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代天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熙大帝 - 第一卷 - 夺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1:1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昨天夜里这里也是通宵密议,到天大亮才各自安歇,班布尔善、济世、讷谟、葛褚哈几个被安置在后院花厅耳房内。所以不到一袋烟的时候,班布尔善便来了。一进门便问:“中堂,出了什么事?”

       鳌拜笑道:“你这个小伯温也估计错了,老三叫我递牌子进去呢。”

       “是吗?”班布尔善满腹狐疑,愣怔了一阵,恍然道,“他这不过是稳一下阵脚,中堂只管放心,不会提起叫中堂为难的事!”看鳌拜迟疑着不动,班布尔善又补上一句:“他不想与咱们破脸,咱们现时也不能与他破脸,这不是两好凑成一好吗?”

       鳌拜说声“好,我这就去会他”,便穿好袍褂补服,将一串朝珠小心翼翼地挂在项上,抬脚出来站在阶前高叫一声“备轿!”

       这次接见是在乾清宫。鳌拜来在丹墀下,伏地跪下。康熙身旁只有张万强一人捧着中栉侍候。见他进来,康熙掩起手中一份黄折子,平静他说:“请起来吧,”又提高嗓音叫,“赐座!”

       两个候在外头的小黄门听到话声,赶紧进来在一张太师椅上铺了黄袱面儿的龙须草垫子,躬身退下。鳌拜从容就坐,这才抬头打量康熙。

       二人已将近四个月没有见面了。康熙身材显得比先前更加修长,脸上气色很好,头上戴一项明黄罗面生丝缨冠,足蹬青缎凉里皂靴,蓝缎绵袍外罩一件石青江绸夹金龙褂,腰间的一条铜镶宝珠三块瓦的带子露在龙褂外头,手里托着一串蜜蜡朝珠,一身装束齐齐整整,显得神采奕奕。

       鳌拜正打量时,康熙开口了:“你近日身子可好?”

       “承皇上垂问,”鳌拜在椅中欠身答道,“老臣素有头风病,近年来不时发作,眼见得是愈发不济的了。”

       “你要善自珍重,现在国家大事太多,总要依重于你。”康熙回头吩咐张万强,“前儿达赖喇麻朝觐时,曾进上天竺国的天麻,还有那件老山参一齐拿来赏他。”

       这是早已预备好了的,张万强答应一声,“扎!”从几上捧下来两个明黄缎面的匣子,转身双手奉上。鳌拜先谢了恩,接过来放在跟前茶几上,问道:“皇上召见,不知有何宣谕?”

       “没什么要紧的事。”康熙淡淡说道,“这是浙江巡抚的折子,昨儿黄匣子递上来。见你并无批语,想找你来议一下,总要有个办理宗旨才好。”

       鳌拜心头不禁一宽,原来为这个,拘谨戒备的神情也就消除了。这个拆子说的是前明遗老黄宗汉、李哲、伍稚逊等人在杭州搞什么名士大会的事,并将他们写的诗歌也附在折后。不外风花雪月之类,但其中隐喻却颇有违碍之处。即便没有,就这些人常常聚在一处,也是颇令人耽心的。鳌拜不加批语,并不是觉得不重要,而是难以措词,又不好意思为这事去请教班布尔善商议,在手中因循几天,终于还是将原折拜了黄匣子递上来。现在既然皇帝垂询,觉得倒不如由皇帝亲自来办为好。想到此,鳌拜干咳一声道:“这些人最难办,说是要面子,其实是观风色,奴才也并无善策。”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1:1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朕尚无善策,才想到找你来问一问呀!”

       鳌拜想了一阵子才回答:“这等人原是前明遗老,受恩深重,要他平白地归顺本朝,面子上实在下不来。譬如二人相斗,胜者要和好,请败者吃酒,败者一方总要拿一拿架子。依老臣看硬拉他来席上坐下,以礼待之也就好了。”

       怎么个拉法呢?”康熙沉思着,却听鳌拜继续说道:“让他们与顺民童子一起应试,断然不可。因他们在前明已是名土,或中过举人、进土,现在岂肯屈尊降贵从秀才重新考起?若留在山野伴风弄月,又难免会讥讽朝政。”

       康熙听至此,将身子向前一倾说道:“朕之所虑正在于此——来的都是没骨气、不值钱的,有骨气、份量重的又不肯来,如之奈何?”

       那我们不会给他们来个霸王请客!开特恩科,专取前明遗老名士,把他们恭迎进京,皇帝亲自测试,赏他们一个大大的面子。”

       康熙听到这里,已完全忘掉对面坐着的是自己的宿敌,凝视着乾清门北的甬道沉思着说:“只怕难以征齐。”

       “权柄今日操在我手,来也要来,不来也要来!”鳌拜慨然说道,“若考取了,便是国家栋梁;若名落孙山,那就扫地出京,背后骂人的资格也就自行取消了!”

       “好!”康熙兴奋得将龙案重重一击,突然脸上光彩又失了——“唉,你说的办法固然好,只是现在还不能办。台湾未靖,藩国不臣,外患未除,内忧俱在。这些人治世可以皈依,乱世可也就难说了。”

       从理想回到现实,两个人都沉默了。半响,康熙才道:“你也乏了,且身子不适,改日从容再议吧!”

       鳌拜心里冷笑一声,就在坐椅中一揖道:“如此,老臣告退了!”便自起身辞去。

       “张万强,退朝!”康熙扶着椅背站起来,望着鳌拜的背影,忽然升起一阵莫名的怅惘:“这也是个人才哩!可惜……”

       这时候,小毛子捧着茶盘进来。康熙端起来呷了一口,忽然想起苏麻喇姑曾说到过这人在茶库里斗讷谟的故事儿,便问道:“你叫甚么名字,原来不是在茶库里侍候么?”

       小毛子前待退下,听得皇帝问着自己,忙将茶盘往腋下一夹,后退一步跪下道:“奴才叫钱喜信,不过人家都叫我小名儿‘毛子’。——原来在茶库做事,托万岁爷的福,苏大姐姐抬举我现在做了头儿。”

       “你就叫小毛子好了,”康熙道,“这比你原来的名字好得多!”

       “扎——”小毛子忙叩头,大声道,“奴才自今个起叫小毛子,姓‘小’,叫‘毛子!’”

       本来非常平淡的事,小毛子却如此回答,旁边的苏麻喇姑忍不住“噗哧”一笑,忙又止住。听康熙又问:“你母亲的病可好些了?听说你很有孝心,好好儿当差,赶明儿告诉内务府,叫他们再给你换个好差使,不长进的毛病儿也就改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1:1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万岁爷高兴了多赏小毛子几个就有了。在这儿可以天天见到万岁爷,哪有比这更好的差使!”小毛子睁着虎灵灵的眼睛说道,“靠老天神佛保佑,万岁爷大福大寿,四海兴旺,永世太平,万民称颂!”

       这些话,有的是小毛子从俗家年帖子上看来的,有的是从茶馆说书先生处听来的,也有的是从臣子奏事时鸡零狗碎抓来的,将它们强捏在一起,听上去不伦不类,他却说得极为流利。康熙憋不住一口茶喷了出来,苏麻喇姑拿手帕子捂了嘴,也笑得前仰后合不能自制。

       小毛子倒楞了:“万岁爷,奴才没说对么?”

       “不错不错!你说得很是。婉娘,拿五十两银子赏他!”

       待小毛子谢赏出去,康熙对苏麻喇姑道:“这孩子很有趣也很有用,你要多关照他!”苏麻喇姑忙躬身答道:“是。”

       “还有,过几日抽空儿,该去瞧瞧翠姑,问一问她的身世,和洪承畴究竟有甚么过不去的事。回来奏朕。”

       自白云观火烧山沽店之后,康熙与鳌拜君臣之间表面关系有了很大缓和。鳌拜依旧是称病,所以每隔三五天,康熙就命张万强等送一些名贵药材赐给鳌拜;鳌拜封了送上来的黄匣子,里边批的奏章,也总要加上一句“所拟当否,伏惟圣裁”,表示客气。

       其实两人心里都明白,君臣之缘已尽,暗中都在加紧准备。召见鳌拜半个月之后,鳌拜送上来一份奏折,弹劾五城巡防衙门的冯明君玩忽职守,导致西海亭子失火,着降调两级,暂署九门提督府军务。九门提督吴六一另行议叙。

       康熙看了这个折子,心里又惊又兴奋:“来了!”便不动声色地袖了折子回养心殿找苏麻喇姑商议。

       “先驳下去,”康熙道,“冯明君显然是他的私人。把九门禁卫的职事交给他,那还了得?”

       “皇上,听小魏子说过,这事儿索额图和熊赐履他们议过,何妨找他们来问问?”苏麻喇姑瞧着奏折,蹙眉答道,“或者就把这姓冯的交部议处!”因近在眼前,康熙惊异地发现苏麻喇姑额上己有了细细的皱纹。

       “不成!”康熙断然说道,“索熊二人太显眼,一召进宫便众目睽睽,大不妥当。交部更不成,吏部是济世在那儿,议也是这,不议也是这!”

       “那就留中!”苏麻喇姑细思量也觉有理,但鳌拜出题太刁,她一时想不出甚么好主意,“先压几日再说。”

       “不出三日,”康熙起身绕室徘徊,“鳌拜必要追问留中何意,朕何以答对?”

       “我去寻小魏子,看他们怎么议的,另外顺便瞧瞧翠姑。”苏麻喇姑说完,就到西阁里换衣裳。出来时,对康熙道:“皇上,伍先生讲:‘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因其心不动。’折子刚送上来,万岁爷也别着急,全都扣着,就说今日斋戒,明儿随太皇太后进香,不看折子。这又不是军报,急甚么,我先去瞧他们外头人怎么说。”说着便喊人来吩咐备车。廉熙忙道,“天冷得很,把那件素色狐裘拿了。叫小魏子转给伍先生!”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1:1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从西角门出了宫,绕开了繁闹的菜市,苏麻喇姑见路上行人不太拥挤。时近年关,一冬也未下雪,显得又干又冷。道旁的树枝上偶尔还挂着几片枯叶,在呼啸的北风中挣扎,更增几分肃杀气象。但因暂时离开了紫禁城,苏麻喇姑还是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阔朗和愉悦。换了便服的小太监也兴高彩烈地举鞭吆喝着,四匹马轻车熟路一溜儿小跑,人声、车声、叱喝声交织起来,十分和谐。

       魏东亭不在家,门上的新管家犟驴子因不认识赶车的小大监,硬是要拒客于门外,两个人红了脸,几乎要吵起来。苏麻喇姑在轿车里头听得不耐烦,“唰”地一声挥去帘子,从车里探出身子道:“大管家,是我!不认识了么?”

       犟驴子愣了上下,打个哈哈道:“他早说是婉娘来了,省多少口舌。偏是说苏什么姑的缠个不清!”苏麻喇姑一边下车,一边笑道:“这也怨不了他,是我没交寺清楚嘛!”说着,便随犟驴子进来。

       何桂柱早迎出来,一边忙着让座儿倒茶,一边道:“您来的不巧,今儿魏爷和几个伙计早点后就出去了。一是要送明珠到一个甚么专治骨伤的郎中那儿瞧病,二是要去会一个什么吴大人,”说着自己也笑了,“小人是个糟糠脑袋,再也记不得这许多事。”

       “伍先生呢?”苏麻喇姑端起茶嚼了一口,淡淡地问。

       “伍先生身子不适,在后边躺着呢!”

       “这儿我没来过,你带我去瞧瞧。”苏麻喇姑说着便站起身来。


访师友婉娘入密室 说铁丐虎臣闯中军

       何桂柱带着苏麻喇姑来到后堂。借大三间屋子,连一张床也没有,只有一张条几,两旁排放着几张木椅,壁上挂着一副虎啸龙泉的中堂画儿。苏麻喇姑正待发问,何桂柱已掀起中堂画,摁了一个什么机关,半边墙壁滑动现出一个门来。原来这是一堵木制的假墙壁,里边是一条通道。何桂柱先进去,苏麻喇姑紧跟着跨了进来。

       里边道路更是繁复,七拐八拐,到处是路。据何桂柱说除一条可通外,其余的条条不通。苏麻喇姑愈觉惊奇,一边跟着走一边问道:“原先小魏子家宅很浅,怎么如今这么大呀?”

       “这是头十天才有的,”何桂柱道,“魏爷把后边这半条街都买下了。听说这路还是伍二爷照原先的弄巷改的什么‘八卦迷魂阵’呢。哎,这就是二爷的住处了!何桂柱说着,已到一座小院前,手拍门上的环,轻声唤道:“二爷,请开门,我是柱儿!”

       门“呀”地一声开了。伍次友身上散穿一件古铜截衫,外边只套了一件黑缎面的皮背心儿,没戴帽子便出来开了门。

       见是苏麻喇姑,伍次友眉棱一颤,眼中兴奋的火花闪烁了一下,随即爽朗地笑道:“哈!是婉娘啊!快请进来!”对站在檐下的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僮仆唤道:“墨香,来客人了,快泡茶!”小僮答应一声,到旁边厢旁里去了。何桂柱笑道:“二位且宽坐,柱儿前边照料去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1:1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魏爷回来,告诉我一声儿!”苏麻喇姑又对何桂柱交待了一句,见他走了,这才转脸对伍次友道:“听说先生贵体欠安,吃甚么药?可找郎中瞧过?”

       “我这点小病,用不着找医生。”伍次友苦笑了一下,“我自己医道虽不高明,勉强也还能自理。”

       说到这里,苏麻喇姑欲言又止,心里觉得还有许多话要问,却只是说不出来。窗外寒风飒飒,室内温暖如春,在这深宅大院、清静幽幽的地方,他们四目相对,还是头一次。尤其是经过了白云观那场劫难之后,好多天没能见面了,都攒了许多话要说,可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而且好象此时此刻,就这样静静地,一言不发地坐着,倒比千言万语,更能表示出自己的心意。尽管各自心头都禁不住一阵阵乱跳,一阵阵不安,一阵阵地拘束,仿佛连脚都没地方放了,但是,却谁也不肯先打破这耐人寻味的沉默。

       不知过了多久,苏麻喇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便装作刚刚想起的样子,笑道:“龙儿这一向着实惦记着先生呢,天冷了,让我送件衣服来。再过此时,先生灾星过了,他还要请你回去教书呢!”说着就解开一个软罗纱包裹儿。抖开看时,是件玉色狐裘,镶着紫貂毛边儿。伍次友踱过来看时;轻、柔、滑、密确是十分名贵,遂笑道:“我一个举子,布衣书生,穿上这件东西,不让人当贼拿了,也要被贼偷了!”苏麻喇姑忍俊不禁,也格格浅笑。恰好此时小僮端了茶进来,伍次友亲自给婉娘奉上一杯,又坐下叙话。

       “婉娘,”伍次友突然道,“现在这里只你我二人,这‘龙儿’究竟是何等身份人,你能不能直告于我?”

       “这有什么不能直告的?”苏麻喇姑心下蓦地一惊,忙喝了一口茶掩饰过去,笑嘻嘻地道,“索老太君的老生子儿嘛。五十多岁上得这么个儿,娇养得噙在口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破了。怎么,才几天没有上学,当先生的就着急了?”

       “不,”伍次友沉思道,“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像我这样的遭际,实在奇怪得很。我一介书生,流落京师,索大人何以如此礼贤下士?既恭迎到府,可到府之后却又何以见面那样稀少,就算我写文章得罪了鳌拜,他又何至于兴师动众,不惜与索大人破脸,抄府拿我?他几次三番来害我,索大人为什么不送我出京,又何以有这么多的人拼死相保?”

       话未说完,苏麻喇姑已咳嗽着笑倒了:“你呀,真正是个傻……你这都是胡想!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你自替旁人想想,哪一样不是该当的?索大人不该礼贤下士,鳌拜不该来拿你?众人不该救你?那我也不该……来瞧你了!”

       “不,不,不是这个意思!”伍次友每逢听到苏麻喇姑又刻薄、又尖利的话语时总有些拙于应对,“我是想,是不是哪家王爷的世子托到索大人家读书,这似乎倒合着龙儿的身份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1:2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苏麻喇姑欲待分辨时,忽听院外拍门,是何桂柱的声气:“婉姑娘,魏爷他们回来了。在前头等着呢!”伍次有忙道:“请他们也过来一块说话!”却不听柱儿答话,料是已走了。苏麻喇姑忙道:“不必了,天色不早,到前边打个花呼哨儿,我也该去了。”说着懒懒地起身,福了一福,低声道:“先生珍重。”伍次友不觉黯然,勉强笑道:“问龙儿好……再会罢!”

       柱儿说的“前面”,其实还是“后面”。隔着伍次友不远的一个小院落里,魏东亭、穆子煦、郝老四三个前等着苏麻喇姑。他们刚从九门提督吴六一那里回来。

       这里都是知底细的人,用不着拐弯儿,三言两语便把话说清楚了。

       魏东亭从鳌府的内线得到弹劾冯明君的消息,比康熙知道的还要早。今早用过早点,东亭便带了穆子煦、郝老四同去会吴六一。自释放查伊璜后两人交了朋友,一向投缘,有些话已经可以谈得相当透彻,只不过总隔着一张纸儿未捅破。魏东亭几次煞费苦心地用话题引他,盼着铁丐能先行揭破:要价就会低些。但铁丐自有他自己的章程,每逢到此处便毫无“铁”气,成了一团雾,不是一笑而止,便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魏东亭便知对他不可以草莽英雄相待,心里却也笑骂此人狡猾。

       两人闲谈了一阵,魏东亭筹划再三,决定还是要正面突破,似笑不笑地用碗盖拨弄着浮在上面的茶叶道:

       “铁丐兄,你到底有了出头之日。——这两位弟兄你也都认识,我不妨直说。——你要荣迁巡防衙门堂官了!”

       “别开玩笑了,我半世豪强半世王臣,肯轻受人之欺?”铁丐往椅子上靠靠,纵声大笑,“虎臣竟以为这是升迁!”

       魏东亭道:“阁下由从三品迁为正三品,怎说不是升迁呢?”

       “是啊!”铁丐忽然转了口凤,“到巡防衙门坐坐也不坏。再说,那也是圣上爱我,我岂肯不受抬举!”

       铁丐故装糊涂,忽而说东,忽而讲西,魏东亭与他打交道多时,最头痛的就是这一点。现在听他又如此说,想了想笑道:

       “可惜这并非皇上恩典。你这盖世英豪,却看不出其中奥秘,也真可惜!”

       “怎样?”铁丐向前一探身问道,额角上青筋不住抽动。

       “不怎样,中堂与你修好,以国士待你,你当然要以国士报之!”魏东亭见他气呼呼的,劲气倒收敛了一些,也松弛地躺到椅背上,欣赏着手中的汝窑盖碗。

       “虎臣,”铁丐忽然口气变软,“你真是个好角色。难怪查先生夸你。我也不想再兜圈子了,‘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我去做那个甚么鸟堂官干什么?”

       魏东亭哑然而笑:“铁丐兄,不调动你的职位,未必就是降你;升迁你也未必就是爱你,你聪明一世,可要想清楚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1:2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个我懂!”吴六一将手一挥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么!我且当我的九门提督吧!”

       这是一个满意的答复。苏麻喇姑听了,略一思量说道:“事情有几分了,只是你手中没有码子,开不出价去。——这好办,他如能立下这份功劳,换个一品顶戴也是该当的。回头请皇上下一道密诏,到时候你们送去就是。这会子他还不妨韬晦一点,拖着不交印。瞧这阵势,发动也就快了!”


悲皇天弱女服毒死 慎用诏明君存戒心

       倘若苏麻喇姑不是先去会魏东亭,而先来嘉兴楼见翠姑,也许是另一种结果,但现在迟了。她下了轿子,便看门口围了一群人,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议着什么。嘉兴楼女掌柜的——楼下酒店的老板在嘤嘤哭泣,嘴里念叨些什么却听不清楚。

       苏麻喇姑已听出是死了人,顿时头“嗡”地一声,顾不得人多,径自排开众人挤进店内,三步并两步登楼去寻翠姑。这里赶车的小太监便连说带吓赶开众人:“爷们,和硕亲王格格来瞧翠姑娘了,我们王爷待一会儿也要来,你们没事散了罢!”北京人本来就爱看个热闹,一听说王爷家来人了,又怕和王爷真地有什么渊源,挨皮鞭倒在其次,弄到狱神庙去蹲一夜就不上算了。听了一阵子,又不见有新闻儿,也就各自走开了。

       苏麻喇姑上得楼来,见几个妇女正在东房里扎纸马、糊纸轿,摆设祭奠等物品,见她进来,一个中年妇女走了过来,福了一福,低声问道:“是来瞧翠姑么,她……已经成仙了。

       苏麻刺姑推开门一看,立时惊呆了,双脚好像钉在地上,动也动不得——房内素幔白幛,香烟缭绕,中间桌上供一牌位,上写着:

       河涧烈妇吴氏秋月之灵位

       旁边两幅素练,上边斑斑点点皆是血痕,上联书:

       既不忠矣,安可不孝?梦回云台奉慈严;

       ——下联书:

       已难节焉,孰堪难烈?魂归地府望长安!

       旁边一行小字,书:

       罩姑泣血自挽

       更可惊的是,那翠姑身穿盛妆,黛眉、胭脂脸,双眼微闭,面带微笑,端坐在牌位后的椅子上!

       好一阵,苏麻喇姑如同在恶梦之中。她无论如何不能相信,面前这个香魂缥渺的宫装女尸,就是半月前拦车救驾,言语刚硬的少妇。活脱脱的人,为什么要死呢?

       呆在这静寂的楼上,而对这奇特的祭奠,苏麻喇姑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恐怖感,想移步退出,又有一种奇怪的力量吸引着她不肯离开。

       那中年妇人见她一脸肃穆敬畏之情,蹲身施礼问道:“请问你是翠姑的什么人?”

       苏麻喇姑灵机一动,道:“明珠是我哥哥。他不能来,叫我来瞧瞧,不想就出了这种事……”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1:2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大姐既然是明老爷家的人就托大姐把这封书信转给明老爷。”说完,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道,“翠姑娘临终前,叫我把这个交给明老爷……”苏麻喇姑接过看时,是一封街市上常见的通用书简,中间一行行书,端正写着:明珠兄亲启,下款为:翠姑椎心书。颤声问道:“这事太出意外,怎么好好儿的就……”

       那妇人从腰间抽出一方素帕拭泪道:“我也不大明白,听楼底下老婆子说,昨夜胡老爷一身道土打扮来找翠姑,两人吵了半夜,胡老爷赌气去了。翠姑哭了半夜,今早发请柬约我们几个卖唱的姊妹来,谁知就服了水银,坐在椅子上坠得不能动了。……只把这封信递给我,笑着说:‘给明珠——’就再不能说一句话……”

       苏麻喇姑满心凄楚离开嘉兴楼回到大内,在血红的夕阳下,值侍的宫女见她回来,忙迎上来道;“万岁爷去慈宁宫请安去了,给姐姐留着几个素菜小包,说是姐姐不吃油荤,特地让姐姐换换口味呢!”苏麻喇姑一怔之下,才悟到已回到了紫禁城。遂勉强笑道:“且搁在那儿吧,一会儿我再吃。”便掀帘回自己屋去,身上像散了架子一样倒在榻上。

       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书简,见未封口,显然并不怕别人看,便翻身向内,在幽暗的烛光下,抽出里边素笺儿,只见上面写道:

       明珠兄台鉴:鹃声雨梦,从此与兄为隔世游矣!奴非轻子生而重于死者,自思进退维艰,心力交瘁,既不能夫守父志,又不能与兄共仇敌汽,长夜啸叹,徘徊无计,决以自残而报先君后主。茫茫苍冥有灵,来世再报兄眷念之情。

       妹翠姑泣血于嘉兴楼

       苏麻喇姑看完,正在低声哭泣,忽听背后有脚步声,便连忙擦泪起身,可康熙已笑着走到近前:“今儿累着了吧,乏了也该出去散散心,一味躺着反倒会窝出病来。你手里拿的甚么,是伍先生写的罢。”

       苏麻喇姑这才想到,翠姑的绝命书还在手里拿着,连忙掩饰道,“也没有甚么,是人家写的玩意儿,我碰巧见了拿来瞧瞧。”

       “既然不是伍先生给你的,”康熙伸过手要道,“何妨让朕也来瞧瞧。”苏麻喇姑无奈,只得双手将书信捧上,低声说道;“万岁爷,翠姑死了。”

       康熙脸色立时大变,急忙夺过信来,匆匆地读着,面色愈发苍白,抖索着双手将遗书还给苏麻喇姑,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苏麻喇姑把刚才在嘉兴楼见的一切向康熙细述了一遍。康熙默默听着,点头嗟叹道:“可惜,可惜——你知道么?‘先君’即前明,‘后主’即朕,二者之间无法抉择,再加上恋情的困扰,弄得神魂不安,五内俱焚,只好走这条路了。”

       “那也不该走绝路。”苏麻喇姑拭干了眼泪道,“出家也成么,万岁爷指一座庙给她修行,不好么?”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1:2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康熙苦笑道;“亏你是个佛门弟子,只有四大皆空,失志灰心才做得空明了净的和尚。她现今是万绪纷乱无法解脱啊!只怕那胡宫山倒会走你说的这条道儿了。这人朕不能用,也是很可惜的事。”说到这里,他顿住了,良久才又道,“朕也略知胡宫山的底细。他和翠姑不一样,追念的是前明,依托的却是吴三桂,在朕面前又下不了手。哎,翠姑和胡宫山这两个人都有功于朕,原想加恩来着,现在……想不到啊?”

       见康熙神色凄惶,十分伤感,苏麻喇姑只好打起精神来安慰他:“这也只怪她没福,受不得万岁爷的恩典。好了——咱们且不说这个,还是说自己的事吧。伍先生那里,万岁爷再不去,怕就要露馅儿了。”

       “去是一定要去的。”康熙道,“你今儿见着他么?”

       “他已经起了疑心,想着万岁爷是哪家王爷的世子了呢。”苏麻喇姑想着伍次友的憨相,脸上浮出一丝微笑,忙正色道:“小魏子我也见到了,他们说,吴六一那头得请万岁的恩典,写一道密谕给他。”

       康熙这才想到自己站乏了,就势往椅子上一坐,道:“那好办,姓吴的职位是低了一点。朕原想把广东总督的缺给他。——朝廷有事,叫吴六一少安勿躁。——这话先不讲明,心里有数罢了。去侍候笔墨吧。”

       苏麻喇姑返身至养心殿,——那里有现成的诏本——从封装中取出一份空白的,携了笔墨朱砂过来,两手按展了。康熙一挽袖子,提笔儒墨疾书:

       吴六一领北京九门提督一职之变更,无朕亲笔手谕概不奉诏。

       想想,又加上一句:

       责汝吴六一将五城巡防司一并节制,堂官三品以下弁佐任缺,暂听该员陟黜,诏今后奉。钦此!

       写完,从怀中取出一方玉玺,这是他最近启用的一方随身之宝。专作密诏使用的。上面篆刻“体元主人”四个字——用了朱砂泥,重重铃上,端地十分鲜亮。苏麻喇姑忙伸出双手欲接。

       “慢!”康熙的话忽然变得十分沉重。苏麻喇姑瞧着他长大,从不曾听到他有这种口气,“这道诏旨到他手里,大内之外就全是吴六一的了。朕的身家胜命,太皇太后还有你的命运全系于此人,不可不慎!”

       苏麻喇姑先是一怔,恍然之间已经领悟。她不能不惊佩康熙用心之工,遂低声道:“万岁所虑的极是,只是,如何办呢?”

       “这样,”康熙沉吟片刻压低嗓子,“婉娘,这道诏旨要这样给他。朕再给小魏子一道亲诏,叫他视吴六一的动静便中行事,以防变中之变。小魏子素秉忠孝,决不会有二心,况且孙阿姆,”他忽然顿住,不再往下说了。

       不再往下说,苏麻喇姑也已完全明白:孙阿姆是在康熙掌握之中。这确是万无一失的了,但苏麻喇姑万万没有料到这个曾咭咭嘎嘎绕着自己捉迷藏的皇帝,这个情理通达、爽朗可亲的少年天子,猜疑之心竟如此之重,不由打了个寒噤。勉强笑道:“小魏子只是个三等侍卫,品秩怕压不住……”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1:2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有何难”,康熙冷冷地道,“朕明日即颂旨,晋升他为一等侍卫!”


城欲摧皇帝再访贤 天可擎将军巧用兵

       铜壶漏尽,铁马摇曳。伍次友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来到北京几年,那些惊险而又带着神秘色彩的变故,在脑海里不停地闪过。他一会儿兴奋,一会儿紧张,一会儿感到欣慰,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叹息流泪。他想得最多的,是龙儿这个怪学生,那令人生疑的身份,那不同凡响的气质,那凡事都要问个究竟的脾气,那嫉恶如仇却又藏而不露的深沉,和与他年龄不符合的个性,这一切都是一个难猜难解的谜。还有那个以仆女身份出现的婉娘,更是令人费解。她忽而低眉顺眼,忽而自信高傲,忽而似含深情,忽而又拒人千里,尤其是她那风姿卓约的倩影,顾盼有神的眼睛,总是在伍次友的面前晃来晃去。有时,似乎走到近前了,可以听到她银铃般的笑声,和机智而又爽直的话语,看到她那似笑含嗔的脸庞,但是,立刻又不见了,只剩下眼前这长夜难眠的孤苦……朦胧之中,伍次友似乎听见有人在喊自己——啊!是柱儿,他喊什么呢?

       “二爷,二爷你听见了吗?快起来开门吧,索大人和龙少爷来了!”

       “啊!”伍次友一惊,这才明白。原来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他连忙揉着眼睛坐了起来,看看窗外,已是日上三竿,听听声音索额图和龙儿,也已经来到房门口,便一跃而起,打开了房门。面前站的,果然是半个多月来自己日思夜想的龙儿。

       康熙笑嘻嘻地跨进门来,作了一个长揖:“龙儿久不见先生,着实惦记着呢!”说着便想下拜。伍次友急忙拦住,扳着双肩端详着,笑道:“一天一个模样儿,你倒出脱得越发精神了!”回头看时,索额图、魏东亭也前微笑着站在一旁;还有个长随的人手里提着一个礼盒子,跟在魏东亭后边;婉娘则握着手帕在一旁垂手侍立。大家都见过了礼才走进屋里。

       “听婉娘说,先生这几日清恙在身,不知可好些了?”索额图满面堆笑,一边吩咐人打开礼盒,取出礼品放在桌上,一边说:“家母听说后把我好训了一场,说是请了个这么好的先生,除了惊吓没给人家半点好处,还不赶快瞧瞧去——说起来也很怪,这些天来我们家里老出事儿,竞没有顾着来看望先生,实在有愧得很哪!”

       “索大人国事家事烦忙,还不断地派人送东西来。大人如此费心,又何必呢!”伍次友说着便起身来到桌边,瞧那些礼物:一柄镂花嵌珠的玉如意,一枝用红绫桑皮纸包着的老山参,几瓶陈酿老酒和一方石砚。

       伍次友对其它的礼物,只是瞟了一眼,这方石砚,他却拿起来仔细端详,爱不释手:“索大人和龙儿深知我心。还请二位代我谢过太夫人。晚生不过是稍有不适,却劳太夫人如此惦记,反倒觉得惶恐不安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1 04:52 , Processed in 0.0600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