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42|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3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性国会议长,自童年开始便亲眼目睹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悲惨,立誓投身政治,面对质疑,诽谤,不公正的政治环境,一次次的暗杀与迫害,她始终坚定地与所有反对力量抗争,也幸运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0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75#
    发表于 2013-7-23 09:32:28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赞叹一句:“法齐娅·库菲真的是个伟大的女人”。男人与女人在天性上就是有差别的,通常我们传统的习惯是“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往往偏爱于家庭,男人在乎得更多的是事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极好的证明自己的存在感,通过在自己的领域努力的奋斗。
      我看到的法齐娅·库菲,其实也是个普通的女人,她也热爱时尚的衣服,热闹的聚会,也有自己的梦想,自己所爱的家人,会很依赖母亲等等。政治本身不是她的天命,局势所迫,生活所迫,她只能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家,自己的国家。当一个国家沦落到需要一个女人来拯救的时候,也不得不说是悲哀至极。
      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与其说是她对女儿的叮嘱,实际上是她的自传,也是阿富汗历史的写照。之前对阿富汗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穿着长袍的男女们身上。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也看到了一个憧憬满满的国家。真希望法齐娅能当选2014年的阿富汗总统,还给阿富汗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吧。
      女人总归是细腻的,书中对国家,对同胞,对家人的爱充溢在字里行间,让人为之感动的同时,也越发觉醒要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感谢曾经那些为了国家的自由与繁荣流过血的先烈们。
      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我们,用不着你去牺牲生命,但无论什么时代,需要我们捍卫的东西一直存在,可能是尊严,可能是自由,可能是亲情,可能是梦想......
      相信每个人都有在乎的事物,请珍惜,珍藏。
      
      

    该用户从未签到

    74#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读法齐娅库菲的自传《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时,一直萦绕于我脑海里的一句话就是:死亡是生命最亲近的伙伴。我更愿意把齐娅库菲的这本书看作是生命的常态,而不是一部离我们遥远的传奇。事实上如果仔细想一想,每个人的生命也都是这样,死亡同样在明天等待着我们。只不过,这个明天也许很长,以至于让我们产生了错觉,以为死神的到来遥遥无期。于是,我们耽于安乐的生活,任凭时间轻易流逝,还总以为未来给我们布设下了所谓良辰美景。但实际上,我们就在对今天的忽视中,早已经错失了可能的明天。有一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从八十岁活起,则许多人可能成为伟人。”齐娅库菲通过自身的经历,彻悟了生命的意义,穿越重重的苦难,完成了对生命向死而生的思考。她告诉我们,衡量生命的砝码从来都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对信仰的坚守,对他人的关注,对暴行的控诉和斗争,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爱的眷恋和传递。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是一位母亲对她女儿的期待和要求,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或许这本书,将会改变我们的人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她是一名好女儿,继承了父母亲的优秀品质;她是一个好妻子,舍身救夫,一生厮守;她是一个好母亲,严于律己,做好女儿们的好榜样。她的伟大,不在于政治身份有多高,而在于怀着怎样的胸怀去关怀世界,关心阿富汗千千万万的人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永恒话题的书,母爱是从有了动物便开始的自发行为。不过,与以往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是书信体,更具私人化,没修饰的东西会多些。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慢慢讨厌形容词、成语以及那些绕老绕去的客套,而简单直白的对话,或者书信让我们没了距离。
            不过,我担心的是,这本书与王朔的《致女儿书》是否有同出一撤的指向?很难想象,口无遮拦的王朔,在女儿面前有如此柔情的一面。而作为国会议员的法齐娅库菲,在危险的政治环境中,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母亲呢?
           在信中,库菲告诉女儿自己是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是个“该死的人”,而在随后的生活中,她多次面临死亡,这些遭遇或心境,在一般的女性身上是很难经历的。
            17封信,一一读来,感受到库菲在政治生涯的不易,以及一位女性所要面临的各种困难。但作为政治核心的家族,一切都以政治为前提,政治能左右几代人的生活,也能左右他们的爱情。库菲都一一向女儿倾诉。但同时,她告诉女儿,她真正喜欢的职业不是“政治”,而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17封信一并读下来,感慨万千,库菲可能写于不同时期,但其都想无时无刻与女儿倾诉,把自己的一些内心的东西告诉女儿。
            在这本书里,突然觉得原来这世界上的母爱,也可以不要那么刻意地去深刻,有时候,需要的是:娓娓道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太阳东升西落着,而星星却是永远停驻在空中,在每个夜晚,发亮。
      法齐娅库菲就是一颗发亮着的星星,用自己的能量使其发出耀眼的光芒。
      读毕《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我震惊于当时阿富汗国家政局的战乱,也惊诧于阿富汗民族对待女性的不公,更惊叹于法齐娅库菲的执政理念和勇敢的心。
      我如世界上大多数普通的女子一般,只想安安稳稳过完整个人生,从不想去挑战命运的不公,同样也不想面对生命突如其来的变数。过着自己安排着或是被安排的生活,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便是一生的幸福。如今,我却为我曾经这样的想法感到羞愧,一个没有信仰,没有追求的生命,岂不如行尸走肉般生活着,这样的生活又有何意义?
      作为一名阿富汗的女子,在那个时代,是很不幸的,从瓜熟蒂落之始便被贴上了无用的标志,更不用说能有机会去接受教育了。她们中很多女子的一生都是被早早地嫁到自己从没见过面的丈夫家去,然后终其一生地为这个家庭劳碌,还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常常会受到丈夫无理的打骂。
      而法齐娅库菲又是很幸运的一位女性,尽管她也出生在那个年代,也经历了几轮战乱,也受到了生活上无理的对待,但她却有一个开明且有魄力的母亲,让她有机会突破牢笼接受教育,有机会思考自己的人生,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生命之途。
      生命无休止地繁衍延长,个人的一生又是这样的短暂,尽管短暂,总能有机会在有生之年把生活的路途给充实给填满。愿意或是不愿意,一切在于个人的取舍。
      法齐娅库菲,这位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议长,用自己的性命为赌注,以换取整个民族的美好未来。在塔利班恐怖组织的威胁恐吓之下,她仍能用高昂的头颅向这些曲解和利用伊斯兰教教义横行霸道的塔利班主义者证明:她尽管是随时随刻面对死亡的埋伏,她仍能用一腔热血向整个阿富汗国民交代——她爱这个国家,至死不渝。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而言,母亲在身边时刻关怀着是一种幸福。而她们——法齐娅库菲的女儿,却收到了母亲的告别信,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这个政治家族,在了解祖父曾经为了政治为了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她们是否也都做好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她们而去的准备?
      我是如此不忍看到生死离别的悲惨情景,但偏偏在阿富汗战乱频发的年代,在塔利班险恶的统治之下,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多少孩子成为了孤儿,多少正义被糟蹋着。
      最最不忍的是,看到文明被毁灭。一间学校,一栋图书馆承载了多少文献知识,这些可都是祖先的心血,都是民族的结晶,不仅仅属于整个民族,更属于整个世界。如果一个统治集团可以把历史传统的文化都毫不珍惜地给予毁灭,这样的统治集团只不过是想确立自己专制的统治地位,是不会也不可能把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民放在心上。妄想以暴力取得的胜利,最后必定不得民心,这样的统治便不可能会长久。塔利班这样的组织,不仅仅让其国民感到了愤怒,也让其他其他国家的民族感到了愤怒。最后,战乱的阿富汗在国际组织的帮组下,终于让塔利班倒台,但阿富汗人民到现在还是会受到塔利班的危害。
      但愿,未来的阿富汗在这样民主政治领导者的带领下,走出贫困,走向幸福,不再有妻子的一条命还抵不上一头供吃的山羊或绵羊的命,不再有用热粪进行保暖的无知行为,不再有埋伏恐吓的塔利班组织。
      以其生命作为铺垫,用17封信,把信念传给下一代。不要女儿死于一事无成,何事才是有成?想必在法齐娅库菲的信念里,以自己无私忘我的姿态为阿富汗人民谋得幸福光明的前途才是有所成。
      无畏地创造并追求民主的政坛,法齐娅库菲如开篇语所言:“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人生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文_谢长留
      
      又是一部描述历史事件与时代主题的书,不同以往的是,这是一个经历了战火硝烟,从瓦砾碎片中挺拔而出的真实经历之树。这棵树也许没有《灿烂千阳》那么跌宕起伏,充满玄妙;行文言辞也不像花一样绚丽流畅。这棵树给人感觉苍老、几近磨难举步维艰,但它却仍能让读者的心伴随着作者一起,看国家政权瓦解、内战迭起、民不聊生;看凄美的爱情之花在断壁残垣的夹缝中坚强萌芽,最终又黯然消逝;看一个最卑微的“可怜女孩儿”如何在一次次痛失亲人的打击后,顽强拼搏,接受生活和真主对她的考验,终于直面塔利班镇压的残忍淬炼……发生在那里的一切都让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我可以失去家,但我不能失去祖国!
      最近,我们总是在看到听到和经历了国家各层级啼笑不得的事情之后,戏谑的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总觉得,也许我们只是不想尴尬的承认对祖国的爱有多么沉重多么真挚而已,我们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份感情,又对她寄予无限遥不可及的期望,这份爱让我们对她无奈、恨却无法割爱。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不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即便这片土地已经满目苍夷!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对国家的要求就像一个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总是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各种优秀品格之后对自己的孩子指指点点,然而每一个父母又深深明白,人无完人,自己的孩子终归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如何教训都不为过,却不能允许别人对他半分言责,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们不能割舍对祖国的爱,哪怕它曾一而再再而三的伤透了我们的心。
      法齐娅出生于阿富汗,也许在我们看来阿富汗既落后又贫穷,都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一夫多妻制,而虐打妻子竟然是公认的普遍现象,在那里女孩儿的命运猪狗不如,更别提上学接受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就被家庭强迫进行婚配行为……这种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在那里无情的剥夺和扭曲了人们的自由和心态。《简爱》说:“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法齐娅注定不是懦弱和愚蠢的,在经历多次生死危机,她坚信自己是被真主赋予了使命的存在。法齐娅字里行间点点滴滴都向我们宣告着她的勇敢和不屈:父亲离世的悲痛犹在心间,就又要被迫接收流离失所的厄运,紧接着兄弟姐妹失散离世,母亲最终也抵抗不了命运的袭击,一个个沉重的打击不仅没有剥夺她对光明的向往,相反的,面对被恐怖势力笼罩和压榨的国家,她内心中对祖国深深地热爱就像苏醒的火山一般喷薄而发。
      这是我一生的浪漫,除此之外,不再拥有别的爱情。
      战火纷飞中最容易滋生刻骨铭心的爱情。法齐娅作为一个阿富汗妇女,她比任何一个人都幸运,因为她在这样一个狼藉的国家却拥有最闪光的爱情。就像法齐娅在书中说的,阿富汗妇女的存在只是为了繁殖后代,在她们的生命长河中不存在“爱情”这两个字。但是法齐娅却拥有了,她和哈米德之间几度离合的奔波式爱情让我们看到希望。即便一个国家已经伤痕累累,即便恐怖组织的压迫如乌云般压顶,但爱情力量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始终会给你带来可以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也正是因为法齐娅和哈米德两人彼此的依赖,使得两个人互相理解支持。然而,哈米德最终却没能打败疾病这场战役,最终带着遗憾离开法齐娅。
      看到这里,我不禁开始相信法齐娅的那句话,真主让你活着,是有使命的。就像她即便已经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依然能顽强的怀揣着活下去的希望,她那么爱哈米德,有了哈米德的人生如获至宝。相信哈米德的离世对她来说无异于挖走她胸口炙热跳动的心,她完全的投身于工作当中,从此不再谈论感情。因为她知道,哈米德是她一生的浪漫,除此之外,不再拥有别的爱情。
      作为一个“卑微的女性”,残喘于一个失控的国家,法齐娅知道光是忍受远远不够表达她内心深处的愤怒,因为爱得深沉,更因为她作为一个母亲,无法接受自己最爱的两个女儿像她一样要被迫接受不公正的命运。为了祖国,为了女儿,更为了广大的阿富汗妇女,她血液中那股强悍的斗志被点燃,像熊熊烈火席卷整个阿富汗,更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法齐娅库菲给了我一个完整而清晰的阿富汗,这样的阿富汗是教科书、传教故事、纪录片永远无法告诉我的。起初我只是被书名和封面吸引,没想到真是阅读越深。母亲给女儿们的17封信,实际上是一个母亲的回忆录,是阿富汗的民族史。苏联军队、游击队、塔利班…… 法齐娅作为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出生、成长的女性,能如此上进和出类拔萃实属不易。但是,她的思想里也有封闭的一面和幼稚的一面。封闭主要是指她自己是政治世家出身,她自豪于许多她父亲的政治关系,认为由政治世家出议员、出总统候选人这是理所当然,培养自己的女儿成为一名总统,以及许多“伊斯兰”传统中的事情的理所当然,(不过这也是历史、家族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幼稚主要指她政治思想的幼稚,包括她所说的美国应该赶走塔利班、美国在阿富汗推行民主是完全正确的等等,我觉得她更适合做联合国保护妇女儿童工作人员,而不是阿富汗的总统,她的想法虽然可能会让人敬仰(如同甘地),却无效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我有一本漂亮的连环画册,名字叫一千零一夜。据说里面有一千零一个故事,故事里面的主人公都形象鲜明:善良的人倒霉在前却能善有善报,坏人阴狠狡诈但又总是棋差一着。这本连环画册让当时的我十分中意,因为不仅故事有趣,让我晓得善恶是非,人物的打扮还非常滑稽:蓬松的裤子,紧扎的衣服,斗大的帽子。它构成了我对中亚的最初认识。可惜的是,搬家的时候,这本连环画册和我其他珍藏的书籍一样,被我狠心的父母以极低的价钱卖往他处。
      
             在真实的中亚世界里,有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说是灿若明珠,那就是阿富汗。它处于欧洲,中国,伊朗,巴基斯坦之间,被描述为“当你赢得了阿富汗,你就赢得了通往全世界的道路”。中国古代对此有更简洁的描述:此乃兵家必争之地。所以,阿富汗优越的地理位置,又正构成了它的悲剧之源。从七十年代起,阿富汗历经军事政变,苏联入侵,各派内战,塔利班掌权等一系列政治动荡。阿富汗人每次战争后和平的愿望总是尚未成形旋即又被击碎,塔利班势力的崛起更是这场噩梦的高潮,这些宗教极端主义者践行他们心中的伊斯兰教条,对一切异见者赶尽杀绝。面对全世界的指责,他们举起涂满鲜血的双手,高呼他们才是伊斯兰教的捍卫者以及正义的化身。
      
             对于塔利班人是正义还是罪恶的化身,《追风筝的人》里面那个睿智的阿富汗父亲早有论断:“罪行只有一种,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它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在我看来,这句话正是全书最闪亮的句子。我国古代的庄子也有言在先: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古外今来最寡廉鲜耻的行为,就是打着正义旗号窃取他人自由。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是什么景象呢,从数据上看,三分之一的阿富汗人牺牲,三分之一的阿富汗人流亡国外,只余下三分之一在他们世代居住的阿富汗土地上苟且度日。从日常生活中看,平民出门一趟都要说一声“真主保佑”,因为加入你恰好遇上一个心情不爽的塔利班人,他完全可以打你一顿,或是将你逮捕坐牢。
      
             可是,这些令人扼腕之事还不是悲剧的全部。阿富汗的问题除了政治动荡,还有宗教冲突,种族矛盾,性别歧视。关于性别歧视,在阿富汗裔的美国作家胡赛尼的另一本小说《灿烂千阳》里面,就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女人的命运。其中一个是阿富汗的传统女性,最终为了保护另一个女主角莱拉而顶罪入狱,最后死于狱中。而莱拉本人则是阿富汗的新潮女性——受过良好教育,不认可传统对与妇女的限制。莱拉命途多舛,与心爱的人分开,委身于一个残酷而传统的阿富汗丈夫。不过小说对于她将来命运早有伏笔,其时莱拉还在学校念书,她的同学就认真地跟她说:“可是你,莱拉,你将会成为我们两个傻瓜的骄傲。你将会成为一个人物。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能够在报纸头版上发现你的照片。”
      
             在我看来,法齐娅.库菲就是真实版的莱拉。她对人生恰好与阿富汗悲惨的当代史重合。在她的新作《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里面,她描述了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童年过得既幸福又悲哀。看见父亲毒打母亲,感到惶恐又愤怒,但是长大以后,才理解“对于阿富汗的丈夫来说,如果他不打自己的妻子,那就证明他不再爱她了。”她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表现突出,觉得自己处于和母亲完全不同的时代,将会成为改变阿富汗的新生代女性。可是正当她对未来抱着殷殷期望之际,整个国家的灾难又席卷而来:她的父亲被杀害,跟随母亲逃难,不断得知自己兄弟姐妹死去的消息,其后母亲也撒手人寰。后来遇见一个相爱且宽容的丈夫,几年以后却又病死于肺结核。
      
             法齐娅能够经历这么多苦难最后成为阿富汗首位女议员,我想首先应该归功于他的母亲。她的母亲可谓剑胆琴心,一方面对女儿照顾无微不至,时刻关注着她的安危;但又在动乱中坚持让她女儿接受教育。法齐娅通往学校的道路,充满了被强奸,毒打,枪击,炸死的危险。说真的,我无法理解法齐娅的母亲为何愿意冒这些风险让她女儿接受教育,但是她就是这么做了。还坚持跟别人说,你知道吗,我女儿将来可以当总统。以当时阿富汗女性的悲惨地位,法齐娅的母亲为何能够笃信这一点,对我来说简直是个谜。可事实证明,她当年的坚持成就了女儿的今天。
      
             当然,除了法齐娅的母亲,法齐娅的成就还得益于无数人的帮助。为了载她一程甘冒坐牢风险的的士司机,庇护她出境的普什图族将军,帮助她藏匿被通缉的哥哥的邻居,在她决定参与竞选国会议员以后全力支持她的父老乡亲。以经济学的理性人角度去看,这群傻蛋儿可谓一点儿理性都没有;可是当他们默念真主安拉的时候,我又知道他们的力量从何而来:阿富汗人始终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真主教导他们宽容,慈悲,不可对他人的困厄视若无睹。读到一个个为了陌生人可以舍命相助的故事,他们的善举是如此的伟大却又不经意,不得不让我感叹阿富汗民族的韧性和善良。假若一个民族在患难之际尚能对人性中的美德坚守如此,他日这个国家政治稳定开始重建,他们的实力腾飞一定指日可待。
      
             在《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的中文译本出版的时候,法齐娅已经迈向人生的新阶段,全力筹备阿富汗的总统竞选。她正以坚实的脚步实践着母亲生前对她的期许——在阿富汗这样一个对女性歧视根深蒂固的国家,成为第一位执政的女总统。在今天,她可能是世上最把生死置于度外的政治家。塔利班人对她恨得咬牙切齿,好多次在她车底下,还有必经道路上安上炸弹。可是这种死亡威胁一点儿也没有让她退缩。因为在她的信念里面,死并不可怕,但绝不可死于一事无成,唯此才对得起真主让她活下来的期许。《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一书收录了法齐娅给女儿的十七封告别信,里面描述了法齐娅的一生以及对于两个女儿的期望。如果有一天她为了自己深爱的阿富汗而被谋杀,他希望女儿能够坚强面对,并最终成长为优秀的人。
      
             传说中,一千零一夜这本故事集,是因为古代的中亚世界有一位残忍好杀的国王,看所有的女子都不顺眼,便一天杀掉一个。后来宰相的美丽女儿自告奋勇去见国王,每每国王准备下令杀掉她的时候,她就给她讲一个漂亮故事,令国王心动不已而不忍杀掉她。如是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的冷酷之心终于软化,和这个美丽少女共结连理。以美德之柔克丑恶之刚,这位美丽少女可谓垂范于前。法齐娅.库菲大抵就 如这位美丽少女精神的化身——无论阿富汗这个国家给她带来多少苦难,她始终对它怀揣忠诚和爱意。
      
             人类进化到文明社会的道路可谓灾难深远,但即使在最暗无天日的时代,人类对于美德的向往,却依然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生生不息。历史早已证明,人类得以往前发展的原因就是邪不压正。什么是所谓的人类文明中的邪不压正呢?按照我今日的理解,就是即使丑恶能够横行千日,上天终究会派来一位伟大女性,为我们讲上一千零一夜的美丽故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
    发表于 2012-8-26 15:34:46 | 只看该作者
      昨天一天读完了这本书。
      
      封面上写着:活着,是有使命的。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阿富汗和伊斯兰教派别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每每读一部分我都想这个时间段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
      阿富汗是个饱受战乱的国家,苏联入侵,内战,塔利班残暴统治,法齐娅库菲都一一经历。不管在什么时候,她都相信真主让她或者是有他的理由的。
      
      其实,不知道怎么去写书评,有的书读完了内心有强大的冲击,有震撼的感觉,却不是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
      
      法齐娅的信仰让她步步成长成熟并优秀。这本书中不止一次的可以感受到她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的信心。
      
      在她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塔利班统治时期阿富汗人民的恐惧与悲惨。也可以了解到很多伊斯兰教的规矩。
      
      P78     穆基姆的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空洞,无论什么都无法填补。你再也无法见到那个人,这样的痛苦就好比牙疼,只是牙疼还有止痛药,而丧亲之痛根本无药可解。
      
      阿富汗一个家族里,一夫可以多妻,甚至法齐娅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个兄弟姐妹,但是书中描写的阿富汗女性如法齐娅母亲可以忍受挚爱的丈夫的其他女人,忍受丈夫的毒打,好好治理一个那么多人的大家庭。
      
      
      P80  我相信只有真主才能决定我们的命运,他决定我们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
      
      P101  生活是真主赐给我们的一个奇迹。有时。生活是祝福也是魔咒,有时生活让我们无法应对,但我们仍然要面对,因为人类的承受能力无限。
      
      
      P113   要以星星为目标,那样的话,即使掉下来,你还能落在树梢上。
      
      
      
      在书的最后,法齐娅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阿富汗这片土地最终还是顽强地保存下来,人民的力量和决心从来不曾失去。重建阿富汗需要一个强大果断的领导集体,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或许有一天你们的子子孙孙能够自由的生活在一个自豪、成功、伊斯兰教为信仰的共和国里,在发达国家占有一席之地。
      这也是我此生奋斗目标。
      
      虽然历经战乱,短短30年的时间,阿富汗就可以实现民主选举,议会制度,借由这本书的描写,尽管也是存在极大的贪污腐败,但是阿富汗的政治制度却是在日益完善的,偏远的山区也可以实现人人都有选举权,除却封闭落后的观念里,家中的男人不让女人参加,但是他们会听进去女人的意见,会去了解女人们想要投票的候选人。
      
      当一个国家有问题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尽早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时,必定完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23:00 , Processed in 0.0549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