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粉晶乖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阿富汗,应该是一提起就让人觉得惊心动魄的国家之一吧。在这之前,虽然在电视新闻里听到过诸如塔利班、基地组织、什叶派的词,这个国家对我而言,就是永远出现在新闻联播后10分钟水深火热里的那一类:战乱、贫穷、宗教争端。
  
  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不久前看的有关朝鲜的一本书——《他们最幸福》,美国记者芭芭拉根据几个脱北者故事而写成。无论是朝鲜还是阿富汗,这两个容易被忽略却又神秘未知的国度,顶多就在国际新闻喧嚣的世界中,以灰头土脸或自嘲的形象出现几次。读《他们最幸福》的过程中,让我无数次一边流泪一边自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可能法齐娅的这本自传,从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一些答案,作为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个女议长,经历过苏联入侵、内战和塔利班统治,她说——活着,是有使命的。书是由她写给女儿的17份告别信,以及她从童年开始到竞选议员的回忆组成。为妇女权利、儿童健康、教育机会而努力的法齐娅,虽说是女议长,但每天面对的暗杀、绑架、爆炸的威胁,让法齐娅同那些煤矿工人一样,不知道自己出门处理政治事务后能否活着回家。
  
  有时在想,为什么在看那些自传式的故事时,会像发生在自己亲人朋友身上那般感同身受呢?会为两个曾经是恋人的脱北者多年后在首尔相见而落泪,会为法齐娅不顾大家庭的反对,以一介女流之辈出来男人的世界里战斗而受鼓舞。那些故事的确离我们非常遥远,可能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想象,为何脱北者偷渡后看到我们喂狗的一碗白米饭而声泪俱下,为何法齐娅要穿越喀布尔城的战火去学习英语,这些贫穷战乱远得只是新闻联播里不到一分钟的片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关联,明日我们照样可以坐上地铁去上班,今晚照样有米饭青菜红烧肉吃。
  
  也许这才是传纪的存在理由之一,我不认为我们只要活在自己这片和平的小世界里,就想当然去遗忘别处的苦难和纷争,去遗忘那些生下来就没尊严被唾弃的生命。战争从来都是一场一清二白的人生大洗牌,更有甚者披着宗教的伪善外衣,争夺权力糟蹋女性。我也并非什么热血青年,我也明白人和人生来就不平等,但不知为何,内心总是在向往着人作为人本身的权益,能够得到起码的尊重。就像在这个已经烂透的国家里,比起以前一生下来就注定终身命运的年代,现在我起码还有给自己人生大洗牌的选择,就为这这份小小的自由,也能让人看到一点希望。
  
  书中大部分都在写残酷的战争,在许多血腥而又绝望的画面当中,让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一个情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哈米德从首都喀布尔不远千里来到普勒胡姆里,穿过凶险的炮火和关卡,差点被一场雪崩埋葬,只是为了向追求了四年的法齐娅提亲。这是多么惊险的浪漫啊,由于阿富汗的传统,法齐娅在婚前甚至只能从窗户里偷偷瞄那个未婚夫的后脑勺。但这并不阻止法齐娅新婚后几次三番去狱中营救哈米德,一切在小说中才能看到的情节,法齐娅全部都经历过,并且像个神通广大的女战士般死里逃生地做到了。
  
  战火中,人们依旧要结婚生子,依旧会想尽办法在苦难中筹办一场体面的婚礼,依旧会去市场买东西、听收音机、晒晒太阳。生命的美丽就这样依旧绽放着,让人觉得只要一天这样生活下去,和平和安定就总会到来,经历过这些,人会变得有多强大啊,人才会知道自己活着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你会知道所有的事,而我知道所有你知道的事。
  
  在原文中作者是如何表达?
  
  死于二字,是对道德的谴责,人性及社会的质问。强烈,一种不得不的心痛。死于凶杀,死于谋杀,死于他杀,死于中毒,死于道德沦丧,死于扶弱济贫,死于一事无成。
  
  死时一事无成,重点却是为人自己的无力和无能。且后者更明显些。死时还在吃香蕉,死时不足月,死时手握金钗,死时腰缠满贯,死时眼角垂泪,死时一事无成。
  
  无力往往有心,为失、得其而痛苦。琵琶声停欲语迟。
  
  而无能,更深感触的却是有而不做,哪怕再微小,视而不见,只尽情意淫拥有,不立时分析,力趋扭转乾坤。
  
  对于希望,其大小难道会重要。
  
  没有人能轻易获得原谅,这才是公平。
  
  谢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籍太感人了,不断的激励着我们前进。感谢有你。库菲。为一个80后我深深的知道了,打工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要我的人生更精彩,我的生活更幸福。我知道这一切都只有靠自己去改变,即使不知道做了是不是能成功。但是我相信我做了就有机会,不做就没有机会。我做了就算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功,那么我也会得到很多的经验和成长。其实这也是一种成功 愿所有的想要创业的朋友不要只是想,要去付出行动。希望与更多的想创业的朋友一起交流
  欢迎加入富爸爸读者交流群162435519 。一起探讨富爸爸理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有的人从这本书中看到了爱情,有的人从这本书中找到了信仰的力量,有的人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个女人的勇敢和坚韧。
    
  我,感受到了一个“可怜的女孩”对自己祖国的那份深切热爱。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段阿富汗的战乱史,从被苏联入侵到内战再到塔利班的恐怖统治。你能感受到在战火纷飞时期的民不聊生是怎样的凄苦。  
     但是,读罢全书你会发现,不论作者是在回忆少年时期的美好还是在描述战争的混乱与恐怖时。她都屡次提到阿富汗拥有的美丽风景,高山,河流又或者是文化建筑。她不停的述说着那里的人民有多么的善良和坚韧,即使是在战乱年代他们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像他人施以援手。尤其是阿富汗的女人,她们可以为家庭的幸福而牺牲自我。在法齐娅的眼里,
  
    记得曾经看过的两部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和《纽约》,很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在“911”事件后,人们对穆斯林的仇恨和惧怕。而在她的书里她试图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阿富汗人都是恐怖分子让人生畏,伊斯兰教也并不是恐怖极端主义,它教导人善良。阿富汗人民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
  
    在法齐娅的眼里阿富汗是传统的,坚韧的,风景如画的,阿富汗人民是善良的,勇敢的。她说她为自己是阿富汗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她说她好像是天生为了政治而生,她倾尽全力置身于阿富汗的民主进程,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哪怕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她不仅仅自己这么做,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如此。
  
   她用自己的方式在述说生为阿富汗人的骄傲,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为阿富汗正名……
  
  以下是在读书过程中因为某一句话而来的体悟:
  
  1、“如果我的性命能够换来阿富汗的和平,能够为这个国家的孩子们换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那么我牺牲的心甘情愿。”
  
  ——有的人生命中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似乎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每当遭遇恐惧和挫折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自己所爱的人,若自己的牺牲成全了他们的幸福,也算是没有白活。人生的意义在于成全大义和大爱。若是现在我所多走的路能够让子孙将来所要走的路减少一点曲折,那么我愿意在这条路上洒下汗水。
  
  2、“我一边听,一边看着窗外的月亮,星星。我敢肯定,自己看到的是整个天空。”
  
  ——小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整个世界,长大后,走出家门,才发现,那时我们看见的不过是浩瀚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角。总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曾经沾沾自喜的事情都是那么的不值一提,世界很大,大到你无法想象,这个世界很奇妙,妙到你根本控制不了。
  
  3、“如果不忠于祖国,国将不国。”
  ——看见这句话有很大的触动,却不知该怎么表达,想起一句话“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人民日报上的)
  
  4、“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或许最糟糕的莫过于迷失了自己。如果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没有任何梦想,那么这才是女人最大的损失。”
  
  ——在阿富汗,女人是完全没有地位的,没有资格接受教育没哟资格追求自己的爱情,面对男人的暴力只能忍受并习惯。虽然也不是倡导什么女权主义,但是女人本就不该作为男人的附属品而生活,在拥有爱情时也请你拥有自己。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也这么做着。
  
  5、“生存本身就是一场战争,只有最坚强的人才能幸存。”
  ——不论你现在是为了生存而挣扎还是为了生活而拼搏,唯有坚强才是勇往直前。
  
  6、“好机会永远不会在最恰当的时刻来临,这就是生活的现实”
  
  ——伴随机会而来的往往是选择,选择总是让人焦躁和苦闷的,但若无法果断的取舍,你将只会不断的错失……
  
  7、“当地的人们用动物刚排出的粪便给熟睡的婴儿保暖,他们最大的担心是孩子们被活活冻死。”
  
  ——贫穷苦难和富裕幸福一样,没有最高级只有比较级,而我们往往致力于羡慕那些更富裕更幸福的人,而忘记给予那些更贫穷更苦难的人们一点点怜悯。
  
  8、“自由不是神赐予的,而是需要人们努力去争取。”
  
  ——不要再说你向往自由,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自由,想一想你究竟为你想要得到的自由付出过什么,如果没有那你凭什么获得。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要代价的成果,包括自由。
  
  
  
    我一直在想这本书应该推荐给怎样的人阅读,我想它适合不愿意上学认真读书的小孩,看看你所拥有而不珍惜的机会,别人是多么的渴望;   我想它适合面对生活心生抱怨想要放弃的人,看看那些冒着枪林弹雨却拼命生存的人是多么勇敢和顽强;  我想它适合那些叫嚣着爱国却总是希望以武力解决的人,看看战争的暴乱残忍和那朝不保夕随时可能丧失亲人的日子你是不是真的渴望并且有能力承受;  我想它适合公务员适合领导者,看看法齐娅和那些善良的人们为了民主是怎样的奋斗,为了为人民谋福祉甘愿冒着怎样的危险,看看一个从政者究竟应该怀着怎样的信念;
  
    我想,它适合每一个人阅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是看了蒋方舟的推荐买的这本书。怎么说呢,没有我想象中的震撼,我没有从头哭到尾,甚至我都没有哭。就是她老公死的时候感觉有点悲伤。。。。哎  难道是我太冷血了?不是吧。。。我连看个护花危情都要哭。。。
  不过 此书可以看做是阿富汗简单的历史笔记,大致介绍了他几个历史时期。我觉得这本书看看也就这么看看  还是那句 没有多大震撼到   感觉还是《追风筝的人》看完之后感触深一点
  不过  我还是祝福 法齐娅·库菲好运,祝他成功,也希望看到一个崭新的阿富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痴迷地读完一本书了,《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写给女儿的17封信》,是阿富汗第一位女议长法齐娅.库菲写的自传式文本。那日挂盐水,为消磨在医院的无聊时光就带这本书去看。我看得太入神以至于一大袋盐水挂完都浑然不觉,到旁边大妈看到我手上有血回流出来,大叫起来才让我从书中惊醒过来。
  
  法齐娅出生于一个政治世家,父亲也曾是阿富汗的国会议员。在阿富汗,法齐娅作为“可怜的女人”,父亲连看都不会看她一眼。她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被游击队员所杀害,从此家道中落,法齐娅随母亲和兄长到处流亡。在母亲的支持下,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法齐娅穿越枪林弹雨去上学。从苏联入侵,到游击队内战,到塔利班暴政统治,法齐娅和家人一次次生活在死亡的边缘。但是她从未放弃想要接受教育,不要再过“可怜的女人”的日子。终于,她成为了阿富汗唯一为联合国工作的女性,在民主制度恢复后,参加了阿富汗大选,成功当选为议员。当然她也有过一段幸福的婚姻,因为丈夫多次无故被塔利班抓走并被虐待,不幸患上肺结核,英年早逝。现在,她成为了阿富汗的女议长,并且是2014年阿富汗总统选举的热门候选人。
  
  在这个女人完全要臣服于男人权威下的世界,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努力改变着妇女儿童在阿富汗的境地。不得不说,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很多时候,由法齐娅的经历想到了我们。我们没有生活在战火中,我们也没有生活在弹雨里,但是我们却生活在一种可怕的民主里。
  
  民主制度恢复后,法齐娅代表库菲家族参加竞选,到处宣讲自己的政治理念,希望众多平民可以投票给她。我想起自己成年后参加的几次选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大学的选举,我们投票前,不知道候选人是怎么出来,不知道他们长得是方是圆,只是给了我们三个名字,于是我们就从这里简单的几个文字里,选出两三个字,代表了自己的意愿。
  
  我也经历了一次社区新党支部的成立,作为其中一名有选举权的成员,被工作人员提前一晚上“电话沟通”,要求我投票给一位公司董事长。当然我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投票,但是大部分人都投给了社区人员提前沟通推荐的那位人选,所以最后他成功当选为我们的党支部书记。后来和其他人沟通,他们觉得反正谁也不了解,就应了他们的意思算了。在我们小小的党支部选举中尚且如此,别的选举中更是可想而知。中国的民主,也许被金钱驱动,也许被权力驱动,却很难被民意驱动。
  
  在充斥着暴力,充斥着战乱的阿富汗,人民尚且可以给自己选择的候选人打个电话,了解她的政见,甚至连被丈夫禁止参与投票的妇女还可以请求丈夫投票给法齐娅,让法齐娅觉得自己的从政生涯和那么多人息息相关,要努力去转变时局,努力去实现所有投票给她的人的梦想。但是享有选举权的每一个我们,都不知道最后谁“代表”了我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这个标题就很发人深省。
  
  新加坡的书很贵啊,而且英文的看着很费劲。在国内都是随便在亚马逊上买书,到这里明显条件不允许了。四月的时候趁着过生日,送自己一个Touch做礼物,之前纠结了好久要不要花大半个月的吃饭钱买这个东西,不过后来发现,Touch是我到坡上后买的最值得的东西。上下班等公车,算算每天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然后我就抓着Touch看电子书。
  
  这本书,现在说的这本。我花了两个晚上,一个半白天,累计有6个小时,才看完。名赶词的东西不说了,其实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太平的地方,成长在一个健康还算富足的家庭。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磨难,但是和阿富汗人民相比,我们是不是一直都在无病呻吟?好吧,还是不要和阿富汗比了,起码我们的祖先比他们的祖先更加努力地奋斗过,所以我们的生活比他们的好...(莫名其妙,胡言乱语中..)
  
  人,一定要找到可以真正支撑自己的东西,经济上,和感情上。这句话是说给自己的,很简单,但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领悟到,并且貌似现在还是走在领悟的路上。加油,努力生活!我总不能死于一事无成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花了一下午看完这本书,虽然没有像蒋方舟所说那样从头哭到尾,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也是不小的。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能给予人勇气、坚强等品质,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人生苦短,不死于一事无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刊《东方壹周》,3500字删节成1400字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的作者法齐娅·库菲,是阿富汗唯一的女性国会议长。法齐娅自称,“参与政治一直是我们家族的传统和荣耀。可以这么说,政治就如流经群山和巴赫尚省峡谷的河流,在我的血脉里静静地流淌着”。众所周知,阿富汗是男性主导的国度。在女性普遍受到歧视甚至完全绝望的社会里,法齐娅想要突破世俗的禁忌与传统的枷锁,参与国家政治乃至国际政治,必然遭遇令人无法想象的恐惧与压力。从小到大,法齐娅便从家庭到社会,目睹了太多的妇女歧视问题。同时,她伴随着人生的成长,目睹了国家瓦解、内战烽火、恐怖主义等政治状况。
    在苏联占领时期,苏联人扶持起来的阿明政权,清除一切持不同政见者,是知识分子的梦魇。一向爱好和平的法齐娅父亲无奈地被绑架在邪恶政权之中充当螺丝钉的作用,被政府下令收服游击队,却死于游击队枪口之下。法齐娅家的顶梁柱倒塌了,给她的家庭带来前所未有的打击,父亲的几任妻子纷纷改嫁,家庭变得支离破碎,游击队的骚扰又导致了家庭成员的流离失所。
    随着苏联帝国的解体,游击队又发动了内战。政权垮台之后,游击队员又因权力之争演变为阿富汗内战。在内战期间,人权肆意践踏,无政府状态让民众根本无法取得基本的生存权。内战即将结束时,却迎来了塔利班坐收渔翁之利。塔利班政权上台后,全国更为黑暗,恐怖主义弥漫。种族隔离、性别歧视等等再次成为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法齐娅就是在塔利班的恐怖统治之下,成为人妻并在无法得到治疗的情况下诞生了自己的女儿。结婚不到一个礼拜,法齐娅哥哥的从政生涯却将法齐娅也裹挟进了万劫不复的地步。法齐娅的哥哥及其丈夫几次被成功救出之后再次被逮捕,逃往巴基斯坦却又再次被逮捕,身体在严酷的拷打之下变得虚弱,逐渐地朝着死神走去。在逃难期间,法齐娅与丈夫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战乱与恐怖之下,夫妻之间患难与共,犹如烽火之下开放的玫瑰。虽然很多阿富汗青年出卖灵魂给魔鬼,从当年被暴/政所压迫的平民百姓一跃而为邪恶政权的螺丝钉,沦为塔利班暴/政的帮凶,参与暴/政行凶,为专/制卖力,对法齐娅夫妻进行无止境地骚扰与打压,但同样也有部分阿富汗人的真善美之心犹如天使般点缀着那片血腥土地,不惜性命地帮扶着法齐娅夫妻渡过难关。邪恶之下的美丽,犹如枪口的玫瑰,让受尽折磨的法齐娅对阿富汗未来的自/由/民/主充满了期待。
    在逃亡途中的激进主义暴政之下,法齐娅从当年天真的年轻新娘到跋山涉水的孕妇,再变成了内心坚强的女人,希冀自己能够为阿富汗的自/由/民/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邪恶终止,让暴/政终结,让女人与男人享有同等的尊严与地位,让自由民主之花开遍国土。当丈夫去世之后,家族的政治传统更让法齐娅意识到“政治成了我另一种意义上的丈夫”。法齐娅先是积极参与阿富汗妇女与儿童的权利争取与保障运动,后又向联合国申请了儿童干事的工作,成为阿富汗唯一一位为联合国工作的女性。在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之后,新政权终于建立了。法齐娅开始说服家人,在家庭内部的千般争论后,法齐娅终于如愿以偿地参与了选举。至此,法齐娅终于走上了从政之路,并成为了阿富汗唯一一位女议长,为阿富汗的自/由/民/主/化进程开辟了新的道路,为阿富汗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表率。
    法齐娅在回忆录中讲述着自己如何在战争的恐怖下如何争取女性权益与参与政治的人生经历;用自己家庭的变迁,展示了一个残酷世界的飘零世家。法齐娅不断将自己与丈夫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作为书写的重点,向读者展示了在烽火连天的恐怖细缝中坚挺开花的凄美爱情。法齐娅如此强调自己的爱情故事,我们也能看出法齐娅对阿富汗女性地位的解放抱有极大的信念,借自身的婚姻与家庭以启发阿富汗其他男人女人互尊互爱,以达到男女平等。法齐娅突破世俗,不畏惧塔利班等恐怖袭击,毅然参与到民主化进程与妇女解放运动中去,必将赢得阿富汗人民的认可。法齐娅为阿富汗国争取民/主、自/由的事迹,必将成为阿富汗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主先锋,为阿富汗也为其他专/制/独/裁国家的民众起到了极大的鼓励作用。倘若2014年阿富汗大选,真能实现法齐娅的总统梦,那将是阿富汗国的“阿富汗梦”。在国内,能够带动阿富汗的民/主/化进程;在国际,对于那些比阿富汗更为稳定和谐的专/制/独/裁国家来说,无疑是响亮的一记耳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让我最早认识阿富汗的不是高中时发生的911事件,也不是美国出兵阿富汗,而是大学时看的一部电影《追风筝的人》。电影里的阿富汗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混乱而缺乏法治的国家,那里的人崇尚伊斯兰教且非常极端。
      现在我看到了这本书,她带着我与主人公法齐娅.库菲一起成长,从儿时的衣食无忧到苏军入侵时的颠沛流离,从游击队执政后期的相对安宁到塔利班政权崛起后的变态行径,最后到现在虽然仍不安定,但却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的阿富汗新政权,法齐娅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阿富汗,同时也让我了解到真正的伊斯兰教。
      无疑,法齐娅是幸运的,出生在一个庞大的政治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身边有较多的资源和人脉。但即使是这样,在国家发生巨大变化之时,家人和家族的生命还是受到强烈的威胁。亲戚朋友在战乱中死亡,丈夫受到塔利班的迫害重病身亡,是什么让一个女子继续走下去,并坚持于自己的理想--为阿富汗唤醒自由民主精神、为阿富汗的妇女儿童谋求受教育和平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以及为阿富汗消除贫困?
      本书封面左上角的一串小字给我了答案--活着,是有使命的。法齐娅.库菲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首次看到封面上的话时,想到的就是她的宗教给予了她努力生存的力量。看完全书后,回头一想,当初的想法浅薄了,其实是她心酸坎坷的经历,她多灾多难的国家以及她虔诚信奉的宗教在一起给了她不停奋斗的力量。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名政治家应有的追求和美德--不为一己私利,而是为了自己所代表的人民的利益去战斗!
      无疑,这样真正的战士,在尔虞我诈、利益追逐的政坛中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为同事所嫉妒与怨恨,再加上阿富汗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使得政治上的对手和残存的塔利班势力一直想要取法齐娅的性命而后快,于是有了本书中的17封给女儿的信。这些信都是法齐娅在面对生命危险前为女儿写下的绝笔,虽然言语朴实无华,但每封信里都含着对女儿深深地爱和眷恋。这种柔韧的坚强,从书中作者母亲一直延续至后辈,这种溶于血脉中的坚强,注定了法齐娅不平凡的一生。
      活着,是有使命的。人们会常常质疑人生的意义,人生其实本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是靠自己去寻找、去追求、去坚持的。找到了,那就有了使命,接下来,活着就有了目标和动力。为了使命而活着,努力着,奋斗着,到了生命结束之时,自然可以满足的合上双眼。
      法齐娅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残酷的、不屈的奋斗之路。走吧,踏上我们自己的漫漫征程,去寻找自己的使命,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去创造自己的辉煌。
      最后,引用本书扉页上的一段话,“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人生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注:个人理解的信仰包含为人处世之法和自己选择的使命。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22:38 , Processed in 0.1315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