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81|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文系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6: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读李师江的《中文系》无疑具有别样的意味。李就读于北师大的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我们所处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算了算中间正好隔了十五年,中文系变了没有,哪里变了。
  
  一个很显然的变化,书中的九十年代是一个诗歌盛行的年代,无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割包皮还是师师的几首爱情抒情诗,庸俗高雅且不去谈,诗歌在中文系学子中间占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追女孩子、抒发苦闷都少不了它。而今却连一封手写的书信都不易见,更别说被很多人嗤之酸腐的现代诗了。几千字的论文,几万字的小说都不在话下,却没有人再写诗歌。各类大型考试的作文要求也都明令禁止拟写诗歌。逐渐地,诗歌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没人写,也没人欣赏得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去不返。
  
  在通读文学史、美学史的过程中,我曾经很困惑,为什么诗歌在所有文学体裁中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我去问老师,老师说,因为诗歌和音乐是最原始的东西,最接近天堂。的确,散文戏剧小说都有一个后期渗入技巧的成熟过程,唯有诗歌,来源于人类最初的生产生活。但是我只能很惭愧的说,大学三年,我连一本诗集都没有完整地读过。可能我愿意用一天时间读完一本小说,也不会用十分钟读一首诗。一定要究其原因,我想可能和轻阅读时代的到来有关,就像我不会去读意识流、不会去读长河小说,诗歌能用最精炼的语言塑造最完整的意象,包融着不能承受的象征力量之重。因此,诗歌很好读,因为它短,同时它又很难读,因为它内涵丰富,我想这可能是诗歌阻拦在我面前的原因。
  
  大家不写诗,不读诗了,中文系便失去了用文字去感动心爱人的优势。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曾经感动着我们的那些最纯粹的文字占据书店一角成为言情畅销书扉页上的营销卖点。中文系不再是诗人作家纯文学的摇篮,有院长在开学第一天就号称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掷地有声。
  
  我惊奇的发现,原来在九十年代,英语四级就和学位挂钩了。十五年了,市场经济物价疯涨金融危机股市回暖二次探底,很多人很多事在我们生命中来来去去,当每个人都在质疑还有什么不会改变还有什么可以持久相信的时候,你看,这个东西居然数十年如一日的稳如泰山固若磐石。是多么让人泪流满面感激涕零恨不得去撞墙啊。所以我像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到来一样虔诚的笃信着所有关于取消四六级的谣传都是放屁。学弟学妹们别想了,背单词才是王道。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就我目前观察而言,也仅有中文系不用修“专业英语”了。撒花欢呼吧,感谢我们阅读的对象是有着几千年历史底蕴的方块字,和他妈的盎格鲁撒克逊没有半毛钱关系。
  
  于是我理解了老师面对满教室的雅思托福的无奈和怨愤,如果我经历过那个诗歌畅想的年代,我也会在今朝有种穿越的荒谬感。文化殖民,你不用刻意去感知,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常态运转的一部分,血肉交融。
  
  还有一个未变,大学的教师职称体制,虽然我并不十分的了解。只是看到越来越不想上课的某些老师,抄袭的越来越露骨的学术论文,越来越嚣张的凌驾于学术之上的行政机构,大体是越发的严重了吧。
  
  我总觉得男性作家相较于女性作家而言视野要开阔许多,这或许会遭到女权主义者的鄙夷不屑。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来源于生理构造例如荷尔蒙的力量。就像单恋这件事,女性作家可能更多的塑造成一个悲情的痴心怨女,此情无计可消除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文中对“我”的描述却诙谐幽默,有趣的很。如果说这算“流氓叙事”“痞子英雄”,男性作家显然更有优势。
  
  泱泱中文系,岂无人才?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5 10:57 , Processed in 0.0440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