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道说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座城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韩寒是我在心中把他划为:就算是以后起了冲突,也绝对不要和他吵架的那种类型.他的文字实在是太犀利了,我不知道当面是不是如此?反正,从吵架这一点来说,他能文能武,既可以毫无顾及的骂娘,又可以很文化的引经据典,实在是文战的奇才.不过就在最近发生的争端中,我虽然喜欢看他骂人的文字,也觉得他并没有骂错人,但还是觉得在此之中最佩服的是高晓松,从仅有的一点接触看来,他实在是讲义气.
    和认识的心理学家曾经谈起了这个问题,她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韩寒还在青春期,他所有上演的剧本,都是青春的叛逆.从这一点来看一座城池,就不能算是他很成熟的作品.一开始很吸引我,因为我喜欢幽默的东西,而且里面的几个人物除了女人之外都塑造的不错.但里面有些幽默是专属上海的,也专属一些属于他的文字的人,比如说关于ok的描写,就未免有点yy的味道,把文字当成了武器.我喜欢一座城池荒诞的调子,但觉得结尾仓促,显然符合他要赶快写好一本书好有钱赛车的个性,未免不够认真.陈村说:韩寒一定没有谈过一场真正的恋爱.应该是大意如此,如此八卦固然不好,不过韩寒在塑造女性上确实不如男性自如.当他把最后那个女人也写给了自己之后,我觉得就俗了,他本可以不这样,本可以写得更好.
      全书韩寒个人性格的印记也很明显,有时候你觉得他就是在写自己,还挺有点魅力.我记得有一篇韩寒的作品曾经深深的打动了我,叫做<一起沉默>.如果他还是以前的那个他,故事会更好.
      当然,现在他也活得自在,是为自己在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2#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之前,有读过韩寒的《三重门》,觉得很是经典,不愧能凭此书一举成名,之后,也零星的读过一些它的其他的东西,不过,那都是高三的事情了(现在大学都已经毕业)。又看《一座城池》,是在北京的整形医院(安拉,我实在等人),闲来无事,坐在僻静的小花园里,旁边是天真的孩子,跑来跑去。
    说真的,这是看着很是乏味,加上暖暖的太阳,我就要睡去了,少了点内容,或者是我老了,大了,成熟了,而韩寒单纯的玩文字游戏,已经对我没有那么吸引力了。
    总的来说,风格没有变,这很好,个人认为比郭敬明的善变比起来好的很多,保持住自己的风格,只是,希望多点内涵,我还是很相信这个老牌的少年作家的。要是专心作,很多事情都能做得很好,现在阿,韩寒分心的东西太多了,又是电视又是娱乐圈的,心太大了,还是一件一件做好比较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3#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在朋友的力荐下,读了韩寒的新作“一座城池”,这也是我看的他的第一部作品,说实话很失望,也很不幸的符合了我对他作品的主观想像,诚然他的一些文字够辛辣也够幽默,但是一部作品,并且是小说,他毕竟是一个整体,他有内容也应该有结构;但这部作品却杂乱无章,只是作者对社会现象讽刺,以及个人回忆、想像的文字集合,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到不如说是随想集更确切
   或许是我过于肤浅、又或许是韩寒过于深沉,反正我无法理解所谓的“韩式”黑色幽默,而且既还有人认为这作品像“百年孤独”,困惑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4#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是继承了《像》的风格,确实和《长安乱》一起算得上是里程碑的作品,或者说这两部根本就是不同时空的同一个故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5#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搞了本韩寒的《一座城池》看。这算是真正读一本80年代的作者写的书。书看得挺快,断断续续用了三个小时吧。
  
  我特别喜欢欧阳修的读书“三上法”:枕上、马上、厕上。由于现在很少有骑马的机会,因此就把马上改成了车上。而本人的毛病是在任何车上,包括公共汽车、轿车、出租车、三轮车等,一律是只要一看文字就哈欠连连,同时有恶心呕吐之前兆。因此,三上法瘸了一条腿。近来,我脑袋一沾枕头就睡着了,也不用看资本论催眠了,大有三分天下去其二之势。照这么发展下去,就剩下“厕上”比较容易坚持。我一直怀疑欧阳修那时的厕上是怎么能坚持看书的。因为那个时代中,好像没有坐便器,因此,欧阳修一定是一手捋着胡子,一手拿着书卷,小心翼翼地蹲在山林之畔,夺造化之功,感天地之灵,吟风弄诗,快意平生,腿脚不麻不算完。而我,则是霸占着家里的洗手间,读完了一本又一本的小说的。不是我挑剔,我觉得现在流行的不少小说,读起来没有什么快感,难免给人以便秘的感觉。这种东西我一般看几眼就丢到一边去了,很少有能坚持看完的。不过呢,韩寒这本《一座城池》不在此类。
  
  要说这本书,也真不能说有多么艺术。或者说,把这么本书和“艺术”挂钩,两者肯定有一样吃亏的。现在有个流行趋势,就是把什么都跟艺术挂钩。于是,艺术多了,艺术家也多了。经济学供求规律起作用了,于是艺术已经有了发践的趋势。不过很多人还是趋之若鹜,最近有人撰文说,中国挂着书法艺术家头衔的人海了去了,可是没见过几个写字特好的。这说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艺术这块招牌还很管用,就像街灯,不管多乱的城市环境,昏黄的街灯这么一照,一切仿佛就笼罩了一层美丽的外衣,只是不能见太阳。
  
  不过,不管是伪艺术还是真艺术,韩寒这本小说都谈不上。但是,这却是本可以带来阅读快感的东西。
  
  有人说,韩寒一贯的风格就是故事巨简单。他其他小说我没有读过,不能妄下断言,但是这本“一座城池”的故事骨架绝对简单得出奇:“我”和“健叔”(实际上只是长得老而已)因为莫名其妙地涉嫌杀人而不得不逃跑,逃到了一座城池;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中,经历着在我们国家每天都会发生可是又荒诞到每天都不会发生的各种事情。涉嫌杀人,只不过是给主人公一个进入城池又不能融入城池的非正常生活的理由,给出一个主人公不得不持续躲在城池里的动机。这就像是唱戏,先搭了一个舞台,并给了一个演员上台的锣鼓点。
  
  韩寒真正要写的,是各种经过了一番透镜折射的变形的生活。打电话被宰、打出租被坑,......一件件我们每天都可能经历的事情,到了这里,集中地被两个倒霉蛋给受了个遍,而这种倒霉,又透着这个秩序的一种荒诞色彩。当然,韩寒肯定有时候也发现太荒诞搞笑了,只好借助梦来打圆场——就像书中描写的警察抓人那段文字:
  
  警察急了,说:拘留也可以。但是拘留不是免费的,拘留期间要交纳很多费用,比如食宿费,管理费和教育费。.....
  
  我就差点笑翻。但是因为写得是梦,所以大家拿韩寒一点办法也没有。这说明这小子的确狡猾。我觉得,只有狡猾的人才能幽默出真正黑色的味道来。韩寒这小子在书中就做到了这一点。也可以说韩寒的书比较“贫”,但是这种“贫”中透着一种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思考。于是,韩寒的城池中上演着一出出折子戏。
  
  韩寒好像特别喜欢他的这座城池爆炸,着火。短短一本书,城池就着了三次火:化工厂、小店、市政府区;而每次着火,都会聚拢更多的人来,人一多就更容易疯狂,于是全书都归结在一种全城整体的疯狂中。从这里,我估计韩寒可能从小特别喜欢烟花爆竹。而他心目中的城市,就是繁乱、荒谬的组合。但是,他对这种荒谬却有着某种狂热的欣赏,要不,怎么会那么认真地观察,并且把世界抖落得仿佛变了个样子,这功夫像是插花。
  
  不过,我更觉得韩寒像个西点厨师,善长制作各色沙拉。他的故事梗概就是那沙拉酱,而他那一段段折子戏,就是切成块的各色蔬菜,什么西红柿、洋葱之类的。沙拉酱不见得要多少,只要蔬菜新鲜可人,绝对也是一盘招人喜欢的美食。
  
  只不过,我还没有见过因为做沙拉出名而位列大厨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6#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韩寒的书,零零散散看了几本,比较心《长安乱》,虽然那时我正在迷九把刀,但对于韩寒的文字,一如既往的接受。
   《一座城池》可能不是眼中最好的,但却是最讽刺的,每次笑过后留下的无奈和哀叹,就好像春节鞭炮后的浓烟,挥之不去。
    记得看完书跟朋友去逛街,无意路过一家着火的小店,于是看到那一群群围观的人脸上好奇或者担忧的表情,还有些期待,顿时觉得人生就是一个玩笑,是上帝手中的木偶线,之前还在说韩寒的小说过于讥讽的我除了沉默找不到第二种话语。或许,这个社会就是那样低俗,大家在庸庸碌碌中都期望有些惊喜有些意外,有些茶余饭后的话题。
    八卦诞生,绯闻出现。越是不为人知的事情大家越是讨论得不亦乐乎,而所谓的真相,早已被众人踩在脚下。
    就好像多年前听到的童话故事,多年前语文课本上对社会的赞美,政治课上老师对未来的畅想,所有儿时遮掩社会的面纱,如今在一本书中被硬生生扯落。
    
    《一座城池》,看看也无妨,只是看过后,能得到什么能反省什么才是真正需要自己体会的。
    如果某天我们真的像城池一样灭亡,还能怨天尤人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7#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可能是自己的审美能力越发下降了。
  我看过这本书哈哈大笑之后,直至看到全书完的字眼,合上页子,再想想。我真的不明白他说了什么。
  他好象说了很多,又好象什么也没有说。
  荒诞的,黑色幽默的,悲伤的,某种意义上,感觉像百年孤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8#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强作的幽默,还曾自比钱钟书;为了深沉写写生活的残酷,只能挤出那么一点荒唐的体验。韩寒为了逃避批评,说开车是职业,写作只是业余,不幸言中了。不过,靠年幼时的名气,靠炒作宣传来骗大家的钱就不对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9#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from: http://student.mblogger.cn/horse/posts/184428.aspx by horse
  
  这个题目很废话——一本小说,当然只有一个中心啊!
  
  韩寒的书,总是乱说一通,从天南扯到地北,从现在这件事可以扯到几年前的一件毫无关系的事。韩寒很爱扯蛋,一切看似很荒诞,像是看笑话,我在教室里看《一座城池》时,笑得旁边一女生莫名其妙,但是,别只顾着笑,笑后,该思考了!这不像别人写的那些什么除了让你掉泪欺骗你感情却没有任何思考价值的很“伤感”的很“青春”的小说
  
  文章总是要有中心思想的,这么扯蛋这么荒诞的文章当然也不例外。从看似杂乱无章的两百多页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个中心,那就是“一个中国”。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叫做“荒诞版《丑陋的中国人》”,不像柏杨老先生的文字,严肃得让人觉得言过其实了,严肃得让人觉得他说得太夸张了,——毕竟和柏老先生有“代沟”了啊。《一座城池》也夸张,却会让人笑,越好笑就越讽刺,然后才会记忆深刻!
  
  在这本书里,中国的现状都写出来了:中国新闻媒体现状、中国环境现状、中国人文现状、中国官场现状、中国医德现状、中国师德现状、中国学生现状、矿难事件、教育乱收费现象、盲目崇洋现象……无所不包,MD这才叫学习,读书有什么用?读了一二十年,只会感叹“祖国多么繁荣多么富强”,还以为自己读了几年书真的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了。社会是怎样的“美好和谐”?在学校里不知道,看看这书!
  
  书到最后,很像《等待戈多》了,因为一爆炸,世界全乱了。很巧地让我想起前不久我家附近的那起工厂爆炸事件,想起围观的人,想起那些装模作样的领导,真有趣!
  
  噢,从“一个中国”也可以看出,咱韩寒肯定是个爱国志士。为什么呢?爱之深,责之切。好比你不爱一个人了,就不会去说他哪不好哪不好了,可以看看刘墉的《打他、骂他、爱他》。
  
  安替说过:“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一批人不愿意放弃民族的理想,并且愿意扎根、牺牲、奉献。”我觉得韩寒就属于这类人,别看他高傲别看他目中无人,起码他敢面对敢说出这社会的弊病,这才叫爱国!不像那些宣传咱伟大祖国地大物博繁荣富强的教育者,那些人一点都不爱国!
  
  我觉得这本书很不“文学”,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没有什么美丽的写影片段,但这本书不做作,很现实。像豆瓣里一用户评论的:别把韩寒当文学就行了。这是本好书,但不是文学上的好书。韩寒很满意,大概是因为这本书最简单最实际。就这么简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0#
发表于 2012-10-21 14:29:46 | 只看该作者
  韩寒一直是我的偶像,到不是因为他写的东西,只是因为自己很是羡慕他,能够拥有自己的不羁的天空.
  没看过三重门,只看过零下一度,和一小半长安乱.前几天看到了一座城池,虽然说封面不怎么好看,但很便宜的小书,就买下来了.
  从以前的他的杂文或者小说中,我们都能明显的看到鲁迅 钱钟书的影子,但是从长安乱开始,韩的书就越来越像王小波,卡夫卡.让人感觉里面有一种让人感觉很深的东西.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17:44 , Processed in 0.0746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