金作参阅补习。
      再之后,我当然也有了自己心仪的女子们,自木女往下,首推殷素素,而后还有霍青桐、殷离、郭襄、穆念慈,等等。
      
      我总是喜欢上那些充满悲剧色彩的女子,她们或者不得所爱,或者所爱非人,或者无法善终,但无论如何,却仍保持内心丰盈,敛着疼痛,眼神坚定。
      我知道我这样的偏好是会持续很多很多年的,只是没料到数年后已然发展到将李莫愁列于其中的地步,由叹谁教悲剧动人,自是不比文女始终热爱任盈盈及阿朱那般心底阳光普照的。
      
      
      近十年来,素少闻文女消息,只知其于次回高考喜中所愿,学了心理;据其大学时男友所述,她曾叙起与我旧事,评说我二人内里英姿拂柔两相背离,却奇妙地类似又和谐。
      而后她换了男友,感情稳定,相片上俨然一双璧人,几近结婚,或者余不知其已婚。偶然想起,犹当年文女倾慕之男,似带萧峰正义凛然之气,不知其夫君是否亦如此呢,或许她现时已成为美满的任盈盈了。
      
      
      而今我随夫暂居海外,偶见网上《天龙》评论,不由想起当年灵动不输阿朱的文女——也许我二人像直线相交又发散相离的生活轨迹,也是一场美丽的悲剧;又或者,茫茫人海中,能够相逢相知已是缘。
      
      我还记得当年我二人计想过合著一部武侠小说,主角是亲如姐妹的二女,长为颖思琳,次为叶苹馨,合力引领某教,于武林纷争中沉浮显现,洁身自好,聪慧坚毅,终与穆程二君成其佳话。
      岂知十数年来,小说未成,旧识已然分隔天涯,独颖叶二女仍活我心中,倩影永远神采奕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8-20 11:28:18 | 只看该作者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因缘际会,造化弄人。
      
      天龙八部者,乃世间众生投影,人非人,却皆得人之欲念。整部《天龙八部》,尽写贪嗔痴怨怒,各个因缘有各个业报。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
      
      最早看《天龙八部》,先是连续剧,然后才是原著。说来惭愧,至今我仍保留着但凡再拍金庸作品,我基本都要看之一看的习惯。尤其是《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这几部。十多年前看《天龙八部》,其实是82年汤镇业演段誉版的,那个时候很是喜欢段誉,因为他相貌英俊生性乐观又搞笑好玩还很痴情。对于萧峰和虚竹另外两个男主角倒印象不多。不过总的说来我对82版《天龙八部》的记忆其实很少,基本就是一轮廓,或者说连轮廓都谈不上。后来又看了97版,此后才翻阅了原著。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段誉都是我最喜欢的金庸笔下的男主角(现在是令狐冲和杨过,我觉得以后可能会变成萧峰)。大概源于段誉从出场到剧终都是一派少年心性的模样,外加长得一表人才,很是符合我少年时代的审美观。
      
      扯远了。这两日重新翻阅《天龙八部》,也许真的是年纪渐长,以前总是觉得段誉耍宝好玩得紧,虚竹又是一副傻傻呆呆的样子,萧峰自是英雄盖世义薄云天。此番重阅,竟然更能体会《天龙八部》果真是讲人性和悲剧的。全书共塑造了230多个人物,却是人人都难以逃脱命运的捉弄,确实是造化弄人。
      
      都说虚竹境遇佳,拥有了逍遥派三大高人加一块200多年的内力,娶了西夏公主做了灵鹫宫主人实在是大快人生的乐事。与此同时,他也在一个时辰的光景内知道了自己的生生父母是谁并亲眼看着他们自杀却无能为力。说来命运最残酷的地方,不是在于命运给的好还是不好,而是在于命运给你的你想要还是不想要。虚竹活了二十多年,只想在少林寺做个和尚,终此一生,并不想成为绝世高手卷入武林纷争。先是阿紫使计诱虚竹破了荤戒,跟着天山童姥又逼的虚竹破了杀戒色戒等等。以前只道虚竹因此学了不少高深的武功,后来才体会到虚竹内心的惶恐和无奈——他本来只是想安分做个少林和尚而已。
      
      段誉出身高贵,相貌英俊又饱读诗书。只是后来武功高强也并非出自他所愿,谁都记得最初他离家出走是为了逃避他爹镇南王逼他学武功。遇见的姑娘,十有八九是自己的妹子,最倒霉的一次是被段延庆使计服食了阴阳和合散和木婉清关在屋子里,要让两人做出不伦之事。痴恋王语嫣可王姑娘心里只有她表哥一个。最后死了爹娘还得知自己不是镇南王亲子,亲生父亲却是那个人人厌恶的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知道自己倾心的那些个姑娘不是自己的亲妹妹,自己尊重敬爱的父亲不是生父且当年母亲为了报复父亲做出了如此之事,更难以接受的生父是个作恶多端的大恶人,不晓得他到底是该喜还是该悲。
      
      PS  金庸后来又改版了《天龙八部》,改动之处虽是各种差评,但改段誉和王语嫣最后没有在一起还是不错的。我亦觉得甚妙。
      
      以前很厌烦慕容复,觉得他薄情寡性自私自利还很小人。可能是电视剧总需要那么些个反派人物,慕容复便首当其冲了。我虽还是对他很反感,可是更多的却是理解了吧。说他对王语嫣不好,真是不见得,像王语嫣这种白痴的女人,慕容复也算是处处护着她了。几个大老爷们带着个不懂武功不谙世事的姑娘行走江湖,诸多险恶,但是只要遇事慕容复前几件想到的事情之一总有保王语嫣周全,也算待她不薄。何况慕容复本来不错,英俊潇洒文韬武略样样都不差,怪只怪他不是练功走火入魔而是光复大燕这个基本难以实现的抱负根种于心太深,入了魔。后来他父慕容博得了解脱,理解了世事无常,只可怜慕容复太过年轻,亦没有其父种种经历,加之光复大燕的抱负深植心底,难以大彻大悟,终于剑走偏锋,成为烂泥般遭人唾弃的角色。
      
      说来金庸小说,基本是男女主角各一半天下,且金老先生的女主往往写得比男主要出彩得多。《天龙八部》倒算是金庸作品中一部不折不扣的男人戏。至少整部小说看下来,女性角色虽然各有千秋,但不免是些点缀。挑几个来说吧。
      
      先说王语嫣好了。说实在的,金庸写过那么多女子,我最不喜爱的莫过于香香公主,王语嫣和阿紫了。阿紫自不必提,据说当年金庸出国,倪匡代笔《天龙八部》时极恨阿紫,乘机将她写瞎双眼。王语嫣则是蠢到了极致,不识大体且没见识。女人天真烂漫不是错,无知还白痴就实在是大大的遭人烦了。前面说了,我还是觉得慕容复算是待她不错的了,可是她是真愚钝到极点,不懂得分忧且不用说了,还一哭二闹三上吊,多番连累他人。段誉救她多次,她却在少林寺一役,见慕容复打伤段正淳,还张口喝彩。我勒个去,这人到底想的什么?可怜段誉对她用情甚深。想那书中两回叫《向来痴》《从此醉》,段誉此心,真是昭昭然于日月啊。可惜一颗真心怎么能捧给一个完全不懂得珍惜的人呢。
      
      倒是木婉清,写得颇为出彩。可惜就这么几回,正角毕竟是王家姑娘。木姑娘应该是很美的,还有个性。一方面天真烂漫一方面对敌人也绝不心慈手软,关键是她一心一意。哪像那位王家姑娘语嫣,变心速度实在是冠绝金庸作品。变心不是错,可这前后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也太快了点吧。
      
      阿朱呢,说不上喜欢。主要是我喜欢萧峰,爱屋及乌是肯定的。所以每每看到阿朱死了,我都格外的难过。不过说来阿朱却是也的确是个妙人,她识大体,肯牺牲,实实在在的对人好。爱玩爱闹的性格,却对萧峰的感受颇为理解,不离不弃,也难怪萧峰倾心于她,在萧峰心里,只一个阿朱而已。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就只有一个阿朱。
      
      若说金庸的作品中的悲情英雄,萧峰居第二,恐怕没人敢居第一。我实在是喜欢萧峰得紧啊。他武功卓绝,为人不拘小节,义薄云天,重情重义,粗中有细……把所有的赞美词加之于萧峰身上,我都觉得不为过。
      
      PS  早上看评价萧峰,说什么受不了冤枉和委屈,终于有大爆发。真是不乱说话别人会当你是哑巴啊。说什么盗取官银是潜意识里想要报复一下长期以来所“报效”错了的宋廷官府,霸占少林易筋经不还是为报复少林寺诬陷他,聚贤庄大开杀戒都是萧峰报复心作祟的表现。
      
      看到这几段,我真是各种想骂人好吧。以萧峰不拘礼节的个性,盗取官银有什么好想的,官家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已;易筋经他看不懂,更何况他本已武功卓绝,独步武林,留着何用?无非是阿朱留给他的物件,他格外的珍视;聚贤庄一役,他不杀别人,别人却要来杀他,完全是保全自己,何错之有?!
      
      萧峰做事,从来不胡来;朋友有难,定当全力以赴;有勇有谋,见识过人;虑事周全,不盲目冲动;粗中有细,遇事沉稳……在《天龙八部》一书中,绝对值得称他为天下第一好男儿。 得夫如此,妇复何求,阿朱实在的好眼光。
      
      可惜他一生悲苦。周岁即丧母;寄养的乔家贫苦,小时候肯定受了不少苦和委屈;后遇明师,继而成为丐帮帮主,却连是历任丐帮帮主中帮助之位得来最不易的一个;好容易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又有马夫人搅局;原以为自己是汉人,却不得不接受自己是契丹人的事实,遭中原武林唾弃;苦苦追索的大恶人,竟然是杀自己养父母和授业恩师的亲生父亲;自己最心爱的人却死在了自己掌下;不愿领兵攻宋,却得罪了大辽皇帝,皇帝已有杀他之心……
      
      萧峰最后自杀,我固然舍不得,可是除了一死,天地之大,竟然找不到萧峰的归宿,可叹可叹。大理和灵鹫宫,萧峰是不会去的,辽国归不得大宋去不了,加之对阿朱的歉疚和思念,死,倒成了他的解脱。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看萧峰有阔处,有狠处,有正处,有良处,有快处,有真处,有捷处,有雅处,有大处,有警处,何尝不是天人。好汉子真英雄。
      
      说来萧峰虚竹段誉还真有一格外相似之处,难怪三人一见如故同气连枝,乃三人皆拿得起放得下。段誉者,天性乐观,凡事往好了想;虚竹者,生性愚钝,转不过弯,接受着接收着就认可习惯了;萧峰者,乃大智慧,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煌煌数万字,一句求不得。唯叹息,命运轮回,终逃不过一个劫字。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8:40 , Processed in 0.0454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