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1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丁·路德·金自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0:3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名历史学教授克莱伯恩卡森通过整理马丁路德金的书信文献,创作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金的自画像。书中,金生动而饱含感情地回顾了他作为学生、牧师、丈夫、父亲和著名领袖人物的一生,同时也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美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57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1 08:18:29 | 只看该作者
  Just two weeks ago, Martin Luther King was still a great man whose photograph I could recognize on the corridor wall of school, whose speech I could recite fragmentarily and still by the Chinese version. Just two weeks ago, I was just a girl in the millions who has never tried to view this world in a totally different way, who bogged down in the confusion of own future. While fortunately, I read this speech----every word is yelling in my heart.
  
  I was fond of this speech at the first time I came across it for I have been fanatic with a book throughout my whole childhood and youth hood, that’s gone with the wind. Every Negro character in the book is substantial to me, and they occurred to my mind went through hundreds of years while I read this text. I knew I was immersed. At a time I imaged myself as one of the 22million negroes America who engaged in a creative battle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racial injustice and the wind blew from the Lincoln Memorial whipped my face sharply and sorely. I feel indignant when I view the negative experiences, the existence of sixty percent of a person. I feel incapable when I face the capitalistic economy and political power as an individual in the enormous sphere .I feel my blood pounded strongly in my check when I read the words ‘self – esteem’ ‘self-affirm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After all, I feel impressed by the country which listened to this voice and corrected itself again and again “Darkness cannot put out darkness. Only light can do that”
  
  At that time I learnt to look at the world in another way that the misery can not be eliminated no matter how dynamically the society develops while the progress does made through the history of human. There is always a long way to go from where we are now. Never for a moment had I forgot that I am living in the third world and there are huge gaps in many aspects. I asked myself a question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Undoubtedly, I can’t answer it, but in my twenties, I recognize the words  economy、 power 、capital 、violence not only as the characters on the text which used to be but the symbols vivid in my mind. Martin Luther King exclaimed to Negroes “we must stand up!’’, he exclaimed with his strongest voice to ask to restructure the strength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wer. Today, 50years later, this exclamation hovers over my ears and our society status ,“We must stand up!” Economic strength interacts on power, however, we have been playing with the rule made by others for a long time in the market. To get rid of the mercy of the capitalistic financiers, we said, in other words-----Chain, you must be born again, be born with the strong inner strength to restructure the economy.
  
  When we were having the writing class last week, the foreign teacher Bryce who came from Seattle explained that he settled in China just because he believed that the 21century belongs to China. I giggled and then I smiled. 21century is so long, why can’t I believe that the world can be riffled within one hundred years? I still assert that this is also an age with miracles.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I want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one day with the pen and ink of experience and thought after a path I stretch out. I want to write a book when I got old in which I used to suppose to talk about the love or youth or something related to this, but now if I really do it one day, there must be two words in the foreword: virtue and struggle. Open the lanai, stand on the balcony. I heard the voice yelling in the wind “We have overcome, we have overcome, deep in my heart, I did believe we would overcome.”
  
  
  
  2012/9/15 Night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1 20:40:52 | 只看该作者
  1. 游行运动的目标要精确具体,有可操作性、可以被明确期待、成功与否可以衡量。
  2. 领导者的讲话和口号,要准确无歧义,使运动的意义在被深入的探讨之后仍符合公平正义的理念,并且在任何时间点不会对相对人造成潜在的不公的伤害。
  3. 马丁路德金不认可“非暴力只有在所反抗的对象拥有一定程度道德意识时才能成功”,事实上当时的马丁路德金一直以非暴力和爱为原则推动运动也确实获得了成功。只是,当时他们的每一次运动都可以获得全国范围内新闻媒体的关注,他们一直得到联邦政府一定程度的支持,他们的行为可以得到公开正规的审判,游行人员主动坐牢能够得到保释,全国的民众都可以合法的为他们的运动捐款,他们在监狱里可以和外界正常沟通、不会有大范围的极刑的虐待,私刑在法律上是被否定的,其他有选举权且有良好意愿的民众能够对政客施加影响。如果这一切都没有,非暴力原则是否还能获得成功呢?对比之下,当时缅甸的环境似乎没有这样理想,可今天昂山女士也成功了,那么非暴力原则确实是在“反抗对象不拥有一定程度道德意识时”也能成功?似乎昂山当时没有被杀是因为当时缅甸军方不希望她成为她的父亲,其死亡反而带给民众以勇气和力量。而最近的新闻表明,缅甸的运动现在能获得如此快速的进展,离不开军方的最高领导人本身的意愿。再对比中东其他地区产生的暴力行为,觉得和平的达成目标有两个条件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有获得广泛认可的领导者可以对运动的方向进行引导,一个是有一定程度道德意识的反抗对象。当然反抗对象的道德意识是源自他本身还是因公众压力而导致的屈服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 马丁路德金所倡导的运动,从种族隔离到种族平等,包括公共设施、教育、选举权、工作机会、住房机会等一系列重大的议题。不是原来以为的一起坐公交车那么简单。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不愧于马丁路德金日这个节日。美国也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设立了马丁路德金日这样一个节日。
  
  摘抄:
  1. 有个人落到盗贼的手里。一个利未人和牧师经过的时候并没有伸手施救。最后,一个外族人救了这个人。现在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想为什么利未人和牧师没有停下来救人。我要告诉你们我个人的想法。牧师和利未人首先想到的问题都是:“如果我停下救这个人,我会怎么样?”但是外族人经过的时候,他问的是:“如果我不停下救这个人,他会怎么样?”
  2. 如果能帮助身边的人,如果能用一句话或者一首歌使他们快乐,如果能告诉有些人他们选择的路是错的,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3. 希望那一天有人说,马丁路德金曾将他的生命奉献给了他人。
  希望那一天有人说,马丁路德金曾经努力去爱别人。
  希望那天你们说,在战争的问题上,我努力做了正确的事。
  希望那天你们能说,我努力使饥饿的人有饭吃。
  希望那天你们能说,我活着的时候曾经竭尽全力使你们得温暖。
  所有其他表面的事都不重要。我不留钱在身后,也没有奢侈的生活品。我只想留下我为之奋斗忠诚的一生。
  4. 永远记住,自由从来不是压迫者自愿给予的,自由需要被压迫者自己去主动要求。
  5. 我们正处在这样的时代,要求大家对我们的社会提出根本问题。对人生路上经历苦难和伤痛的乞讨者伸出援助之手。但是,有一天,我们要问,是否要改革这个制造了乞丐,置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以及制度。而现在,我们就处于这样的时候。
  6. 你不愿为正义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你不愿为真理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你不愿为公正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
  7. 选择站在正义的一边,世界或许会误解你、指责你。但是,你从来不是只有自己。”和上帝在一起,你就是大多数。“
  8. 价值观真正的改变意味着我们必须忠诚于全世界全人类,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国家。
  9. 人的一生中总有必须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别人无法替你说。
  10. 他们丧失希望又饱受压迫。他们是在用打砸抢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他们是被社会遗忘的一群人,被身边的有钱人讥笑嘲讽却没有致富的机会。他们发泄仇恨以求解脱,并借此引起他人的注意。
  11. 我常常毫不客气的批评保持沉默或者无所作为的人,他们的忍耐就等于是和种族压迫同流合污。袖手旁观的人要为刽子手的暴行承担责任。
  12. 如果一个人一直惧怕失去生命,那么他的一生将一事无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1 22:13:36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renren.com/blog/229447728/766016303?frommyblog
  
  这个 中央编译出版社 版本的  马丁路德金 演讲选集和 小传,我是看过的。
  
  不过眼下 我买到 了克莱伯恩·卡森 先生 编著 的《马丁路德金自传》,卡森先生,将 浩如烟海 的 马丁路德金 的 遗著进行整理,由马丁·路德·金生前发表并亲自编辑的自传性作品构成,包括他的文章、演讲、布道、信函等,完整地再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成长过程,为我们了解马丁·路德·金的一生提供了途径。
  
     本书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出马丁·路德·金一生,阅读此书,仿佛金在字里行间与我们对话,雄辩且有力,向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其内心和情感的机会。
  
  在材料的取舍方面,编者选取 的马丁路德金 的演讲、发表作品,可能不会选择公开出版的删节版本,而会选择内容更多的 修订本手稿。
  
  不过在历史事实方面,如果马丁路德金的 日记或者其他文字记录,因为记忆偏差 和客观史实记录有偏差时候,则选取当时公正权威的媒体报导等等作为依据。
  
    这部自传,结构更加紧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当时 只收录有 马丁路德金的临终演讲,相当短,2分钟可以念完。但是新版本自传 的最后一章,“未竟的理想”,几乎是长达9页,6800字 的感慨激昂 的一生回顾,那一小段话,只是9页当中一小部分。
  
     马丁路德金 在 这一章着重回顾 了他的斗争史,他的灵魂上的资源来自 诸多政治哲学著作,古希腊的雅典时代、古罗马的帝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路德宗的反抗罗马公教时代、林肯签署 解放黑奴宣言的时代,都是 光荣闪耀的时代,其中的精神财富传承至今,为他留下 深深烙印。
  
  但是马丁路德金 却说,他最想 回到的 时代,依旧 是他这一个时代,虽然遭遇很多恐吓和攻击,但是斗争依旧要继续到底,“不要问如果我停下来帮忙,我会怎样”,而应该问“如果我不停下来帮忙,他们会怎样”“让我们行动起来,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挑战的时刻,让美国成为它理当成为的样子。我们有机会让美国变得美好。”
  
  他相当感恩,他第一次遇刺,几乎打一个喷嚏的力度就可以致死了,他经过抢救活过来,于是见证了 那么多 非暴力运动 经历牺牲,但是最终获取光荣伟大的胜利。
  
  他说,
  
  我不知道现在会发生什么。前方的路并不平坦……像其他人一样,我也希望活得长久——长寿值得向往。但是,我现在关心的不是这件事情。我只想履行上帝的意愿。他曾让我走向顶峰,在那里我放眼望去,看到上帝的应许之地。也许我无法和你们一起到达那里。但是今晚我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作为一个民族,一定会进入应许之地。”
  
        
  
          我寻求安宁,因为我喜欢安静的地方,
  
  我找到狂喜,我找到烦恼,
  
          我找到疯狂,
  
  我找到孤独,
  
  我找到孤寂的痛苦,
  
          它吞噬着我的心,
  
  但是安宁我从未得到。
  
  
  
  到了垂暮之年,行将就木,
  
          我被人所认识,
  
  被人认识后,
  
  我找到了狂喜和安宁,
  
          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
  
  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
  
  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
  
  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
  
  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
  
  
  
           我想,有时候可能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死亡。也许我们大家都想过这个问题。我常常想到自己的死,想到自己的葬礼。但你却不要以为我对生活没有任何信心,不要以为我对事消极,我只是常常会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那就是死亡,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但每当我想起来的时候,我心里并不觉得伤感。我常对自己说:“我希望人们怎样评价我呢?”今天我留下这样的话:      
  
          希望那一天有人说,我曾将我的生命奉献给了他人。
  
          希望那一天有人说,我曾经努力去爱别人。
  
          希望那天你们说,在战争的问题上,我努力做了正确的事,我希望和平,我希望人与人之间不再有战争。
  
          希望那天你们能说,我的努力让人们不再为食物而担心,是我的努力创造出了新的能源,让人们不再担心石油的短缺,是我让人们过上了安宁的生活,狂喜的日子,每天都有平静的休憩。
  
          希望那天你们能说,我活着的时候曾经竭尽全力使你们得到温暖。
  
          希望那一天你们会说,我活着的时候,曾经为世界画上了重要的一笔。
  
          希望你们能说,我曾经努力去爱,为人类奉献了自己。
  
          如果你说我好比是一个音符,我就是为人类而奏响的音符,为世界而奏响的音符,为我所希望的和平而奏响的音符,为了一切而奏响。所有其他表面的是都不重要。我不愿留钱在我身后,也没有奢侈的生活品。我只愿留下我为之奋斗的一身。为了人们,为了朋友,为了我所认识的人们,为了我所认识的世界。
  
          这就是我想说的。
  
          如果能帮助身边的人,我的朋友,如果能用一句话或者一首歌,或者能帮他们做任何一件事,哪怕这事不可能,但只要使他们快乐,能让他们记住他们也我这样一个朋友,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如果有人能告诉有些人,他们选择的路是错的,不要让他们误入歧途,帮助他们,指引他们,我就没有虚度此生。如果能像一个使者一样做了应该做的事,如果带给了这个世界以于拯救,如果我向上天传递了答复,我就没有虚度此身。如果我让我的朋友,我让我所认识的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我不知道前方的路,浓雾让我迷失了方向,我不会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前方的路并不平坦,但这些都不重要,我希望我能站上最高处,俯瞰我的祖国,细数前方的路。我不在乎。像其他人一样,我也希望活得长久——长寿值得向往。但是,我现在所关心的不是这件事,如果我真的已走到头,我也就不会在乎生命的长短,我只希望活得辉煌,活得精彩。我只想履行我的意愿,我想走上顶峰,在那里我能放眼望去,看到人们幸福的生活,看到这片土地的辉煌。也许我无法与你们——我的朋友,一起到达那里,但希望你们能感受的我存在。现在,我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作为同一个名族,同一个大家庭,你们一定会感受民族的力量,用我们而不是我的一己之力来改变世界。今天我很高兴,不再为任何事情忧虑,不惧怕任何人,因为我看到每个人们都在为自己的家园而努力着。      
  
          我希望大家都要怀揣的一个梦想,一个能让自己能为之不断前进的梦想。
  
          我所说的听起来像是一个遥远的前途未卜的梦。但是如果没有了梦,没有使梦想变为现实的奋斗,生命不值得活着。
  
          愿我所说的成为现实,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27 03:39:35 | 只看该作者
    马丁·路德·金是我高中才得知,这么多年来,我越来越 欣赏他的品格。
   这个时代,是诸神战争、礼崩乐坏的时代,信仰本身不是过错,但是偏执于信仰,并且狂热为之践踏法律、人权,诉诸暴力手段,自以为运用暴力在为一个 终极真理服务的时候,那么这样 的原教旨主义,铺就了通往地狱之路。
  金博士 号召改善 有色人种 和贫困人群的 权利,这样的呼声,在当下的中国也能够运用得上。
  当代中国不缺乏法律意识,但是一个社会的运行如果仅仅依赖法律的运行,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就处于崩溃的边缘。
  
  中国缺乏这样 执着的信仰者,也缺乏这样有节制力  的民间意见领袖,更加缺乏能够 宽容对话 的当权者。
  马丁·路德·金1968年去世,时隔40年,美国选举出 黑人总统。
  中国人真正的站起来,不只是对外来的帝国主义者站起来,而且是 民众和 官员在人格上都取得平等地位。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7-29 04:58:45 | 只看该作者
  才看几页就被迷住了。但看到27页就有一行注解:中译本此处删去1900字---编者注。平心而论,删节了还告诉你,以本朝已经是很人性的优秀编辑了。但我还是想知道,谁有无删节版或英文版的电子文本?能否发我一份?谢谢!俺的邮箱是joooy@sina.com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7-30 05:25:22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从梭罗开始的因反对奴隶制而采取的不纳税运动, 还是甘地从南非开始实践的废除种族隔离以及在印度为争取独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马丁路德金的以爱为名的非暴力积极抵制运动, 还有曼德拉的, 基本上都是在英美法治体系内开展的, 因为这一体制在宪法上规定了人人生而平等等基本价值观的自然法,所以,这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才有发展和成功的空间
        
         无一例外,这些活动都在法律体系内借助于党派,侨团,教会等组织,而且吸收社会的捐款才能持续, 而在集权体制下,这些根本就没有可能,集权体制奉行的是你死我活的丛林哲学,根本不给对方任何空间,玩的是斩草除根。
        
         改良的基石是妥协,没有妥协的文化,往往只有生死轮回的革命,没有进步,只有旧瓶换新酒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28 08:38:17 | 只看该作者
  让一个男人变成男子汉的必读物。
  
  让我知道真正的男子汉是那些直视恐惧,并且克服恐惧的温柔男人。他们懂得爱,懂得坚持~~懂得为了他人的权益去担当。而不是挥舞着拳头喊着血债血还的暴徒,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3 05:49:05 | 只看该作者
  《马丁路德金自传》:一个人的自由与梦想
  以“黑人”作为美国社会进程的一个观察点,在彼岸的先入为主印象中,显而易见的关键词依次是奴隶、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我们总是大义凛然地说,曼哈顿街头的夜晚虽然光彩流溢、繁花似锦,但那是白人和富人的天堂,广大的黑人群众,一直生活在不公不义的黑暗深处,所以幸福的我们曾一度踌躇满志要和天底下所有的无产阶级者歃血为盟,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小石城事件、洛杉矶暴动,从虚伪的美帝国主义到白人种族主义者堂而皇之统治一切的南非,黑色皮肤成为了反抗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标志,克格勃甚至有过发动美国黑人起义的计划。
  然世事十有八九不如意,阶级教育带给一代人的仇恨和义愤,在自个物质匮乏的生计前冰消瓦解。再过了没几年,美国有平权法案出台,南非则是曼德拉当选大总统,直到奥巴马被选票推上总统职位,无需我们伟大无私的国际援助,黑人同胞在对公平正义的追逐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另一边则是见证了柏林墙的倒塌和一个六月里染满血泪的广场,乌托邦的崩溃,信仰的幻灭,证明往日的豪言壮语是一纸国家主义的空谈,于是话语权分散至民间摇身化作粪青意淫。
  马丁路德金的伟大,和甘地一样,并非教科书强调的“反抗”,而在于他们反抗的方式,或曰手段——非暴力不合作,这也叫做公民不服从。中国历史不乏政府鱼肉、恶法逼迫下的揭竿而起、啸聚山林者,大者势如疾风,来去汹涌而匆匆,只是催生了一个以暴易暴的循环怪圈,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就是暴力因果论的玄虚噱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话说到这份上,在许多人看来,等于将自己袒裼裸裎、拱手相让一切。当耶稣背负起十字架,流自己的血,拯救世人的罪恶时,这是一条有别于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逻辑道路。
  圣雄甘地说过:“我理解的非暴力是一种比报复更积极、更真实的反抗邪恶的斗争,报复的本质是增加了邪恶。我打算用一种精神的,也是道德的力量来反抗不道德。我想方设法弄钝暴君的利剑,而不是用一把更锋利的剑与之战斗。”
  在“隔离但平等”的童年里,母亲告诉金,你不比任何其他人差。童年亲密无间的白人玩伴,在进入种族隔离学校后,友谊破裂,这是金有生以来第一次意识到种族问题的存在。“我如何能爱一个仇恨我的种族,他们破坏了我和我童年时期最好的朋友之间的友情。”在读书求知的岁月里,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给了金莫大的启蒙,随后接触尼采、马克思、霍布斯、卢梭等人学说中,历经多次动摇,直到在甘地身上,找到了理解、应对现实的满意答案。但是,对于自己的思想嬗变,有一点没有说清楚,那便是宗教的力量,这才是至始至终贯穿金一生的灵魂,在一个清教徒立国的传统下,在一个牧师父亲的熏陶下,造就了金的精神生命。宗教赋予他安身立命的灵魂,甘地的所做,其实仅仅让他看到了一条有别于暴力和反抗的道路之可行性。
  在金的领导下,全美国的黑人参与了午餐柜台前的静坐、前往密西西比的自由乘车、佐治亚州奥尔巴尼的和平抗议、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公共汽车抵制运动……蒙哥马利运动带来了1957年和1960年的民权法,伯明翰斗争产生了1964年民权法,在塞尔玛诞生了1965年选举法。
  金认为尼布尔提出的“非暴力只有在所反抗的对象拥有一定程度道德意识时才能成功”一说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金坚持以爱抵抗邪恶同放弃抵抗之间有着截然的差异,在我看来,似乎只是文字概念上的差异,无甚差别。“我们必须理解压制我们的人,我们必须理解这个新裁定带给压制我们的人的调整”这个提法与南非图图大主教的主张“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有神合之处。
  这本回忆录再次从侧面佐证了一个事实。黑人民权运动的成功,除了他们本身付出的努力和执着的和平信念之外,尚有联邦政府的推动,整个国家的立法之本是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和价值。当金每一次走上法庭的被告席,他都会受到公开的审判,还有媒体的闪光灯聚焦,除此之外,还受到了肯尼迪的保释,至于小石城事件,实则是总统艾尔豪威尔派遣空降部队保护黑人学校进入学校同时阻止白人暴民的武力反对,说白了是具有种族主义色彩的州政府斗胆跟联邦政府对着干。很多时候,金对州里的判决不服而上诉到最高法院,于是遂愿。所以我总觉得他是个幸运者,虽为黑人,却生在美国这样一个成熟的宪政制度下、公民社会里,联邦政府的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在穷究一切、水落石出的时候,起了决定权,但凡地方政策、法律有与宪法违背的,只要你把事情闹大了,最终毫无悬念地以违宪理由否定地方判决。人若是成群结队回非洲寻根,等待你的正是奈保尔笔下的“河湾”,本地的专制者往往比被赶走的殖民主义者更加凶残,比如阿明的血盆大口正在请君入瓮。
  将种族问题的历史往上追溯,在1641年,马萨诸塞州即针对贩奴现象制定法律规定“劫持人类者”处“不赦之死刑”;在宾夕法尼亚州,在1780年通过立法彻底禁奴。但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有权独立决定自己该干什么,废奴还是蓄奴,人性胜过兽性,人道胜过贪欲,总无法取得一蹴而就的完美,这是一场漫长的妥协,良知却是在一路苏醒。而南北战争的爆发,本就是分和理念冲突导致的覆水难收,林肯偷梁换柱了战争目标,用解放奴隶的人道主义诉求轻易压倒了区域自治的政治要求,天大的理由,在永恒人性面前都会黯然失色。战后,对于南方人而言,家园的废墟和无数年轻人的生命,使得他们对“为黑人自由而战”的旗帜口号反而更加充满仇恨,你们为了解放黑人可以而朝着我们开火,这是什么逻辑。所以在战后的南方,黑人的地位反而雪上加霜,“隔离但平等”的政策导向,从法律的程序层面上讲,是双方平等的,双方各有一份,谁也不许觊觎、染指对方的。从行政地位强弱导致的资源优劣分配不公,以及最基本的自然法正义来看,这样的法律当然是不公正的恶法。
  马丁路德金争取到的平权法案对于黑人权利的保护亡羊补牢到了一种宠爱的嫌疑,于是损害了其他种族的利益,尤其是没有白人负罪感的民族,遂投票废除。桑巴特的《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一书里说到“许多肢体强健而没有资本或几乎没有资本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在自由土地上的殖民地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农场主。”金能够理直气壮地宣传“我有一个梦想”,也正是传统的一脉相承,他受到法律制度的最终保护,尽管他和甘地一样,最终死于暗杀的暴力,但1963年8月27日,在林肯纪念堂前面对二十五万名群众的那场气势磅礴、感人至深的演讲连同向华盛顿进军运动,随风化作经典。那一年,22岁的鲍勃迪伦就站在金博士身旁,演讲结束后,即兴创作出了演讲的民谣版,至于另一首《答案在风中飘》则成为了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的宣言,多年不衰。“一个人要走多久的路,才能被称为一个人。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被容许自由”
  
  成稿于09-07-27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9-4 08:30:30 | 只看该作者
  经作者同意,发表如下:
  
  
  作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者,马丁路德金博士家喻户晓。而金作为一个社会变革的推动者。金的思想、行动、力量来源和精神追求,我们还知之太少。
  《马丁路德金自传》的出版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帮助,梳理了金参与非暴力运动的一生。
  
  这是一本比较特别的自传,自传的每一句话都出自金,但金并没有动笔写这本书。它是在金去世后,由专业研究人员从他的演讲、布道、文章、信函、访谈、以及金的自传性书籍中抄写,并精心编辑而成。
  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本自传。它讲述金以爱和非暴力作为变革工具推进社会进步的一生,它写出金本人在每个大事件中的思考和体验。
  金出身于黑人家庭,从小就对于美国社会的种族隔离深恶痛绝。但金并不是一个天生的非暴力主义者,金在克洛泽神学院学习期间曾认为,唯一能够解决种族问隔离问题的方法是武力暴动,而基督教爱的道德只局限与人际关系,“我看不出他如何能在社会冲突中起作用。”
  
  金的非暴力思想来自于甘地。一位刚从印度归来的布道者介绍了圣雄甘地的生平和思想,这个信息让金着迷,他购买六本关于甘地的书。对甘地的哲学的研究,使金看到爱在社会变革领域中的潜能。“甘地对爱和非暴力的强调使我发现了一直寻找的社会改革的方式。”
  
  1954年,当结束他的学生生涯时,金坚信非暴力抵抗是受压制的人们追求社会公平的最有力武器之一。当然,也仅仅是在学术上理解并欣赏这一点,金还没有想到要组织非暴力抵抗活动。
  此后,经过蒙哥马利抵制公交运动、午餐柜台静坐抗议、奥尔巴尼运动、伯明翰的抗议运动、进军华盛顿、芝加哥运动等的洗礼,金的非暴力思想变得非常成熟,而他的操作经验也变得非常实用可行。
  书中,金讲述他们如何组织黑人站起来抵抗社会不公,讲述领导者如何引导民众如何依法公开斗争,如何保持克制,如何与当局的分化瓦解做斗争,如何面对匿名威胁、暴力、监狱和死亡,如何坚持非暴力行动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如何激发对手的良知,非暴力抵抗为什么不同于消极抵抗,……它几乎是一个非暴力运动的读本、一个操作手册。
  
  对于拒绝暴力,坚持在民间社会渐进推动社会变革的人,这本书实在是一本非常良好的指引。
  马丁路德金以道德的手段达到了道德的结果。展望暴力频仍的当世,面对人类生活中的不公,社会体制上的不义,变革推动者们,不应该多向金博士学习么?  (待续)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8 17:39 , Processed in 0.06714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