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小看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也有一个梦想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3-4-16 10:52:47 | 只看该作者
         (一)
         直到南北战争,黑人的力量依然没有成长起来,他们还是只有少数的偶发的小规模反抗,根本无法与当时南北两大实体的对峙同日而语。而这个对峙的双方,都是白人。北方当时在白人民众中日益强大的反奴隶制力量,对于民众的唯一感召就是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原则。因此,你可以想象,这个国家从开始建立,它的民间就有一种与利益无关的近乎天真的人道追求。这种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追求,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思想主流。这使得它在今天的思维方式中都保存了这样的传统,以致于从外部看去,常常使许多成熟世故的民族,觉得它莫名其妙,无从理喻。(战争,为了什么?)
      (二)
         所以,“非暴力抵抗”不是从人的本能反应引出的。它是人类面对无数无辜牺牲者的生命,深思熟虑以后作出的一个理性反省。但是,实行“非暴力”是困难的,因为它的实质是提倡非暴力的一方,主动把自己置于战术上的一个不利地位,以这样的一个姿态,邀请对方回到有游戏规则的理性的讨论中去。这一方显然是吃亏的,就象打架双方扭成一团的时候,第一个主动住手,提出谈判。难就难在这时对方再动手,他也下决心不还手了。问题在于,人们最终是要靠对话和理性的妥协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先住手的。所以,在历史上,不论是民众一方,还是权势的一方,在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最先醒悟过来而不再动手的一方,不论以前有过多大的罪过,就凭着这样一个转折点,都是有可能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用灵魂的力量抵御暴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3-4-16 10:52:48 | 只看该作者
  本书是系列的第三本,讲述美国的种族问题来源和废除奴隶制度、种族隔离制度,并逐步实现不同种族平权的历程。
  
  几点看法:
  
  1,对废除奴隶制产生的斗争(包括南北战争)的原因的描述,书里的介绍有点按照教科书式的官方说教,但未触及根本,其真正原因在于代表南方种植园主的农庄资本与北方正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工业资本的冲突,南方需要奴隶制度来支撑和稳定种植园经济,而北方则要破除奴隶制度以释放出支撑工业经济的产业工人,因此南北的矛盾,根本在于经济体制的矛盾(不过话又说回来,农庄制度又比搞家庭承包的小农经济更具规模性和集约性优势)。至于说到人的自由的问题,在那个年代,除了确实是少部分人坚持的信仰外,更多的是北方发起斗争的一个道德借口而已。
  
  2,美国的南北战争,北方林肯政府是不义的,很难想象这样的民主政府居然可以对自己的联邦人民开战。南方很吃亏。对那些经历百年建设的城市被毁灭,很痛惜。此外,真正废除奴隶制和种族制度,从来不是靠强权强制施行的,而是要靠文明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南北战争后那么多年南方仍然存在种族矛盾(甚至对黑人的迫害反而比南北战争之前加剧)的原因,实在是因为他们的经济体制决定了那样的意识形态。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只有针对如英美者文明程度较高的统治者有效,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就是英美统治者自身也对放弃种族制度已经形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才有甘地和马丁路德金的成功,否则,如果放到别的文明形态中,扯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3-4-16 10:52:49 | 只看该作者
  横跨半个多月,将这本书看完了,因为存这本书的手机不常用。这本书看得有点支离破碎,很喜欢作者林达清新自然的文笔,内容倒是有些不怎么感冒了。总的内容就是对美国多种族文化的介绍与思考。同样是地大物博的中国,美国是种族多,中国是民族多,地域差别大,贫富悬殊大。以前是因为高山大河把人类分割成不同的族群,为了资源打个稀里哗啦。文明社会了,虽然还是会打架,可是和平对话的机制还是畅通得多了。互联网把世界缩短了,是指文化的距离,飞机缩短了地域的距离,文化和教育,应该缩短我们人类心与心的距离。大家同住地球村呢,想想真是有些矛盾,不同的种族大杂交,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杂交也意味着古老的单纯的人种在慢慢消失吧。杂交改变的只能是肤色,要想让体质得到改良,目前人类普遍的运动强度是不够的。是不是应该建立一个体育达人大联盟呢,让我们消灭那些胖子,瘦子,哈哈哈。当然,这个社会还是靠脑力说话的,那就让那些单纯的肌肉棒子消失吧。这样也不是最佳方案,我可不愿意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存在。所以说真是庸人自扰,顺其自然吧,最大的隔阂不是人种,是文化。让我们大中华民族的汉文化席卷地球吧,什么英语过级,什么美式英语,都靠边站吧,没落的汉文化需要重塑辉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3-4-16 10:52:50 | 只看该作者
         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每本都有一个主题,第一本是自由,第二本是总统,第三本是种族。
        以“洛杉矶骚乱”为引子,引出了美国建国200多年来一直围绕的话题,种族。
        后边以种族为线索把美国的历史叙述了一遍,其中包括独立战争时开始北方就已经开始废奴,而南方却坚持到了南北战争之后,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发生在美国南方的种族隔离事件,讲了很多歌故事,然后利用这些故事阐明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世界融合,走向“大同”。
        作者还分析了自己对美国南北战争的一些感想,即“解放奴隶”只是南北战争的一个高尚的借口,战争真正的原因是南方想从联邦分离,但联邦却不允许,结果双方发生了战争。
       再有就是和前两本书一样再次介绍了美国的司法系统。总之是对想了解美国的人来讲一本十分重要的书。
       原来美国的南方和北方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异,这也是我看这本书之前所不知道的。简单概括一下看完第一遍的感受,以后有时间再继续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3-4-16 10:52:51 | 只看该作者
         1.民主和自由那种四字成语一样的神秘联系被打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民主”是大多数人的意愿,它并不保障少数人的“自由”,所以民主在历史上常常是一种危险的东西。它与不民主的区别,只在于由多数人掌局还是由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掌局的区别。相对后者来说,它当然是一个进步,可是,它并不一定是全体民众的自由的保障。假如没有对于人性的醒悟和孜孜不息的对于人道的追求,民主的结果完全可能演变为对于少数人的暴政。
      2.民主制度所推崇和认可的多数人的统治,假如没有人性的反省和追求,假如人道主义得不到高扬,假如不再追求自己自由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自由,那么,民主大树上所生长的,往往只能是“多数人的暴政”这样的畸形恶果。
      3.一个国家的立国理念,是在呼吁人道,还是在“以革命的名义”和“公众正义的名义”呼吁仇恨,它的人民将走过的路径是不相同的。
  
  
  
  
      看罢此书,精神为之一振。如此精彩的书,相见恨晚。通过本书的阅读,我对美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对美国的种族问题、司法程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中的多元文化冲突理论产生了了解的冲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3-4-16 10:52:53 | 只看该作者
  昨晚秉着手机看书,一个情节让我心中一动。
  林达夫妇说到,参观独立宫时,一个高高瘦瘦的黑人负责讲解,这不稀奇,我国的博物馆也有讲解。然而不同的是,这位讲解员把孩子都安排在第一排,一边讲一边提出与二百多年前的历史(即签署独立宣言、制宪时期)有关的问题。每当他提出一个问题,那些七八岁到十来岁的孩子,一个个高举着手回答,答得毫不含糊。
  我扪心自问,如果有人现在问我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的历史问题,我能答出多少?
  答案让人面红心跳。尽管1840之后的历史我至少学过3遍,加上杂七杂八的书籍若干,我依然只有一个历史的轮廓。
  我们真的以我们的历史文化为傲吗?
  为什么我在博物馆里从来看不到对孩子循循善诱并鼓励思考的讲解员,他们的讲解是如此的套路化,连我这个大人听了都甚感无趣。为什么我从来不知有针对小孩子的历史讲座历史沙龙,把他们从那些呆板又偏颇的历史教科书中拽出来。
  而且我们还有意无意的一直忽视着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
  几乎每个受过教育的美国人(甚至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都知道美利坚合众国的萌芽始于五月花号,但我们自己却很少有人说得清从秦朝开始的历朝历代,更不要说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变迁了。
  深为自己的肤浅痛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3-4-16 10:52:54 | 只看该作者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看完了林达这个系列的前三本,随着阅读的深入“美国”这个国家的概念也逐渐清晰起来,这可能也是这几本书最可贵之处。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是毫无意义的,不同历史背景不同现实环境理所当然会带来差异,孰是孰非实在很难判定,如果要树一个榜样,那也决非是美国。
  
  在我看来,哪一天人类能扔掉“国家”这顶帽子,那才是人类社会进而跨入新一阶段的标志。当然有一前提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自身民族为荣。或许这里彼此有些矛盾,但差异恰恰是大同的基石,可去而不可无。
  
  林达的书写的还是有些繁琐,但值得一看,至少有些东西值得去了解,有一篇书评中这样提到:“如果谁读完这套书后只是成为林达的FANS,那也许他就是白读了这套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3-4-16 10:52:55 | 只看该作者
  P2
  -  暗中拉帮结派,扩张个人势力,给对手安套子、下绊子之类的小动作,在一个政治透明度很高的社会,就不再是政治家们的必修课。
  
  P24
  -  人类的许多战乱,都有一颗种族矛盾和文化冲突的坚硬内核隐含其中。而这个世界的人们还在越走越近,叫人看着多好捏把汗。至今我们尚不知道,人类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对付这样一个越来越小的地球和越来越近的距离。
  
  P31
  -        作为整体的人类是有这样一种特性的。那就是,第一,他是在思考的;第二,他思考的一个最基本问题永远是与人性有关的。作为整体的人类,他不得不始终在对这个问题进行道德自省和良心拷问。这是人类有可能对“进步”二字持有信心的基本依据。
  
  P115
  -        要推动一个大的社会变革,如果仅仅指望一个在位的政治人物,大概往往是要落空的。因为这样的任务常常有太多的政治利益需要顾及,常常受到各个方面的牵制。即使他曾经有过变革的激情与理想,也在瞻前顾后之间零零散散地失落了。
  
  P147
  -   当一个国家的建立,以最贴近长满野花和青草的土地,以最贴近寻求真善美的人性,来作为它的立国根本。那么,即使在这块土地上还有许多半兽半人,尚未完全进化的“人”,可是,一旦遇到“大是大非”的时候,人们的判断依据和历史进步的方向,在基本人性的标准下,是更容易搞清楚的。这也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相反,假如人们热衷于建立非常宏伟的社会发展理论大厦。在无数的雕梁画栋、仙山琼阁之间,却迷失了最基本的人性自我,这大概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结果吧。
  
  P197
  -   他们(美国殖民协会)是由一些最积极废奴的人组成的一个民间组织。这个组织成立于1817年,他们的目标就是筹集经费,用这笔钱先是赎买黑奴,把他们从奴隶主手中救出来,然后帮助解放了的黑奴和自由的黑人回非洲,不仅支付他们的路费,而且在西非帮助他们在那里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在整个非洲,唯一一个没有受过殖民统治的国家,也是最早的一个共和制国家——利比里亚。(中学历史书上并没有提到原来美国殖民协会与这事有关)
  
  P211
  -   因为美国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特例”,它是完全反“常态”的。那个时候,一般来说,人们想到一个国家,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概念。一个中央政府控制了各个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一级级派下去,直至一个小官,管理着一群草民。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而美国从一开始,它的建国理念就是维护草民们的“个人自由”。它的出发点不是“上面“的管理方便,而是“下面”的自有保障。这样的自下而上的一个观念的逆向行程,就造成了几乎是从个人开始的,一级级向上的“自治”和“联合”。这种国家概念在当时可以说是完全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它的出现,并不是源于一个高明的理论,而是出于一个向往平等自由的人性本能。
  
  
  P220
  -        他们(建国者)站在最贴近地面的朴素的人性基础上,却远远站在历史的前面。
  
  P227
  -   如果说,今天有许多人离开自己难以割舍的传统、文化和母语,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找一个富裕生活的话,当初的美国却曾是一个贫穷的地方。然而它却不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还吸引了一个个加盟的地区。因为自由是符合最基本人性的状态,不论作为个人还是一个地区,人们的本性在寻找一个自由的状态,以及在这个状态下的互惠互利。
  
  P228
  -   站在被冠以爱国,只需要建立一个纪念碑和不断的鲜花,战乱残酷的一面就被掩盖,它的意义就会得到升华。
  
  P283
  -   美国教育的最大优点,就是它对于孩子是人道的,是充分诱导孩子产生最奇异的思想的。美国教育的目的,正如涡沃伦法官所提到的,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教育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
  
  P317
  -  可怕的并不是在一个国家中,不同的地区对于某一个问题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可怕的是在一场破坏性的战争之后,从此再也建立不起这样一个共同的游戏规则。到那个时候,国家就陷入真正的危险了。
  
  P318
  -   民主和自由那种四字成语一样的神秘联系被打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简单事实,就是“民主”是大多数人的意愿,它并不保证少数人的“自由”。所以民主在历史上常常是一个危险的东西。它与不民主的区别,只在于由多数人掌局还是由少数人甚至一人掌局的区别。相对后者来说,它当然是一个进步,可是,他并不一定是全体民众的自由的保障。假如没有对于人性的醒悟和孜孜不倦的对于人道的追求,民主的结果完全可能演变为对于少数人的暴政(我想法学专业的同学一定了解“多数暴政”这一概念)
  
  P369
  -   一个国家的立国理念,是在呼吁人道,还是在“以革命的名义”和“公众正义的名义”呼吁仇恨,它的人民将走过的路径是不同的。
  
  P386
  -   有时候,我们看到历史的讨论,也会有一种负面的效应:就是在两种文化进行讨论的时候,一方在捍卫自己的时候,以撕开对方历史伤口的方式,证明自己今天类似的行为“有依据”。假如双方都是如此,就是双方都伸出手去,揪对方那根救援的历史尾巴,既然大家原来都是猿,谁也跑不了。可是,在这种非理性的讨论中,谁也不在意真正的历史教训,这里没有反省,只是在揭对方历史短出的过程中,掩盖了自己今天的短处。
      所以,假如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历史观中,总是能够聪明地发现别人的种种恶行,同时又总是对应出自己的种种光荣事迹,而很少能在历史的镜子中,看到自己曾经和别人一样有过一张清晰而丑陋的猿脸,甚至那条猿尾巴的时候,我们大概就可以自己的聪明是否过了头了。在这样的历史观下,很难有什么本质的进步,因为一切可能取得的历史教训都被我们排斥了。
  
  P427
  -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各个种族是靠高山大川和沙漠海洋把他们阻隔分离开来的。当他们开始有能力越过这些自然屏障之后,人类的历史就充斥了无穷无尽的种族奴役和种族战争的故事,至今未能绝迹。有了远洋货轮、喷气飞机、洲际导弹、全球互联网以后,高山大川和海洋沙漠已经不再成为障碍。各个族裔和文化之间将会走得很近。人类将无可回避,他们将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交往、交流、接触和碰撞。这个未来的世界能否经历这样一个考验,而走向一个融洽并且多元、宽容并且相互了解的世界呢?
      面对矛盾重重个的今天,我们只能说,这还只是变得越来越小了的这个地球上的一部分人的信念。在这个信念里,包含了他们对人类最终都会完成“从猿到人”这个过程的信念,包含了他们对人类的良知、道德和智慧的信念,也包含了他们对于人道主义和人性必胜的理念。信念就是梦想,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持有这个信念的人,今天都可以说,我也有一个梦想。
  
  P428
  -   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于他们来说,追求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追求一个人人都能够享有的自由生活,是比维持一个强大的国家,比维护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比其他任何比输比赢的政治游戏更重要得多的永远的梦。为此,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在人类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民族矛盾、种族差异、地区分离、文化对抗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里顽固的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国家,几乎没有人能够摆脱这个问题的困扰。怎样对待人类本身与生俱来的差别,怎样面对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肤色、宗教信仰、文化遗产、政治理念乃至风俗习惯的差别和矛盾,怎样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将成为21世纪每个个人、团体、地区、国家乃至全人类所不得不面对的最大挑战。没有人能够回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3-4-16 10:53:0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近距离看美国》之《我也有一个梦想》
  
  2.2
  
  这本书总体而言延续有关美国自由的话题,我所强调的是自由,这是因为从林达的描述中也许对于美国而言,自由更胜过民主。美国历史中更多的看重是对于个人的自由的尊重,对于人性的关怀,而不是所有事情都通过民主来表决。比方说,美国法院在早期的时候对于陪审团做出的有罪判定应当全票通过,如果无法实现一致则需要重新审理。而这个也说明了不是大多数人的一致同意就能够剥夺少数人的权利。美国人相对于民主更多的是看重民主是否能够保障自由,而他们更为担忧的是对于多数人的暴力的担忧。而这些正在美国的历史中不断的显现。
  
  如果说前两本书在于讲述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的法治程序以及对于公权力的限制,而这本书则转向了美国发展史中更为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种族问题。而美国对于种族这一棘手问题的解决,也逐渐反映了一个有着自由、人性思考的国家对于个人自由的尊重和一以贯之追求。
  
  从美国建国之初,一直到美国建国之后的一百多年立,美国一直深陷于对于黑人自由权利的深深忧虑,或许在现在某些时候仍然令人深为担忧。但是美国人并不是一开始否认黑人的这一天赋权利,只不过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一个族群的权益拖入了利益的漩涡,而逐渐深陷为种族歧视的冲突之中。
  
  ---------------------------------------------------------------------
   2.3
  
  谈到种族问题,我倒是对于美国的种族或者应当说是族裔问题感受颇深,总而言之,此书中谈到黑人早期是希望能够通过民权法案和平权法案获得一个优惠的条件,可是经历多年的平权法案实施之后,可以发现的奇怪结果是在今天不是说黑人都希望在机会上都能得到联邦法案给予的政策照顾和优惠,已经有相当的黑人群体或者社团组织希望废除这些对于少数族裔的照顾政策,也就是平权法案。理由是,在今天当黑人逐渐融入美国社会之后,这种在族裔之间的差异已经逐渐消减,平权法案的存在反倒更像是逆向的歧视,同时,具有长远眼光的黑人们反倒觉得这些优惠政策的存在削弱了自己族裔们的竞争意识,使得他们更为相信只要稍稍参与就可以获得收获,这对于一个族裔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不利的。看来明智黑人领袖们更希望他们的族裔在一个完全平等完全竞争的环境下取得发展,从而成为一个自由的美国公民。
  
  相反,美国黑人对于平权法案的思考促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如何面对自己的少数民族政策,中国的少数族裔如何面对政府对他们的优惠?我想这个问题似乎不是单一存在的。因为美国也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黑人的骚乱应当如何看待?很多时候,因为某个涉及黑人的问题,导致黑人乃至许多有色族裔引发的骚乱,打砸烧抢。可是,最终发现的细节确是,黑人不只是打击白人,还包括其他种族,而且这些参与骚乱的人更多的是强抢商店和住宅。如果说有了那么多倾向于少数族裔的优惠政策,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一,这种骚乱不能说是对于少数族裔现状不满的表示,而可能更多的是借口,那么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就是对于少数族裔治安状况的隐忧;二是,优惠政策是否有助于少数族裔更好的发展,是否能够使其认识到发展?是不是形成少数族裔恣意的特权。三,少数族裔是否是过于依赖这种针对少数族裔的优惠政策产生惰性,从而因为自身的怠惰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第四,这种优惠政策的存在是否使得少数族裔缺少鞭策,缺乏有效的监督,从而在经济、文化、教育、个人素养上面自甘落后,从而走向吸毒、偷窃、绑架、杀人、卖淫等犯罪活动。而且美国也确确实实的存在这种问题,黑人的解放和民权法案、平权法案的提出并未为他们带来什么。而在于政府不能总是单纯寄希望于通过某种优惠来带动他们进步,而是,要关心他们是否真的在努力进步。当一个族群的素质显然落后于现代文明时,自由对其而言则可能较长远是有益的,但是就短期而言兴许是对于一个族裔的放弃和放纵。
  
  -----------------------------------------------------------------------------
  
  2.5
  
  回到中国自己的问题上,少数族裔的权利优惠过大是一个越来越备受诟病的地方。比如在教育考试、生育、税收、以及其他一些特权,这些都是汉族或者与某个民族相比的其他民族相比不能比的。如果说今天对于这些族裔的优惠是在于对于历史上大汉民族思维造成的损害的一种补偿,那么对于许多民族而言是否也有同样的资格接受这样一个补偿呢?当然法律是法律不可能紧紧针对特定的群体怎么样,但是需要强调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一些少数族裔并不是和黑人一样一开始就处于弱势的地位,而仅仅只是数量的差异。或者说某种差异完全是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造成的,这不能完全的归咎于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因为中国的少数族裔也存在支配汉族或者其他族裔的历史。所以,回过头来看的话,中国的族裔问题更多的是政治思维居多,权利思维居次或者更次一级。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民族政策始终需要的反思的是如何平衡融合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似乎从目的而言,融合更多一些,从形式而言多样化多一些。因此这里始终存在的就是文化上的问题,似乎在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里,经济上的冲突更为困难一些,在我看来现代化很容易将各个不同的族群和地区拉进来,从而至少在物质文明上产生相似性和普适性,但是文化方面的进度似乎是要慢一些。但是文化上的冲突或许不是主要问题,只要尊重多样性,不存在强制性的融合,似乎都不是问题。反倒是无法在族群之间遵循一种经济上的共进或者过分拉大经济发展的差距是族群问题的最大隐患。对于这样一种危险将直接会引发不同的族裔之间的矛盾、不满和冲突,但是如果这种差异造成的结果在今天看来似乎是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两个族裔的冲突,一个是贫富之间的冲突。前者在于差异化,后者则是有所融合。因此,很多时候看似是族裔矛盾或许只是贫富差距引起的。经济因素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样的例子比如美国洛杉矶的黑人骚乱、前几年法国的移民骚乱,其实大家可以想想看,美国是个多族裔的国家都可以在一起生存,虽然无法避免各种不同的小火花, 那都是生活习俗的误解、不同而已。但是过大的问题只要在于一个族裔经济状况堪忧,从而讲问题归结到族裔对抗的角度或者种族歧视。可是当骚乱发生时,并不能说完全是一个族裔受害,也许还自相残杀,或者被暴民、非法或者利用。
  
  那么,中国的问题似乎就不能在完全苛责某个族裔,激化族裔之间的冲突,而更多的是冷静下来思考发展中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分配资源。这就好比一家人在一起,一个有钱一个穷都好说,可是两家人在一起干活,一个富一个穷总要引起猜忌不满的。
  
  -----------------------------------------------------------------------------
  
  以上个人的讨论未完,待续,如有参与讨论的意见也会继续张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3-4-16 10:53:08 | 只看该作者
  这套书是朋友推荐的,说是在我国目前较闭塞的舆论氛围里看看美利坚人民到底是如何水深火热。
  有人说是民主政治的启蒙,还真有那么点味道,虽然目前距离民主还比较遥远,但是愤青的自我觉醒还是值得肯定的。
  也许不久的将来,自由和民主就成了我们可以选择的东西。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9 22:09 , Processed in 0.0454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