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74|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伍尔夫读书随笔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5: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伍尔夫的这本书让我得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选书偏好。
  
  现在看来,在小学的时候去读世界名著浓缩版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路子,第一,那个时候真的什么都不懂,第二,浓缩版完全就是糟蹋了那些名著,第三,前两个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根本不记得看了什么,但是对于那本书却打上“已读”的标签,再次翻看有一定困难。这使得我有一种偏见,就是觉得小说看了就忘,即使震撼也只是暂时的,关于其中的情节,其中强烈的感情,必会随着时间淡逝。
  
  所以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书单都有点“势利”,尽量不去碰这些看了就忘的“没用”的小说,散文随笔同理也不太排得上号,读的大多是知识性的,纪实的,或者哲学性的,这些东西被我定义为“有用”的。不过偶尔也会遇到的一些文学类书籍,都还非常好,《百年孤独》《明朝那些事儿》《德川家康》《浮士德》,好像这几年就读了这么些,虽然我已记不清其中一些具体说了什么,但会有一个影子在那,告诉你这书你读过,它很好。
  
  看了伍尔夫关于小说和小说家的剖析,让我又对小说产生了好感。突然觉得,干嘛要去管“有用”“没用”,即使忘记又怎样,读的时候很快乐也挺好的啊。只有小说能那么扣人心弦,能让人那么废寝忘食,那些知识性的/思想性的书,读几个篇幅是需要休息,需要消化和思考的。而这些书之所以不太容易忘记,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些书我做了详细的摘录,而不像文学类书籍,我不愿去回顾情节或剖析人物,也不懂得像伍尔夫那样去鉴赏语言。写不出读书笔记,所以就淡忘得快。嗯,书单上先多一本意识流小说。
  
  好了,摘录一些这本书里的句子。伍尔夫是个女权主义者,不过不似法拉奇那么尖锐。我喜欢看她们的书,因为她们有时真是恰到好处的戳到我心眼。
  
  在解释18世纪之前为什么英国没有出色的女文学家的时候,她是这么说的“当时的女人尚未成年就要干活了:不仅父母逼迫她们,法律、习俗和种种社会势力都逼迫她们就范——她们不可能有别的生活知道19世纪她们开始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后,便开始了写作,但她们的生活还是局限在起居室”。
  
  我想起法拉奇在采访中东一个国王的时候那个国王很不屑的让法拉奇举出女人成功的例子,这是很多男人在讨论男女平等的时候喜欢用的伎俩,以数量说明男人就是要比女人优秀。我们不去讨论关于“成功”和“优秀”的定义,就以世俗的定义来看,这个差异实际上可能就是不公平的环境所致,女人就是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即使女人现在可以进入政界商界,但是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无处不在,整个环境使她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现在成功的女性很多了,但是人们谈到她们的时候是敬佩吗?在中国,一贴上“女强人”的标签,别人报以的却是同情的目光,她没有家庭,没有幸福,值得吗,等等。
  
  另外,伍尔夫觉得女性写作要是想有所改变,应该写作态度有所改变,不能是愤愤不平。19世纪刚起步的女性作家和19世纪的美国作家,都容易存在着各种与艺术无关的意识——如自我意识、种族意识、性别意识、文化意识等等——当作家受到这些意识的干扰时,写作是不自然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伍尔夫关于女权的文章不如法拉奇那么尖锐,要温和许多,或许她就是在用这种标准要求自己。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06:54 , Processed in 0.0459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