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 - 地球往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3:2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父亲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但他最终也没有使我成为他希望的人。在往后的日子中,那些濒死的海鸟眼睛一直在背后盯着我,决定了我的人生。在我十三岁的生日时,父亲问我将来的打算,我说没什么,我只想当个救世主而已。我的理想真的不宏伟,只是想拯救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它可以是一种不漂亮的鸟,一种灰乎乎的蝴蝶,或是一种最不起眼的小甲虫。后来我去学习生物学,成为一个鸟类与昆虫学家。在我看来自己的理想很伟大,拯救一种鸟或昆虫与拯救人类没有区别,生命是平等的,这就是物种共产主义的基本纲领。”

     “什么?”叶文洁—时没有听清那个词。

     “物种共产主义,这是我创立的一个学说,也可以说是一个信仰,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物种,生来平等。”

     “这只是一个理想,不现实。农作物也是物种,人类只要生存下去,这种平等就不可能实现。”

     “在遥远的过去,领主对奴隶也有过这种想法。不要忘了技术,总有一天,人类能够合成粮食,而早在那之前,我们就应该做好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其实,物种共产主义是《人权宣言》的自然延续,法国大革命二百年了,我们居然还没迈出这一步,可见人类的自私和虚伪。”

     “你还打算在这里待多长时间呢?”

     “不知道,做一个救世主,付出一生也是值得的,这感觉很美,很妙。当然,我不指望你们。”

     伊文斯说完这话,突然又变得谈兴索然,说他要去工作,就拿起一把铁锹和一把锯离开了。道别时,他多看了叶文洁一眼,似乎她身上有什么u的东西。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回去的路上,叶文洁的一个同事背诵了《纪念白求恩》中的一句话,“原来还可以这样生活。”他感叹道。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自己的赞同和感概,叶文洁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要是他这样的人多些,哪怕是稍多些,事情就会完全不一样的。”

     当然,没人理解她话里的真正含义。

     课题组负责人将话题转到工作上,“我觉得这个站址不行,领导也不会批的。”

     “为什么?在我们的四个站址方案中,这里的电磁环境可是最好的。”

     “人文环境呢?同志,不要只想着技术方面,看这里穷的,知道吗?穷山恶水出刁民,将来与地方上的关系怕有很大麻烦,说不定,基地会成了这儿的唐僧肉。”

     这个选址果然没被批准,原因就如负责人所说。

     三年过去了,叶文洁再也没有伊文斯的消息。

     这年春季的一天,叶文洁突然收到了一张明信片,竟是伊文斯寄来的,上面简单地写了一句话: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3:2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到这里来,告诉我怎么活下去。

     叶文洁坐了一天一夜火车,又换乘几个小时的汽车,来到了那个偏僻的西北山村。

     当她登上那座小山顶时,立刻看到了那片树林,面积与三年前差不多,但由于树木的成长,看上去密了许多。不过,叶文洁很快发现,这片林子的面积曾经扩大了许多,但现在,扩大的部分已被砍伐了——砍伐仍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在林子的各个方向都有树木不断地倒下,整个林子像一片被许多只蚜虫蚕食的绿叶,照这个速度很快就会消失。砍树的村民来自附近的两个村子,他们用斧子和板锯把那些刚刚成长起来的小树一棵棵地放倒,然后用拖拉机和牛车运下山去。砍树的 很多,不断有激烈的争执发生。

     小树的倒下没有什么巨大的声响,也听不到油锯的轰鸣,但这似曾相识的一幕还是让叶文洁心头一紧。

     有人向她打招呼,是那个生产队长,现在的村长,他认出了叶文洁。当她问他为什么砍林子  的时候,他说:“这片林子嘛,不受法律保护  的。”

     “怎么能这么说?《森林法》不是刚刚颁布  吗?”

     “可白求恩在这几种树经过谁批准了?外国  人擅自到中国的山坡上种树,受哪门子法律保  护?”

     “这说法不对的。他在荒山上种,又没有占  耕地,再说,他当初种的时候你们也没有说什  么。”

     “是啊,后来县里还给了他一个造林模范  呢。本来村里是想过几年再收林子的,猪养肥了  再杀嘛,可南拉村的人等不及来砍了,我们不动  手也没份儿了。”

     “你们马上停下来!我要到政府部门去反映  这事!

     “不用了,”村长点上一支烟,指指远方正  在装树木的一辆大货车,“看那车,就是县林业  局副局长的,还有镇派出所什么的,木头数他们拉走得最多!我说过,这林子没名没份的,不受保护,你到哪儿找都没用;再说,叶同志,你不是大学教授吗?这和你有嘛关系?”

     那两间土坯房还是原样,但伊文斯不在里面,叶文洁在树林里找到了他,他正拿着一把斧子一心一意地修剪树枝,显然已经干了很久,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不管有没有意义,我不能停下来,停下来我会崩溃的。”伊文斯说,熟练地砍下一条歪枝。

     “我们一起去县里找政府,不行就去省城,总会有人制止他们的。”叶文洁关切地看着他。

     伊文斯停下来,用很惊奇的目光看着叶文洁,夕阳透过重重林木照进来,在他的眸子中闪亮。‘’叶,你真的以为我是为了这片树林?”他笑着摇摇头,扔下了手中的斧子,靠着一棵树坐了下来,“我现在要想制止他们,轻而易举。”他把一只空的工具袋放到地上,示意叶文洁坐下,接着说,“我刚从美国回来,父亲在两个月前去世,我继承了他的大部分遗产。哥哥和姐姐只各得了五百万。这让我很意外,真的没想到他最后能对我这样,也许,他在内心深处还是看重我的,或者,看重我的理想。不把不动产算在内,知道我现在能支配的钱有多少吗?大约四十五亿美元。我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他们停止砍树,然后让他们种树,让我们目力所及的黄土山都被这样的速生林覆盖,很容易,但有什么意义呢?你看到的一切可以归结为贫穷,但富裕的国家又怎么样?他们营造自己的优美环境,却把重污染工业向穷国转移,你可能知道,美国政府刚刚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整个人类本质上都一样,只要文明像这样发展,我想拯救的这种燕子,还有其他的燕子,迟早都会灭绝,只是时间问题。”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3:3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叶文洁默默地坐着,看着落日在小树林中投出的一道道光线,听着远处砍伐的喧闹,她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年前,回到了大兴安岭的森林中,那里,她与另一个男人也有过类似的对话。

     “知道我为什么到这里来吗?”伊文斯接着说,“物种共产主义的思想萌芽在古代东方就出现了。”

     “你指的是佛教?”

     “是的,基督教只重视人,虽然所有物种都。被放人了诺亚方舟,但从来没有给其他生命与人类同等的地位,而佛教是普度众生的,所以我来到了东方。但……现在看来哪里都—样。”

     “是啊,哪里都一样,人类都—样。”

     “现在我能做什么?我生活的支柱在哪里?我有四十五亿美元和一家跨国石油公司,但这又算得了什么?人类为了拯救濒危的物种投人的钱!肯定超过了四百五十亿,为拯救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投人也超过四千五百亿,但有什么用?文明仍按照自己的轨迹毁灭着地球上除人之外的其他生命。四十五亿够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但就是建造一千艘航母,也制止不了人类的疯狂。”

     “麦克,这就是我想对你说的,人类文明已经不可能靠自身的力量来改善了。”

     “但人类之外还有别的力量吗?上帝要是存在也早死了。”

     ‘有的,有别的力量。”

     这时太阳已经落下山去,砍树的人们收工了,树林和周围的黄土坡笼罩在一片寂静中。叶文洁向伊文斯完整地进述了红岸和三体世界的事,伊文斯静静地听着,同时聆听的,似乎还有暮色中的树林和它周围的黄土高原。当叶文洁讲完时,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在林间投下斑斑光影。

     伊文斯说:“我现在还不能相信你说的,毕竟太神奇了,幸运的是,我有力量去证实这一切,如果是真的,”他向叶文洁伸出手去,说出了以后地球三体组织接纳新成员时必说的一句话,“我们是同志了。”

28.第2红岸基地


     又是三年过去了,伊文斯销声匿迹,没有任何消息。叶文洁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在世界的某处证实自己讲述的一切,也不知道他将如何证实。即使在宇宙尺度上是近在咫尺的四光年,对脆弱的生命来说也是不可想象的遥远,在这太空的江之头和江之尾,任何联系都细若游丝。

     这年的冬天,叶文洁突然接到了西欧一所不太知名的大学邀请,请她去做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到达伦敦西斯罗机场后,有一个年轻人来接她,他们没有走出机场大厅,而是返回了停机坪。在那里,年轻人带她登上了一架直升机。当直升机轰鸣着飞上英伦雾蒙蒙的天空时,仿佛时光倒流,叶文洁感到一切都似曾相识。她多年前第一次乘直升机,经历了一次命运的转折,这次命运又会将她带向何方?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3:3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我们去第二红岸基地。”年轻人说。

     直升机越过了海岸线,向大西洋深处飞去。在海上飞行了约半小时,直升机向下方的一艘巨轮降落。叶文洁第一眼看到巨轮时,就想起了雷达峰,这时她才想到那山峰的形状真的像一艘巨船,周围的大西洋像是大兴安岭的森林,但真正让她联想到红岸基地的是巨轮中都竖立着的那面巨大的抛物面天线,它像巨轮的一面圆形的大帆。这艘巨轮是由一艘六万吨级的油轮改建的,像一座浮动的钢铁小岛。伊文斯将他的基地建在船上,也许是为了时刻处于最佳监听和发射方位,也许是为了躲避什么。后来她知道,这艘巨轮叫“审判日”号。

     叶文洁走下直升机,听到了一阵熟悉的轰鸣声,那是巨型天线在海风中发出的,这声音把她的感觉更深地拉回了过去。天线下面宽阔的甲板上,密密麻麻地站了近两千人。伊文斯走上前,庄重地对叶文洁说:“按照你给定的频率和方位,我们收到了三体世界的信息,你所说的一切都证实了。”

     叶文洁平静地点点头。

     “伟大的三体舰队已经启航,目标是太阳  系,将在四百五十年后到达。”

     叶文洁脸上仍是一片平静,现在,没有什么  能使她震惊了。

     伊文斯指着身后密密的人群说:“你现在看  到的,是地球三体组织的首批成员,我们的理想  是请三体文明改造人类文明,遏制人类的疯狂和  邪恶,让地球再次成为一个和谐繁荣、没有罪恶  的世界。认同我们理想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组  织在急剧扩大中,成员遍布整个世界。”

     “我能做什么?”叶文洁轻声地问。

     “您将成为地球三体运动的最高统帅,地球三体战士都认同您的资格!”

     叶文洁沉默了几秒钟,缓缓地点点头,“我尽力而为。”

     伊文斯高举一只拳头,对着人群喊道:“消灭人类暴政!”

     和着涛声与天线在风中的轰鸣,三体战士们齐声高呼:“世界属于三体!”

     这—天,被公认为地球三体运动的诞生日。

29.地球三体运动


     竟然有这么多的人对人类文明彻底绝望,憎恨和背叛自己的物种,甚至将消灭包括自己和子孙在内的人类作为最高理想,这是地球三体运动最令人震惊之处。

     地球三体叛军被称为精神贵族组织,其成员多来自高级知识阶层,也有相当一部分政界和经济界的精英。三体组织也曾试图在普通民众中发展成员,但这些努力都告失败。对于人类的负面,普通人并没有高级知识阶层那样全面深刻的认知;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的思想受现代科学和哲学影响较少,对自己所属物种本能的认同感仍占强势地位,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背叛,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但知识精英们则不同,他们中相当多的人早已站在人类之外思考问题了。人类文明,终于在自己的内部孕育出了强大的异化力量。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3:3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三体叛军发展的速度固然惊人,但仅凭人数还不能衡量其力量,因为它的组织成员大部分处于社会的高层位置,有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作为地球三体叛军的最高统帅,叶文洁只是  一名精神领袖,并不参与组织的具体运作,她不  知道后来变得十分庞大的三体叛军是如何发展起  来的,甚至不知道组织的具体人数。

     对于地球三体叛军,各国政府一直没有给予  足够的重视。为了迅速扩大,这个组织几乎是在  半公开地活动,他们知道,有一样东西会成为他  们的天然保护,那就是政府的保守和贫乏的想象  力。在掌握国家力量的相关部门中,没有人相信  他们说的那一套,只是将他们作为一般的胡言乱  语的激进组织,由于其成员层次之高,各国政府对待这个组织一直小心翼翼。直到三体叛军开始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一些国家的安全机构才注意到它,进而发现该组织非同寻常;至于开始对其进行有效打击,只是近两年的事。

     地球三体叛军并非铁板一块,它的内部有着复杂的派别和分支,主要分为两部分:  *降临派:这是三体叛军最本原最纯粹的一脉,主要由伊文斯物种共产主义的信奉者组成。他们对人类本性都已彻底绝望,这种绝望最初来源于现代文明导致的地球物种大灭绝,伊文斯就是其典型代表。后来,降临派对人类的憎恨开始有了不同的出发点,并非只局限于环保和战争等,有些上升到了相当抽象的哲学高度。与后来人们的想象不同,这些人大都是现实主义者,对于他们为之服务的外星文明也并未抱太多的期望,他们的背叛只源于对人类的绝望和仇恨,麦克·伊文斯的一句话已成为降临派的座右铭:我们不知道外星文明是什么样子,但知道人类。

     拯救派:这是在三体叛军出现相当长的时间后才产生的一个派别,它本质上是一个宗教团体,由三体教的教徒组成。

     人类之外的另一个文明,对于高级知识阶层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并使他们极易对其产生种种美好的幻想。对于人类这样一个幼稚的文明,更高等的异种文明产生的吸引力几乎是不可抗拒的。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人类文明一直是一个孤独行走于宇宙荒漠中的不谙世事的少年,现在她(他)知道了另一个异性的存在,虽然看不到他(她)的面容和身影,但知道他(她)就在远方,对他(她)的美好想象便如同野火般蔓延。渐渐地,随着对那个遥远文明的想象越来越丰富,拯救派在精神上对三体文明产生了宗教感情,人马座三星成了太空中的奥林匹斯山,那是神的住所,三体教由此诞生。与人类的其他宗教不同,三体教崇拜着一个真实存在的对象;与其他宗教相反,处于危难中的是主,而负有拯救责任的是信徒。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3:3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向社会传播三体文化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三体》游戏。三体叛军投入巨大的力量开发这款规模庞大的游戏软件,最初的目的,M是三体教的一种传教手段;二是想通过它将一直局限于高知阶层的三体叛军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最基层,为组织招募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更年轻的成员。游戏通过一层貌似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外壳,演绎三体世界的历史和文化,这样可以避免人门者的陌生感。当游戏玩家深人到一定程度并感受三体文明的魅力后,三体组织将直接与其联系,考察其思想倾向,最终将合格者招募为地球三体叛军成员。但《三体》游戏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玩这个游戏需要层次很高的知识背景和深刻的思想,年轻的玩家们没有能力和耐心去透过它那看似平常的表层,发现其震撼人心的内幕。真正被它所吸引的,大多还是高知阶层的人。

     拯救派后来加人的成员,大多都是通过《三体》游戏认识三体文明,最终投身于地球三体叛军的,可以说,《三体》游戏是拯救派的摇篮。

     拯救派在对三体文明抱有宗教感情的同时,对于人类文明的态度远没有降临派那样极端,他们的最终理想就是拯救主。为了使主生存下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人类世界。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能够使主在三个太阳的半人马座星系生存下去,避免其对太阳系的人侵,是两全其美的理想结局。他们天真地以为,解决物理上的三体问题就能达到这一目标,同时拯救三体和地球两个世界。其实这一想法也未必天真,三体文明本身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也抱有这个想法,解决三体问题的努力贯穿于三体文明的几百次轮回之中。拯救派中有较深物理学和数学背景的人,都有过解决三体问题的尝试,即使在得知三体问题从数学本质上不可解后,仍然没有停止努力,解决三体问题的努力已成为三体教的一种宗教仪式。虽然拯救派中不乏一流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但这种研究一直没有重大成果,倒是像魏成这样与三体叛军和三体教无关的天才,无意中取得了令他们产生很大希望的突破。

     降临派和拯救派一直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降临派认为,拯救派是对地球三体运动重大的威胁。这种看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正是通过拯救派中一些有责任心的人士,各国政府才逐渐得知三体叛军令人震惊的背景。两派在组织中实力相当,双方的武装力量已经发展到兵戎相见的程度。叶文洁运用自己的威信极力弥合组织中的裂痕,但效果不大。

     随着三体运动的发展,三体叛军中出现了第三个派别:幸存派。当人侵太阳系的外星舰队的存在被确切证实后,在那场终极战争中幸存下来是人们最自然的愿望。当然,战争是四百五十年之后的事了,与自己的此生无关,但很多人希望如果人类战败,自己在四个半世纪后的子孙能幸存下来。现在就为三体侵略者服务,显然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另外两个主流派别比较,幸存派成员都来自较低的社会阶层,且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居多,他们目前的数量还很少,但人数在急剧增长,在三体文化日益普及的未来,将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3:3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人类文明自身缺陷产生的异化力量、对更高等文明的向往和崇拜、让子孙在终极战争后幸存的强烈欲望,这三股强大的动力推动地球三体运动迅速发展,当它被察觉时,已成燎原之势。

     而这时,外星文明还远在四光年之外的太空深处,与人类世界还隔着四个半世纪的漫漫航程,它们送到地球的,只有那一束电波。

     比尔·马修的“接触符号”理论,得到了令人心悸的完美证实。

30.两个质子


     审问者:现在开始今天的调查。希望你能像上次一样配合。

     叶文洁:我知道的你们都知道了,有许多事情反而需要你来告诉我。

     审问者:不是这样,我们首先想知道的是,在三体世界发往地球的信息中,降临派所截留的那部分内容是什么?

     叶文洁:不知道,他们的组织很严密,我只知道他们截留了信息。

     审问者:我们换个话题:在与三体世界的通讯被降临派垄断之后,你是否建立了第三红岸基地?

     叶文洁:有这个计划,但只完成了接收部分,然后建设停止,设备和基地也都拆除了。

     审问者:为什么?

     叶文洁:因为半人马座三星方向已没有任何信息传来,在所有频段上都没有。我想你们已经证实了这个。

     审问者:是的,这就是说,至少在四年前,三体世界已经停止了与地球的联系,这也就使得那批被降临派截留的信息更加重要。

     叶文洁:是的,在这方面我真没什么可说的了。

     审问者:(停顿几秒钟)那我们找一个可谈的话题吧:麦克·伊文斯欺骗了你,是吗?

     叶文治:可以这么说。他从来没有向我袒露过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真实想法,只是表达了自己对地球其他物种的使命感。我没有想到由这种使命产生的对人类的憎恨已发展到这种极端的程度,以至于他把毁灭人类文明作为自己的最终理想。

     审问者:看看地球三体组织现在的局面:降临派要借助外星力量毁灭人类,拯救派把外星文明当神来崇拜,幸存派的理想是以出卖同胞来苟且偷生,所有这些都与你借助外星文明改造人类的理想不一致。

     叶文洁:我点燃了火,却控制不了它。

     审问者:你有在三体组织内部消灭降临派的计划,并开始对降临派采取行动。但“审判日”号是降临派的核心基地和指挥中心,伊文斯等降临派的核心人物常驻其上,你们为什么不首先攻击这艘巨轮呢?拯救派的武装力量大部分忠于你,是有能力击沉甚至占领它的。

     叶文洁:为了被截留的主的信息。那些信息都存贮在第二红岸基地,也就是“审判日”号的某台计算机上,如果攻击那艘船,降临派就会在他们认为危急的时刻删除所有信息,那些信息太重要了,我们不能失去它。对于拯救派而言,信息的丢失如  同基督教丢失了圣经、伊斯兰教丢失了古兰经。我  想,你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降临派把主的信息  当“人质”,这就是“审判日”号现在仍然存在的  原因。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3:3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审问者:这方面,你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吗?

     叶文治:没有。

     审问者:你把三体世界也称为主,是否意味着  你对三体世界也产生了像拯救派那样的宗教感情,  或者,你已经皈依了三体教?

     叶文洁:没有,只是习惯而已……我不想再谈  这个问题了。

     审问者:那我们回到被截留的信息上来吧。也  许你真的不知道其详细内容,但某些方面,某些大  概的东西,总有所闻吧?

     叶文洁:可能只是些谣传。

     审问者:比如?

     叶文洁:…

     审问者:三体世界是否向降临派传授了某些高于人类现有科技水平的技术?

     叶文洁:不太可能,因为那些技术很可能会落到你们手里。

     审问者: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迄今为止,三体世界发送到地球的只有电波吗?

     叶文洁:几乎是的。

     审问者:几乎?

     叶文治:现在这一轮三体文明,宇宙航行速度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这个技术飞跃发生在几十个地球年前,这之前他们的宇航速度一直徘徊在光速的几千分之一,他们向地球发射的小型探测器,现在还没走完半人马座与太阳系之间的距离的百分之

     审问者:这里有一个问题:已经出发的三体舰队如果以十分之一光速航行,四十年后就应该到达太阳系,但为什么你们说需要四百年呢?

     叶文洁:确实如此。由大型宇宙飞船组成的三体星际舰队质量巨大,加速十分缓慢,十分之一光速只是它们能够达到的最高速度,在这个速度上只能巡航很短的时间,就要开始减速。另外,三体飞船推进的动力是正反物质的湮灭,飞船前方有一个巨大的磁力场,形成一个漏斗形的磁罩,用于收集太空中的反物质粒子,这种收集过程十分缓慢,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供飞船进行一段时间加速的反物质数量,因此舰队的加速是间断进行的,很长时间的收集后才能进行一次。所以,三体舰队到达太阳系所需的时间是小型探测器的十倍。

     审问者:那你刚才说的“几乎”是什么意思?

     叶文洁:关于宇宙航行的速度,我们是在一个限定范围内讨论的,离开了这个范围,即使是落后的人类,也已经能将一些物质实体加速到接近光速了。

     审问者(稍顿):你所指的限定范围,是不是指宏观范围?在微观上,人类已经可以使用高能加速器,将微观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微观粒子就是你说的那些物质实体吧?

     叶文洁:您很聪明。

     审问者(指指耳机):我背后有世界上最出色的专家。

     叶文活:是的,是微观粒子。六年前,在遥远的半人马座星系,三体世界曾将两个氢原子核加速到接近光速,并向太阳系发射,这两个氢核,也就是质子,在两年前到达了太阳系,然后到达了地球。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3:3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审问者:两个质子?他们只送来了两个质子?这几乎等于什么都没送来嘛。

     叶文洁(笑):您也说“几乎” 了。三体世界只有这个能力,只能使质子这么大小的东西接近光速,所以在四光年的距离上,他们只能送来两个质子。

     审问者:在宏观世界,两个质子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即使是一个细菌的一根毛发,也包含着几十亿个质子。这有什么意义?

     叶文治:它是一把锁。

     审问者:锁?锁什么?

     叶文洁:锁死人类的科学,在三体舰队到达前的四个半世纪,因为这两个质子的存在,人类的科学将不可能有任何重大进展。据传伊文斯说过这样的话:两个质子到达地球之日,就是人类科学死亡之时。

     审问者:这未免太离奇了吧,怎么做到呢?

     叶文洁: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在三体文明眼中,我们可能连野蛮人都算不上,只是一堆虫子。

     汪淼和了仪走出作战中心时已近午夜,他们刚刚监听了上面的对话。

     “你相信叶文洁说的吗?”汪淼问。

     “你呢,信吗?”

     “最近有些事情确实太不可思议了,但,用两个质子锁死全人类的科学?这也……”

     “首先注意一点:三体文明从半人马座三星向地球发射了两个质子,竟都到达了地球!从四光年外?这也瞄得太准了,漫长的途中有数不清的干扰,星际尘埃什么的,太阳系和地球都在运动中,这比从冥王星上开枪击中这里的一只蚊子都准确,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射手O”

     听到“射手”一词,汪淼的心不由紧了一下。“这说明什么?”

     “不知道。在你的印象中,质子、中子和电于这样的微观粒子,是个什么样子?”

     “几乎是一个点,当然这个点是有结构的。”

     “很幸运,我印象中的图像比你要真实些。”丁仪说着,把手中抽尽的烟蒂扔向远处,  “看那 什么?”他指着落到地上的烟蒂问。

     “香烟过滤嘴。”

     “很好,从这个距离看那个小东西,是什么e?”

     “差不多也就是一个点。”

     “对。”了仪走过去把过滤嘴拾起来,在汪淼眼皮底下将它撕开,露出里面已由白变黄的海绵丝,汪淼闻到了一股焦油味。丁仪接着说,  “你看,就这么个小玩意儿,它的吸附面积如果展开来,有一间客厅那么大。”他说着一扬手又将过滤嘴扔掉,“拍烟斗吗?”

     “我什么烟都不抽了。”

     “烟斗使用另一种更高级的过滤芯,三块钱一个,直径与香烟过滤嘴差不多,但比它长些,是一个装着活性炭的小纸筒,把里面的活性炭倒出来,也就是一小撮像老鼠屎似的黑炭粒,但它们内部微孔构成的吸附面积,展开来有一个网球场这么大,这就是活性炭具有超强吸附性的原因。”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3:3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你想说什么?”汪淼很注意地听着。

     “过滤嘴中的海绵或活性炭是三维体,它们的吸附面则是二维的,由此可见,一个微小的高维结构可以存贮何等巨量的低维结构。但在宏观世界,高维空间对低维空间的容纳也就到此为止  了,因为上帝很吝啬,在创世大爆炸中只给了宏观宇宙三个维度。但这不等于更高的维度不存在,有多达八个维度被禁烟在微观中,加上宏观  的三维,在基本粒子中,存在着十一维的空  间。”

     “那又如何?”

     “我只想说明以下的事实:在宇宙间,一个  技术文明等级的重要标志,是它能够控制和使用  的微观维度。对于基本粒子的一线使用,从我们  那些长毛裸体的祖先在山洞中生起篝火时就开始  了,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就是在一维层次上操控  微观粒子。当然,这种控制也是从低级到高级,  从篝火到后来的蒸汽机,再到后来的发电机;现在,人类对微观粒子一维控制的水平已达到了顶峰,有了计算机,也有了你们的纳米材料。但这一切,都局限于对微观维度的一维控制,在宇宙间一个更高级的文明看来,篝火和计算机、纳米材料等等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同属于一个层次,这也是他们仍将人类看成虫子的原因——遗憾的是,他们是对的。”

     “你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些,这一切与那两个质子有什么关系?说到底,到达地球的这两个质子能做什么呢?正如刚才那人所说,细菌的一根汗毛中,都可能包含着几十亿个质子,这两个质子就是在我的指尖上百分之百变成能量,我最多也只能感到像被针扎了一下。”

     “感觉不到的,它们就是在细菌的手指尖上全部转化成能量,那个细菌也未必能感到什么。”

     “那你刚才想说什么?”

     “没想说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一个虫子能知道什么?”

     “可你是个虫子中的物理学家,知道的总比我多,对这事,你至少没像我这样茫然。就算我求你了,要不今晚我睡不好觉的。”

     “我要是说得多了,你怕是更睡不好。算了,操这份心有什么用?我们应该学习魏成和大史他们的达观,干好自己的事儿就行了。走,我们去喝点儿,然后回去睡个虫子的好觉吧。”

31.古筝行动


     “没关系,我已经没有放射性了。”史强对  坐在旁边的汪淼说,“这两天,我让人家像洗面  口袋似的翻出来洗了个遍。这次会议本来没安排  你参加,是我坚决要求请你来的,嘿.我保准咱  哥俩这次准能出风头的。”

     史强说着,从会议桌上的烟灰缸中拣出一只  雪茄屁股,点上后抽一口,点点头,心旷神仙地  把烟徐徐吐到对面与会者的面前,其中就有这支  雪茄的原主人斯坦顿,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上  校,他向大史投去鄙夷的目光。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14:40 , Processed in 0.05931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