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53|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水堂论金瓶梅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09: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秋水出于《庄子》,也是她的书斋名,因此书名《秋水堂论金瓶梅》。书中对比了词话本和绣像本,并且作者也更喜欢绣像本,采用 “逐回评论”的形式来行文,前后照应,分析的很细腻,并对文中的人物带有自己的感情。田晓菲要读者看到小说中所寄予的慈悲,不只是道德上的慈悲,而且也是文学上的慈悲;在这些堕落的角色中,也被赋予诗意的人情,因为作为一个人物,不仅有纵欲、贪婪、自私、冷酷,也有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也有他们在日常情境中的细腻和心思,也有他们作为一个人所光辉、闪亮的地方。当对其中的人物由于他们的“恶”而作道德判断时,又看出他们的纠缠、折磨、柔软,看出人性的单纯和完美的不可能,是不是也会“慈悲”,会有慨叹。书中有强烈的欲望、有残忍的钩心斗角、有精神的困扰折磨,而他们的恶也只是丑恶、可哀的罪孽,远算不上是邪恶。田晓菲说她相比于《红楼梦》,更喜欢《金瓶梅》,前者有一个清晰的道德秩序,而后者是真正属于成人的世界,提醒我们在理解一个人的时候要结合一个人的具体处境,给予人性以宽容的包涵与同情。“《金瓶梅》里的人物没有一个能够跳出现下的物质生活,醒悟到死亡的切近,感到宇宙人生的大悲,但是,整部小说本身,却是对人之生死的一个极大的反省。”而我们生活在当下的人又有多少能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反省。
  
  
  
  鲁迅对“明之人情小说”颇多赞赏,“描写世态,见其炎凉,故或谓之曰‘人情书’也”, 评价“《金瓶梅》作者能文,虽间杂猥词,而其它佳处自在”, “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机,或一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通过鲁迅的话,只是想表达出《金瓶梅》中的复杂,不是“淫邪”。《金瓶梅》的作者不明,在流传中又有不同的版本和修改,是一个变动的文本,不同的版本,每一次的流动和删改,都给予的是那些时代里的悲情与人情。
  
  
  
  
  田晓菲在书中说,“我以为金瓶梅里面的男男女女是存在于任何时代的,不必一定穿着明朝或宋朝的衣服……我们的生活中,原本不缺少西门庆、蔡太师、应伯爵、李瓶儿、庞春梅、潘金莲。他们鲜衣亮衫地活跃在中国的土地上,出没于香港与纽约的豪华酒店。我曾经亲眼见到过他们。”人性和生活从来都是熟悉的,每一个大环境里都有她们的影子,也是我们自己的映照。
  
  我们对色的迷恋实在是人自己对人性的困惑与无奈:
  “大多数人不过平凡的存在,他们连此世可能的悦乐都享受不到,怎么能没有欲羡与留恋?他们说到底,不过是有求生的意志,独此虽不能涵盖人生全体,却也是自明的事实。绝大多数人都对色之世界心存爱恋,却不能因了这份爱恋,那色之无奈与悲哀就能少了一分。色与空、性与死之间的矛盾与张力锐利清晰,相互渗透,相互依托,贯穿于大千世界万千事中。”
  
  
  
  
  宇文所安在序言里有这样一段:
  “秋水的论〈金瓶梅〉,要我们读者看到绣像本的慈悲。与其说这是一属于道德教诲的慈悲,毋宁说这是一属于文学的慈悲。即使是那些最堕落的角色,也被赋予了一种诗意的人情;没有一个角色具备非人的完美,给我们提供绝对判断的标准。我们还是会对书中的人物做出道德判断——这部小说要求我们做出判断——但是我们的无情判断常常会被人性的单纯闪现而软化,这些人性闪现的瞬间迫使我们超越了判断,走向一种处于慈悲之边缘的同情。”
  
  这也是我的同感。
  
  
  
  
  
  “很少人能够深深体验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们的悲痛,至于那能够死生存亡之际,省悟宇宙长存而人生短暂,从而产生形而上的深悲的人,未免就更少了。”好比是佛家的慈悲,在不经过生活的修历和人情的顿悟,谁又能大慈大悲?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 07:37 , Processed in 0.0876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